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艷,張 靜,李浩宇,王 翼,康占海,尹寶重
(1 河北科技學院,保定071001)(2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葡萄白粉病是由葡萄鉤絲殼菌[Uncinula necator(Schw.)Burr.]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在葡萄產(chǎn)區(qū)廣泛發(fā)生[1-2]。有報道顯示,白粉病輕度發(fā)生的葡萄園損失一般在15%~30%,嚴重的園地損失在70%以上,甚至絕收[3-4]。該病主要危害葉片、新梢和其他幼嫩器官,對葉片生理功能影響嚴重,表現(xiàn)為葉綠素含量下降、葉片早衰、光合功能降低[5]。另外,白粉病作為一種典型的氣傳葉部病害,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往往會形成較強的流行性,容易在短期內(nèi)大范圍擴展,嚴重影響植株長勢。因此,加強對葡萄白粉病發(fā)生潛勢與流行監(jiān)控,是病害精準高效防控的重要前提。
現(xiàn)階段,葡萄白粉病的監(jiān)測更多依靠人工判定,工作量大且準確度不高,在影響病害發(fā)生程度監(jiān)測效率的同時,也影響了防控時期與用藥量的確定,尤其在規(guī)模化種植的背景下,傳統(tǒng)病害監(jiān)測手段已無法適應。因此,無論從生產(chǎn)中還是科研實踐中,建立白粉病快速監(jiān)測體系,對提高作物病害監(jiān)測、防控效率有重要意義。從作物感病后所表現(xiàn)的特征來看,作物被病原菌侵染后,葉片色素、水分含量、光合生理狀態(tài)等均會發(fā)生變化[6-7]。而葉片作為癥狀表現(xiàn)比較集中的器官,同時又是同化物合成最多的器官,在病害發(fā)生后一般都會從形態(tài)到生理發(fā)生一系列改變。比如,當作物受到持續(xù)的病害脅迫后,其葉片細胞活性、生化組分,甚至葉片顏色、形態(tài)和角度等均會隨之改變,進而引起冠層反射光譜發(fā)生變化[8-9]。
因此,利用冠層和葉片對不同波段光譜反射特征及成像差異,明確其與作物病害種類和程度的相關關系,為作物病害高效調(diào)查、跟蹤和防控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對提高病害防控效率,尤其開展無人機飛防作業(yè)的果園精準施藥和病害評估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調(diào)查感白粉病葡萄葉部光譜反射差異、葉綠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電導率(EC)、水勢(ψ)的變化,并明確不同指標的相關性,為葡萄白粉病智能綠色高效防控體系的建立提供技術(shù)參考。
試驗于2020 年葡萄生長季在河北省辛集市張古莊鎮(zhèn)辛集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塊土壤為中性壤土,0~20 cm 耕層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14.9 g/kg、全氮含量1.32 g/kg、堿解氮含量67.9 mg/kg、速效磷含量24.6 mg/kg、速效鉀含量115.7 mg/kg。試驗區(qū)為溫帶季風氣候,平均年降水量453.5 mm,6—9 月為該區(qū)葡萄花期和漿果成熟期,常年累計降水量303.4 mm;2020 年6—9 月累計降水量276.3 mm,為正常降水年份。
供試葡萄品種為巨峰,植株為4 年生,雙壁籬架式,架高1.8 m,行株距4.0 m×1.3 m,葉幕高度1.5 m。試驗共分4 個小區(qū),每小區(qū)20 株,小區(qū)內(nèi)不進行葉部病害防控,其他常規(guī)管理。
1.3.1 葉片光譜反射率
在葡萄漿果生長中期(7 月中旬)和后期(8月中旬),分別選擇3 個晴天(7 月14、15、16 日和8 月14、15、16 日),于每天9:00—11:00,每小區(qū)選擇典型白粉病感病植株5 株,每株固定2個新梢,每個新梢自上而下調(diào)查9 片葉片(分上中下3 個部分,每部分3 片葉),按9 級分類法[8],對感白粉病葉片進行分級,用CI-710 便攜式光譜儀對相同部位不同級別葉片進行光譜反射率測定,測定時選擇葉片上部、中部和基部各測1 次,計算每片葉片的平均值。
1.3.2 葉片生理指標
于第1 次葉片光譜測定同時(記為0 d),以及之后每隔6 d 測定1 次生理指標,至第2 階段光譜反射率測定位置,共5 次。測定內(nèi)容包括水勢(ψ)、丙二醛(MDA)含量、電導率(EC)和葉綠素(Chl)含量,每次測定均在每個小區(qū)按9 級分類法確定白粉病發(fā)病程度,分類標準參考杜鴻燕等[1]的病害發(fā)生程度分類方法,即:健株(0 級),無病葉;3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6%~10%;5 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11%~25%;7 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26%~50%;9 級,病斑面積大于整片葉面積的51%。于新梢上選擇病級相同的葉片各3 片,采用PMS-100 型植物氣穴壓力室測定葉片水勢,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AB)法測定MDA 含量[9],采用FE30-FiveEasy 型電導率儀測定EC 值。采用丙酮提取法測定葉綠素a(Chla)和葉綠素b(Chlb)含量,計算葉綠素總量(Chla +Chlb)[10]。
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多重比較分析采用LSD 法,采用Origin 9.0 軟件作圖。
由圖1-a 可知,在400~670 nm 波段的可見光區(qū),該波段主要為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和藻膽素吸收帶,各病級葉片反射率均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550 nm 左右出現(xiàn)反射峰,但感病級別不同反射峰值和平均反射比例均有較大差異。其中,健康葉片(0 級)反射峰值為24%以上;感病3 級和5級相差較小,平均20.6%;而感病7 級及以上降低較為明顯,反射峰值均低于20%,且感病9 級葉片反射峰值僅為14.8%。400~670 nm 波段,不同感病級別葉片平均反射率相比,感病級別越低,其反射率也明顯更高。670~760 nm 波段,是單葉水平反射率迅速提高的區(qū)間,尤其與葉綠素含量密切相關的700~760 nm 波段,葉片反射率提高更為迅速。不同感病級別葉片對比,感病較輕的葉片其反射峰值更高,且感病較重葉片峰值出現(xiàn)得更早,即“藍移”現(xiàn)象更為明顯。比如,健康葉片(0 級)在760 nm 處反射率在60%以上,之后增幅便趨于平緩,而感病7 級和9 級的均在750 nm 波段以前就進入反射率增幅平緩區(qū)。在760~1 000 nm 的近紅外反射區(qū),各感病級別葉片反射率變化均較小,但不同病級葉片反射率差異較大,且有顯著區(qū)別,其中健康葉片(0 級)反射率均值最高(63.5%),平均比其他4 個感病級別高7.9 個百分點,比感病最嚴重的9級葉片則高12.5 個百分點。漿果生長后期各波段反射率與中期基本相似,但各級別反射率更低(圖1-b)。
總體看,白粉病可顯著降低葉片反射率,感病級別越高,反射率降低越明顯,漿果生長中期和后期,各感病級別葉片與健株相比,分別平均下降16.5%和14.3%,生育期推遲會整體降低葉片反射率。400~670 nm 波段不同病級葉片光譜反射率降幅最大,平均降幅25.6%;760~1 000 nm 波段其次,為13.0%(圖1-c、d)。
圖1 不同白粉病發(fā)病程度葡萄葉片光譜反射率的差異
由圖2 可知,隨生育期推進,葡萄葉片雖然也存在自然衰老現(xiàn)象,導致水勢下降,MDA 含量和電導率上升,但其自然變化幅度相對較小。從葡萄漿果生長中期至后期共30 d 測定區(qū)間,健康的葡萄葉片其水勢下降32.8%,MDA 含量和電導率則分別上升29.6%和29.1%。而感白粉病葡萄葉片其水勢隨生育期推進降幅顯著大于健康葉片,4 個不同感病級別葉片在30 d 測定期內(nèi)水勢平均降幅54.4%,其中,9 級感病葉片水勢降幅最高(64.3%)。不同級別葉片水勢降低幅度也有一定差異,感病3 級和5級葉片,水勢降幅相對較小,與健康葉片類似,基本呈較為平緩的線性下降趨勢,測定期內(nèi)平均日降幅1.6%;感病7 級及以上級別降幅則明顯大于3 級和5 級,日降幅2.1%(圖2-a)。
圖2 不同白粉病發(fā)病程度葡萄葉片水勢(a)、MDA 含量(b)和電導率(c)的差異
MDA 含量和電導率增幅變化規(guī)律與水勢類似。與健康葉片相比,感病3 級和5 級葉片,其MDA含量變化差異較小,測定期內(nèi),3 級和5 級感病葉片MDA 含量平均增幅38.5%,比健康葉片平均高8.9 個百分點。7 級及以上則增幅較大,30 d 測定期內(nèi),7 級和9 級感病葉片MDA 含量平均增加71.4%,其中9 級感病增幅最高,為73.4%(圖2-b)。MDA含量的增加和水勢的下降引起了細胞過氧化,導致電導率增加。由圖2-c 可知,在中輕度感?。? 級和5 級)情況下,葉片電解質(zhì)外滲引起的電導率增幅相對較低,僅比健康葉片高2.7 個百分點;但5級以上葉片電導率則顯著增加,平均增幅57.2%。
由此可見,白粉病可顯著降低葡萄葉片水勢,增加MDA 含量和電導率。與健康葉片相比,3 級和5 級中輕度感病葉片變幅較小,7 級和9 級感病葉片變幅較大,水勢降幅、MDA 含量和電導率增幅分別平均比健康葉片高29.4、41.9、28.5 個百分點,而且隨著葉片衰老,病害造成的影響有加劇趨勢。
由圖3 可知,自然生長狀態(tài)下,葡萄葉片葉綠素含量隨生育期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30 d 測定期內(nèi),Chla+Chlb 共下降13.6%,Chla 和Chlb 降幅分別為13.0%和15.6%,其中,Chla 降幅較小。白粉病可顯著加速葡萄葉片葉綠素分解,在漿果生長中期進行調(diào)查(0 d),白粉病不同感病級別葡萄葉片便已經(jīng)對葉片葉綠素含量造成一定影響,4 個不同感病級別葉片Chla+Chlb 平均降低49.2%,其中感病3 級和5 級葉片Chla+Chlb 平均下降10.7%,7 級和9 級則平均下降32.8%。隨生育期推進,葉片逐漸有衰老的傾向,白粉病對葉綠素的影響程度依然存在,3 級和5 級降幅相對較小,30 d 測定期內(nèi),葡萄葉片葉綠素總量平均降幅25.2%(Chla 和Chlb 含量分別下降25.3%和25.0%);7 級和9 級平均降幅則達到43.5%,Chla 和Chlb 含量降幅分別為45.5%和35.5%。其中,Chla 和Chlb 含量降幅差異較小,尤其感病3 級葉片,與健康葉片葉綠素含量變化更為接近;而感病5 級葉片Chlb 含量變化則與感病7 級葉片Chlb 含量降幅更為接近,這說明Chla和Chlb 含量變化受病害影響的表現(xiàn)并不同步。
圖3 不同白粉病發(fā)病程度葉片葉綠素a 含量(a)、葉綠素b 含量(b)和葉綠素總量(c)的差異
總體看,各級別白粉病葉片均可引起葉綠素下降,與健康葉片相比,3 級和5 級的中輕度感病葉片變幅較小,感病7 級和9 級葉片變幅較大,30 d測定期內(nèi),分別平均比健康葉片自然降幅高25.2、43.5 個百分點,且生育期推遲,隨葉片衰老,白粉病對葉綠素含量的影響呈加劇趨勢。
由圖4-a 可知,在漿果生長中期,R1 與R3 波段反射率與ψ、Chla 和Chlb 含量呈顯著正相關(r≥0.96),與MDA 含量和EC 則呈顯著負相關(r≥-0.92);R2 波段反射率與ψ、Chla 和Chlb 含量也呈正相關,但相關性稍低,分別為0.84、0.72 和0.87,與MDA 含量和EC 負相關性也較低,分別為-0.71 和-0.74。漿果生長后期,R1、R2 與R3 波段反射率與ψ、Chla 含量、Chlb 含量、MDA 含量和EC 相關性規(guī)律與漿果生長中期一致(圖4-b)。另外,各生理指標之間也有較為顯著的相關性,其中ψ與葉綠素含量呈顯著正相關,MDA 含量、EC 則與葉綠素含量呈顯著負相關。漿果生長中期至后期,各生理指標均有較大變幅,ψ與葉綠素含量呈顯著正相關,MDA 含量、EC 變幅則與葉綠素含量呈顯著負相關。漿果生長中期至后期,3 個波段反射率變幅與生理指標變幅相關性較?。▓D4-c)。
圖4 不同白粉病發(fā)病程度葉片光譜反射特征與生理指標的相關性
綜上所述,在漿果生長中期和后期,400~670、670~760、760~1 000 nm 3 個波段反射率與ψ、Chla含量、Chlb 含量均呈顯著正相關,平均相關系數(shù)為0.90;其中,400~670 nm 與ψ、Chla 含量、Chlb含量相關系數(shù)最高,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1.00、0.98 和0.99。不同波段反射率與MDA 含量、EC 則均呈顯著負相關,平均相關系數(shù)為-0.86。3 個波段在結(jié)果期內(nèi)反射率變幅與生理指標變幅相關性較小。
植物葉片色素含量、含水量以及相關表型特征的改變均會引起其反射光譜的差異[11-12],同時各生理指標之間也存在較大的關聯(lián)性,因此,通過研究植物葉片反射光譜與生理、表型性狀的相關性,并借助反射光譜快速、無損和高效等優(yōu)點,對提高逆境脅迫對植物影響的監(jiān)測效率具有重要價值[13-14]。比如,有研究表明,葉綠素含量降低會導致作物在可見光波段光吸收程度減弱,反射率增大[15];水分含量降低以及葉片細胞結(jié)構(gòu)改變會導致作物近紅外波段反射率增大;而許多病害均可引起植物葉片葉綠素和含水量的改變,進而引起冠層反射率的改變。
本研究表明,白粉病可顯著降低葉片反射率,感病級別越高,反射率降低越顯著,生育期推遲會整體降低葉片反射率。不同波段相比,可見光波段反射率受病害影響降幅最大,近紅外波段其次。進一步對葉片受白粉病侵染后的生理指標測定發(fā)現(xiàn),白粉病可顯著降低葡萄葉片水勢,增加MDA 含量和電導率,并降低葉綠素含量。與健康葉片相比,3 級和5 級的中輕度感病葉片變幅較小,感病7 級和9 級葉片變幅較大,而且隨葉片衰老,病害造成的影響有加劇趨勢。同時,各波段葉片反射率與ψ、Chla 含量、Chlb 含量呈顯著正相關,平均相關系數(shù)為0.90,與MDA 含量和EC 則呈顯著負相關,平均相關系數(shù)為-0.86。由此可見,感白粉病葡萄葉片內(nèi)部生理指標發(fā)生的變化,包括葉綠體分解、細胞含水量下降,以及滲透調(diào)節(jié)失調(diào)等都在葉片表型性狀中得以反映,而且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其中水勢、葉綠素含量與光譜反射率相關系數(shù)超過0.9,與MDA 含量和EC 值也超過0.8。這也豐富了葡萄白粉病從表型到生理變化關聯(lián)特征研究的手段,為更深層認識病害對植物生理和表型帶來的協(xié)同影響效應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