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宋小燕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指出:“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學習能力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條件?!逼渲凶灾鏖喿x能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
浙江省高中英語教研員葛炳芳老師在研究后指出,學生獨立閱讀、發(fā)展思維和學會學習的能力(the capacity to learn independently,to develop effective thinking techniques,to learn how to learn)已越來越得到重視。程如怡認為,自主閱讀能力可界定為讀者在閱讀內驅力的驅動下,自主閱讀文本并利用已有知識結構理解、分析、評價和整合文本,最終自主建構出新意義的閱讀能力。
目前,自主閱讀公開課或研究課采取的教學流程基本一致:導課——學生自主提問——學生自主閱讀——學生自主答疑。自主閱讀的具體實施路徑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學生直接針對全文進行提問,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自主答疑;第二種是學生針對每個自然段進行自主提問,教師板書問題,學生自主閱讀該段、自主答疑,然后繼續(xù)針對下一自然段提問、閱讀、答疑,即分段提問—分段閱讀—分段答疑。
第一種自主提問模式有利于學生完整閱讀和整體把握全文,但整體提問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要求高,且學生可能會跳讀,閱讀的針對性不強。第二種自主提問模式對學生的自主提問能力要求低,閱讀的針對性強,易于學生提問,但學生的提問一般不聚焦主題,深度不夠,閱讀也易分散。
在積極嘗試自主提問的自主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fā)現,自主提問環(huán)節(jié)的阻礙較多:學生或提不出問題,或提問過于淺顯,或對單一的人或事物集中提問,這就導致自主提問環(huán)節(jié)耗時過長、問題質量不高,覆蓋面單一或淺層化,從而使得自主閱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利用得不充分,影響自主閱讀的質量。因此提高學生自主提問的效度、質量是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關鍵。
“思維始于問題”是美國教育家杜威的重要觀點。閱讀是英語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自主提問是自主閱讀的起點,因此教師很有必要讓學生知曉自主提問的視角和設問方式。
筆者搜集了2020—2022 年高考英語浙江卷閱讀理解試題的題干設問方式,其中2021 年6 月高考英語浙江卷閱讀理解第21 至第30 題的題干為:
21.Why did Nielsen want to be an actor?
22.What do we know about Nielsen in the second half of his career?
23.What does Nielsen’s career story tell us?
24.What is the problem with the author’s children?
25.How did David Bond advocate his idea?
26.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r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charts”in Paragraph 2?
27.What can be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
28.The new study focused on whether dogs can ______ .
29.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study from Paragraph 2?
30.What is the last paragraph mainly about?
從上述提問中我們可以發(fā)現,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試題的設問以what,how,why,which 等提問為主,涉及理解主旨要義,推斷生詞詞義,理解具體細節(jié)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等方面。
結合閱讀教學實踐需要和高考真題,筆者認為,第一階段,學生需要從整體性、概括性視角出發(fā),針對標題預測、文章體裁、文章結構、主旨大意(整體)、寫作意圖(整體)等方面進行自主提問。具體而言,可能的設問方式如下:
第二階段,學生需要從細節(jié)性、推理性的視角出發(fā),針對文章使用的修辭手法、寫作意圖(段落或語句)、猜測詞義句意、主旨大意(段落)、觀點態(tài)度、推理判斷等方面進行自主提問。具體而言,可能的設問方式如下:
第二階段有幾個提問視角與第一階段的相同,如寫作意圖、主旨大意,但本階段關注的是具體段落,而非文本整體,故設問方式有所不同。
知曉自主提問的設問維度只是幫助學生明確了自主提問的大方向,但對于具體的、不同主題意義和語篇類型的閱讀文本,學生仍需要掌握一些自主提問的基本規(guī)則和途徑。
為使學生快速進入自主提問環(huán)節(jié),增強提問的針對性,教師可先示范一些常用的提問句型。
1.針對淺層信息和深層信息的提問——梳理細節(jié),理解內涵
學生高中階段遇到的閱讀文本的體裁多為記敘文和說明文,結合高考真題中這兩種體裁的閱讀理解試題的題干設問模式,教師可提煉出5W1H 型提問。5W 指的是英語單詞who,what,where,when 和why,H 指的是英語單詞how。具體的設問方式如下:
What did he/she do?
What happened to sb.in/during...(time)?
What are the problems/troubles/results?
When did sb.do ...?
Why did he do ...?
Who helped/influenced sb.mostly?
How could he do that?
…
此類提問集中在獲取、處理、理解閱讀文本的淺層信息和深層信息等方面。此類提問涉及面較廣,便于學生靈活發(fā)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也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水平,保障了每個學生都能自主提問。
2.針對語篇結構的提問——增強語篇意識
語篇結構作為一篇文章的主要組成部分,對讀者有效完成閱讀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分析文章的語篇結構,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脈絡,形成良好的知識網絡,增強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加大信息儲存量,提高對典型篇章結構標識語的識別能力。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梳理語篇結構,梳理針對語篇結構的提問就顯得尤為重要。針對語篇結構的提問的設問方式如下:
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Paragraph X?
What is the main idea/topic sentence of Paragraph X?
Are you satisfied with the ending of the passage?
此類提問關注了閱讀文本的結構劃分、段落主旨、篇章結局,可引導學生關注篇章結構,思考篇章各部分之間的內在關聯,從而進一步思考篇章內涵和價值導向。
3.針對重點單詞、句子的提問——提升語言能力
目前許多高中生在學習英語詞匯時,缺乏在語境中理解和記憶詞匯的能力。這是因為英語詞匯、句式繁多,學生的學習時間有限,難以投入大量精力提升其英語語言能力。針對重點單詞、句子的提問,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單詞或句子置于一定的上下文語境中,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自主提問、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猜詞能力、長難句分析能力等語言能力。相關的設問方式如下:
What does the word/phrase/sentence...mean in Paragraph X?
What word means the opposite of the word “...” in Paragraph X?
What word means the same as the word “...” in Paragraph X?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Which sentence impresses you most? Why?
閱讀學習的基礎和起點是詞匯和句型。此類提問可幫助學生關注重點單詞、詞組和句式。另外此類提問易于被學生掌握,讓學生有問可提。
鑒于提問視角雜多,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水平和口語表達水平參差不齊,有時教師不必追求學生提問的數量,可引導學生從如下六個視角提出主問題,再由教師或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提出該問題的子問題,即為了回答該主問題,學生還需了解的其他的細小的問題。
關于主問題的提問視角和相關子問題的設問,可大致分為如下六類:
續(xù)表
當然,主問題的提問視角并非只有以上六種。上述六種視角只是為學生自主提問提供一些范本,其核心是使學生在深度理解文體特征、內容框架、細節(jié)信息的基礎上,能夠進行關聯思考,充分發(fā)掘思維的深度、廣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筆者借助學歷案的學習思路,編制“自主提問學歷表”(學習歷程表),將學生一節(jié)閱讀課的提問進行留存、對比,既讓學生內化、審視學習過程,又與同學相互借鑒,為后續(xù)的學習指出方向。學習歷程表如下:
學習課文:
課文材料類型
該表格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外顯化、學習思維和成果可視化、學習暴露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清晰化,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在與同學交流時,口頭與書面表達兼?zhèn)?,學習效率更高。
筆者以2019 年人教版選擇性必修第二冊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 部 分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教學為例,展示兩個階段自主提問部分學生的提問。
自主提問前,導課部分的師生問答如下:
T: 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S: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
T: Besides the title,there is ...
S: A picture and a map.
自主提問第一階段:
T: According to the title,the picture and the map,what do you want to learn from the passage?
學生的提問有:
Q1: Who is John Snow? What did he do?(標題)
Q2: What is“King cholera”?(標題)
Q3: Why was it called“King cholera”?(標題)
Q4: Where may we read such a passage?(出處)
Q5: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passage?(大意)
Q6: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 by writing the text?(意圖)
教師不對學生的提問做修改,將其一一書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自主閱讀。
自主提問第二階段學生的提問有:
Q1: What were the symptoms of cholera?(感知與注意型)
Q2: What theories were there at that time?(感知與注意型)
Q3: How did John use the map?(獲取與梳理型)
Q4: What did he find from the map?(概括與整合型)
Q5: Why were the woman and her daughter mentioned ?(分析與判斷型)
Q6: What was his conclusion?(感知與注意型)
Q7: What was the influence of the research?(描述與闡釋型)
教師仍不對學生的提問做修改,將其一一書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自主閱讀。
從教學效果來看,針對重點信息的遺漏、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入等問題,教師在學生自主提問的第二階段需采取的“補救”措施是教師進行追問,以補充重要細節(jié),發(fā)掘內涵,如教師提問“What were the processes of John Snow’s research on cholera?”。此外教師可通過追問關于主題意義和內容框架的問題,引領和升華文章的主題意義,如教師提問“What kind of person was John Snow? How do you know?”,引發(fā)學生在討論John Snow 人物性格的同時,開展自主提問活動。
在開展自主提問和自主閱讀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在學生提問前,教師需進行一定的問前導課鋪墊。鋪墊是為了幫助學生全面、深度理解文本。但如果教師所做的鋪墊過多,則變成了教師自己解讀,學生失去了其學習主體性。如果教師所做的鋪墊太少,可能造成學生提問的質量因其預測、理解不到位而不高。教師需要在鋪墊的度上尋求最佳平衡點。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個體關注面不同等因素,學生自主提問的問題可能會比較分散,或不聚焦主題,或沒有層次性,或表層化。如何讓提問更有質量,讓閱讀有針對性、有層次、有內涵引領,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
學生自主提問不是學生完全放羊式、隨心所欲地進行提問,教師需要進行引導和適當干預。但教師何時干預、干預多少,沒有明確的界限,考驗的是教師對學情的充分預設和臨場反應能力。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學生的主體性,如何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都需要有一個磨合和提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