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肖 杜美芳 林艷玲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石巖人民醫(yī)院產科 518108
醫(yī)療質量以及患者安全是各級醫(yī)療機構服務管理的核心目標,相關研究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護理安全問題在所有醫(yī)療安全問題中占比為40%~50%[1],由此可見,如何有效改善醫(yī)療安全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亦是目前國內外醫(yī)療機構管理中心共同關注的熱點。如何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保障患者安全是護理和質量管理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護理不良事件主要是指并非由原發(fā)疾病引起的傷害性事件,包括跌倒、用藥錯誤、燙傷、住院時間延長以及死亡等[2-3]。本院2019年發(fā)生不良事件102例,包括跌倒以及非計劃性拔管等,且對患者產生傷害的不良事件有58例。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不斷探討整改后,護理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仍不容樂觀,所以針對護理不良事件實施科學管理顯得極為重要。名義群體技術(NGT)屬于近年來所興起的群體決策方式之一,亦是頭腦風暴的完善,通過將不同種類才能、知識以及技能的一群人判斷進行集中匯集,并予以評估以及選取,可凝聚集體智慧、改善決策質量以及分散決策風險,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多種企業(yè)管理過程中,且效果較佳[4-5],但應用于醫(yī)院內部不良事件管理過程中的相關研究較少。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基于NGT建立的護理不良事件構建系統(tǒng)應用效果,以期更好地規(guī)避臨床護理不良事件的風險,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10月我院NGT護理不良事件構建系統(tǒng)建立前的25 846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5 334例,女10 512例;年齡24~79歲,平均年齡(43.25±11.30)歲;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12 301例,高中及以上13 545例。另取2020年1—10月我院NGT護理不良事件構建系統(tǒng)建立后的25 339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15 210例,女10 129例;年齡23~79歲,平均年齡(43.31±11.35)歲;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12 234例,高中及以上13 105例。兩組上述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比性較高。入選標準:(1)所有受試者年齡>20歲;(2)均無臨床病歷資料缺失;(3)均于我院接受住院護理干預。剔除標準:(1)研究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退出或失訪者;(2)神志異?;蚝喜⑸窠浵到y(tǒng)疾病者。入組人員均于同意書上簽名,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獲悉并核準。
1.2 研究方法 (1)對選定的不良事件進行分析,不良事件發(fā)生的科室募集相關性的成員(至少10個)介紹和說明事件的經過和后果;每人寫下想法,拒絕討論;再進入小組討論,主持科室確保每人作出對事件解決的貢獻和發(fā)言;投票和排名找出事件原因、干擾因素和措施。討論組通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概率和對臨床的影響程度進行0~10分級,分數(shù)越低預示對臨床應用效果越差,對效果影響從高到低排列整理好。(2)將上述入選的不良事件以NGT技術獲取干擾因素、原因以及措施,并納入護理部管轄,進行NGT在護理管理層面管控不良事件,形成階梯結構的管理系統(tǒng)。(3)專家選擇依據(jù):邀請長期涉及護理管理和研究的專家,參與院內流程制定的專家,副主任護師以上職稱。(4)NGT法共識內容:護理不良事件處理的構成框架;頻發(fā)事件的處理流程、應急處理預案、防范措施。(5)召開會議前1周告知擬參與的專家該次會議的主要內容、目的以及流程等相關信息,從而為其與會提供充分準備時間。會議流程:①會議基本內容簡介:由課題負責人介紹標準的立項背景,NGT方案及需要共識的內容。②發(fā)放資料:包括不良事件的經過及事件始末,不良事件處理的研究進展綜述,處理流程,應急預案與防范措施及專家共識意見表。③獨立發(fā)表書面意見:參會人員就共識的4個內容提出修改、完善意見,并將意見寫在專家共識意見表的空白處,時間持續(xù)30~40min, 發(fā)表意見期間不允許討論。④休息:休息15min,其間工作人員收集參會人員的意見表,將意見掃描,并以發(fā)表意見的人員姓名命名整理形成文件夾,最后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列顯示于大屏幕。⑤專家陳述、討論:根據(jù)文件夾順序,參會人員輪流陳述自己的意見,陳述之后全體成員進行討論。⑥共識修改、完善:討論后,課題組根據(jù)參會人員的討論結果對共識進行修改、完善,形成新的共識結果。⑦投票、簽字:參會人員中疲勞性亞健康者不參與投票,其余專家對新的共識結果進行投票,并當場打印讓與會人員簽字。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護理不良事件類別、滿意度情況。其中護理不良事件主要囊括非計劃拔管、給藥錯誤以及跌倒/墜床等,且按照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醫(y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系統(tǒng)”,將所有不良事件分成4個不同等級,即Ⅰ級(警訊事件)、Ⅱ級(不良后果事件)、Ⅲ級(未造成后果事件)、Ⅳ級(接近錯誤事件),級別越低表示造成的后果越嚴重。受試者滿意度的判定借助滿意度調查表[6]實現(xiàn),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體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護理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7.264,P=0.000<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2.2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類別比較 研究組非計劃拔管率、給藥錯誤率及跌倒/墜床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類別比較[n(%)]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的總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χ2=1 826.603,P=0.000<0.05),見表3。
護理管理過程中,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是工作過程中的遺憾,同時也為質量管理提供了方向。迄今為止,國內就已出現(xiàn)的護理不良事件干預措施,主要是以敏感指標進行制衡,定期開展護士長會,討論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影響以及經驗,并將其傳達給護士,繼而針對不良事件開展全員討論、學習,以提高護士綜合素質,為患者安全提供保障。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每年約有4.2億人次住院,且約有4 270萬次的不良事件發(fā)生,而對護理不良事件實施積極有效的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中之重[7-9]。國內有關NGT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且開始被用于指南所指定的相關工作中,其內容有確定問題、解決方案和完成決策等[10]。
本文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護理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以及非計劃拔管率、給藥錯誤率、跌倒/墜床率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了基于NGT建立的護理不良事件構建系統(tǒng)在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效果理想。分析原因,管理小組成員對擬需解決的問題均具有豐富經驗或研究,通過小組成員的獨立思考,以及后續(xù)的備選方案制定、具體陳述、投票等流程,使方案貼合實際,高度符合患者的需求。一項源自美國的護理不良事件報道表明[11]:NGT應用于養(yǎng)老院居民的自殺預防過程中,可促使受試者的自殺率下降5.6%。且有英國核心期刊發(fā)表的專家共識中,往往會開展NGT,且其在處理突發(fā)事件過程中效果顯著,事件處理以及管控達成率約為65%[12]。上述研究報道均為本研究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此外,研究組總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了基于NGT建立的護理不良事件構建系統(tǒng)有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考慮原因可能是NGT管理系統(tǒng)研究頻發(fā)、已損害或潛在損害患者的不良事件,將規(guī)范支持管理護理系統(tǒng),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避免每月不良事件形式化的討論和整改,提高護理團隊的協(xié)調性,預設更能科學的管理護理工作,為提高護理的管理水平起到支持作用。且NGT作為重要的共識手段,主要是通過集合相關專業(yè)人士進行某個問題的全方面討論,從而制定決策,為患者提供積極有效的護理管理服務,促進醫(yī)患關系的良好建立[13-15]。
綜上所述,基于NGT建立的護理不良事件構建系統(tǒng)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