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珍 高勝奎 白東梅 安桂花 黃 蜜 吳鵬霞
(1.河西學院護理學院;2.甘肅省張掖市紅十字精神病院,甘肅 張掖 734000)
大學生心理健康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抑郁是當今大學生最主要的心理問題,我國大學生抑郁檢出率為13.2%~42.1%[1].睡眠和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優(yōu)質高效的睡眠是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基礎.研究顯示,睡眠質量差的大學生患抑郁的危險性是睡眠質量較好大學生的2.13倍,睡眠質量差是造成大學生抑郁的重要因素[2].抑郁與睡眠障礙的關系密切而復雜,前期研究認為睡眠障礙是抑郁的繼發(fā)癥狀,兩者屬于從屬關系,而近期研究表明兩者關系具有雙向復雜性,睡眠質量可預測抑郁的發(fā)生,而抑郁也可預測將來睡眠障礙的發(fā)生[3-4].本研究通過測量大學生的睡眠質量和抑郁水平,分析不同專業(yè)大學生睡眠、抑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探究睡眠質量與大學生抑郁的相互關系,為改善大學生的睡眠質量和開展抑郁干預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實證依據(jù),促進大學生睡眠質量和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提升.
選擇甘肅省某綜合性大學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該校共設20個學院、64個專業(yè),2020年9~10月,抽取8個學院14個專業(yè)(醫(yī)學類8個,非醫(yī)學類6個)1737名學生開展調查,抽樣方法采用分層整群抽樣,先按照年級進行分層,再按專業(yè)進行分組,每組中隨機抽取2~3 個班級(共41 個班級),班級內全部學生均為調查對象.
1.3.1 一般情況調查表
包括年齡、性別、專業(yè)、年級、是否獨生子女等基本信息;生源地分為城市和農村兩類;父母婚姻狀況分為好、一般和不好三類;學習成績分好、中等和差三類;早餐習慣和夜宵習慣分每天、偶爾和不吃三類;經常熬夜定義為每周3次以上.
1.3.2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是由匹茲堡大學的Buysse等編制的睡眠質量自評量表,該量表不僅適用于睡眠障礙或精神障礙患者評估睡眠質量,也適用于健康人群[6].中文版PSQI重測信度為0.81,以總分7為劃界分,靈敏度為98.3%,特異度為90.2%[7].量表共24個條目,組成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7個成份,各成份按0~3級計分,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5分為睡眠質量良好,5~7分為睡眠質量中等,>7分為睡眠質量差[8].
1.3.3 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由Zung 于1965 年編制,量表共20 個條目,各條目按1~4 級計分,其中10 個正向計分條目和10個反向計分條目,將各條目得分相加得總粗分,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數(shù)得到標準分[9].參考中國常模,標準分<53分無抑郁、53~62分輕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10].量表的再測、分半及同質信度系數(shù)均為0.8以上[11].
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2人一組以小班為單位在晚自習期間進行,調查員首先向調查對象闡釋研究背景、問卷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并指導學生填寫知情同意書.學生在20分鐘內獨立完成問卷,采取不記名、現(xiàn)場答題和回收的方法,2名調查員負責維持調查秩序,并在教室中巡視查看調查對象的作答情況,所有調查對象完成問卷填寫后統(tǒng)一離開教室.
運用Epidata3.1進行平行雙錄入數(shù)據(jù),SPSS25.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 檢驗分析各量表的得分情況;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檢驗PSQI總分及各成份與抑郁的相關性;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測量不同睡眠問題、人口學特征對抑郁的預測作用.設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顯著.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并回收問卷1786份,其中有效問卷1737份,有效回收率97.3%.其中男生578人,女生1158 人;年齡17~25 歲,平均(19.9±1.4)歲;大一824 人,大二487 人,大三266 人,大四160人;醫(yī)學生879人,非醫(yī)學生858人.
2.2.1 大學生睡眠質量及人口學差異
大學生PSQI平均分為7.26±3.40,年級、性別、習慣熬夜、學習成績、早餐習慣、夜宵習慣的PSIQ得分差異顯著;1737名調查對象中,睡眠質量較好者397人(22.9%),睡眠質量中等者726人(41.8%),出現(xiàn)睡眠障礙者614人(35.3%).年級、習慣熬夜、學習成績、早餐習慣、夜宵習慣的睡眠質量等級差異顯著,見表1.
表1 不同人口學特征大學生睡眠質量比較
注:*P<0.05,**P<0.01
2.2.2 大學生抑郁情況及人口學差異
大學生SDS平均分為46.99±10.74,不同專業(yè)、年級、家庭年收入、習慣熬夜、學習成績、早餐習慣、夜宵習慣的學生得分差異顯著;1737名調查對象中,無抑郁者1214人(69.9%),輕度抑郁340人(19.6%),中度抑郁162人(9.3%),重度抑郁21人(2.1%).不同年級、家庭年收入、熬夜習慣、學習成績、早餐習慣、夜宵習慣的大學生抑郁程度差異顯著,見表2.
表2 不同人口學特征大學生抑郁情況比較
2.3.1 大學生睡眠質量與抑郁的相關性分析
結果顯示,SDS得分與睡眠質量的相關性,除睡眠效率外均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在0.12~0.62之間.其中,與PSQI總分呈強相關,與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日間功能障礙呈弱相關,與睡眠時間和催眠藥物相關極弱,睡眠效率與SDS得分無顯著相關,見表3.
表3 大學生PSQI與SDS的相關系數(shù)(r)
2.3.2 大學生睡眠質量與抑郁得分的差異分析
將SDS 得分與不同睡眠等級進行比較,結果顯示SDS 得分在三個等級睡眠質量上的差異顯著,兩兩比較后表現(xiàn)為①<②<③.以SDS得分為因變量,PSQI總分為自變量進行方差分析顯示,PSQI總分對SDS得分的主效應顯著(F=103.37,P<0.01),見表4.
表4 不同PSQI水平大學生SDS得分比較(±s)
表4 不同PSQI水平大學生SDS得分比較(±s)
兩兩比較P<0.05①<②<③量表SDS得分PSQI<5①(n=397)42.17±10.78 PSQ5~7②(n=726)44.97±9.64 PSQI>7③(n=614)52.50±9.56 F值103.37 P值<0.01
2.4.1 大學生睡眠質量對抑郁的預測作用
以SDS 得分為因變量,以PSQI 中與SDS 得分顯著相關的6個成份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進入回歸方程的成份是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障礙,回歸方程檢驗顯著(F=74.44,P<0.01),相關系數(shù)r=0.45,決定系數(shù)R2=0.21,回歸方程對SDS得分的解釋率達21%,見表5.
表5 大學生睡眠質量對抑郁的預測作用
2.4.2 不同人口學特征對抑郁的預測作用
以SDS得分為因變量,以對比分析中差異顯著的人口學特征專業(yè)、年級、經濟收入、熬夜習慣、學習成績、早餐習慣、夜宵習慣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回歸方程檢驗顯著(F=83.99,P<0.01),專業(yè)、家庭經濟收入、熬夜習慣、學習成績、早餐習慣、夜宵習慣進入回歸方程.方程相關系數(shù)r=0.50,決定系數(shù)R2=0.25,說明回歸方程對SDS得分的解釋率達25.4%,見表6.
表6 大學生不同人口學特征對SDS的預測作用(n=1737)
睡眠障礙與抑郁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李娟等[12]學者于2018年調查顯示睡眠障礙發(fā)生率為18.3%,雷潔等[13]2019年調查顯示睡眠障礙發(fā)生率為33.3%,陳江媛等[14]2020年調查顯示睡眠障礙發(fā)生率為35.1%;本次調查顯示,大學生PSQI均分為7.26±3.40,睡眠障礙發(fā)生率為35.3%.高年級學生更易發(fā)生睡眠障礙,而習慣熬夜、學習成績差、不規(guī)律進食早餐、有夜宵習慣的大學生發(fā)生睡眠障礙的情況更為顯著.SDS均分為46.99±10.74,抑郁發(fā)生率為30.1%,醫(yī)學生、高年級學生抑郁更顯著,同時,家庭收入低、習慣熬夜、學習成績差、早餐不規(guī)律、有夜宵習慣也是大學生抑郁的顯著影響因素,與陳江媛[14]、趙浴光[15]的調查結果相近.調查結果提示大學生睡眠障礙和抑郁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
有研究報道,大學生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呈正相關,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對睡眠質量有預測效應[16-17].本研究將PSQI 總分及各成份分別與SDS 進行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PSQI 總分及其中6 個成份均與SDS 之間呈正相關;睡眠質量越好,SDS 均分越低;睡眠質量越差,SDS 均分越高.有抑郁癥狀的大學生睡眠障礙發(fā)生率(59.1%)為無抑郁者睡眠障礙發(fā)生率(25.1%)的2倍以上,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回歸分析顯示,反映睡眠質量的各成份中,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障礙、藥物催眠、日間功能障礙對抑郁有預測作用,與王道陽等[18]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人口學特征中專業(yè)、家庭經濟收入、學習成績、熬夜習慣、早餐習慣也對抑郁有預測作用.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大學生的壓力也逐漸增加,由此衍生出的大學生抑郁和睡眠障礙上升問題值得學校和社會高度重視.本研究對大學生睡眠質量與抑郁的相關性進行探究,具有理論和應用雙重意義.理論方面,不僅反映了大學生睡眠質量和抑郁的現(xiàn)狀,還對睡眠質量和抑郁的相互影響進行分析,進一步驗證了睡眠質量與抑郁存在雙向因果關系[19].應用方面,大學生睡眠障礙和抑郁與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人際交往壓力、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相關,家庭、學校應從改變大學生不良生活習慣、改善睡眠質量著手,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家長要增強健康睡眠意識,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指導大學生主動參加社交活動,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睡眠節(jié)律;學校團委、學生工作部應定期舉辦健康睡眠的科普宣傳活動,通過簡單測試,使大學生了解自己的睡眠狀況,提高其對睡眠問題的重視程度,主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改善睡眠質量[20];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輔導員、班主任應對家庭經濟困難、學業(yè)困難、人際交往困難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和疏導,如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出現(xiàn)睡眠障礙或抑郁傾向應及時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對各變量因果關系的探索還不夠全面,今后將進一步擴大調查范圍,并結合縱向調查追蹤其它影響因素,構建更加全面的理論解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