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曉 ,馮秀麗 ,郭 瑋 ,鐘善嬌 ,丁 榆 ,董嫚嫚 ,楊學偉 ,周 英
(1)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普通外科,廣東 廣州 510260;2)廣州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30)
衰弱是老年人因生理儲備下降而出現(xiàn)抗應激能力減退的非特異性狀態(tài),涉及多個器官組織的生理學變化,這種狀態(tài)增加了老年人發(fā)生跌倒、譫妄、失能及死亡等不良事件的風險[1]。術前衰弱評估能真實地反映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幫助醫(yī)務人員及老年人自身預測發(fā)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2-3]。既往研究顯示,衰弱老年人較之非衰弱老年人發(fā)生跌倒、殘疾甚至死亡的幾率增加[4-5]。但是目前對于衰弱的評估工具缺乏統(tǒng)一的黃金標準,在不同的國家以及不同人群當中使用時,衰弱評估工具的測量存在普遍的偏差[2-3,6]。衰弱評估工具應該在各種文化,經濟,種族和臨床環(huán)境中得到驗證和完善[7],并證明衰弱能夠有效預測老年人的不良結局[8-9]。
國內衰弱研究及臨床應用開展較少,在胃腸手術患者術前評估中暫未開展。本研究根據(jù)《老年患者衰弱評估和干預中國專家共識》在2017 年提出的的臨床衰弱評估方法,遴選出累積缺陷衰弱指數(shù)(frailty index of accumulative deficits,F(xiàn)I-CD)、衰弱表型評估(frailty phenotype,F(xiàn)P)、衰弱量表(frail scale,F(xiàn)S) 及TFI 量表(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TFI)4 種衰弱評估工具[10],對需要行胃腸外科手術的住院老年患者的衰弱狀況進行評估及追溯,總結分析4 種衰弱評估工具評估衰弱發(fā)生率的異同點,探討4 種衰弱評估方法預測患者住院期間及出院30 d 內發(fā)生并發(fā)癥的能力有何不同。并對此4 種評估方法評估衰弱的一致性進行兩兩比較,為住院老年患者衰弱評估和研究提供指導。
采取目的抽樣方法,于2018 年5 月至2021年7 月在廣州市某三甲醫(yī)院的兩個院區(qū)抽取符合納入標準的老年人共273 例。納入標準:(1)年齡大于等于60 歲的老年人;(2)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并在術前完成了衰弱評估;(3)能在調查者的幫助下完成問卷。排除標準:(1)重度認知功能受損、嚴重聽力障礙、視力障礙、語言溝通障礙、精神疾病患者;(2)認知功能簡易篩選量表(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11]大于等于8分的老年人;(3)甲狀腺功能低下、帕金森患者,口服抗抑郁藥物、左旋多巴、鹽酸多奈哌齊,因其會引起類似衰弱的癥狀;(4)處于疾病急性期。根據(jù)樣本量估計公式N=[(Zα/2)2p(1-p)]/δ2計算,容許誤差δ 設為5%,α=0.05,Zα/2=1.96,P 為住院老年病人衰弱的發(fā)生率,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住院老年人衰弱的發(fā)生率為14.2%~31.4%[12],考慮20%的無效問卷,最小樣本量為236 例。本研究已通過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倫理審查(受理號:2020-hs-26),所有參與者均簽署了書面知情同意書。
1.2.1 資料收集資料收集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向住院老年患者說明研究目的、內容及方法,衰弱評估由護士在術前進行評估,采用電話隨訪以及門診復查確認患者出院30 d 內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情況,如腸梗阻、嚴重出血、感染、非計劃再住院等。術后并發(fā)癥由研究者和1 名主任醫(yī)師共同進行判定。并發(fā)癥包括住院期間發(fā)生的并發(fā)癥以及出院30 d 內發(fā)生的并發(fā)癥。
1.2.2 研究工具(1) 患者一般情況問卷調查表:一般資料的收集包括年齡、性別、醫(yī)療費支付形式、月收入情況、飲酒史、吸煙史、BMI、Barthel 指數(shù)、血壓值、空腹血糖值、白蛋白、尿酸、血紅蛋白、手術時間、手術方式、術中出血量、住院總天數(shù)、住院總費用、導管留置時長等。
(2) Fried衰弱表型評估(frailty phenotype,F(xiàn)P):2001 年Fried 等[13]將老年人的衰弱主要定義為身體衰弱,主要評估以下5 個指標[12]:①非自然體重下降:1 a 內體重減輕 > 4.5 kg 或5%;②自訴疲憊感:選取流調用抑郁自評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中的兩個條目進行判定:“我感覺我做任何事都很費力”、“我不能向前行走”;③握力低(根據(jù)BMI 和性別):采用EH101 電子握力計測量患者肌力,女性≤17-21;男性≤29-32;④步速減慢:行走4.57 m,女性≤159 cm,≥7 s;> 159 cm,≥6 s;男性≤173 cm,≥7 s;> 173 cm,≥6 s;⑤軀體活動量低:過去一周的運動量,女<270 kcal/周、男<383 kcal/周定義為減少。分值為0~5 分,衰弱狀態(tài)界定為分值大于等于3 分。衰弱表型評估使用廣泛,在社區(qū)及醫(yī)院均可用來對衰弱進行篩查。
(3)累計缺陷衰弱指數(shù)(frailty index of accumulative deficits,F(xiàn)I-CD):Mitnitski 等[14]基于健康缺陷為衰弱模型而設計了FI-CD,研究選取62種健康缺陷項目,涉及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跌倒風險評估、心理、藥物使用情況、生化指標、既往史、營養(yǎng)風險篩查等方面。FI=健康缺陷項目數(shù)/62。FI 數(shù)值范圍為0至1,根據(jù)Saum 等[15]研究推薦的臨界值,超過0.45 評定為衰弱。FI 值越高,衰弱程度越嚴重。
(4) 衰弱量表(frail scale,F(xiàn)S):2008 年國際營養(yǎng)、健康和老年工作組的老年專家針對臨床老年患者的衰弱篩查提出了FS[16],該衰弱評估方法包括5個條目:疲勞、最近1 a 內體重下降超過5%、不能獨立上下10 級臺階、獨立行走100 m受限、患有5 種以上慢性疾病。每條1 分,評分范圍為0 至5 分,0 分評定為無衰弱;1 至2 分評定為衰弱前期,3 至5 分評定為衰弱。
(5) 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以下簡稱TFI):2010 年Gobbens 等[17]根據(jù)衰弱融合模式設計了TFI 量表,主要在社區(qū)測評老年人的衰弱狀況。TFI 共有15 個條目,分類為軀體衰弱、心理衰弱、社會衰弱3 個維度。分值為0~15 分,大于等于5 分界定為衰弱,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越衰弱。原量表 kappa 系數(shù)為 0.79,Cronbach' s α 為 0.73,2013 年奚興等[18]將TFI 量表翻譯成中文版,并進行信效度分析得出Cronbach' s α 為 0.686。TFI 量表可以較好的預測老年人的生活質量[19],是目前國際上比較常用的一種衰弱評估工具。
采用EpiData 3.2 建立數(shù)據(jù)庫,雙人進行數(shù)據(jù)的錄入。用SPSS22.0(IBM,Armonk,NY,USA)進行t檢驗、卡方檢驗、方差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多組比較用方差分析,分類變量采用例數(shù)(百分率)表示。軟件EmpowerStats 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及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比較FP、FICD、Frail Scale、TFI 4 種衰弱評估量表對術后并發(fā)癥的預測能力。使用 Kappa 檢驗比較FP、FICD、Frail Scale、TFI 量表4 種衰弱評估方法的一致性。統(tǒng)計檢驗水準α=0.05。
共納入老年住院患者294 例,21 例失訪,最終收集完整資料273 例。其中男142 例(52.0%),女131 例(48.0%);年齡為60~88(69.49 ± 6.90)歲。采用FP、FI-CD、Frail Scale、TFI 評估檢出衰弱的比例分別為30.4 %、24.5%、28.6%、26.4%。術后共有68 位老年患者發(fā)生了至少1 種并發(fā)癥,其中腸粘連4 例、肺部感染6 例、泌尿系感染7 例、傷口感染6 例、心臟事件3 例、吻合口瘺2 例、腸梗阻5 例、術后出血12 例、營養(yǎng)不良9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3 例、非計劃再住院3 例、低蛋白血癥8 例。4 種衰弱評估方法均一致得出衰弱組患者比非衰弱組患者的年齡更大,營養(yǎng)不良、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增加,手術時間延長、出血量明顯增多、住院天數(shù)增加、住院費用增多,血清白蛋白和血紅蛋白的平均值明顯降低(P< 0.05);見表1、表2。
表1 研究對象的人口統(tǒng)計學基本情況(n=273)Tab.1 Basic demographics of the study subjects (n=273)
表2 患者實驗室檢查及應用FP、FI-CD、FS、TFI 評估衰弱情況[(±s)/n(%)]Tab.2 Laboratory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and assessment of frailty with FP,F(xiàn)I-CD,F(xiàn)S,and TFI [(±s)/n(%)]
表2 患者實驗室檢查及應用FP、FI-CD、FS、TFI 評估衰弱情況[(±s)/n(%)]Tab.2 Laboratory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and assessment of frailty with FP,F(xiàn)I-CD,F(xiàn)S,and TFI [(±s)/n(%)]
*P < 0.05。
FP、FI-CD 與 Frail Scale(FS)、TFI 評估結果進行比較的kappa 檢驗值分別為0.52、0.60、0.47、0.65、0.54、0.58(均P< 0.001),提示4 種衰弱評估方法評估的結果一致性程度較弱,在臨床工作中選取衰弱評估量表時需要慎重,見表3。
表3 FP、FI-CD、FS、TFI 4 種衰弱評估方法評估衰弱的一致性比較Tab.3 Consistency comparison of frailty assessment by FP,F(xiàn)I-CD,F(xiàn)S,TFI four frailty assessment tools
衰弱表型評估(FP)預測術后并發(fā)癥的AUC為0.896[95%CI(0.784,0.929)],F(xiàn)I-CD 預測術后并發(fā)癥的AUC 為0.767[95%CI(0.706,0.829)],F(xiàn)S 預測術后并發(fā)癥的AUC 為0.799[95%CI(0.742,0.857)],TFI 預測術后并發(fā)癥的AUC 為0.745[95%CI(0.683,0.808)](均P< 0.001),F(xiàn)P 預測術后并發(fā)癥的能力優(yōu)于其他3 種評估方法,見表4、圖1。
圖1 FP、FI-CD、FS、TFI 評分 ROC 曲線下面積Fig.1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FP,FI-CD,FS,TFI scores
表4 FP、FI-CD、FS、TFI 對術后并發(fā)癥的預測效能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FP,F(xiàn)I-CD,F(xiàn)S,and TFI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目前“衰弱”逐漸被用來代表老年人的生理儲備狀態(tài),是老年醫(yī)學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20-22]。在最新的手術評估風險管理共識中,專家指出自身的生理狀態(tài)更能影響患者的預后[20]。Oakland 等[23]對衰弱和手術病人的疾病轉歸進行了系統(tǒng)評價,其中納入了12 篇文獻資料進行meta 分析,指出外科患者手術后的高死亡率與衰弱狀態(tài)呈顯著相關性。衰弱是外科手術后并發(fā)癥的獨立風險因素,臨床醫(yī)護人員應重視在術前進行手術風險評估和圍手術期管理。美國《優(yōu)化老年手術患者術前評估指南》指出應對術前老年人進行衰弱評估[24],2016 年中華醫(yī)學會老年醫(yī)學分會針對老年患者術前評估達成相同的共識[25]。Tegels 等[26]強調了衰弱評估是術后不良結局更可靠的指標,在胃腸腫瘤患者術前風險評估具有良好的預警作用。本研究中FP、FI-CD、FS、TFI對術后并發(fā)癥的AUC 分別為0.836、0.767、0.799、0.745,F(xiàn)P 對術后并發(fā)癥的預測效能優(yōu)于其他3 種評估方法。對于一個衰弱篩查工具而言,高敏感度和高陰性預測值是最重要的特征[27],可以最大程度地識別出有衰弱風險的老年人,減少漏診衰弱老年人的比例。FP 預測術后并發(fā)癥的敏感度為0.809,陰性預測值為0.932,均高于其他3 種衰弱評估工具。由此看來,F(xiàn)P 對于住院老年人是一個有效的衰弱篩查工具,對臨床研究者在選取衰弱量表時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本組研究發(fā)現(xiàn),4 種衰弱評估方法均一致得出衰弱組患者比非衰弱組患者的年齡更大,營養(yǎng)不良、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增加,手術時間延長、出血量明顯增多、住院天數(shù)增加、導管留置時間長、住院費用增多,自理能力下降,血清白蛋白和血紅蛋白的平均值明顯降低。本研究采用FP、FICD、Frail Scale、TFI 量表評估出衰弱的發(fā)生率分別為30.4 %、24.5%、28.6%、26.4%。其中FP 評估的衰弱發(fā)生率最高,與符琳琳等[28]采用FP、FI-CD、FS、CFS 在住院老年患者中進行調查,F(xiàn)P 調查的衰弱發(fā)生率33.8% 最高,與之研究結果一致。這與FP 側重對軀體功能、活動能力的評估有關,其5 項評估指標中的握力、步速體現(xiàn)了老年人日常生活最為基本的活動能力[29-30]。而且大多老年患者因急性疾病住院,對身體活動度影響較大。
衰弱的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與沒有衰弱的老年人相比,衰弱老年人的死亡風險平均增加15%~50%[31-32]。臨床醫(yī)護人員在實施診療計劃時可以參考衰弱評估結果,及時對老年人衰弱進行干預,降低致殘率[6]。同時在準備和干預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的努力中,應該采用衡量衰弱的普遍量表[33-34]。國外對老年人衰弱的評估已經在心臟介入術前、老年人辦理出入院時進行開展[24],給筆者提供了參考和思路。本次研究證實FP 能夠有效預測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可供護理人員應用到術前評估當中,為臨床醫(yī)師和麻醉師提供額外的手術風險評估信息。
不同衰弱評估工具對衰弱的檢出率差異較大,在臨床工作中選取衰弱評估量表時需要慎重。FP預測術后并發(fā)癥的能力優(yōu)于其他3 種評估方法,能夠有效預測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由護士測量的衰弱評估結果能夠為臨床醫(yī)師和麻醉師提供額外的手術風險評估信息,高效地篩查出高危人群,進而對這類患者實施更嚴格的圍手術期管理。本研究隨訪患者出院30 d 內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情況,隨訪時間較短,樣本量較少,由于疫情等原因未能開展多中心的臨床研究,在以后研究中應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量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明確衰弱與胃腸外科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