李巧玲 張慧麗 王 燦
1.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無錫分院骨科,江蘇無錫 214145;2.上海市東方醫(yī)院脊柱外科,上海 200123;3.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四醫(yī)院急診科,江蘇無錫 214145
骨質疏松癥是以多種因素引發(fā)骨量下降及骨質結構纖維組織退化引發(fā)骨強度減少、脆性增加的代謝骨組織病變疾病,其這類疾病發(fā)病率和患者年齡是呈正比的[1]。老年女性患者因為處于絕經期后,內分泌出現失調,在此期間女性的雌激素開始降低,主要彰顯在骨量降低當中[2]。老年患者自我骨修復能力較差,對相關預防知識認知薄弱,且健康意識不足,對治療配合相對較差,整體效果不夠理想[3]。為此,本研究提出了協(xié)同護理健康引導措施,效果理想。
選取2020 年7 月至2021 年6 月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無錫分院的98 例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 例。對照組年齡62~75 歲,平均(68.52±7.46)歲;絕經年齡45~65 歲,平均(55.12±4.67)歲;觀察組年齡63~74 歲,平均(68.72±7.33)歲;絕經年齡46~64 歲,平均(55.27±4.3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確診為骨質疏松癥[4];患者及家屬清楚該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相關文件;通過雙能X 線骨密度檢測骨密度T 值<2.5SD;具備簡單閱讀和理解能力。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疾?。缓喜⑵渌匾鞴偎ソ?;合并其他并發(fā)癥;有語言障礙;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狀;中途退出。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會審核并通過(批號:GY2020-26-01)。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待患者住院后,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常規(guī)運動干預,為不同情況患者耐受程度制訂針對性的活動干預,定時對患者的肌肉進行按摩,適當活動關節(jié),輔助患者翻身,調整合適的體位姿勢[5]。
1.2.2 觀察組
1.2.2.1 協(xié)同護理 ①護患間協(xié)同:待患者住院后,護理人員要以溫和的姿態(tài)同患者深入溝通,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建議信任。醫(yī)護人員通過和患者溝通來掌握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況,面對患者個體差異不同,實施不同骨質疏松癥相關健康教育和護理引導[6]。②家屬和患者間協(xié)同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健康宣教時,要指導家屬如何幫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幫助和監(jiān)督,告知家屬通過積極交流方式給予患者積極正確的應對方式,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陪伴,并用語言激勵[7]。③醫(yī)患協(xié)同護理:給予患者大多面對醫(yī)生的配合度會更高的想法,看到醫(yī)生內心會更加安定和信賴,在醫(yī)生進行查房時,可協(xié)同護理人員對患者增加健康教育指導,幫助患者解決內心疑問,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理念[8]。
1.2.2.2 協(xié)同健康引導 ①座談會:護理人員要在每個月固定時間內開設疾病專題座談會,邀請醫(yī)院內專業(yè)較強的骨科醫(yī)生舉辦講座,主要內容包含骨質疏松癥存在的危險因素、發(fā)病機制、預防方式、臨床癥狀、預后調控等,對患者介紹影響該疾病轉歸的相關事項等[9]。②微信訪問:待患者出院居家休養(yǎng)時,護理人員可通過微信群來度患者進行隨訪干預,對患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在線分析和監(jiān)督。③飲食引導:護理人員在群中定期推送關于骨質疏松癥營養(yǎng)干預,告知患者多攝入鈣質、維生素B 和D 的重要性,確保自身每天鈣類、維生素D 攝入量足夠,例如奶制品、豆制品及海鮮等都要有所攝入[10]。④運動引導:護理人員要先對患者的體質情況進行評估,并制訂符合適宜的運動計劃,適用于患者的運動形式、時間、強度等,鼓勵患者可以慢走、打太極拳、八段錦、廣場舞等活動內容[11]。在護理干預中主要以慢走為運動開始,逐漸按照身體耐受情況增加運動量,每天戶外活動時間要持續(xù)在2 h 左右,日常增加曬太陽的時間。⑤用藥引導:臨床對這類疾病患者主要采用阿侖膦酸鈉、降鈣素、鈣片等藥物進行輔助治療,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和家屬講述該藥物的重要性,叮囑患者用藥前相關注意事項及可能會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整體護理持續(xù)3 個月,護理人員每個月要隨訪1 次[12]。
1.3.1 應對問卷量表
該量表包含面對、回避和屈服3 個方式,共20 個條目,應用1~4 級評分法,分數高表示更加傾向應用該類應對形式,此量表信效度為0.602[13]。
1.3.2 自我效能感量表
該量表共計10 個條目,應用1~4 級評分法,得分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佳,該量表信效度為0.838[14]。
1.3.3 生活質量評分
主要包含了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精神情況、情感角色4 個方面入手,對患者綜合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總分為100 分,數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其信效度為0.930[15]。
采用SPSS 28.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應對方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應對方式中面對評分高于干預前,回避及屈服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回避及屈服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應對方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應對方式評分比較(分,)
注 t1、P1 表示兩組干預前比較;t2、P2 表示兩組干預后比較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 t1、P1 表示兩組干預前比較;t2、P2 表示兩組干預后比較
干預前,兩組自我效能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自我效能感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感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感比較(分,)
骨質疏松癥是屬于女性在絕經后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退化性表現的一種,患者在發(fā)病后骨折風險性較高,且對生命質量有很大影響[16]?,F如今,我國臨床醫(yī)療資源比較緊張,而護理人員不夠,新型護理是目前臨床研究中主要目標[17]。協(xié)同護理健康教育引導的宗旨在于調動患者依從性,鼓勵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其中,將協(xié)同護理發(fā)揮到極致,減少護患糾紛事件[18]。
有相關調查顯示,個體在面對高壓應激狀態(tài)時若沒有采取良好的應對方式,則會有很大可能對患者心理造成傷害[19]。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應對方式評分低于對照組,由此提示實施協(xié)同護理健康引導更加利于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樹立正確的應對心理,其原因在于觀察組在實施健康引導當中,護理人員評估可能以引起患者不良心理因素,針對負面生活事件給予正確的應對措施,降低消極處理事件的應對心理[20]。在協(xié)同護理中,患者可以得到來自護理人員、家屬、病友及醫(yī)生的多方面支持鼓勵,在精神方面的應激狀態(tài)可呈現放松,利于幫助患者維持正確的認知應對方式[21]。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自我效能比觀察組低,提示協(xié)同護理健康引導可提升患者的態(tài)度,利于幫助患者改善自我效能水平[22]。整體原因可能同觀察組在接受協(xié)同護理健康引導時,增加教育張力,拓展教育范圍,鼓勵患者勇敢接受疾病,認識到通過自身行為變化對改善疾病的可行性,利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有直接聯系。從自護能力角度著手分析,在實施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由此提示原因與下列分析因素有關:①觀察組在接受護理措施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責任進行明確分配,使得患者可很好地領悟到自護能力的重要性,在自身責任驅使下達到康復標準[23]。②家屬和病友之間對患者進行真切支持和鼓勵,則屬于對患者增加正確心理認知,利于患者堅持。而協(xié)同護理健康引導具備多元化和個體化,使得患者在長時間內可接受自己飲食、心理、用藥等自我管理效能的提升[24]。而多元化是指開設健康講座、微信平臺推送等,使得患者接受相關信息時更加便捷,患者內心對疾病有良好的自覺遵守及預防,對提升自我效能、生活質量均有直接益處[25-27]。
綜上分析,針對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應用協(xié)同護理健康引導方式,可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應對方式,增強生活質量評分,利于患者預后,值得各個科室借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