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中游客幸福感的生成機制研究
——基于具身體驗視角

2022-09-13 23:52賈慧敏張運來
旅游科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旅游者幸福感虛擬現(xiàn)實

賈慧敏 張運來

(北京工商大學國際經(jīng)管學院,北京 100048)

0 引言

旅游業(yè)作為新興服務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及“五大幸福產(chǎn)業(yè)”之首,在增進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旅游產(chǎn)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離不開新興科學技術的應用,以虛擬現(xiàn)實(Virtual Reality,VR)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立足于旅游者的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突破旅游的時空限制,使旅游者可以獲得更強烈的臨場體驗感。旅游者作為旅游活動的主體,旅游體驗是旅游的核心,旅游體驗的沉浸式和品質化逐漸成為旅游者關注的焦點。而旅游體驗是具身的,即建立在具(體)的身(體)感知之上(樊友猛,2017)。通過虛擬現(xiàn)實技術,旅游者可以獲得更加直觀、全面、真實的信息,并獲得嗅覺、聽覺、觸覺、視覺等多感官的多重刺激。因此在旅游業(yè)中,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應用不僅為現(xiàn)實空間和虛擬空間的相互貫穿提供了可能,還通過技術與感覺的連接營造出基于旅游者身體的全息體驗。然而這種體驗是否能夠生成旅游者的幸福感以及如何對旅游者幸福感產(chǎn)生影響呢?基于此,本文選取上海迪士尼主題樂園中最典型、最熱門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項目——“翱翔·飛躍地平線”的旅游者評論文本為研究對象,從具身體驗視角切入,研究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應用如何作用于旅游者幸福感。

1 研究進展和理論基礎

1.1 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

虛擬現(xiàn)實技術通過將計算機和軟件資源進行集成,讓用戶在虛實結合、實時交互的三維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沉浸之感,調(diào)動用戶的感覺器官,增強用戶的體驗樂趣,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旅游相關領域。本文側重于從需求側——游客視角展開,探討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對旅游者幸福感的生成及其作用,因此以下重點梳理了虛擬旅游產(chǎn)品作用于旅游者的相關研究。

虛擬現(xiàn)實技術能夠提升游客體驗(Bonetti et al.,2018),促進游客的沉浸感、參與性、社交性和娛樂性體驗(Guttentag,2010)。VR 等設備通過制造視覺、聽覺甚至觸覺功能實時還原現(xiàn)場情景,為游客創(chuàng)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增強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及其對旅游景點的深入理解(Tussyadiah et al.,2018a)。虛擬現(xiàn)實體驗的臨場感還提升了游客的愉悅,增加了游客對目的地的偏愛度,研究發(fā)現(xiàn),虛擬現(xiàn)實技術能夠有效塑造旅游者的態(tài)度和行為(Tussyadiah et al.,2018b)。虛擬旅游的實質是“足不出戶,遍游美景”,而這一過程的內(nèi)涵就是“身臨其境獲得體驗”——鏡像體驗(鄭鵬等,2010)。虛擬旅游可以為旅游者提供在真實旅游中不能獲得的體驗,旅游者能夠通過虛擬旅游產(chǎn)品所提供的多樣化、個性化的游覽內(nèi)容,獲得更高層次的旅游體驗(高燕等,2020)。同時,虛擬旅游產(chǎn)品能夠增強旅游資源與游客的融合,延伸旅游者的觀感和記憶,豐富旅游資源的展現(xiàn)形式,重塑游客的旅游行為和旅游體驗(張五鋼,2021)。此外,楊文娟等(2012)指出,仿真性對虛擬旅游體驗質量的影響最大,其次是體驗性、新奇性、豐富性、方便性;而旅游者的個人特性、人際溝通、旅游信息的內(nèi)容、旅游平臺的屬性、旅游中的娛樂服務是影響旅游者對虛擬旅游產(chǎn)品滿意的主要因素(胡芬等,2013)。

總體來看,研究者們已經(jīng)關注到虛擬旅游產(chǎn)品對旅游者體驗的影響這一話題,且近年來研究成果不斷豐富。但以往研究并沒有說明虛擬旅游產(chǎn)品帶給游客全新體驗(高燕等,2020)或者鏡像體驗的具體內(nèi)容(鄭鵬等,2010),也沒有證實虛擬現(xiàn)實技術對這種全新旅游體驗的影響效果(張五鋼,2021)。虛擬現(xiàn)實技術能夠帶來感官體驗,但在旅游者體驗過程中,感官體驗是具身體驗的一部分,除了感官體驗之外,虛擬旅游產(chǎn)品帶來的具身體驗是否還有其他形式則有待探討。

1.2 旅游者幸福感

國內(nèi)外學界對旅游者幸福感的研究內(nèi)容主要包括旅游者幸福感概念、構成維度與測量、旅游幸福感的影響及形成機理等方面。

旅游者幸福感是指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體驗到的積極的情感,并從中獲取意義的狀態(tài)(Filep et al.,2010)。妥艷媜(2015)認為,旅游者幸福感是指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體驗到的包括情感、智力和精神達到某個特定水平而產(chǎn)生的美好感知,以及由此形成的深度認知,是從簡單的感官享樂到深刻的精神層面上自我實現(xiàn)的綜合體驗。Kim 等(2016)在定義旅游者幸福感時強調(diào)了旅游的體驗性,即在旅游過程中可以獲得如享受自然風光、追求親密關系等內(nèi)在需求的滿足。

現(xiàn)有對旅游者幸福感構成維度與測量的研究主要從主觀幸福感、實現(xiàn)主義幸福感切入。主觀幸福感的構成主要涵蓋情感維度(包括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Mccabe et al.,2010;Nawijn et al.,2010)或生活滿意度(Ratz et al.,2011;Dolnicar et al.,2012;Uysal et al.,2012)。隨著學術界對主觀幸福感研究的不斷深入,一方面研究者們開始將情感維度和生活滿意度兩者相結合來研究旅游者幸福感(Hyelin et al.,2015;Pratt et al.,2016;Drewery et al.,2016),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不同類型的旅游者主觀幸福感的構成(De Bloom et al.,2013;Malkina-Pykh et al.,2014;Ganglmair-Wooliscroft et al.,2016;Laing et al.,2017)。另一方面研究者們逐漸意識到旅游體驗有別于一般的生活體驗,直接借用主觀幸福感概念并不能充分解釋旅游者幸福感的獨特內(nèi)涵與全貌,因此部分研究者們開始從實現(xiàn)主義幸福感切入,實現(xiàn)主義幸福感不僅關注旅游者的“享樂”體驗,更強調(diào)旅游者自我實現(xiàn)、認知提升、身份認同等多樣化、高層次的精神體驗(Voigt et al.,2010;Li et al.,2017)。此外,從實現(xiàn)主義視角對旅游者幸福感研究時,研究者們?nèi)匀粫{入主觀幸福感中的情感維度或生活滿意度。如Filep(2016)提出實現(xiàn)主義旅游者幸福感包含了積極情感、投入、意義3個維度;Vitters?(2016)從主觀幸福感中的情感維度、生活滿意度及實現(xiàn)主義視角中好的生活評價、暢爽體驗對旅游者幸福感進行測量。另外,國內(nèi)研究者也構建了中國本土化的旅游者幸福感量表,例如:亢雄(2011)從“知足滿意、積極參與、價值意義、旅游觀念、身心健康、審美倫理、文化體驗、寓教于樂”維度,張?zhí)靻柕龋?014)從“神游狀態(tài)、閑適存在狀態(tài)、消極情緒減少、積極情緒增多、良好人際關系、提升人生境界、幸福沉浸狀態(tài)、幸福轉化狀態(tài)、幸福沉淀狀態(tài)”,王舒媛(2018)從“勝任感、受他人認可度、價值追求、生活滿意、積極情感、消極情感”維度構建了中國本土化的旅游者幸福感量表。

旅游者幸福感的形成機制研究主要涉及影響因素、中介變量和調(diào)節(jié)變量。研究發(fā)現(xiàn),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壓力及旅游者對待旅行的態(tài)度(Nawij,2011)、游客間的互動(周青,2018)、景區(qū)吸引力(張孝義 等,2019)等均會影響旅游者幸福感。旅游體驗滿意和休閑滿意在旅游動機和個人價值觀對旅游者幸福感的影響中發(fā)揮著中介作用(Kim et al.,2015);旅游者滿意和旅游者認同之間的關系質量在旅游動機對旅游者幸福感的影響中發(fā)揮著中介作用(Su et al.,2016);對于中國旅游者而言,社會聯(lián)結在游客互動與幸福感的關系中存在著部分中介作用(陳曄等,2017)。此外,旅游活動本身具有顯著的幸福增進效用(Strauss-blasche et al.,2000;Nawijn,2011;Nawijn et al.,2018),且這個幸福增進效用具有長期效果(Kwon et al.,2020)。而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時間及出游次數(shù)、旅行階段,以及旅游者的性別、年齡、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諸多因素在旅游幸福感的生成中起調(diào)節(jié)作用(邵琪偉 等,2015)。

綜上所述,現(xiàn)有對旅游者幸福感的研究已取得一些學術成果。但也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現(xiàn)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區(qū)分旅游者幸福感中的主觀幸福成分和實現(xiàn)主義幸福成分階段,亟待深入;其次,現(xiàn)有研究較少從旅游活動階段出發(fā)來構建較為系統(tǒng)的旅游者幸福感生成機制的理論框架,研究對象也主要局限于休閑度假旅游者(粟路軍等,2019),對虛擬旅游情境下的旅游者幸福感的研究尚存有不足。

1.3 旅游具身體驗

20 世紀90 年代,旅游具身體驗首次進入西方研究視野(Veijola et al.,1994)。國外旅游研究者對旅游具身體驗的研究經(jīng)歷了“醞釀(1994—1999年)、探索(2000—2009年)、發(fā)展(2010至今)”階段(樊友猛,2020),尤其是早期對于旅游具身體驗基礎知識體系的探討,為研究者們對這一領域的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國外研究主要包含以下4 個方面內(nèi)容:第一,探討身體在旅游體驗中的主體性(Crong,1997;Edensor,2001;Pons,2003;Gibbs et al.,2004),并強調(diào)身體在理解游客行為和具身身份構建中的中心地位(Matteucci,2014)。第二,旅游體驗的具身本質和多感官共同作用下的具身體驗(Andrews,2005;Evvertt,2008;Agapito et al.,2014a;2014b;Wilson et al.,2018)。第三,影響旅游具身體驗的因素(Jensen et al.,2015;Small et al.,2012;Paananen et al.,2019)。第四,身體障礙下的旅游具身體驗(Small et al.,2012;Jessica,2020)。國外旅游具身體驗研究內(nèi)容從感官維度深入到身體整體維度,既強調(diào)物質性的身體,又關注社會建構中的身體(蔡少燕等,2019),研究對象從健康旅游者拓展至存在身體障礙的旅游者。

國內(nèi)旅游研究者近年來才開始關注旅游具身體驗,主要沿著兩個研究方向展開。一是在具身理論視角下對不同類型的旅游體驗進行研究,如鄉(xiāng)村旅游具身體驗(樊友猛,2017;葛亞寧,2018;張婧,2019;吳提亮 等,2020)、徒步旅游具身體驗(江泓源,2016;謝彥君 等,2017;朱璇 等,2019)、工業(yè)旅游具身體驗(謝彥君 等,2018;胡迎春,2018)、草原旅游具身體驗(徐英等,2018)、溫泉旅游具身體驗(黃柳婷,2019)、飲食旅游具身體驗(胡明麗 等,2019)、西藏旅游具身體驗(王丹平,2018;馬天 等,2020)、歷史文化街區(qū)旅游具身體驗(劉海朦 等,2021)、體育旅游具身體驗(謝彥君等,2021)、野生動物旅游景區(qū)的游客具身體驗(王佳鈺等,2021)、城市夜間旅游游客具身體驗(孫希瑞等,2021)等。二是對旅游體驗中具身理論的內(nèi)涵、框架及意義等知識體系進行探討。如樊友猛等(2017)指出,旅游體驗是具身的,即建立在具(體)的身(體)感知之上,旅游具身體驗是旅游者經(jīng)由自我身體與旅游世界發(fā)生交互從而獲得存在意義的過程;旅游具身體驗還原了身體在游客體驗中的基礎和核心地位,在具身框架下,旅游者最終形成的體驗,是旅游過程中感知、身體及環(huán)境等一系列相關要素互相作用后的結果,其中視覺、其他感官知覺、軀體覺體驗構成具身體驗的共通性層面,性別分異、身體障礙和身份認同下的具身體驗則屬于具身體驗的差異化層面(樊友猛,2020)。吳俊等(2018)將旅游具身研究框架假設為:在旅游者具身體驗形成過程中,旅游者的身體、感知及情境,都會影響旅游者的認知,從而對其行為造成影響。

總體而言,旅游具身體驗的研究內(nèi)容經(jīng)歷了“關注‘旅游體驗中最根本的視覺特性’(Urry,2002),從旅游凝視理論理解旅游體驗——探討旅游體驗中身體的主體性,到反思凝視理論,重視旅游者身體其他感官對旅游體驗的作用——回歸旅游體驗中身體的主體性,探討不同情境下的旅游具身體驗、共同性層面及差異化層面下的旅游具身體驗”這一過程。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首先,雖然眾多研究者已探討了多種情境下的旅游者具身體驗,但卻未形成“網(wǎng)格化”的理論體系。從橫向上看,研究者們多基于某一特定情境研究旅游者具身體驗,且研究范圍多限制在傳統(tǒng)旅游方式下的旅游者具身體驗,缺少對新興旅游方式下(如虛擬旅游)旅游者具身體驗進行探討,且這些獨立的研究成果之間往往缺少貫穿與連接。從縱向上看,旅游具身體驗研究尚停留在現(xiàn)場體驗層面,缺少對旅游后游客體驗的持續(xù)性關注。其次,雖然國內(nèi)外研究者正視身體的主體性,但在研究過程中卻偏重身體的多感官體驗,而忽視身體的整體性參與。身體作為一個整體,“實踐”于旅游者與外部環(huán)境中,但大部分旅游具身研究還停留在主觀認知層面,即探討旅游者主體的“精神意向”與旅游客體的互動關系。

近年來,國內(nèi)外旅游景區(qū)及目的地紛紛引入“虛擬旅游”這一新興旅游產(chǎn)品,為旅游者提供特定的虛實結合的旅游情境,旅游者借助身體感知周圍旅游情境,獲得不同于傳統(tǒng)旅游的全新旅游體驗和幸福感。然而,一方面旅游目的地和景區(qū)引入虛擬技術產(chǎn)品時缺少對旅游者身體在旅游體驗及幸福感的生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認知,或不知如何更好地將旅游者的身體嵌入旅游情境,進而影響旅游者體驗和幸福感的獲得;另一方面旅游目的地和景區(qū)在引入旅游產(chǎn)品時,容易出現(xiàn)產(chǎn)品趨同化,并導致不能為旅游者帶來高質量的旅游體驗及幸福感。另外,旅游具身體驗作為一個源起于西方語境的研究領域,不能簡單采用西方理論來研究中國的旅游現(xiàn)象,本文嘗試結合中國本土情況,聚焦于探討虛擬旅游產(chǎn)品對旅游者體驗和幸福感生成的內(nèi)在作用機制。

2 研究方法與數(shù)據(jù)來源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扎根理論研究方法,依托質性軟件Nvivo12完成編碼操作。扎根理論是質性研究的方法之一,提倡在基于數(shù)據(jù)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理論,而非從已有的理論中演繹可驗證性的假設,即扎根理論更強調(diào)根植于資料之中的理論構建,尤其適用于面向較新領域的探索性研究(陳向明,1996)。而目前在虛擬旅游領域中尚缺乏對旅游者幸福感的生成機制研究,也較少從旅游活動階段出發(fā)來構建較為系統(tǒng)的旅游者幸福感生成機制的理論框架。因此,本文選擇扎根理論研究方法,基于所爬取的游客的真實反饋資料,對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中旅游者幸福感的生成機制進行探索性研究,有助于獲取更為真實而豐富的結論。

2.2 數(shù)據(jù)來源

本文利用python軟件從馬蜂窩旅游網(wǎng)、攜程旅行網(wǎng)、大眾點評三大網(wǎng)站抓取關于上海迪士尼翱翔·飛躍地平線的網(wǎng)絡游記及評論。選擇主題樂園中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項目,基于以下兩個原因:一方面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游客量最大的主題樂園市場,主題公園數(shù)量近3000 家;另一方面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主題樂園中的應用較早且更為普遍,旅游者所獲得的體驗也更加明顯。上海迪士尼度假區(qū)作為國內(nèi)乃至國際主題樂園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園之一,自2016年6月開業(yè)以來,深受國內(nèi)外游客的青睞。翱翔·飛躍地平線項目既是園區(qū)最火爆的項目,也是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旅游業(yè)中的典型應用之一,因此選擇該項目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具體步驟如下:(1)按照時間順序,抓取2016年6月至2021年3月的網(wǎng)絡游記及評論;(2)剔除只有圖片和視頻的網(wǎng)絡游記和評論;(3)去除語氣詞,文本字數(shù)需超過10個字。最后抓取文本數(shù)量共計1086篇,剔除重復性評論及無關和沒有價值的文本,再經(jīng)過反復查閱、篩選后,共計保留文本1052篇。

3 扎根理論分析

扎根理論的編碼包括開放性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3個過程。

3.1 開放性編碼

開放性編碼是將資料分解、檢視、比較、概念化和范疇化的過程。經(jīng)過多次編碼和比較修正,本文共得到參考點2952 個,經(jīng)反復整理分析后得到53 個概念。之后確定概念的屬性和意義,根據(jù)語義及邏輯關系,將相關概念聚攏到同一類屬,對所得到的各類屬進行命名,共得到16 個初步范疇,分別是感官體驗、本體感知體驗、安全體驗、遠距臨場體驗、推薦價值、重游價值、愉悅感、趣味感、滿足感、驚奇感、獲得感、美好回憶、未來期待、情境仿真性、情境豐富性、情境創(chuàng)新性(見表1)。

表1 開放性編碼示例

3.2 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是在開放性編碼提取的概念和范疇基礎上,以初步形成的范疇為軸心,尋找和確定不同范疇之間的關聯(lián)(包括因果關系、情境關系、語義關系等),同時通過不斷地返回到原始資料之中進行對比分析來選取主范疇。本文從16 個初步范疇中共提取出5 個主范疇,分別是參與體驗、價值體驗、幸福感生成、幸福感沉淀、客觀情境特征(見表2)。

表2 主軸編碼

3.3 選擇性編碼

3.3.1 故事線

故事線是針對已經(jīng)收集到的資料,以及由此開發(fā)出的概念、類屬、關系等來扼要說明所研究全部現(xiàn)象的核心。通過明確各主范疇之間的典型關系結構,并不斷返回原始資料中驗證關系,找出能夠充分串聯(lián)并概括所研究的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中游客幸福感的故事線。本文的故事線由旅游過程中游客具身參與體驗下幸福感生成、旅游結束后游客價值體驗下幸福感沉淀和客觀情境特征的幸福干預所構成。

具體而言,旅游景區(qū)通過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應用,為旅游者營造一種虛擬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旅游情境。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借助身體與外部環(huán)境進行互動,經(jīng)由“身心一體”的旅游參與體驗,從而產(chǎn)生幸福感;在旅游結束后,旅游者對所感知的參與體驗經(jīng)由認知系統(tǒng)加工產(chǎn)生綜合性的價值體驗,在此過程中,旅游者生成的幸福感開始沉淀;在整個過程中,虛擬旅游產(chǎn)品為游客提供了具有某種特征的旅游客觀情境,這些具有某種特征的旅游客觀情境在旅游體驗的不同階段發(fā)揮作用,并干預旅游者幸福感的生成和沉淀(見圖1)。

圖1 主范疇的典型結構關系

3.3.2 核心范疇

選擇性編碼的主要步驟為提取核心范疇,即以之為核心,將所有其他范疇結合在一起。通過構建“故事線”把主范疇串聯(lián)成有意義的系列故事,并由此發(fā)現(xiàn)核心范疇,再反過來把其他主范疇系統(tǒng)地、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構成一個新的理論框架,同時回到原始資料中驗證其中的關系。在上述串聯(lián)起來的故事線的基礎上提出本文的核心范疇:具身體驗下游客幸福感生成過程。

4 模型構建

本文經(jīng)過對留存的文本做飽和度檢驗,發(fā)現(xiàn)沒有產(chǎn)生新的范疇,因此判定已達到理論飽和。最終構建出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中游客幸福感的生成機制模型(見圖2)。

圖2 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中游客幸福感的生成機制模型

4.1 旅游過程中的幸福感生成

4.1.1 旅游過程中的參與體驗

(1)旅游者身體體驗

身體是連接旅游者個體與旅游世界的通道,旅游者以身體介入旅游體驗中,身體向內(nèi)連接于旅游者的感知和判斷,向外穿梭于時間和空間之中。旅游景區(qū)通過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應用,為旅游者營造出一種虛擬與現(xiàn)實相互結合的外部空間環(huán)境,旅游者借助身體的方式與外部嵌入的空間環(huán)境進行互動。

感官體驗。在旅游活動中,游客實際上是利用多種感官來體驗地方文化,旅游是游客多種感官體驗的邂逅,而虛擬旅游產(chǎn)品為旅游者提供了視覺、觸覺、聽覺、嗅覺等多感官的多重刺激。如“飛躍地平線,你可以感受到北冰洋瑟瑟的海風,看到憨態(tài)可掬的北極熊,震驚于從身邊躍起的藍鯨,聞到大草原上陣陣的草香,近距離地觀看到野生大象,觸摸到埃菲爾鐵塔的塔尖,甚至可以俯瞰整個長城”(a141)?!俺松砼R其境的視聽享受,還有意想不到的嗅覺體驗——大草原沁人心脾的青草味道、泰姬陵飄蕩的優(yōu)雅香氣”(a36)。旅游者通過旅游凝視對虛擬旅游產(chǎn)品所呈現(xiàn)的旅游景觀“一飽眼?!保⒔柚糜吻榫持械母鞣N要素(如氣味、音樂等)充分調(diào)動旅游者嗅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在旅游過程中的參與感,旅游者不再只是感知到“一飽眼?!钡囊曈X體驗,而是感知到多重感官參與下的“在場體驗”。

本體感覺體驗。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除了借助感官參與旅游體驗外,亦通過身體中的本體感覺參與整個旅游活動,旅游者借助旅游設施感知身體位置和姿勢。在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中,一方面是通過模擬動感升降的座椅,旅游者伴隨座椅的升降來感知自己身體位置的變化,如“座椅會升到高空中,隨著放映內(nèi)容時而會座椅動一下”(a42)?!白谝慌抛紊祥_始升降,眼前會出現(xiàn)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整個人都在天空中飛翔”(a98)。另一方面,伴隨著場景的切換和特效的沖擊,旅游者在此過程中感知身體的失重和超重之感,并體驗從“平緩”到“刺激”的速度變化,為旅游者營造出翱翔飛行的真實體驗感,如“全程驚艷,特效做得非常好,通過失重、俯沖、提升、噴霧,仿真飛行全世界的過程,非常震撼”(a161)。

(2)旅游者心理體驗

具身理論強調(diào)人類的意識、情緒、態(tài)度、價值觀等都是在身體(生物)基礎上形成的,思維、體驗是動態(tài)的、系統(tǒng)的身心互動結果(葉浩生,2011)。因此旅游者在參與體驗基礎上,也產(chǎn)生了心理體驗。

安全體驗。安全體驗是指旅游者對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中旅游活動的安全性及普遍適用性的綜合感知。這是旅游者基于身體感官和本體感覺的參與體驗后,結合游樂設施、場景本身及自我身體素質接納閾值后的綜合評價,并得出“很安全”“老少皆宜”“不適合恐高癥者”等體驗,如“整個過程還是挺安全的,雖然說離地十幾米,但是有座位又有保險帶,全程都很平緩”(a76)?!翱梢哉f是老少皆宜,只要沒有恐高癥都可以接受”(a304)。

遠距臨場體驗。遠距臨場體驗是指在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過程中,旅游者產(chǎn)生一種置身于虛擬世界的感覺。具體而言,虛擬旅游產(chǎn)品中視覺的沖擊、景觀及其他旅游元素的逼真、仿真的模擬飛行等共同構成的當下氛圍情境,使旅游者感知到身臨其境的臨場體驗。旅游者的遠距臨場體驗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周圍環(huán)境的真實感知,即旅游者對虛擬旅游產(chǎn)品所提供的的虛擬景觀的真實感知,如“第一次玩感覺還是很震撼的,效果做得非常逼真,而且在不同的場景,還設有不同的氣味,在大草原上大象的臭味還是很明顯的”(a112)。“影像的清晰度非常高、印象3D 環(huán)繞也非常真實,代入感特別強,甚至在飛到草坪的時候能聞到草和泥土的氣息,下來發(fā)現(xiàn)是機器噴的香薰”(a3)。二是游覽過程中的身臨其境之感,即旅游者在游覽過程中,融入或“入戲”于該虛實結合的旅游場景中,仿佛當下置身于這個環(huán)境,如“像是從空中身臨其境般的游覽世界各地景色,美妙絕倫”(a29)。“裸眼4D 的效果非常的棒!可以看到不同國家的名勝古跡,而且還會有符合場景的氣體噴出來,讓你感覺一切都是身臨其境”(a506)。

4.1.2 具身參與體驗下的幸福感生成

旅游者進入旅游情境中,充分借助身心與外部空間進行互動,并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幸福之感。虛擬旅游產(chǎn)品為旅游者提供了異于慣常環(huán)境的旅游環(huán)境及旅游資源,旅游者借助感官、本體感等身體感覺感知這些旅游刺激物,經(jīng)由身心交互作用,共同參與整個旅游體驗過程,并生成由愉悅感、趣味感、滿足感、驚奇感和獲得感所構成的游客幸福感。

愉悅感。愉悅感是指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通過身體感知旅游環(huán)境和旅游資源的刺激,并經(jīng)由認知加工而獲得的愉悅之感。在本文中,旅游者具身參與體驗下的愉悅感主要使用“開心”“興奮”“爽”“嗨”“喜悅”“放松”等詞匯表述,如“玩下來的確蠻好玩的,尤其是當你汗流浹背玩得累了的時候,玩這個游戲,舒服的嘞,空調(diào)吹吹還有香氛噴噴,感覺像熱氣球,很舒暢心曠神怡”(a181)?!叭虝r間不長,但是感覺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開心”(a746)。

趣味感。趣味感是指在旅游過程中,旅游環(huán)境或旅游資源能夠引起旅游者的興趣,使得旅游者在此次旅游體驗過程中產(chǎn)生有趣之感?!白钣腥さ氖遣煌瑘鼍斑€有相對應的氣味,比如看大海就有海洋香氛,看非洲大草原就有草和動物糞便的味道,很有趣”(a68)。“裸眼4D 的效果非常贊,一個項目帶你走遍全球各地的經(jīng)典景點,還是挺有意思的”(a253)。虛擬旅游產(chǎn)品為旅游者提供了一個有故事性、有主題且突破時空限制的旅游場景,旅游者可以直觀、全面的體驗該旅游活動,并產(chǎn)生“好玩”“有趣”“有意思”等評價。

滿足感。滿足感是指旅游者在實際旅游體驗過程中實現(xiàn)某種旅游期待而隨之產(chǎn)生的幸福之感。旅游者多使用“不錯”“棒”“喜歡”“精彩”等詞匯表述。如“太精彩了,這個確實不錯”(a143)?!白钫鸷车木包c,身臨其境的感覺非常好,非常滿意”(a175)。

驚奇感。驚奇感即驚艷新奇之感,是凌駕于滿足感之上的一種幸福之感。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獲得非常精彩或超出預期的旅游體驗后,而產(chǎn)生的一種驚喜、新奇、內(nèi)心受到震撼的幸福之感。在評論文本中,旅游者多用“精彩”“驚嘆”“神奇”“奇妙”“震撼”等詞匯表達自身的驚奇之感。如“效果完全沒有想到,全程大約持續(xù)5分鐘,但是精彩絢爛到難以描述”(a230)?!俺藞鼍斑€配合著氣味,真的神奇的不得了”(a307),“美輪美奐,奇景身處其中,一片驚嘆聲”(a643)。

獲得感。獲得感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具身參與體驗后,通過感知此次旅游活動的價值意義而產(chǎn)生的收獲之感。在虛擬現(xiàn)實技術應用下,旅游者的獲得感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4 個方面:一是旅游者通過體驗虛擬現(xiàn)實項目后感到視野開闊和見識增長,如“項目玩玩才幾分鐘的時間,不過真的大開眼界,真的很贊很贊的”(a53)?!帮w躍了好多歷史古跡和挺著名的城市,視野開闊,非常棒的項目”(a178)。二是旅游者對人類、生命和大自然的感悟,如“感嘆人類的智慧”(a319)。“飛一般的感覺,感受到的是生命力量神秘和無盡的變幻”(a516),“短短幾分鐘,帶你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a638)。三是旅游者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及華夏之壯美大地的感悟,如“這個項目真的給我?guī)砹松钌畹恼鸷常w會到了華夏的壯麗”(a84)?!爱敯肯栌谧鎳L城之上時,感慨能工巧匠的祖先們,建造出如此雄偉壯觀、綿延起伏于群山之中的長城!由衷地呼喊:我愛你~中國”(a305)。四是旅游者通過此次旅游體驗所產(chǎn)生的圓夢之感,如“這次去實現(xiàn)了很多不可能實現(xiàn)的夢”(a227)。

4.2 旅游后的幸福沉淀

4.2.1 旅游后價值體驗過程

旅游后價值體驗是指旅游者在參與此次旅游活動后,對該旅游體驗的綜合評價。通過分析后發(fā)現(xiàn),旅游者游后價值體驗主要包括推薦價值和重游價值。

推薦價值。推薦價值是旅游者在體驗完該虛擬旅游產(chǎn)品后,認為該產(chǎn)品是否值得體驗或向他人推薦的程度。旅游者多使用“強烈推薦”“不可錯過”“必玩”“非常值得”等詞語表達對該旅游產(chǎn)品的認可;使用“推薦”“值得一去”“可以嘗試”等語句表達對該旅游活動比較推薦的意愿;部分旅游者也使用“不值得玩”“大失所望”等語句表達對該旅游活動的不滿意;此外旅游者亦使用“性價比高”等詞匯表達自身的推薦意愿,如“這里景色不錯,挺好的,而且很喜歡來這里,性價比高”(a277)。

重游價值。重游價值是旅游者對此次旅游活動進行二次或多次體驗的想法。虛擬旅游產(chǎn)品為旅游者提供了日常旅游所接觸不到的或者跨越時空的旅游資源,旅游者借助新興科學技術獲得身心一體的旅游體驗。旅游者在體驗該旅游產(chǎn)品后,綜合考慮自身投入與所獲得的回報后,產(chǎn)生“二刷/三刷”“下次還要來”“不會再來”等感知。

4.2.2 價值體驗下的幸福感沉淀

在旅游活動結束后,旅游者從當下情境中抽離,并對此次旅游體驗進行包括推薦價值和重游價值在內(nèi)的綜合評價,旅游者在具身參與體驗下生成的幸福感亦開始沉淀并繼續(xù)對旅游者產(chǎn)生影響。

美好回憶。在此階段,旅游具身參與體驗下產(chǎn)生的幸福感已經(jīng)不再僅限于旅游過程中,而是積累沉淀至旅游者的心靈深處,轉化為旅游者的美好回憶,如“記得我第一次來上海迪士尼那年,和小伙伴一起排隊一小時后還坐到了居中的第一排,那時我驚艷到了,太美了”(a78)?!吧砼R其境的感覺還是有些震撼,記憶猶新”(a107)。旅游者通過向他人推薦或者翻閱自己寫過的游記、分享過的照片等方式來回憶此次旅游經(jīng)歷,懷念此次旅游產(chǎn)生的幸福之感。

未來期待。一方面,旅游者在旅游結束后的幸福回憶使旅游幸福感融入個體經(jīng)驗之中,進而產(chǎn)生對“下一次幸福之旅”的期待;另一方面旅游者感知到此次旅游活動帶給自身的幸福感,并期待著自己的父母、孩子等家人亦可以感受到這場幸福之旅,等到時機合適,則開始計劃下一次幸福之旅,如“有機會希望帶我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一起去一次”(a267)。

4.3 客觀情境特征的幸福干預

人類的高級情感、心智等都是以物質身體為基礎的,游客在旅游世界中的各種體驗,都是圍繞具體情境中的身體展開的。身體首先處于一個特定位置與旅游世界交融,各種體驗才得以涌現(xiàn)(張美,2019)。旅游者用身體以合適的方式與旅游情景中的其他物體進行互動,在互動過程中獲得對旅游情境的認知。因此,必須在具體情境之中研究游客的具身參與體驗。

4.3.1 虛擬旅游產(chǎn)品提供的客觀情境特征

通過對文本資料整理分析后發(fā)現(xiàn),旅游目的地通過應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為游客提供了具有仿真性、豐富性和創(chuàng)新性特征的客觀情境,在此特定情境下旅游者的身體與環(huán)境進行互動,并通過具身參與產(chǎn)生情緒與情感的交織。具體而言:

情境仿真性。虛擬現(xiàn)實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事件,而不是真實的,強調(diào)在特定情境中的“真實感”。因此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透過虛擬的視角來觀察周圍情境,通過高質量、仿真的物理渲染,提升在特定情境中的旅游體驗。在本文中,客觀情境的仿真性主要包括虛擬景觀的真實性和瀏覽過程的仿真性。虛擬景觀的真實性是指依托于虛擬現(xiàn)實技術建立的虛擬景觀資源的真實性,如“超級真實,不僅看見的真實,還可以聞見味道,草味兒什么的,很好看,很真實,超級推薦”(a94)。瀏覽過程的仿真性是指旅游者體驗到的“真實”的瀏覽過程,如“視覺感官受到很大的沖擊,再加上椅子的上升和搖擺,幾次都覺得自己要從天上掉下來了”(a224)。

情境豐富性。虛擬旅游產(chǎn)品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既可以采用全新的視角再現(xiàn)真實存在的景觀資源,又可以憑借科學技術構建完全虛幻的景觀資源??陀^情境的豐富性包括虛擬景觀的豐富性和輔助元素的豐富性。虛擬景觀的豐富性是指虛擬旅游產(chǎn)品為旅游者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景觀資源,如“在這趟魔法般的環(huán)球飛行之旅中,盡情領略著阿爾卑斯山、非洲草原、長城、埃及金字塔、泰姬陵、巴黎鐵塔……最后回來上海明珠塔綻放煙花”(a32)。輔助元素的豐富性是指在整個虛擬場景中包含了豐富的輔助于虛擬景觀的其他元素,如很棒的環(huán)幕體驗,驚艷的地方,除了強悍的飛行質感、真實氣味模擬以外,還有一點,就是讓人印象深刻的配樂”(a116)。

情境創(chuàng)新性。虛擬旅游產(chǎn)品是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應用之一,它為旅游者提供了創(chuàng)新性的客觀情境,包括技術的新穎性和內(nèi)容的創(chuàng)意性。技術新穎性主要表現(xiàn)在與其他同類型產(chǎn)品相比較,該旅游產(chǎn)品所使用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較為先進和新穎,如“雖然北京和天津方特也有類似的,但明顯沒有迪士尼的畫質逼真,而且配合美麗的景色還有匹配的味道,讓人身臨其境,仿真飛行全世界的過程,非常震撼,強推”(a173)。內(nèi)容的創(chuàng)意性主要表現(xiàn)在與其他同類型產(chǎn)品相比較,此虛擬情境中的內(nèi)容不同于其他產(chǎn)品或不可被復制,如“這是最好玩的一項設施,迪士尼團隊有創(chuàng)意介入,一個個鏡頭的切換都特別精彩中帶著中國5D電影的創(chuàng)新”(a780)。

4.3.2 幸福干預的過程

本文所指的幸福干預是指特定旅游情境因素影響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幸福感的生成。旅游體驗是貫穿于旅游情境中的具有一系列可能性的過程,它發(fā)生在個人的身體之上和心靈之中,其結果取決于被具體環(huán)境和情緒情境化了的消費者對所遭遇之物做出的反應(Agapito et al.,2014a)。在本文中,虛擬旅游產(chǎn)品為游客提供了具有某些特征的客觀旅游情境,這些具有某些特征的客觀旅游情境對旅游體驗的不同階段發(fā)揮作用,并干預著旅游者幸福感的生成和沉淀。旅游者通過視、嗅、聽、觸等感官體驗感知旅游情境中虛擬景觀的真實性,并通過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感知瀏覽過程的仿真性,如“旁邊的圖片有點歪,而且老是看到上面人的腳,好掃興”(a316)。旅游者通過視覺感知虛擬景觀“有點歪”,進而產(chǎn)生“好掃興”的負面情緒,影響旅游者的幸福感生成。

客觀情境的豐富性有利于游客形成良好的認知,加深對旅游情境的浸入程度。在虛擬旅游過程中,旅游者希望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欣賞到更加豐富多彩的景觀。在瀏覽的過程中,旅游者一方面可以欣賞“阿爾卑斯山、非洲草原、長城……”豐富多樣的虛擬景觀,另一方面可以感知“鳥語”“花香”“清風”等多樣化的輔助性元素。豐富多樣的虛擬景觀和輔助元素使旅游者可以多方位多層次的體驗整個旅游活動,并產(chǎn)生“心神一振”和“享受翱翔天際的自由和快感”的幸福之感。

在游客幸福感的生成與沉淀過程中,旅游客觀情境的創(chuàng)新性亦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新穎性直接影響旅游者所體驗到的旅游產(chǎn)品的真實性與質量,而旅游情境內(nèi)容的創(chuàng)意性也會影響旅游者對旅游產(chǎn)品趣味性的感知,如“這個感官上做的還是非常不錯的,要是能帶點主題或者劇情性質的就更好了”(a252),“場景最后的結尾是迪士尼,沈陽的方特里的地平線的場景就差一個迪士尼”(a471)。

5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第一,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中的游客具身體驗由旅游中的參與體驗和旅游后的價值體驗構成。旅游中的參與體驗包括身體體驗和心理體驗,身體體驗主要借助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官體驗和由身體位置、身體平衡在內(nèi)的本體感知體驗這兩個維度構成;心理體驗既包括旅游者對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下旅游產(chǎn)品的安全性、適用性等安全體驗,又包括“身臨其境”之感的遠距臨場體驗。旅游后的價值體驗依托于“身心一體”的參與體驗,并經(jīng)由認知加工,而產(chǎn)生的對該旅游體驗的綜合評價,由推薦價值和重游價值兩個維度構成。旅游中的參與體驗和旅游后的價值體驗相輔相成,共同構成虛擬現(xiàn)實技術應用下的游客具身體驗,并對旅游者幸福感的生成發(fā)揮作用。

第二,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中的游客幸福感由幸福感生成和幸福感沉淀構成。在整個旅游過程中,虛擬旅游產(chǎn)品為旅游者提供了異于慣常環(huán)境的虛實結合的旅游環(huán)境,旅游者借助“身心一體”的具身參與體驗,進而生成由愉悅感、趣味感、驚奇感、滿足感和獲得感5個維度構成的游客幸福感。在旅游活動結束后,旅游者在具身參與體驗下對此次旅游體驗進行包括推薦價值和重游價值在內(nèi)的綜合價值評價,此時,旅游者獲得的幸福之感開始沉淀為美好的幸?;貞浐蛯ξ磥淼男腋F诖?/p>

第三,在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中,幸福干預貫穿其中,對游客幸福感的生成和沉淀階段產(chǎn)生影響。虛擬旅游產(chǎn)品為游客提供了具有仿真性、豐富性和創(chuàng)新性特征的客觀旅游情境,其中仿真性包括虛擬景觀的真實性和瀏覽過程的仿真性,豐富性包括虛擬景觀的豐富性和輔助元素的豐富性,創(chuàng)新性包括虛擬技術的新穎性和虛擬內(nèi)容的創(chuàng)意性,這一客觀情境作為中間變量對旅游體驗的不同階段發(fā)揮作用,并干預著旅游者的幸福感生成和沉淀過程。

5.2 討論

本文基于具身理論研究游客體驗,并將落腳點延伸至游客幸福感的生成機制,拓寬到新興旅游方式下(如虛擬旅游)旅游者具身體驗,深化了旅游具身體驗研究。在虛擬技術應用下,旅游者最終形成的體驗仍是以身體體驗為基礎條件(Gibbs et al.,2004)。它不是單純的身體體驗,也不是單一的心理感知,而是旅游過程中身體、感知與情境等一系列相關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與傳統(tǒng)旅游方式下的旅游者具身體驗不同: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前,不能通過類似于全景技術與虛擬現(xiàn)實技術相結合的3D 智能云平臺等進入特定的虛擬現(xiàn)實旅游情境中,即旅游者進入此情境前,并未真正參與旅游體驗;二是游客對身體體驗中身體位置、身體平衡在內(nèi)的本體覺體驗,以及旅游產(chǎn)品的安全性、適用性等安全體驗的感知更加敏銳,而虛擬旅游產(chǎn)品所提供的虛擬環(huán)境的真實性感知,以及“身臨其境”的遠距臨場體驗是傳統(tǒng)旅游方式下游客所感知不到的體驗。

虛擬旅游產(chǎn)品體驗中的游客幸福感由及時的積極情感和延時的美好回憶、未來期待所構成,并受虛擬旅游產(chǎn)品所提供的客觀旅游情境的影響。相較于傳統(tǒng)旅游產(chǎn)品,旅游者對虛擬旅游產(chǎn)品有更高的內(nèi)容與技術要求,且無法通過除產(chǎn)品本身外的其他方式(如提升服務質量)進行彌補。因此,未來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區(qū)在引入虛擬旅游產(chǎn)品時,應充分考慮旅游者的切實需求,只有為旅游者提供更具有仿真性、豐富性和創(chuàng)新性情境特征的旅游產(chǎn)品才會具有競爭優(yōu)勢。此外,身體作為旅游者感知外界刺激的重要媒介,旅游目的地應該重視游客“身心一體”的具身性體驗,并靈活借助新興技術以提高旅游者的沉浸式體驗,促使旅游者獲得更深層次的幸福感。

5.3 局限與展望

目前,虛擬旅游產(chǎn)品在景區(qū)保護、酒店住宿、目的地營銷等方面均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旅游景區(qū)、目的地、酒店住宿業(yè)等紛紛引入了虛擬旅游產(chǎn)品。本文選取主題樂園中的虛擬旅游產(chǎn)品作為研究對象,所得研究結論不一定能廣泛適用于其他應用類型場景下的旅游者體驗及幸福感的生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選擇景區(qū)保護、目的地營銷等方面的虛擬旅游產(chǎn)品作為研究對象,以比較在不同場景下的虛擬旅游產(chǎn)品對旅游者體驗及其幸福感生成的不同作用機制。

猜你喜歡
旅游者幸福感虛擬現(xiàn)實
7件小事,讓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喀拉峻風景區(qū)旅游者的生態(tài)意識和生態(tài)行為研究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REALITY BITES
旅行社未經(jīng)旅游者同意安排購物屬違約
風口上的虛擬現(xiàn)實
虛擬現(xiàn)實技術向科幻小說借靈感
淺論生態(tài)旅游者的分類與識別方法
幸福感
壤塘县| 美姑县| 丰镇市| 鹤峰县| 长治市| 广南县| 浙江省| 八宿县| 黄浦区| 安多县| 东丽区| 无为县| 蓝田县| 通榆县| 辉县市| 东兰县| 雷波县| 广南县| 开江县| 马山县| 余姚市| 嫩江县| 浦城县| 宁安市| 塘沽区| 电白县| 德化县| 平乡县| 洪江市| 顺平县| 茶陵县| 乌拉特后旗| 灌云县| 田东县| 英超| 荆门市| 安国市| 定襄县| 赤城县| 尖扎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