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平
每次回老家隨州,我都要去香江商貿(mào)城的美食街吃面。一到街口,就能看到街頭三家襄陽牛雜面館一字排開,接下來,就赫然是三家武漢熱干面館,在這條繁華的美食街,襄陽牛雜面和武漢熱干面“鑼對鑼鼓對鼓”地碰撞起來了。
熱干面是傳統(tǒng)南方城市武漢的最佳代言,牛雜面則是夾雜著“中原血統(tǒng)”的襄陽的金字招牌,而隨州地處武漢和襄陽之間,正是兩種面交流碰撞的“主戰(zhàn)場”。
到底是吃牛雜面還是熱干面?既然難以抉擇,那就全都來一份。
作為一名吃貨,無論是熱干面還是牛雜面,我都喜歡。在武漢上學(xué)的那幾年,我蹲在漢口的大街上吃過近千碗熱干面。武漢熱干面用的是堿面,堿面是用小麥粉做的,但武漢不產(chǎn)小麥,是襄陽所產(chǎn)的小麥成就了武漢熱干面的柔、滑、彈、韌。當(dāng)然,成就熱干面的還有芝麻醬。武漢的石磨芝麻醬滋味醇厚,調(diào)得稠而不澥,包裹著勁道的堿面,香味濃郁。熱干面拌面也有講究,先挑起來再轉(zhuǎn),反復(fù)多次,面條一根根裹滿了芝麻醬,一口下去滿嘴留香,這才對味。
愛人當(dāng)初在襄陽上大學(xué),我每次去襄陽看她,牛雜面成了我們必點的佳品。牛雜面的精髓在湯,湯料用牛骨、牛油、辣椒、大料熬制,湯頭需要數(shù)十個小時的文火慢熬,還未見“面”,僅僅一碗湯就讓人垂涎欲滴。冬日,一碗暖暖的牛雜面下肚,寒氣被驅(qū)走,取而代之的是滿頭大汗,還有我們內(nèi)心的無限滿足。
由于劉亦菲等知名武漢老鄉(xiāng)的“代言”,武漢熱干面早就名聲在外,但襄陽牛雜面也絕非等閑之輩,2021年9月,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在太空為孩子們講“開學(xué)第一課”時說:“回到地球后,最想吃的還是襄陽的牛雜面!”一句話讓襄陽牛雜面火出了圈,這一局,襄陽牛雜面扳回一分。
我如今在哈爾濱工作和生活,經(jīng)常吃的是雞西冷面。這種面用面粉、淀粉加蕎麥面混合在一起壓制而成,湯是用蔥、姜加醬油外帶蘋果、梨的汁水調(diào)成。面出鍋后先過涼水,再倒入湯,加白醋。入口之前,用筷子將冷面挑起、落下,挑起、落下,反復(fù)三五次,這面才算“醒”開,還沒吃,清香和冰爽已撲面而來,堪稱一絕。
吃雞西冷面,當(dāng)然離不開小辣菜。干豆腐、桔梗、豆腐泡,這是日常“辣菜三絕”,除此之外,海帶絲、海桔梗、明太魚、豬耳朵……萬物皆可拌。它們不僅僅只是“辣”,還很鮮、很香,和冷面搭配在一起,可謂是相得益彰。
冷面的筋道、辣菜的勁爽,在舌尖升騰起“東北”的味道,是最清爽的時刻。東北的朋友說,出了東北以后,鄉(xiāng)愁就像一碗漂著冰碴子的酸甜口的冷面,“我在碗里頭,它在胃里頭”。
有人說,飲食也是一種“世界觀”,它的性情和血統(tǒng)與所生活的地方息息相關(guān)。我想,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碗屬于自己的面,都有一種屬于自己的驚喜味道。這種味道,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是鄉(xiāng)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