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博
為政之要,首在得人,而政績考核發(fā)揮著“指揮棒”“風向標”“助推器”作用,深刻影響和塑造著黨員干部的政績觀。
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探索和經驗迭代,黨和國家的組織人事系統(tǒng)積累了豐富的干部考核經驗。2019年4月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黨政領導干部考核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首次以條例的形式對領導干部考核工作做出了總體規(guī)范;2020年10月中央組織部印發(fā)的《關于改進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又進一步對改進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政績考核做出了指導性部署。
當下,如何通過政績考核有效提升黨員干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工作能力,仍需各地在貫徹落實《條例》和《通知》的實踐中進一步深化探索。
精準設置考題,解決“考什么”的問題
從客觀角度看,關于干部的政績考核“考什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干部“干什么”。
早在2013年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干部的政績考核問題時就明確指出:“既看發(fā)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tài)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p>
2019年4月,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條例》明確指出,考核政績觀,主要看是否恪守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理念,是否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精神,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2020年10月,中央組織部印發(fā)的《通知》,貫徹《條例》要求,針對改進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政績考核,從考核導向、內容指標、方式方法、結果運用、組織實施等方面進一步做出了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
考核貴在精準,也難在精準。政績考核的綜合性較強,涵蓋了一個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不可謂不全面。但一些地方對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仍然存在片面化問題,難以真正反映高質量發(fā)展的全面內涵。
如何提高政績考核的精準度?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徐國亮撰文指出,正確的政績觀是點與面、顯與潛、動與靜、質與量辯證統(tǒng)一的多維綜合體。點與面就是要突出改善民生、生態(tài)保護等重點考核指標,但也要堅持系統(tǒng)觀念,實現(xiàn)各領域全面發(fā)展、成果全民共享;顯與潛就是既要注重看得見、摸得著的外在實績,又要兼顧打基礎、利長遠的隱形成績;動與靜就是說政績具有動態(tài)性、相對性,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政績考核時既要注重結果,更要看重過程;質與量就是要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既要積極進取,又要量力而行,決不能盲目攀比。
注重群眾評價,破解“怎么考”的問題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薄皹I(yè)績好不好,要看群眾實際感受,由群眾來評判?!?/p>
“辦得怎么樣?由您說了算?!边@是浙江省政務服務網(wǎng)在醒目位置上的一句話。對于民生實事項目,群眾可以通過網(wǎng)站或微信小程序提意見、打分數(shù)。項目所在地也貼出了二維碼,掃一掃就能評價和留言,確?!凹新鋵?、事事有回音”。
這種將考核“打分權”交給群眾的做法,在全國各地并不鮮見。中央組織部印發(fā)的《通知》明確要求,“增強政績考核群眾參與度,在政績考核中充分反映群眾感受、體現(xiàn)群眾評價”。
“把群眾的‘好差評’作為干部的‘正衣鏡’、政績的‘度量衡’?!敝醒朦h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黨的領導與領導科學教研室主任、教授胡月星認為,應當健全完善干部政績考核評價的程序步驟,確立干部政績考評群眾參與的評價程序,確保調查過程和結果的客觀性;充分利用數(shù)字化信息化手段,方便群眾參與政績考核的方式。
此外,有評論指出,一些地方的政績考核多采用調研走訪、查看資料和聽取匯報等方式,這種注重處處“留痕”的考核往往誘發(fā)各種各樣的形式主義,進而使考核過程偏離工作實際。
“考核方式方法的精準度和合理性,對考核結果有直接影響作用?!苯K省社會科學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朋建議,應該糾正目前主要看材料、聽匯報等傳統(tǒng)方式,嘗試運用民意調查法。比如,可以設計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選取一定范圍的調查對象,在領導干部任期屆滿或年度考核或某項工作完成之時,對干部的政績進行調查考核。這樣既體現(xiàn)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政理念,也能防止基層干部弄虛作假。
強化激勵約束,聚焦“如何用”的問題
政績考核,“考”是基礎,“用”是關鍵。
政績考核是為了激勵引導干部以更好的狀態(tài)、更實的作風推進工作,如果考核結果得不到科學有效利用,考核便失去了其應有意義——如果將考核結果“束之高閣”、棄之不用,便會失去考核的威力;如果不依據(jù)考核結果獎優(yōu)罰劣,便會導致“劣馬驅逐良馬”,進而“良馬變成劣馬”。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一些干部認為考核時“樓梯震天響”,結果運用卻“不見貓下樓”,考核無異于“銀樣镴槍頭”,中看不中用。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贠杰認為,必須進一步明確考核評價結果的責任主體,重視加強考核結果運用,使執(zhí)紀問責有依據(jù)、有支撐,以科學的考核評價為基礎,建立有效的干部激勵機制,激發(fā)干部擔當作為和創(chuàng)業(yè)干事的內在動力。首先,要做到及時反饋考核結果。在明確組織績效和個人工作績效的責任基礎上,通過個別談話、工作通報、會議講評等方式,實事求是地向領導班子和各級干部反饋績效考評結果,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傳導壓力、激發(fā)動力。其次,要做到干部考核結果與干部選拔任用相結合。將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專項考核、任期考核的考核結果有效貫通,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充分激發(fā)和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最后,要做到干部考核結果與激勵機制相結合。建立健全考核結果獎懲制度,堅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堅持正向激勵與強化問責相統(tǒng)一,從而有效鼓勵先進、鞭策落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此外,在一些地方,政績考核也存在過度使用考核結果的問題,出現(xiàn)“一票否決”“末位淘汰”“輪流坐莊”等現(xiàn)象,使領導干部面臨過大的考核壓力,進而導致一些人鋌而走險、弄虛作假。
“要將政績考核真正用于黨政領導班子調整和領導干部選任,成為其中至關重要的參考依據(jù)。”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認為,不應將政績考核作為“一票否決”“末位淘汰”的依據(jù),否則可能誘發(fā)弄虛作假等負面結果;要將政績考核結果在一定范圍公開,并逐步擴大到全社會公開,并通過由外而內的社會監(jiān)督和問責來推動領導干部持續(xù)提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