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每一行動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約的。具體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種情況下所做出的動作反應,能夠體現(xiàn)這一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處世態(tài)度、思想品質(zhì)。成功的動作描寫,往往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時還能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1.二郎圓睜鳳目觀看,見大圣交了麻雀兒,釘在樹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鋒,卸下彈弓,搖身一變,變做個餓鷹兒,抖開翅,飛將去撲打。大圣見了,嗖的一翅飛起去,變做一只大鶿老,沖天而去。二郎見了,急抖翎毛,搖身一變,變做一只大海鶴,鉆上云霄來嗛。大圣又將身按下,入澗中,變做一個魚兒,淬入水內(nèi)。二郎趕至澗邊,不見蹤跡,心中暗想道:這猢猻必然下水去也,定變做魚蝦之類。等我再變變拿他。果一變變做個魚鷹兒,飄蕩在下溜頭波面上。等待片時,那大圣變魚兒,順水正游,忽見一只飛禽,似青鷂,毛片不青;似鷺鷥,頂上無纓;似老鸛,腿又不紅:“想是二郎變化了等我哩!……”急轉(zhuǎn)頭,打個花就走。二郎看見道:“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腮上無針。他怎么見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變的。”趕上來,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攛出水中,一變變做一條水蛇,游近岸,鉆入草中。二郎因嗛他不著。他見水響中,見一條蛇攛出去,認得是大圣,急轉(zhuǎn)身,又變了一只朱繡頂?shù)幕寅Q,伸著一個長嘴,與一把尖頭鐵鉗子相似,徑來吃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變做一只花鴇,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見他變得低賤,故此不去攏傍,即現(xiàn)原身,走將去,取過彈弓拽滿,一彈子把他打個躘踵。
那大圣趁著機會,滾下山崖,伏在那里又變,變了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后面,變做一根旗竿。真君趕到崖下,不見打倒的鴇鳥,只有一間小廟;急睜鳳眼,仔細看之,見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竿豎在后面的。斷是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進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進去?等我掣拳先搗窗欞,后踢門扇!”大圣聽得,心驚道:“好狠,好狠!門扇是我牙齒,窗根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搗了眼,卻怎么是好?”撲的一個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見。
(節(jié)選自吳承恩《西游記》)
2.當這個人傾聽著叔父那番激烈的口若懸河的談論時,我觀察他的這些特點。他的雙臂交叉著,別人粗野地指手畫腳的時候,他也是絲毫不動;如果他的意見相反,他的頭從左面向右悄悄地轉(zhuǎn)動;假若意見相同,他的頭就略微向前低下,他的長發(fā)不會因此而移動。他對動作也是精打細算,幾乎已經(jīng)達到了吝嗇的程度。
(節(jié)選自儒勒·凡爾納《地心游記》)
3.老人放下了釣索,把它踩在腳底下,然后把漁叉高高地舉起來,舉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時使出全身的力氣,比他剛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氣,把漁叉扎進正好在那大胸鰭后面的魚腰里,那個胸鰭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齊著一個人的胸膛。他覺得魚叉已經(jīng)扎進魚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漁叉扎得更深一點,再用全身的力量推到里面去。
(節(jié)選自海明威《老人與海》)
左讀名著
賞讀
老舍說過:“只有描寫行動,人物才能站起來”。動作是無聲的語言,是人物個性的符號。如果同學們能在寫作中描繪出每個動作的前因后果,并能寫完整動作發(fā)生、發(fā)展及結(jié)束的過程,就能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選段一,吳承恩連用了“釘”“撇”“卸”“撲打”等一系列動詞,展現(xiàn)出孫悟空躲避的速度之快,顯示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同時,將二郎神打算降伏孫悟空的決心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選段二,儒勒·凡爾納借“雙臂交叉”“從左面向右”“略微向前低下”等細小的動作,將這位獵手的謹慎和善于聆聽的性格特征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選段三,海明威把主要筆墨集中在魚叉上,“舉”“扎”“靠”“推”等動詞構(gòu)成了精彩的特寫鏡頭,讓讀者從驚心動魄的搏斗中體會到了人的偉力、氣魄和智慧。
借鑒
動作描寫貴在確切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的動態(tài),而肖像、神態(tài)等描寫則主要描繪人物的靜態(tài)。如果能靈活自如地將多種描寫手法綜合使用,人物形象就會鮮明、生動。
動作描寫的范圍很廣,包括日常生活、生產(chǎn)勞動、文娛體育、軍事活動等。無論描寫哪種動作,其目的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作品主題而服務。因此,動作描寫絕不可漫不經(jīng)心,要避免東鱗西爪,動作游離于人物性格之外;還要防止動作相仿,無法體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征。
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借鑒:
1.連貫動作描寫法。連貫動作描寫指連續(xù)描寫相關(guān)的動作,一般用來表現(xiàn)動作技能的嫻熟。
2.特寫動作描寫法。電影中經(jīng)常會用定格畫面來凸顯人物形象,這就是特寫鏡頭。如朱自清寫父親,“我看見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描寫的每一個動作都體現(xiàn)出深刻的父愛,此時,父親的背影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定格在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中。
3.細節(jié)動作描寫法。細節(jié)描寫指抓住生活中細微且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進行生動細致的描繪。
此外,寫人物動作時要強調(diào)“怎樣做”。換句話說,就是在人物動作前面加上一些恰當?shù)男揎椪Z和限制語。如“走”這個動作,同學們就可以用“大步流星地朝前走”“邁著矯健的步伐走過”“懶洋洋地在江邊走”等詞。不同的走法適用于不同的情況,但如果沒有“走”前的修飾語,人物動作就會顯得蒼白無力。
右寫片段
推開小木門,是你和我的秘密基地——百草園。
說是秘密基地,似乎不太妥帖,畢竟那只是后院的一小片空地,可它卻承載著我孩提時滿滿的幸福。
你從前門扛來一把鋤頭,在門縫里瞧見的我屁顛屁顛地跟上去,或許是我害怕你把我弄丟了。我坐在小木椅上,呆呆地看著你忙活。
你肩上的鋤頭到了手中,在我看來無比沉重的農(nóng)具此時卻變成了任人擺布的玩具。一起,一落,簡單,有力。
那不斷翻新的泥土的味道與一旁開得正艷的梔子相混合,引來了許多不知名的昆蟲。它們在地上爬著,在空中飛著,在池塘里游著,就是沒有一只肯落在我手心里。
“爺爺,爺爺,小蟲子們都不跟我玩。”我邊撲騰蝴蝶邊與你訴苦。你放下手中的鋤頭,用那雙沾滿泥巴的手神奇地變出了一只蚯蚓,許是它“身強體壯”,反把我嚇得不輕,你卻在一旁“呵呵”地笑著。
【福建安溪縣恒興中學 陳雅靜 《回望》】
點評
這段文字讀來活靈活現(xiàn),仿佛就發(fā)生在眼前。小作者采用“屁顛屁顛地跟上”“坐”“呆呆地看”“撲騰”等動詞來描繪自己天真的童年;用“扛”“一起,一落”刻畫出爺爺孔武有力的形象;用“爬”“飛”“游”等詞描寫了昆蟲的狀態(tài)。
動詞使用得恰到好處,讓文段極具畫面感,讀來趣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