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力
(1.煤炭科學研究總院 北京 100013;2.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7)
我國含碎軟煤層賦存層位多、分布廣,這類煤層透氣性差、瓦斯含量高、煤體力學強度低[1]。煤礦井下碎軟煤層鉆進是開式循環(huán)、欠平衡鉆進,沒有靜液柱壓力平衡地層壓力來維持孔壁的穩(wěn)定性,孔壁易失穩(wěn),鉆進時更易發(fā)生噴孔、塌孔,導致鉆進困難、成孔深度淺、孔內(nèi)事故頻發(fā)、鉆孔堵塞等問題[2],嚴重影響瓦斯治理。采用中風壓空氣鉆進、高轉速螺旋鉆進等技術有效提高了碎軟煤層的鉆孔深度[3-6],上述研究主要是通過提高排渣效率、減少沖刷和軟化孔壁等措施來提高成孔深度和成孔率的鉆進方法,鉆孔深度、成孔率等仍然受噴孔、塌孔的影響[7-8]。
借鑒石油鉆井領域的套管鉆進方法,集成中風壓空氣鉆進的和套管鉆進護孔的優(yōu)勢,“十二五”期間,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提出了碎軟煤層空氣套管鉆進技術,對套管鉆進孔底組合鉆具、鉆進供風參數(shù)以及鉆進施工流程進行了深入研究,把碎軟煤層孔深提高到250 m、成孔率8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9],但該技術采用雙管單動方法,內(nèi)管為回轉鉆進鉆具,無法實現(xiàn)定向鉆進,且內(nèi)管鉆進時無法活動外管鉆具,會造成沉渣卡鉆。隨著煤礦碎軟煤層“以孔代巷”、遞進式抽采等區(qū)域瓦斯治理需求的提出,對鉆孔深度和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空氣套管鉆進技術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開展了集隨鉆護孔、空氣螺桿精確定向、篩管完孔等功能于一體的雙管雙動空氣定向鉆進技術研究[10-12],提高了碎軟煤層鉆孔深度,并且實現(xiàn)了鉆孔軌跡精確控制。
筆者從雙管雙動空氣定向鉆進工藝方法出發(fā),研究雙管鉆具級配與結構、供風參數(shù)、空氣鉆進排粉規(guī)律等關鍵工藝,以期為碎軟煤層隨鉆護孔精確鉆進提供新工藝方法,為雙管雙動定向鉆進技術的開發(fā)提供理論基礎。
雙管雙動空氣定向鉆進鉆具組合包括套管、套管鉆頭、空氣螺桿鉆具、擴眼器和領眼鉆頭等,鉆具組合如圖1 所示。
圖1 雙管雙動定向鉆進工藝方法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echniques of double-pipe and double-acting directional drilling
以隨鉆護孔套管鉆具和以空氣螺桿鉆具(彎角β=1.25°)為核心的定向鉆具,由鉆機雙動力頭分別驅動(雙管雙動力頭定向鉆機如圖2 所示),實現(xiàn)雙管雙動鉆進,還可以根據(jù)排渣、定向效果等情況,實現(xiàn)內(nèi)管定向鉆具和外管套管鉆具在一定超前距 ΔL范圍內(nèi)差動。該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內(nèi)管為空氣螺桿鉆具,可以進行碎軟煤層隨鉆測量定向鉆進;外管為螺旋套管鉆具,可以隨定向鉆進軌跡跟進隨鉆護孔,雙管在各自動力頭驅動下可以相互獨立地進行旋轉鉆進護孔、定向鉆進。
圖2 雙管雙動力頭空氣定向鉆機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double-pipe and double drill head air directional drilling rig
雙管雙動空氣定向鉆進分為定向鉆進和復合鉆進兩個工藝過程。定向鉆進時,鉆桿動力頭帶動螺桿鉆具滑動定向鉆進,同時套管動力頭帶動套管以較低轉速回轉跟管鉆進,實現(xiàn)套管隨鉆護孔,鉆屑從內(nèi)外環(huán)空排出孔外,實現(xiàn)連續(xù)鉆進。復合鉆進時,鉆桿動力頭帶動螺桿鉆具復合鉆進,同時套管動力頭帶動套管以較低轉速回轉跟管鉆進,并隨鉆護孔,鉆屑主要從內(nèi)環(huán)空排出孔外,實現(xiàn)連續(xù)鉆進,這兩個鉆進過程中套管是反絲連接、反向旋轉的,防止雙管旋向一致導致套管松扣。鉆進結束后,先將內(nèi)管定向鉆具從套管內(nèi)提出,套管暫時留在孔內(nèi),然后從套管內(nèi)通孔下入大直徑篩管,完成后將套管提出,把篩管留在孔內(nèi)終孔,鉆進過程示意如圖3 所示。
圖3 雙管雙動鉆進過程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double-pipe and double-acting directional drilling process
雙管鉆具級配和結構是實現(xiàn)雙管雙動定向鉆進工藝方法的核心,關系到鉆進工藝參數(shù)的選擇,根據(jù)排粉環(huán)空最大、供風損失以及鉆孔孔徑最小原則,確定了鉆具結構和級配。
1)鉆具級配
雙管鉆具既要考慮套管與套管鉆頭的級配、還要考慮帶彎角的氣動螺桿鉆具在套管內(nèi)的通過性,鉆具通過性試驗如圖4 所示。以?73 mm、彎角1.25°空氣螺桿鉆具為基準,結合現(xiàn)有鉆探管材標準,確定領眼鉆頭直徑為90 mm,底擴式擴眼器直徑120 mm,套管心桿采用?114 mm 標準管材,公接頭處最小內(nèi)通孔直徑96 mm、焊接螺旋葉片后外徑 120 mm,套管鉆頭直徑140 mm。
圖4 空氣螺桿螺桿鉆具通過性試驗Fig.4 Test of air motor running though the casing
2)螺旋套管結構
鉆進時,套管鉆頭切削的部分煤粉需要從外環(huán)空排出孔外,因此將套管設計為寬葉片螺旋套管,螺旋葉片可以輸送和攪動煤粉,輔助空氣進行雙動力復合排粉,提高排粉效率,螺旋葉片的頭數(shù)、升角、螺距等都會影響鉆進排粉效率,螺旋葉片作用下煤粉運動分析如圖5 所示。
圖5 螺旋鉆進煤粉顆粒運動分析Fig.5 Motion analysis diagram of coal particles in auger drilling
以螺旋葉片上O點的煤粉顆粒M 作為研究對象,vR是沿O點法線方向煤粉顆粒的絕對運動速度,由于煤粉與螺旋葉片存在摩擦,vN是煤粉顆粒與法線偏轉一定摩擦角β方向的實際運動速度。對vN進行分解,可得到煤顆粒的軸向速度vA和圓周速度vC。vA即是煤粉軸向輸出速度,而vC沿螺旋鉆桿徑向使煤粉產(chǎn)生上下翻滾,起到了攪動煤粉的作用[13-14],有利于空氣攜帶排粉,這正是采用寬葉片螺旋鉆桿空氣鉆進提高排粉效率的工藝原理。
由圖5 分析可得到如下公式:
根據(jù)螺旋鉆桿結構理論可知:
式中:L為螺旋葉片螺距,m;n為套管或鉆桿轉速,r/min;P為螺旋葉片導程,m;D1為套管直徑,mm;s為螺旋葉片頭數(shù),可取1、2、3;α為螺旋升角,(°);β為煤與螺旋葉片摩擦角,(°);μ為煤與螺旋葉片摩擦因數(shù),常取0.46。
由式(1)可知,煤粉軸向運動速度與螺距、鉆具轉速成正比。由于套管的主要作用是護孔,套管鉆頭的切削量較小,且大部分煤粉從內(nèi)環(huán)空排出孔外,套管轉速最高70 r/min,葉片主要起攪動、研磨煤粉的作用。因此,煤粉軸向運動速度可以近似看做與螺旋葉片螺距成正比。當螺距較大時,煤粉軸向輸送速度vA增大,但會出現(xiàn)煤粉圓周速度vC過小,攪動煤粉作用減弱;當螺距較小時,圓周速度分量增大,攪動煤粉作用增強。在確定最優(yōu)螺距時,套管在較低轉速的情況下,螺旋設計盡量使煤粉顆粒輸送速度vC≥vA,這樣才能滿足攪動煤粉、輔助排粉的要求。多頭螺旋相當于有多條螺旋線在輸送和攪動煤粉,相同條件下的排粉效果要優(yōu)于單頭螺旋,但此時每個螺旋葉片都會參與攪動、研磨鉆屑,就會增大排粉阻力,反而不利于排粉。一般螺旋葉片設計為1~3 頭,孔徑較大、煤層較硬時選擇3 頭,綜合碎軟煤層性質、增大導程等因素,確定套管螺旋葉片為2 頭設計。
將式(2)、式(4)代入式(1)可得式(5):
因此,式(5)中煤粉軸向運動速率vA是一個關于螺距的函數(shù),在不同轉速下,煤粉軸向運動速度vA隨螺距的增大出現(xiàn)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在螺旋葉片合理參數(shù)取值范圍內(nèi)存在最佳螺距,如圖6 所示。復合鉆進時盡量在鉆機的能力范圍內(nèi)提高轉速,以提高攪動煤粉效果。
圖6 不同轉速下vA 與螺距關系Fig.6 The relationship of vA and pitch under different rotation rate
根據(jù)鉆探工藝要求,由式(3)得到的周向攪動煤粉速度也較大以及加工方便等因素,螺距為100 mm,則導程為200 mm,葉片高度為3 mm,寬度20 mm,反螺旋套管如圖7 所示。
圖7 ?120/96 mm 反螺旋套管Fig.7 ?120/96 mm reverse spiral casing
1)供風量
雙管雙動定向鉆進工藝的供風量要滿足?140 mm鉆孔排粉、空氣螺桿正常運行時耗氣量。根據(jù)空氣鉆進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要獲得較高鉆進排粉效率,必須保證鉆桿與孔壁之間環(huán)狀間隙的返風速度。實踐表明,返風速度最小應達到15.2 m/s,最佳風速23 m/s 左右[15]。排粉所需風量按下列經(jīng)驗公式估算。
式中:Q為供風量,m3/min;D2和d分別為鉆孔、鉆具直徑,mm;v為返風速度,一般取v≥15 m/s;K為系數(shù),一般取1.3 左右;λ為擴孔系數(shù)(實鉆孔徑與理論孔徑的比值)取1.0~1.1;當0.2≤f<0.5 時,取1.05~1.10;當0.5≤f<0.9 時,取1.00~1.05。
另外,供風量直接關系到空氣螺桿鉆具轉速,供風達到螺桿設計排量時可有效發(fā)揮螺桿鉆具的性能,供風量5~8 m3/min 時[15],螺桿鉆具轉速可達到165 r/min,按照雙管雙動定向鉆進鉆具級配、典型碎軟煤層擴孔參數(shù)代入式(6)計算,供風量大于10 m3/min 即可滿足鉆進排粉、空氣螺桿鉆進的用風需要。
2)供風壓力
為達到上述排粉風速,就要克服風流的各種阻力。供風壓力損失主要包括管道壓損、螺桿鉆具壓降、加速壓損、摩擦壓損等,供風壓力大于上述各壓力損失之和即可滿足鉆進壓力需求。
式中:p為供風壓力,Pa;Δp為總壓力損失,Pa;Δppd為管路、鉆桿壓力損失,Pa;Δpam為螺桿鉆具壓降,Pa;Δpma為空氣與鉆屑加速壓損,Pa;Δpmf為空氣與鉆屑摩擦壓損,Pa。
供風管路長度取決于空壓機安裝位置,對于目前井下常用的17 m3/min,風壓1.25 MPa 空壓機來說,供風管路到鉆場的長度應小于1 000 m,管路內(nèi)通孔直徑80 mm 以上,鉆桿通孔孔徑35 mm 以上,此時,在整個管路上壓損0.3 MPa 左右,空氣螺桿鉆具壓降0.5 MPa[16],此時可滿足鉆進需要,隨著煤礦井下空壓機的發(fā)展,可選擇排氣量20 m3/min、排氣壓力1.6 MPa以上空壓機或制氮機作為供風風源,供風能力富余量更大,孔內(nèi)復雜情況處理能力大,鉆進效果更佳。
通過螺旋套管、螺旋鉆桿空氣鉆進仿真分析,研究不同鉆進工藝參數(shù)下煤粉運移量、分布狀態(tài)規(guī)律,為鉆進試驗參數(shù)調(diào)整和優(yōu)化提供理論依據(jù)。收集典型碎軟煤層礦區(qū)空氣鉆進煤粉,通過篩分進行粒徑分析,煤樣粒徑分布和數(shù)值模擬加權粒徑分布見表1。
表1 煤粉樣品粒徑分布和加權粒徑分布Table 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oal sample and weighte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對于小顆粒煤粉(0.1 mm),在風量400 m3/h、轉速80 r/min 時,煤粉在鉆孔左右兩側沉積較多,其沉積程度主要受風量影響(圖8)。當轉速大于40 r/min 時,通過提高轉速的方法改善其沉積程度效果不明顯。對于大顆粒煤粉(0.3 mm 以上),其沉積程度受風量和轉速雙重影響,風量較低時,通過提高鉆桿轉速改善其沉積程度效果明顯;煤粉沉積規(guī)律如圖8b 所示。當煤粉顆粒離開孔底后,大致隨著葉片的螺旋軌跡向孔外運移,離鉆桿體越遠,煤粉運移速度越高。
圖8 煤粉顆粒運移規(guī)律模擬Fig.8 Migration law of coal particles
風量300~400 m3/h、轉速80 r/min 時有較多煤粉沉積;風量400 m3/h 時,轉速達到120 r/min 以上,才沒有煤粉沉積;風量為300 m3/h 時,轉速達到200 r/min時,才沒有煤粉沉積;當風量增加到500 m3/h,轉速40 r/min 時即沒有煤粉沉積,說明增加風量比增加轉速的提高排粉效果更明顯。
根據(jù)仿真分析結果,結合中風壓鉆進實踐經(jīng)驗,回轉鉆進轉速控制在80 r/min 左右,風量最好達到500 m3/h;采用滑動定向鉆進方式時,由于轉速為0,要求保證更大風量減少沉積,風量應達到500 m3/h 以上;鉆進過程中,當風量低于400 m3/h 時,應當充分回轉掃孔排渣,確??變?nèi)順暢和施工安全。
采用上述優(yōu)化鉆具和推薦工藝參數(shù),在淮北某礦1076 回風巷10 煤進行了鉆進試驗。試驗煤層厚度1.5~4.2 m,平均厚度2.85 m,煤層結構單一,傾角變化范圍2°~17°,平均9.5°,煤層堅固性系數(shù)f=0.54。
1)試驗配套設備
試驗設備主要參數(shù)見表2。
表2 試驗設備主要性能參數(shù)Table 2 Main performance of test equipments
2)試驗效果
累計施工4 個試驗鉆孔,總進尺1 170 m,最大孔深354 m(右2 號孔)。其中,0 號孔為地層探查孔,單管定向鉆進,孔深162 m;右1 號、右2 號、右3 號孔為雙管定向鉆進,其中兩個孔孔深達350 m 以上,套管隨鉆護孔深度170 m 以上,有效保護了前段鉆孔,并實現(xiàn)了套管隨定向鉆進護孔,試驗鉆孔施工情況見表3,鉆孔軌跡如圖9 所示,其中右2 號鉆孔軌跡剖面如圖10 所示。
圖9 試驗鉆孔軌跡平面圖Fig.9 Plan of test borehole trajectory
圖10 右2 號試驗鉆孔軌跡剖面Fig.10 No.2 test borehole profile
表3 試驗鉆孔施工情況Table 3 Construction of test boreholes
滑動鉆進時,風量500 m3/h 時,仍有大顆粒煤粉沉積,定向造斜完成后,應立即進行穩(wěn)斜復合鉆進,旋轉內(nèi)管鉆具以盡快清除孔內(nèi)沉積煤粉,實鉆試驗表明,孔深400 m、孔徑140 mm 時,推薦鉆進工藝參數(shù)為:轉速40、60、80、120 r/min 時,對應風量應最小達到500、400、400、300 m3/h。
a.雙管雙動空氣定向鉆進綜合了隨鉆套管護孔和空氣定向鉆進的優(yōu)勢,有效解決了碎軟煤層鉆進的痛點,是碎軟煤層瓦斯遞進式區(qū)域治理的新技術。
b.?90 mm 領眼鉆頭+?120 mm 擴眼器+?73 mm空氣螺桿鉆具+?73/35 mm 寬葉片螺旋鉆桿的內(nèi)管鉆具+?140 mm 套管鉆頭+?120/96 mm 反螺旋套管的外管鉆具組合,級配和結構滿足雙管雙動空氣定向鉆進工藝要求。
c.鉆進轉速40、60、80、120 r/min 時,對應風量應最小分別達到500、400、400、300 m3/h,增加風量比增加轉速的提高排粉效果更明顯,滑動定向造斜完成后,應盡快復合鉆進,清除沉積煤粉。
d.雙管雙動鉆進鉆具采用中間加卸雙管,操作復雜,應進一步進行雙管鉆具加卸自動化研究,提高施工效率和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