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榮
(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太原市 030032)
汾陽至石樓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省道網規(guī)劃“四縱十五橫三十三聯(lián)”中第九橫——和順康家樓至石樓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東起汾陽市,連接東呂高速公路汾陽至平遙段,向西與在建的國家高速公路網G59呼北線十字交叉后進入石樓縣。汾石高速公路建成后,可結束石樓縣無高速公路的歷史,完善晉西北高速公路網,汾陽南樞紐是汾石高速公路的起點樞紐。
汾石高速公路起點位于汾陽市西南部,該區(qū)域高速公路路網由青銀高速和東呂高速組成,二者形成T型交叉,交叉位置設有汾陽樞紐,見圖1。青銀高速公路汾陽樞紐以西3km后的主線,連續(xù)采用了5%的陡坡接2.8%的緩坡,在主線長達7km路段內,縱斷面不具備設置樞紐的指標要求;如果對現狀汾陽樞紐進行改造,即將汾石高速、青銀高速、東呂高速在同一節(jié)點進行交通轉換,雖然能夠提高轉換效率,但交通組織復雜,容易造成誤行;且汾石高速主線總體走向將穿越三泉焦化工業(yè)園區(qū),地方政府難以接受。最后,只能選擇在東呂高速公路主線段設置汾陽南樞紐,使汾石高速通過東呂高速與青銀高速實現交通流轉換。根據資料收集和現場調查,東呂高速公路路線平縱面線形指標較高,地形相對平坦,適宜布置樞紐立交。在東呂高速公路汾陽樞紐與汾孝互通之間,選址設置汾石高速起點的汾陽南樞紐,交通組織清晰,轉換功能更好。
圖1 汾石高速公路起點路網結構圖
樞紐選址區(qū)位于虢義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沖積平原區(qū)內,由河谷Ⅱ級階地組成,地表為河流沖積相的褐黃色粉土、粉質粘土、礫卵石層等物質,局部地段有少量泥炭,下部為河湖相沖積物,厚度較大。區(qū)域黃土大部分具有濕陷性,存在砂土液化等不良地質現象,地表現狀為人工改良農田。
東呂高速公路沿線地物限制因素多,如路段已有的互通立交、并行東呂高速公路兩側的高壓輸電線路及鐵塔、古城墻遺址、三泉焦化工業(yè)園區(qū)、村莊和養(yǎng)殖企業(yè)等。這些限制條件使得樞紐選型及匝道平面線形設計時自由度較低,必須避讓重要地物。
汾陽南樞紐的被交路為東呂高速公路,其設計速度120km/h,雙向四車道,路基寬度28m,采用低填方路基通過。雖然東呂高速公路主線平縱指標較好,但由于采用了最高的設計速度,使其對交叉范圍的主線指標要求極高?!豆仿肪€設計規(guī)范》[1]對立交區(qū)的主線指標要求是:平曲線最小半徑一般值2000m(極限值1500m);縱斷面最小凸形豎曲線半徑45000m(極限值23000m);縱斷面最小凹形豎曲線半徑16000m(極限值12000m);按照樞紐區(qū)滿足識別視距要求的凸型豎曲線半徑最小值為29000m,主線縱坡最大值2%。東呂高速公路擬接線路段沒有完全滿足互通區(qū)主線要求的段落,主線縱斷面坡度及豎曲線指標不足成為本樞紐設計的最大技術難點。
由汾石高速公路汾陽南樞紐的轉向交通量預測(見圖2)可知,該樞紐的最大轉向交通量為平遙-石樓方向,主交通流方向匝道需采用雙車道變速車道,相應的主線段落要設置輔助車道;青銀高速-石樓方向轉向交通量較小,匝道可以采用單車道變速車道。
圖2 汾陽南樞紐預測交通量示意圖
從東呂高速西側起點開始,在K3+100之后設置汾陽南樞紐,才能保證與現有汾陽樞紐的凈距要求;往大樁號向東方向,K5+500~K7+000段落,東呂高速主線連續(xù)跨越了汾孝大道、靳屯渠,路線縱斷面起伏較大,該段落豎曲線半徑均不能滿足設置樞紐的條件,且由于坡長短、變坡頻繁,橋梁等構造物密集,調整縱坡與豎曲線的工程代價巨大,K7+000之后主線便進入了汾孝互通范圍。綜合考慮東呂高速公路現有互通立交的間距及主線條件,可設置樞紐的位置為東呂高速公路K3+100~K5+500的主線段落。該段落平曲線半徑最小值為1612.16m,滿足規(guī)范的極限值要求;縱斷面的最大縱坡及豎曲線半徑均有不滿足樞紐區(qū)主線指標要求的情況。
見圖3,選址段落有一處縱坡超限段落,其最大縱坡2.9%,坡長550m(K3+540~K4+090);同時,該段落存在4處豎曲線半徑不足。為滿足設置樞紐的條件,需要對主線K3+180~K5+310段進行縱坡及豎曲線改造,將段落內2.9%的縱坡調整為2%,同時將四處豎曲線半徑調整為滿足識別視距要求的半徑值。在做縱斷面改造方案時,擬合了2座中橋的高程,保證橋梁段高程變化可以通過微調橋面鋪裝實現,將高程調整幅度較大的段落放在填方路基段,便于舊路改造工程實施。由圖3縱斷面調整方案示意圖所示:K3+200~K3+720段,該段落路基標高最大降低0.8m;K3+720~K4+400段,路基標高最大抬高2.6m;K4+460~K5+230段路基標高最大抬高1.4m。主線調整縱斷面需要改造的構造物有:K3+320通道橋(跨徑1-13m),標高降低0.3m;K4+685通道橋(跨徑1-10m),高程抬高1.0m;K3+595蓋板通道,標高降低0.76m;K3+800圓管涵,標高抬高0.7m;K4+012蓋板通道,標高抬高2.5m;K5+010蓋板涵,標高抬高1.06m;K5+140箱型通道,標高抬高0.35m。調整后,主線技術指標將完全滿足設計速度120km/h,設置互通立交的主線指標要求。
圖3 東呂高速縱斷面調整方案示意圖
根據轉向交通量,主交通流石樓-平遙方向的兩條匝道,即匝A、匝B,設計為直接式雙車道變速車道及匝道,設計速度70km/h,同時在東呂高速主線設置輔助車道;青銀高速-石樓方向為次交通流方向,匝C、匝D采用單車道出入口,出口匝道采用直接式,入口匝道采用平行式,匝道基本路段采用單向雙車道斷面,設計速度60km/h。匝道布設時,需要避讓特高壓電力鐵塔,與高壓線路保持較大交叉角度,避讓村莊和養(yǎng)殖場等敏感區(qū)域,所以匝道線位設計自由度較小,匝道中線線位基本固定,如圖4所示,匝道方案僅存在調整設計高程及跨越關系的優(yōu)化空間。
圖4 汾陽南樞紐平面圖
為了保證主線改造施工時東呂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還需要設置保通道路。保通道路全長2.5km,設計速度取80km/h,雙向四車道,路基寬度20.5m。保通道路線形設計考慮永臨結合,充分利用樞紐匝道出入口和匝道路基;起點采用分離式路基,從東呂高速公路主線流出,半幅完全利用C匝道,另外半幅利用東呂高速右幅路基,中間段落利用A匝道路基布設,保通道路路基采用低填方斷面,線形緊貼東呂高速公路主線,盡量減少臨時占地和工程規(guī)模。
由于調整了東呂高速公路縱斷面,且設置了保通道路,樞紐匝道縱斷面設計時,可以靈活選擇與主線的穿越方式,可以將B匝道設計高程降低,采用挖方路塹方式下穿東呂高速主線;D匝道需要連續(xù)上跨東呂高速主線及匝A、匝B。
改造東呂高速公路主線需要拆舊建新,臨時保通道路代價較大,施工期間影響公路正常運營效益。從宏觀費用效果的角度做經濟分析,實施舊路改造方案的社會經濟效應并不理想。如果將該路段做適當的限速,按照時速100km/h下主線對互通范圍指標的要求,則東呂高速的縱斷面指標僅存在一處凸形豎曲線半徑不滿足互通區(qū)識別視距一般值要求;但仍然滿足規(guī)范指出的當條件受限時,識別視距取1.25倍停車視距豎曲線半徑(R=17000m)的要求。如果按照100km/h對路段限速,并加強交安設施誘導,則可不改造東呂高速公路主線。對路段限速是否合理,需要根據區(qū)域路網結構特點進行分析。
見圖1,汾石高速公路主線設計速度為100km/h,東呂高速公路限速為120km/h,青銀高速公路限速為100km/h;從汾陽樞紐起點到汾孝互通結束,東呂高速公路全長8.5km的段落內,共設置有兩處樞紐,一處互通。汾陽樞紐與汾陽南樞紐凈距為1.54km,汾陽南樞紐與汾孝互通凈距為2.23km。該區(qū)域路網互通設置密集,出入口眾多,有大量車輛加速并入主線或減速駛出主線,對主線直行車輛造成干擾,使路段車輛運行速度降低。此時,若仍然采用原120km/h的主線限速,勢必會增大交織車輛變道難度,增大事故風險。根據路網結構特點,東呂高速公路汾陽樞紐至汾孝互通段主線,宜采用100km/h的限速,更有利于該路段的安全運營,同時也滿足了在該路段增設立交的主線指標要求。
受地物限制,主線速度管控樞紐方案的匝道平面線位與舊路改造方案相同。在不改造東呂高速主線的情況下,匝道均需采用上跨東呂高速公路主線的交叉方式,見圖4。B匝道上跨主線需采用大跨徑鋼箱梁橋;D匝道連續(xù)跨越主線和匝B,需要增加橋梁總長度。
汾陽南樞紐方案指標對比見表1,與改造東呂高速主線的樞紐方案相比,路段速度管控方案橋梁規(guī)模有所增大,但無需調整主線原設計,不需設置保通道路,施工組織難度較小,施工期間對東呂高速公路正常運營干擾小,整體工程造價也較低。
表1 汾陽南樞紐方案指標對比表
綜合考慮區(qū)域路網結構、方案對東呂高速公路運營效益的影響、工程規(guī)模、施工組織難度、路段運營安全等因素,速度管控方案是本樞紐的合理方案。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速公路路網不斷加密完善,新增規(guī)劃高速公路與既有高速路網銜接時,常遇到舊路主線指標不足、地形地物限制苛刻等情況。本文在此類接線困難情況下,對增設樞紐立交的處理方式具有一定代表性。樞紐立交是高速公路路網重要的交通轉換節(jié)點,設計時既需要宏觀上統(tǒng)籌路網全局,也需要微觀上考慮多種限制因素,經過不斷加深工作深度、反復優(yōu)選,才能得出滿足路網要求和服務水平,有利于公路安全運營,工程規(guī)模適度的樞紐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