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華 曠碧峰 唐可蘭 李健生 蔣可 廖博通 文明英 劉陽華 孫曉輝
(衡陽市蔬菜研究所,湖南衡陽 421001)
南瓜為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主要蔬菜種類之一(李俊星 等,2021)。我國從20世紀90 年代開始南瓜新品種的選育工作,先后育成了一串鈴3 號(陳祖華 等,2015)、一串鈴5 號(曠碧峰 等,2015)、小青王子(王若鶯 等,2018)等品種。近年來,貝貝類型南瓜越來越受到市場歡迎,主要為國外品種,種子價格高且選擇性少。為打破國外種企的壟斷,衡陽市蔬菜研究所從2010 年開始高產、優(yōu)質、貝貝類型南瓜新品種的選育工作,育成了早熟南瓜一代雜種優(yōu)貝1 號,2021 年通過湖南省衡陽市農學會組織的專家鑒定,目前已在湘南地區(qū)累計種植230 hm。
母本N28 是2010 年由日本引進的金絲栗瓜經8 代單株自交、定向選擇得到的優(yōu)良自交系。早熟,主蔓第1 雌花著生于第8~10 節(jié),全生育期85 d(天)左右,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性強,雌花率高,果實扁圓形,果皮深綠色,果肉橙黃色,縱徑8.9~9.1 cm,橫徑13.2~14.1 cm,肉質粉糯,風味好,抗疫病、白粉病,單果質量850 g。父本N17 是2011年由臺灣省引進的綠栗經6 代單株自交、定向選擇獲得的優(yōu)良自交系。早熟,全生育期88 d(天)左右,植株生長勢中等,果實扁圓形,果皮深綠色,果肉橙黃色,縱徑5.1~5.5 cm,橫徑7.8~8.2 cm,肉質細糯,抗疫病、綿腐病,單果質量200 g。
2014 年春季在本所試驗基地配制雜交組合,2015—2016 年進行田間觀察,組合N28 × N17 植株整齊度好,果實商品性突出,豐產性好;2017—2018 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9—2020 年進行區(qū)域試驗,2021 年進行生產試驗,定名為優(yōu)貝1 號。
2.1.1 品種比較試驗 2017—2018 年在本所試驗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露地地膜覆蓋栽培,隨機區(qū)組排列,3 次重復,以當地主栽品種惠和1 號作對照,小區(qū)面積30 m。3 月10 日播種育苗,4 月5日單株雙行定植,株距65 cm,行距80 cm,搭“人”字架,單蔓整枝,主蔓留3~5 個瓜,7 月25 日采收結束。試驗結果表明(表1):優(yōu)貝1 號主蔓第1雌花節(jié)位為第15~16 節(jié),比對照惠和1 號低2~3節(jié),始收期比對照提早3 d(天);平均產量2 299.1 kg ·(667 m),比對照增產45.8%,差異極顯著。
表1 優(yōu)貝1 號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2.1.2 區(qū)域試驗 2019—2020 年在湖南省長沙、衡陽、郴州、常德、株洲進行區(qū)域試驗,露地地膜覆蓋栽培,隨機區(qū)組排列,3 次重復,以惠和1 號作對照,小區(qū)面積20 m。3 月上旬播種育苗,4 月上旬單株雙行定植,株距65 cm,行距80 cm,搭“人”字架,單蔓整枝,主蔓留3~5 個瓜,6 月中旬始收,7 月下旬采收結束。試驗結果表明,優(yōu)貝1 號平均始收期比對照惠和1 號提早5 d(天),果實扁圓形,果皮深綠色,外觀商品性好;兩年平均產量2 239.3 kg ·(667 m),比對照增產38.2%,差異極顯著(表2)。
表2 優(yōu)貝1 號區(qū)域試驗產量結果
2.1.3 生產試驗 2021 年春季在湖南省衡陽、郴州、常德、株洲進行生產試驗,露地地膜覆蓋栽培,隨機區(qū)組排列,3 次重復,以惠和1 號作對照。3 月上旬播種育苗,4 月上旬單株雙行定植,株距65 cm,行距80 cm,搭“人”字架,單蔓整枝,主蔓留3~5 個瓜,6 月中旬始收,7 月下旬采收結束。試驗結果表明(表3),優(yōu)貝1 號平均產量2 345.8 kg ·(667 m),比對照惠和1 號增產28.5%;產值11 728 元 ·(667 m),比對照增加25.7%。
表3 優(yōu)貝1 號生產試驗結果
2020 年9 月委托衡陽市植保植檢站進行室內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白粉病、綿腐病和疫病均采用第1 片真葉噴霧接種法(李惠明,2006)。鑒定結果表明(表4),優(yōu)貝1 號抗白粉病、綿腐病、疫病。
表4 優(yōu)貝1 號室內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
2021 年委托湖南省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品質測定。結果表明(表5),優(yōu)貝1 號碳水化合物、粗纖維、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核黃素、尼克酸、VC 含量與對照惠和1 號相差不大,二者品質相當。
表5 優(yōu)貝1 號品質測定結果
優(yōu)貝1 號為早熟、貝貝類型南瓜一代雜種,第1 雌花節(jié)位為第15~16 節(jié),全生育期85~90 d(天),開花至始收40 d(天)左右;雌花率高,坐果能力強,可連續(xù)坐果8~10 個,果實膨大速度快;果實扁圓形,縱徑6.5~7.2 cm,橫徑11.0~11.5 cm,果皮深綠色,果肉橙黃色,單果質量450 g 左右,肉質粉糯,香甜可口;抗白粉病、綿腐病、疫病,碳水化合物含量57.3 g·kg,粗纖維含量11.2 g·kg,一般產量2 300 kg ·(667 m)左右,適宜湖南地區(qū)春夏季露地栽培。
湖南地區(qū)露地栽培3 月上旬至4 月上旬播種,種植密度1 000~1 200 株 ·(667 m)。定植后及時搭“人”字架引蔓,摘除基部側蔓,促進早熟;開花坐果后及時追肥,確保后續(xù)果實生長所需的肥水供應;采用人工輔助授粉,及時疏除畸形果。苗期注意防治猝倒病,定植后及時防治小地老虎,成株期注意防治白粉病、綿腐病、疫病,結果期及時防治瓜實蠅、瓜絹螟、瓜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