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
那是1971年秋天,我念中學剛放學回家。媽媽說:“老二,你看鄰居王大伯挑水挑不動了,在咱家門口休息,你幫助把水挑送他家?!蔽衣爧寢屧?,給王大伯挑了兩擔水。
王大伯家就老兩口,都是60多歲的人。伯母小腳,走路都顫抖著。大伯個子矮矮的,腿上還有殘疾。回家后媽媽問:“老二,16歲年紀,挑一擔水走300多米路,能挑得動嗎?挑不動不勉強,能挑動咱幫幫他們,要多做點善事?!?/p>
從那時候起,我放學后開始挑水,先給王大伯家挑兩擔,再給自己家挑三擔。周日,爸爸從城里回家了,聽媽媽講我開始挑水了,還幫王大伯家里挑,爸爸很高興。
又一個周日,爸爸從城里回來,自行車后座上掛了兩個水桶。爸爸怕我挑水累著了,從城里買兩個小一號的水桶。爸爸媽媽就是我做善事的榜樣。爸爸會做木工活,誰家門窗壞了,爸爸馬上拎上工具去給修好了。村口一棵大山里紅樹邊上有一座小木橋,雨季來了總要被沖毀幾次。爸爸就帶著大哥去維修。家里買了全村第一臺縫紉機,誰家修改、縫補做衣服全來找媽媽。媽媽心靈手巧,會裁會修改會做衣服。爸爸媽媽不收一分錢。他們的善舉耳濡目染教育和影響了我,傳承給我們一家人。
我一直給王大伯家挑水3年多時間,直到1974年12月我參軍到部隊。我參軍后,給王大伯家挑水的任務傳給老三海靜了。
我為王大伯家挑水的事被大隊黨支部書記閆保帥知道后,在大隊廣播站大喇叭廣播《16歲少年行善事,助老挑水3年》,整整一個禮拜時間。
51年過去了。每當我和老三海靜見面的時候,我們總嘮嘮那口水井,那副扁擔和水桶,以及給王大伯挑水的事。
王大伯王大媽早已經(jīng)不在了,爸媽也去世了。爸爸媽媽教育我們做善事,行善舉的精神卻一直激勵著我們。我們要將把他們行善積德的好家風傳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