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茜,關愛章,劉文鋒,袁海霞,林 盈,李曼曼,楊 明,王姍姍
湖北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市東西湖金山大道1355號 430040
煙梗預處理主要工藝任務是增加原料煙梗的含水率和溫度,使煙梗組織更加柔軟、疏松,降低煙梗機械強度,便于后續(xù)切絲和梗絲膨脹,減少加工過程中的造碎。目前,煙草行業(yè)煙梗預處理多采用傳統(tǒng)的“兩潤兩貯”工藝,工藝流程復雜、處理周期長、能耗高且設備占地面積大[1-3]。針對傳統(tǒng)煙梗預處理工藝的不足,朱俊召等[4]在浸梗后采用微波潤梗,簡化了煙梗預處理工藝,可節(jié)約生產(chǎn)場地。趙春雷等[5]設計開發(fā)了一種高壓潤梗設備,縮短了煙梗預處理加工時間,但這兩種工藝對設備和能耗均有較高的要求。另外,隨著細支煙、中支煙市場的發(fā)展,傳統(tǒng)工藝生產(chǎn)的梗絲尺寸較大,在中、細支卷煙中使用后會造成煙支物理指標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6],限制了梗絲的應用。因此,開發(fā)適合于絲狀梗絲的成絲工藝也成為研究熱點[7-8]。降低壓梗厚度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梗絲中絲狀梗絲比例[9-10],但低的壓梗間隙易導致壓梗機堵料、梗絲寬度均勻性差等問題。陳景云等[11]在傳統(tǒng)梗絲加料后進行二次切絲,提高了絲狀梗絲比例,但易導致碎絲率高、梗絲寬度不均勻等問題。為簡化煙梗預處理工藝流程,提高絲狀梗絲成絲比例,開發(fā)了一種適用于絲狀梗絲的低溫煙梗預處理工藝,旨在實現(xiàn)以常溫水為介質,通過低溫深潤提高煙梗潤透效果,降低壓后梗片回彈能力。
配方復烤煙梗(襄陽卷煙廠)。
湖北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fā)100 kg/h試驗裝置(包括常溫浸梗裝置,新型超薄壓梗機,網(wǎng)帶式梗片干燥機)。
YQ-2型煙絲振動分選篩、GDS-410梗絲填充值測定儀(鄭州嘉德機電科技有限公司);CLSS100梗絲形態(tài)檢測儀(合肥眾沃儀器技術有限公司);D0011型梗絲厚度儀(澳大利亞IDM儀器有限公司)。
1.2.1 梗絲制備
分別采用襄陽卷煙廠兩潤兩貯預處理工藝、煙梗低溫預處理工藝,對配方復烤煙梗進行預處理,切絲后分別進行梗絲氣流和滾筒模式干燥。
1.2.2 檢測方法
梗絲結構測定:按照YC/T 178—2003《煙絲整絲率、碎絲率的測定方法》的規(guī)定進行取樣、檢測。
填充值測定:按照YC/T 152—2001《卷煙 煙絲填充值的測定》規(guī)定進行取樣、檢測。
梗片厚度檢測:隨機抽取30個梗片樣品,使用D0011型梗絲厚度儀對梗片厚度進行檢測。
煙梗顯微結構表征:將梗片干燥后,用刀片沿截面切取1 mm左右的薄片,然后用掃描電鏡能譜儀對各個樣品不同部位包括表皮組織、厚角組織及導管組織的微觀形貌進行檢測,并選取代表性區(qū)域進行元素分析,掃描電壓為15 kV,掃描方式為點掃。
絲狀梗絲率測試:參考文獻[12]方法,對梗絲形態(tài)檢測儀采集圖像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根據(jù)寬度數(shù)據(jù)將梗絲劃分為絲狀(寬度≤1.2 mm)、近絲狀(1.2 mm<寬度≤1.5 mm)、近片狀(1.5 mm<寬度≤1.8 mm)和片狀(寬度>1.8 mm)4種形態(tài),統(tǒng)計各種形態(tài)梗絲比例。
Amadori化合物含量測試:參考文獻[13]方法,采用液相色譜-質譜法測定梗絲、梗片和原料煙梗中11種Amadori化合物的含量。
煙草行業(yè)普遍采用的“兩潤兩貯”煙梗預處理工藝,多以加熱水和蒸汽為介質,煙梗經(jīng)兩次潤梗和兩次貯梗后達到切梗絲含水率要求,圖1為兩潤兩貯預處理工藝流程圖。
圖1 煙?!皟蓾檭少A”預處理工藝流程圖Fig.1 Flow chart of a“two-step moistening+two-step storing”pretreatment process for tobacco stems
煙梗低溫預處理工藝以常溫水為介質,對煙梗進行深度浸潤,潤后含水率達約48%的煙梗進入壓梗工序;壓后梗片采用低溫干燥模式去除梗片中多余水分,以滿足切梗絲含水率要求,其工藝流程見圖2。
圖2 煙梗低溫預處理工藝流程圖Fig.2 Flow chart of a low-temperature pretreatment process for tobacco stems
兩潤兩貯煙梗預處理工藝生產(chǎn)加工流程長、設備占地面積大、能耗高,且生產(chǎn)周期長,每批次生產(chǎn)周期約需10 h;煙梗低溫預處理工藝則省去了二次潤梗和貯梗等工序,簡化了流程,節(jié)省了設備的占地空間,縮短了生產(chǎn)周期,批次生產(chǎn)周期6 h。兩種加工工藝試驗過程采用的主要加工參數(shù)見表1和表2。
表1 兩潤兩貯煙梗預處理工藝參數(shù)設置Tab.1 Parameters of the“two-step moistening+two-step storing”pretreatment process for tobacco stems
表2 煙梗低溫預處理工藝參數(shù)設置Tab.2 Parameters of the low-temperature pretreatment process for tobacco stems
2.2.1 低溫浸梗
浸梗機為煙梗低溫預處理工藝的核心設備之一,由3組并列式滾筒裝置組成(保證浸梗期間出料的連續(xù)性),浸梗機的結構示意圖見圖3。滾筒以支撐軸承為中心以小于70°振幅來回擺動,煙梗在滾筒內(nèi)部翻滾浸漬。通過試驗可知浸梗時間大于80 min后,煙梗可將浸梗水部分吸收,梗纖維得到溶脹,因此結合生產(chǎn)組織和潤梗效果,將浸梗時間確定為90 min。潤后煙梗含水率由浸梗前13%左右上升至浸梗后48%左右,含水率增加約35百分點,體積增大約1.4倍,煙梗柔軟,表面游離水較少。浸泡后的煙梗質地柔軟、對折后無裂痕,縱向撕開后煙梗剖面平整、色澤較均勻,煙梗經(jīng)低溫水自然浸泡后內(nèi)部纖維組織吸水溶脹、潤透效果較好。
圖3 浸梗機結構示意圖Fig.3 Schematic of a stem dipping machine
2.2.2 超薄壓梗
煙梗浸梗后,采用高含水率超薄壓梗工藝處理,煙梗易形變,延展性增強,回彈減小,壓后梗片呈薄片狀。新型超薄壓梗機的結構示意圖見圖4。與傳統(tǒng)壓梗裝置相比,超薄壓梗輥輪直徑大于輥輪長度,增加了壓梗接觸和受力面積,壓后梗片不易回彈。本研究中使用的壓輥壓梗加工能力為1 000 kg/h,壓輥直徑為1 000 mm,長度為600 mm(傳統(tǒng)壓梗裝置壓輥直徑為600~800 mm,長度為1 000 mm)。另一方面,壓梗前煙梗含水率約為48%,物料含水率高,輥輪表面無需采用霧化水潤滑,壓后煙梗無粘連、無擠壓重疊,含水率穩(wěn)定性增強。
圖4 新型超薄壓梗機的結構示意圖Fig.4 Schematic of a new type ultrathin stem flattener
2.2.3 梗片干燥
為保障壓后梗片含水率滿足切梗絲要求而開發(fā)了一種“低溫慢烘”網(wǎng)帶式梗片干燥機,其結構見圖5。多層網(wǎng)帶式梗片干燥機通過循環(huán)干燥熱風并采用低溫慢烘工藝將梗片中多余的水分帶走,干燥后梗片含水率適宜切絲物料含水率標準要求,梗片表面干爽,梗片不收縮、不卷曲。梗片進行切絲時,切絲機鏈排不粘連,刀輥不打滑。
圖5 網(wǎng)帶式煙梗干燥機結構示意圖Fig.5 Schematic of a net belt dryer for tobacco stems
煙梗干燥設備分4個干燥區(qū),5層網(wǎng)帶(保障煙梗體積不回縮),物料輸送往復式運行(上部進料、底部出料),采用下吹風式、≤80℃低溫熱風烘焙,干燥時間約10 min,干燥后煙梗含水率為30%~32%。
2.3.1 梗片厚度
采用梗片厚度儀對兩種預處理工藝壓后梗片厚度進行了測試分析。將壓輥間隙調整為0.6 mm,壓后梗片纖維組織無明顯破壞,但壓后梗片延展性較差,有明顯反彈,烘后梗片含水率不均勻;壓輥間隙為0.5 mm時,壓后梗片呈現(xiàn)薄片狀,表面均勻平整,少量梗片纖維破壞,延展性好;當壓輥間隙<0.5 mm時,壓后梗片大量纖維組織被明顯破壞。因此,選擇壓輥間隙為0.5 mm。壓后梗片平均厚度為1.5 mm,梗片厚度整體上介于0.7~1.7 mm,滿足絲狀梗絲加工前提條件。
同樣壓輥間隙下,不同煙梗預處理工藝對壓后梗片厚度的影響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低溫預處理干燥后梗片厚度均值顯著小于“兩潤兩貯”壓后梗片,其梗片厚度標準偏差小于“兩潤兩貯”壓后梗片;低溫預處理壓后梗片和烘后梗片厚度均值沒有明顯差異,表明煙梗濕壓后經(jīng)過干燥工藝處理后對梗片厚度影響不顯著。
表3 壓后梗片厚度①②Tab.3 Thickness of stem laminae after flattening
2.3.2 梗片微觀組織結構
對低溫預處理和“兩潤兩貯”兩種工藝所得梗片進行掃描電鏡顯微成像,比較兩種工藝所得梗片表皮組織、厚角組織和導管組織的微結構差異,如圖6所示。兩種工藝預處理后梗片表皮組織均為大小形態(tài)不一的孔結構,厚角組織結構較為致密、呈層疊狀,導管組織為排列比較規(guī)整的管束結構。與“兩潤兩貯”工藝所得梗片相比,低溫預處理后梗片表皮組織和厚角組織擠壓堆疊程度較高,導管斷裂無序程度大。試驗表明,低溫預處理工藝對煙梗的微觀結構改變程度較大,導致低溫預處理后梗片厚度較“兩潤兩貯”壓后梗片厚度小、質地柔軟。
圖6 不同的梗預處理切絲前梗片橫截面顯微形態(tài)Fig.6 Micromorphology of cross sections of stems prepared by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before cutting
2.3.3 梗絲質量
為評價預處理工藝對梗絲結構的影響,對以上兩種預處理后的煙梗,以切絲寬度0.09 mm進行切絲后分別進行氣流干燥和薄板干燥,得到4種成品梗絲樣品。
2.3.3.1 絲狀梗絲比例
對不同制梗絲工藝制備的梗絲進行絲狀梗絲比例檢測,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低溫預處理+薄板干燥工藝絲狀梗絲比例達到82.84%,低溫預處理+氣流干燥工藝絲狀梗絲比例達到77.54%。在相同干燥工藝下,低溫預處理工藝所得梗絲的成絲比例分別高出“兩潤兩貯”工藝9.9百分點和11.3百分點,充分說明了低溫預處理所得梗片厚度較小、標準偏差小,絲狀梗絲成絲率高。
表4 不同工藝組合成絲比例分析Tab.4 Proportions of different shape cut stems prepared by different process combinations (%)
2.3.3.2 梗絲結構和填充值
對梗絲結構和填充值進行分析,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薄板干燥模式下,低溫預處理、“兩潤兩貯”梗絲的整絲率、填充值基本一致;氣流干燥模式下,低溫預處理梗絲整絲率低于“兩潤兩貯”工藝,梗絲填充值基本一致。薄板干燥梗絲整絲率高于氣流干燥,填充值低于氣流干燥梗絲。
表5 梗絲結構和填充值Tab.5 Structure and filling value of cut stems
2.3.4 Amadori化合物含量
在加工過程中煙草內(nèi)部的糖和氨基酸發(fā)生美拉德反應,可以改善感官品質。Amadori化合物是美拉德反應的中間體,也是煙草香味成分的重要來源,可以用Amadori化合物的含量表征煙梗加工過程美拉德反應的發(fā)生程度。對4種梗絲Amadori化合物進行分析,并與原梗進行比較,結果見圖7。從圖7中Amadori總量看,梗絲中Amadori化合物總量均比原料梗有所增加。不論是薄板干燥工藝還是氣流干燥工藝,低溫預處理工藝所得梗絲Amadori化合物總量均高于“兩潤兩貯”工藝約5%。制絲前后差別較大的Amadori化合物有1-脫氧-1-L-脯氨酸-D-果糖(FRU-PRO)、1-脫氧-1-L-天冬酰胺-D-果糖(FRU-ASN)、1-脫 氧-1-L-谷 酰 胺-D-果 糖(FRU-GLN)、1-脫 氧-1-L-谷 氨 酸-D-果 糖(FRU-GLU)等。其中FRU-GLN制絲前后增加約40%。對于這些具體的Amadori化合物,均呈現(xiàn)出低溫預處理工藝含量高于“兩潤兩貯”工藝的規(guī)律。在低溫預處理煙梗中,煙梗吸水至含水率達到48%,然后壓片、網(wǎng)帶干燥將含水率降低到33%左右,煙梗中的還原糖和氨基酸在這一過程受熱反應,導致Amadori化合物增加,這應該是兩類預處理工藝所得梗絲Amadori化合物差異的原因。對切絲前梗片Amadori化合物進行分析顯示,低溫預處理梗片、“兩潤兩貯”梗片和原料煙梗的Amadori化合物總量(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3.93%、3.65%和3.50%。進一步驗證了低溫預處理工藝能夠提升煙梗中的Amadori化合物總量。
圖7 不同工藝梗絲Amadori化合物分析Fig.7 Amadori compounds in cut stems prepared by different processes
①提出了低強度煙梗預處理加工工藝,主要包括常溫深度浸梗、高濕壓梗、網(wǎng)帶梗片干燥,至切梗絲,煙梗批次加工時間由10 h縮短到6 h;與傳統(tǒng)梗絲加工工藝相比,節(jié)省了設備和場地,大幅縮短了加工時間,生產(chǎn)效率提升了約40%。②低溫預處理工藝對煙梗的微觀結構改變程度較大,與“兩潤兩貯”工藝相比,低溫預處理梗片厚度小、均勻性好。③與“兩潤兩貯”工藝相比,低溫預處理梗絲的成絲比例提升約10百分點,且薄板干燥模式更有利于提高低溫預處理梗絲的整絲率。④與“兩潤兩貯”工藝相比,低溫預處理工藝的梗片和梗絲中的Amadori化合物總量高于對照工藝5%以上,說明梗片干燥環(huán)節(jié)可促進煙梗內(nèi)美拉德反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