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鳳秀
(1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南寧 530005;2廣西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4)
北部灣經濟區(qū)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西部大開發(fā)地區(qū)唯一的沿海區(qū)域,也是中國與東盟國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陸地接壤的區(qū)域,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戰(zhàn)略地位突出。北部灣經濟區(qū)海岸線、土地、淡水、海洋、農林、旅游等資源豐富,環(huán)境容量較大,生態(tài)系統優(yōu)良,人口承載力較高,開發(fā)密度較低,發(fā)展?jié)摿^大;是中國沿海地區(qū)規(guī)劃布局新的現代化港口群、產業(yè)群和建設高質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區(qū)域。2008年編制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指出,由北海、欽州、防城港所轄行政區(qū)域組成北部灣濱海城市,北部灣濱海城市是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城市,是廣西經濟繁榮、生態(tài)良好、社會和諧的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城市[1]。城市公園是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植物多樣性體現的代表區(qū)域[2]。植物群落作為公園的主要載體,其生物多樣性指標對城市公園生態(tài)價值、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群落結構的穩(wěn)定及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等有深遠影響[3-5]。國內很多濱海城市如深圳、秦皇島、青島、廈門、三亞等均已開展城市公園植物多樣性方面的研究工作[6-20]。而對北部灣濱海城市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21-22]、濕地植物區(qū)系[23]、民族植物學[24-25]及海岸帶景觀設計[26]等方面。對廣西北部灣濱海城市公園植物群落組成及特點進行分析,以期為濱海城市綠化提供參考資料。
廣西北部灣濱海城市群位于種國沿海西南端,北與廣西內陸城市廣西首府南寧、崇左和玉林形成泛北部灣經濟區(qū),南與海南隔海相望,西與越南接壤,東臨廣東湛江。地處于東經 107°27′—109°56′、北緯 20°26′—22°41′之間。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明顯。地形地貌由丘陵、臺地和平原組成。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22.5℃左右,年降水量1800 mm左右。其中,北海市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亦是中國最美的海濱城市之一,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fā)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之一。防城港市是北部灣畔唯一的全海景生態(tài)海灣城市,被譽為“西南門戶、邊陲明珠”,是中國氧都、中國金花茶之鄉(xiāng)、中國白鷺之鄉(xiāng)、中國長壽之鄉(xiāng)、廣西第二大僑鄉(xiāng)。欽州位于北部灣經濟區(qū)中心,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森林覆蓋率32.5%~59%,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采用典型樣地抽樣調查法調查北部灣濱海城市群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園,如北海市中山公園、長青公園、銀灘公園、海濱公園,防城港市的白鷺公園、仙人山公園、北部灣文化公園及欽州市的白石湖公園、中山公園、林湖森林公園,共10個公園,選取公園內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設置樣方,每個公園樣方數≥4,共設置52個400 m2標準地的樣方,記錄樣方內植物種類及特征。
物種豐富度由物種數(S)表示。物種總多樣性由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Simpson多樣性指數(D)表示,計算如式(1)~(2)。物種均勻度由Pielou均勻度指數(J)計算,如式(3)。
式中,Pi=Ni/N,Ni為第i種物種個體數,i=1,2,3,...,S,N為個體總數。
由表1可知,北部灣濱海城市公園植物資源分豐富,共記錄植物183種,隸屬于60科140屬。其中蕨類植物1科1屬1種,裸子植物5科7屬7種,被子植物54科132屬175種。按照植物群落層次分,喬木層植物最多,達100種,占總數的55%;其次為灌木層,為56種,占總數的30%;草本層種類最少,僅為27種,占總數的15%;喬灌草比為1:0.56:0.27(圖1)。
圖1 群落層次組成數量比
表1 北部灣濱海公園植物組成
3.2.1 物種豐富度及重要值 從北部灣濱海城市公園物種物種豐富度看,喬木>灌木>草本。重要值表示植物物種在群落種的相對重要性,從表2可知,喬木層中重要值排在前10位的依次為王棕(Roystonea regia)、假檳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木麻黃(Casuarina equisetifolia)、濕地松(Pinus elliottii)、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樟 (Cinnamomum camphora)、非 洲 楝(Khaya senegalensis)、榕樹(Ficus microcarpa)、小葉欖仁(Terminalia mantaly)、龍眼(Dimocarpus longan);灌木層中,重要值排在前10位的植物依次為長隔木(Hamelia patens)、鵝 掌 藤 (Scheffleraarboricola)、散 尾 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灰莉(Fagraea ceilanica)、龍船花(Ixora chinensis)、黃蟬(Allamanda schottii)、變葉木(Codiaeum variegatum)、花葉假連翹(Duranta erecta‘Variegata’)、紅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梔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var.fortuniana);草本層重要值排在前10位的植物依次為溝葉結縷草(Zoysia matrella)、地 毯 草 (Axonopus compressus)、蜘 蛛 蘭(Hymenocallis speciosa)、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水鬼 蕉 (Hymenocallislittoralis)、腎 蕨 (Nephrolepis cordifolia)、蔓 花 生 (Arachis duranensis)、吉 祥 草(Reineckea carnea)、蟛蜞菊(Sphagneticola calendulacea)、鶴望蘭(Strelitzia reginae)。
表2 北部灣濱海城市公園植物重要值
3.2.2 物種多樣性指數 物種多樣性是衡量群落結構與功能復雜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植物的物種多樣性指數值越高,說明群落內物種越豐富,組成越復雜。植物各層片的Shannon-Wiener指數和Simpson多樣性指數見表3可知,植物群落的喬木層植物種類豐富,灌木層次之,草本層植物最低。喬木層、灌木層物種分布均勻程度高于草本層,在城市公園綠地中,草坪與地被植物的栽植要求整齊與統一,野生草本植物常作為雜草去除,形成以溝葉結縷草和地毯草為絕對優(yōu)勢種的地被植物景觀,其他草本植物數量少,且分布不均。
表3 不同層次植物多樣性
欽州公園應用頻度最高的樹種為杧果、紅花檵木、溝葉結縷草和腎蕨,其次為白蘭、蒲葵、王棕、紅花羊蹄甲、灰莉、錦繡杜鵑和蜘蛛蘭;防城港公園應用頻度最高的樹種為糖膠樹、灰莉、散尾葵和溝葉結縷草;北海市公園應用頻度最高的僅有地毯草和溝葉結縷草,其次有王棕、假檳榔、蒲葵、羅漢松、龍眼和火焰樹。
從圖2~5可知,3個城市的公園植物物種豐富度、Shannon-Wiener指數、Simpson指數和Pielou指數均表現出喬木>灌木>草本。從圖2可知,不同城市公園同一片層喬木層物種豐富度均為北海市>防城港市>欽州市,但灌木層卻是防城港>欽州>北海,而草本層則為防城港=欽州>北海。
圖2 不同城市公園植物物種豐富度
由圖3可知,欽州公園的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Shannon-Wiener指數最高,防城港的喬木層和灌木層Shannon-Wiener指數均高于北海;但草本層Shannon-Wiener指數北海高于防城港。
圖3 不同城市公園植物Shannon-Wiener指數
由圖4可知,各城市公園不同片層特別是喬木層和灌木層的Simpon指數均比較接近,差別不大,喬木層Simpon指數防城港和欽州略高于北海,灌木層Simpon指數欽州>防城港/北海,草本層Simpon指數欽州>北海>防城港。
圖4 不同城市公園植物Simpon指數
由圖5可知,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均勻度指數欽州均最高,防城港喬木層均勻度指數高于北海,但北海灌木層和草本層的均勻度指數高于防城港。
圖5 不同城市公園植物Pielou指數
北部灣3個濱海城市園林植物豐富,共183種,隸屬于60科140屬。從喬木樹種重要值看,最高的為王棕,其次為假檳榔,第三為木麻黃,體現出較強的熱帶及海濱特色。比如欽州應用頻率最高的樹種依次為杧果(100%)>王棕/蒲葵/白蘭(67%);防城港應用頻率最高樹種依次是糖膠樹(100%)>王棕/露兜樹(67%);而北海應用頻率最高的樹種中包含較多棕櫚科植物,王棕/蒲葵(75%)>木麻黃/林刺葵(50%)。從灌木層主要植物應用頻率看,欽州是紅花檵木(100%)>錦繡杜鵑(67%);防城港是散尾葵(100%)>龍船花/花葉假連翹/黃葉假連翹/黃蟬/朱槿等(67%);北海灌木層最高頻率為50%,主要有短穗魚尾葵、琴葉珊瑚和紫薇。3個城市草本層應用頻率最高的均為溝葉結縷草,為100%。物種多樣性指數中Shannon-Wiener指數、Simpson指數和Pielou指數均表現出喬木>灌木>草本。灌木層和草本層植物種類較少,應該適當增加灌木層特別是草本層植物種類,豐富景觀。
北部灣濱海城市公園綠化植物喬木層樹種以適應性強的豆科和熱帶的棕櫚科、桑科等植物為主,喬木層以王棕、蒲葵、假檳榔、林刺葵等為主,椰林沙灘與碧海藍天勾勒出一幅獨具魅力的濱海特色景觀。同時海邊沙地植物木麻黃、露兜樹、臺灣相思等濱海防護林植物的應用,也體現了生態(tài)防護與良好觀賞特性并形成更加豐富的濱海園林景觀。另外濕地植物海杧果、黃槿等的應用讓濱海景觀特點更加明顯。
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特別是濱海城市受環(huán)境污染及海洋氣候變化的雙重影響,對城市公園植物群落穩(wěn)定性產生極大挑戰(zhàn)與威脅,如何篩選更多適合本地的鄉(xiāng)土樹種進行綠化值得不斷深入探索。另外濱海城市擁有資源豐富的濱海濕地,紅樹林和伴紅樹林植物具有抗性強、地域性景觀特點突出等優(yōu)勢,可篩選一些優(yōu)良的樹種應用到濱海城市公園中,特別是離海岸線近的濱海公園。謝彥軍等[27]對廣西北部灣海岸帶維管植物區(qū)系調查結果顯示,該區(qū)域野生本土植物資源豐富,達888種。鄉(xiāng)土植物具有較高的適應性及抗病性,對于維護城市群落穩(wěn)定性具有重要意義[28]。為構建結構復雜,層次多樣,物種豐富、穩(wěn)定的復合生態(tài)系統,實現既能達到景觀效果良好又有較高生態(tài)效益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可增加鄉(xiāng)土優(yōu)良樹種的應用,在喬木樹種上可選用如水黃皮(Pongamia pinnata)、桐 棉 (Thespesia populnea)、花 櫚 木 (Ormosia henryi)、柄果木(Mischocarpus sundaicus)等,灌木層植物可篩選如木欖(Bruguiera gymnorhiza)、苦郎樹(Clerodendrum inerme)、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草海桐(Scaevola taccada)等。另外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草本層植物單一、種類少的特點,可增加景觀效果好、養(yǎng)護管理簡單的地被類植物應用于草本層,可增加濱海特色草本如鹵蕨(Acrostichum aureum)、厚藤(Ipomoea pes-caprae)、水 蕨 (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異 蕊 草(Thysanotus chinensi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