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唐宋時期欽州徙治事蠡測

2022-07-08 04:17蒙長旺陳啟流
歷史地理研究 2022年1期
關鍵詞:圖志靈山欽州

蒙長旺 陳啟流

(1.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廣西南寧 530003; 2.北海市博物館,廣西北海 536000)

欽州建置始于南朝。南朝宋置宋壽郡,治宋壽縣;梁置安州,治宋壽郡。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安州為欽州,治欽江縣(宋壽縣改),大業(yè)三年(607)改欽州為寧越郡。唐武德四年(621)平蕭銑,復為欽州,仍治欽江縣。(1)〔唐〕 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 《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八《嶺南道五·欽州》,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952—954頁。南朝至唐前期的宋壽郡、宋壽縣、安州、欽州、欽江縣、寧越郡等建置,治所均在今欽州市久隆鎮(zhèn)、平吉鎮(zhèn)一帶。(2)滕廣茂主編: 《欽州文史》第16輯,廣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8—39頁;欽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欽州市志》,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9—1160頁。

宋元以降,欽州之名沿用未易,但州治有所變化。大體而言,北宋文獻記欽州理靈山縣(3)如《太平寰宇記》記:“欽州,寧越郡。今理靈山縣?!薄对S九域志》記:“下欽州寧越郡軍事,治靈山縣。”《輿地廣記》記:“靈山縣……后自欽江徙州治此?!保笥侄虝横阒文腺e砦(4)如《宋會要輯稿·方域七》“欽州”條記:“天圣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廣南西路轉運司言相度欽州徙南賓寨建置,委得安便,從之。”《武經(jīng)總要》記欽州寧越郡的沿革稱:“本朝移治南賓縣?!保侥纤?,文獻多記欽州治安遠縣(5)如《輿地紀勝》記欽州“初治欽江,后治靈山。今領縣二,治安遠”;《記纂淵海》記欽州“倚郭一,安遠,外縣一,靈山”;《方輿勝覽》亦稱欽州“初治欽江,后治靈山,今領縣二,治安遠”。,此后欽州治所未再變更。從欽州的歷史沿革看,自隋立欽州以來,其治所凡四,即先后治欽江、靈山、南賓、安遠,唐宋時期共歷三次更徙。目前有關唐宋時期欽州治所遷移的研究不多,舉其要者,有玉永璉《欽州城故址》(6)玉永璉: 《欽州城故址》,滕廣茂主編: 《欽州文史》第16輯,第45—49頁。和黃粲茗《宋代欽州治所遷移考論》(7)黃粲茗: 《宋代欽州治所遷移考論》,《中國地方志》2021年第1期。二文。玉文認為欽州于唐貞觀十年(636)徙治今靈山縣舊州鎮(zhèn),天圣元年(1023)又徙治安遠縣,結論尚可商榷;黃文更為系統(tǒng)地梳理了相關文獻,推論天圣元年欽州徙治南賓,而徙治安遠當在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之間,其說甚諦。然黃文的著重點在于探討宋代欽州徙治安遠的時間節(jié)點及其動因,唐宋時期欽州徙治的全貌仍可做進一步討論。今爬梳文獻,羅列眾說加以辨析,并系統(tǒng)論述唐宋時期欽州治所之更徙,以求教于方家。

一、 欽州徙治舊說質疑

關于欽州徙治的諸多觀點,部分難以遽斷,部分則有充分證據(jù)說明其顯系誤說。現(xiàn)舉隋開皇(581—600)徙治舊州鎮(zhèn),唐貞觀十年徙治靈山,宋開寶五年(972)徙治安遠,天圣元年徙治靈山,治平三年(1066)徙治石六砦,元徙治安遠幾種舊說,逐一辯駁。

(一) 隋開皇徙治舊州鎮(zhèn)說

民國《欽縣志》“欽州故城”條記:“隋開皇時,遷于舊州。”所據(jù)為《董州志》,即雍正《欽州志》。按語云:“舊州現(xiàn)為靈山屬,近陸屋?!彼浮芭f州”疑是今靈山縣舊州鎮(zhèn)。(8)民國《欽縣志》,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編: 《廣東歷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七〕》,嶺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版,第435—436頁。雍正《欽州志》卷一述欽州沿革云:“州治隋遷舊州”;卷二述欽州故城亦稱:“隋開皇時遷舊州。”(9)雍正《欽州志》,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編: 《廣東歷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四〕》,第322、342頁。

唐代文獻如《隋書》記寧越郡統(tǒng)縣六,欽江為首(10)《隋書》卷三一《地理下·寧越郡》,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885頁。六縣分別為欽江、安京、內(nèi)亭、南賓、遵化、海安。;《通典》記欽州“今理欽江縣”(11)〔唐〕 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 《通典》卷一八四《州郡十四·寧越郡》,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4944頁。;《元和郡縣圖志》記欽州寧越郡所轄欽江、安京、遵化、內(nèi)亭、靈山五縣中,欽江附郭(12)〔唐〕 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 《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八《嶺南道五·欽州》,第952—954頁。。唯成書于天寶初的《郡縣公廨本錢簿》所記寧越郡領縣以內(nèi)亭為首。(13)吳震: 《敦煌石室所出唐天寶初年〈郡縣公廨本錢簿〉》,《中國文物》1979年第1期。該記不見于其他文獻,恐是唐天寶前后欽州治所有短暫的變更,未詳。據(jù)上,至遲到唐天寶(742—756)以前,欽州仍治欽江縣,此前并未見任何有關欽州徙治的記載,因而開皇徙治今舊州鎮(zhèn)的說法不成立。

(二) 唐貞觀十年徙治靈山說

嘉靖《欽州志》卷一述欽州沿革云:“(貞觀)十年,改南賓為靈縣山,移府治于此?!薄敖窨肌秶孱愄煳姆忠啊贰懹^十年,自欽江徙治靈山。”(14)嘉靖《欽州志》,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編: 《廣東歷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四〕》,第5—6頁。原文“靈縣山”當為“靈山縣”。

前引《通典》,成書在貞觀十年后,所記欽州寧越郡“今理欽江縣”;《元和郡縣圖志》“靈山縣”條述及貞觀十年事同樣未見徙治記錄(15)④ 〔唐〕 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 《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八《嶺南道五·欽州》,第952—954頁。;五代《舊唐書》仍以欽江縣為欽州治(16)《舊唐書》卷四一《地理四·嶺南道》,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746—1747頁。。明清以來的文獻以貞觀十年為欽州徙治靈山的時間,主要依據(jù)《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今按: 《續(xù)修四庫全書》所收《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靈山縣”條下脫奪,從殘缺的情況看,“貞觀十”三字后尚缺字,后為“自欽江”,后又缺五字,即“貞觀十□□□□□自欽江□□□□□”,故其全本的表述顯然不是“貞觀十年自欽江徙治靈山”(17)〔明〕 劉基等: 《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卷二○,《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第58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頁。。嘉靖《欽州志》等文獻引《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恐非原文。實際上,貞觀十年尚未有“靈山縣”之名,《元和郡縣圖志》記貞觀十年南賓縣移于峰子嶺南,天寶元年(742)才更名靈山縣④,故唐貞觀十年徙治靈山的說法亦不成立。

(三) 宋開寶五年徙治安遠說

南宋《輿地紀勝》“安遠縣”條記:“安遠縣,倚郭……《新寧越志》云:‘皇朝開寶五年徙州治于保安縣,即今安遠縣也?!?18)〔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卷一一九《廣南西路·欽州》,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3470頁。此處以欽州于北宋開寶五年徙治安遠縣。

開寶五年徙欽州治安遠的說法不見于其他文獻,北宋文獻如《太平寰宇記》記:“欽州,寧越郡,今理靈山縣”(19)〔宋〕 樂史撰,王文楚等點校: 《太平寰宇記》卷一六七《嶺南道十一·欽州》,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3200—3202頁。;《元豐九域志》記:“下欽州寧越郡軍事,治靈山縣”(20)〔宋〕 王存撰,王文楚、魏嵩山點校: 《元豐九域志》卷九《廣南路·欽州》,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35頁。,二書均以靈山縣為欽州所理。又,《輿地廣記》記欽州領靈山、安遠二縣,望縣靈山為首,下縣安遠為次。(21)〔宋〕 歐陽忞著,李勇先、王小紅校注: 《輿地廣記》卷三七《欽州》,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2頁?!段浣?jīng)總要》記欽州“本朝移治南賓縣”(22)〔宋〕 曾公亮、丁度等: 《武經(jīng)總要》卷二〇《廣南西路·欽州寧越郡》,《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32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580頁。。《宋會要輯稿·方域七》“欽州”條記:“天圣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廣南西路轉運司言,相度欽州徙南賓寨建置,委得安便。從之?!?23)〔清〕 徐松輯,劉琳、刁忠民、舒大剛等校點: 《宋會要輯稿》方域七《欽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417頁?!罢蓖绊巍?,本文除引文外不作嚴格區(qū)分,以下不再說明。據(jù)上,北宋前中期欽州或治靈山、或治南賓,徙治安遠當在天圣元年以后,《輿地紀勝》及《新寧越志》恐誤。

(四) 宋天圣元年徙治靈山說

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欽江故城”條記:“宋天圣元年,移州治靈山?!?24)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卷四五○《廉州府·古跡·欽江故城》,《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第61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57頁。天圣元年徙州治靈山的說法未見于更早的文獻,北宋初期的《太平寰宇記》記:“欽州,今理靈山縣……皇朝開寶六年廢遵化、欽江、內(nèi)亭三縣入靈山縣”;“(靈山縣)舊在州北六十六里,今為州所理”。(25)〔宋〕 樂史撰,王文楚等點校: 《太平寰宇記》卷一六七《嶺南道十一·欽州》,第3200—3202頁??梢娝纬鯕J州州治已在靈山,徙治靈山事顯然不可能遲至天圣元年。又,《宋會要輯稿》記:“天圣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廣南西路轉運司言,相度欽州徙南賓砦建置,委得安便。從之?!薄端问贰芬噍d:“欽州……天圣元年,徙州治南賓砦?!?26)《宋史》卷九〇《地理六·欽州》,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2244頁。因此,天圣元年移州治靈山的說法,實際上是混淆了《宋會要輯稿》《宋史》等文獻關于天圣元年欽州徙治南賓砦的記述,黃粲茗《宋代欽州治所遷移考論》一文對此也有詳細的辨析,可從。(27)⑧ 黃粲茗: 《宋代欽州治所遷移考論》,《中國地方志》2021年第1期。

(五) 宋治平三年徙治石六砦說

《輿地紀勝》載:“《新寧越志》云:‘治平三年移治石六寨。’”(28)〔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卷一一九《廣南西路·欽州》,第3470—3471頁。按: 石六寨即今靈城鎮(zhèn)。治平三年移治石六寨的表述為《讀史方輿紀要》承襲,《讀史方輿紀要》靈山縣下“南賓廢縣”條記欽州于“治平三年又徙今治”(29)〔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卷一○四《廣東五·廉州府》,《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61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86頁。。

事實上,《輿地紀勝》中“治平三年移治石六寨”記于縣沿革部分“靈山縣”條下,所述為靈山縣治的遷徙?!蹲x史方輿紀要》背離《輿地紀勝》的初衷,將其理解為欽州徙治事,自然不確。

(六) 元徙治安遠說

《讀史方輿紀要》記:“安遠廢縣……元移欽州治焉。”(30)〔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卷一○四《廣東五·廉州府》,《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610冊,第677頁。欽州治安遠縣,南宋文獻如《輿地紀勝》《記纂淵?!贰斗捷泟儆[》都有闡述,《輿地紀勝》云:“(欽州)今領縣二,治安遠”(31)〔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卷一一九《廣南西路·欽州》,第3467—3470頁。;《記纂淵海》記:“欽州,倚郭一,安遠;外縣一,靈山”(32)〔宋〕 潘自牧: 《記纂淵海》卷一六《廣南西路·欽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236冊,第381頁。;《方輿勝覽》記欽州:“今領縣二,治安遠。”(33)〔宋〕 祝穆: 《方輿勝覽》卷四二《欽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229冊,第884頁。故知欽州至遲在南宋已徙治安遠縣,而非元代以后的事。黃粲茗《宋代欽州治所遷移考論》一文對此有充分討論并予以否認,甚確。⑧

二、 欽州初徙靈山

除上舉誤說外,其他涉及欽州徙治的記述不盡一致,未便武斷。如前所述,欽州治所凡四,歷三次遷徙,即初自欽江徙治靈山,再自靈山徙治南賓,又自南賓徙治安遠,現(xiàn)分論之。

首先是欽州初徙靈山。有關欽州徙治靈山的其他觀點,所記時間都比較含糊寬泛。《輿地廣記》記靈山縣沿革稱:“望靈山……唐貞觀十年更名,后自欽江徙州治此,皇朝開寶五年,省欽江、遵化、內(nèi)亭三縣入焉?!?34)〔宋〕 歐陽忞著,李勇先、王小紅校注: 《輿地廣記》卷三七《欽州》,第1182頁。其中,唐貞觀十年更名的說法,前文已據(jù)《元和郡縣圖志》予以辯駁;而《輿地廣記》中“后自欽江徙州治此”一語未陳明具體時間,從前后文的表述看,約當唐貞觀十年到北宋開寶五年之間。結合《元和郡縣圖志》中天寶元年南賓縣更名為靈山縣的事實(35)〔唐〕 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 《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八《嶺南道五·欽州》,第952—954頁。,以及約成書于天寶初的《郡縣公廨本錢簿》不再以南賓為欽州寧越郡首縣這兩點,則又可以進一步將這一時段推定在唐天寶元年至北宋開寶五年之間。

需要說明的是,欽州初徙之“靈山縣”,并不在今靈山縣靈城鎮(zhèn),而是在今靈山縣舊州鎮(zhèn)。一方面,前據(jù)《輿地紀勝》“治平三年移治石六寨”的記載(36)〔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卷一一九《廣南西路·欽州》,第3470—3471頁。,知靈山縣于北宋治平三年徙治石六寨?!笆庇址Q“石陸”,《宋會要輯稿·食貨二三》記欽州有靈山石六鹽場,同書《方域一二》又記:“靈山縣石陸鎮(zhèn),景德三年置?!?37)〔清〕 劉松輯,劉琳、刁忠民、舒大剛等校點: 《宋會要輯稿》食貨二三《鹽法二》、方域一二《市鎮(zhèn)》,第6491、9527頁。石六又為山名,今稱六峰山,地在今靈城鎮(zhèn)。從《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關于靈山縣的沿革記載看,在徙治石六寨以前,靈山縣位于“峰子嶺南”,系由舊南賓縣更名而來。(38)〔唐〕 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 《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八《嶺南道五·欽州》,第952—954頁;〔宋〕 樂史撰,王文楚等點校: 《太平寰宇記》卷一六七《嶺南道十一·欽州》,第3200—3202頁。今靈城鎮(zhèn)亦有峰子嶺,則唐貞觀十年以來靈山縣似乎已在靈城鎮(zhèn)一帶,但這樣的推測與史載宋治平三年(1066)方徙治于此的情況不合?!对涂たh圖志》記靈山縣有“今南四十里謂之水步即是欽州北來人溯流舍舟登陸處”的表述,自欽州順欽江北上舊州鎮(zhèn),至陸屋鎮(zhèn)有欽江支流舊州江匯入,舊州江較欽江狹淺,由水路轉陸路自在情理之中;如去靈城鎮(zhèn)則可以繼續(xù)溯欽江而上,無須舍舟登陸。且今舊州鎮(zhèn)與欽州久隆鎮(zhèn)欽江故城遺址的方位里數(shù),與《元和郡縣圖志》所記“南至州九十六里”的表述更為吻合,《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也認為唐代靈山縣當在今靈山縣舊州鎮(zhèn)。(39)周振鶴主編,郭聲波著: 《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上)》,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702—704頁。另外,《宋會要輯稿·方域一二》記欽州舊州鎮(zhèn)為“天圣元年置”(40)〔清〕 徐松輯,劉琳、刁忠民、舒大剛等校點: 《宋會要輯稿》方域一二《市鎮(zhèn)》,第9527頁。。徙州治南賓砦的同年置舊州鎮(zhèn),更進一步說明了欽州應是從舊州遷出至南賓砦。

綜合以上兩點,北宋治平三年以前,靈山縣當在今舊州鎮(zhèn),欽州初徙之靈山即其地。今靈山縣舊州鎮(zhèn)尚有城址,稱“舊州古城”。

三、 欽州再徙南賓

天圣元年,欽州徙治南賓砦,是為欽州第二次徙治?!端螘嫺濉し接蚱摺贰皻J州”條記:“天圣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廣南西路轉運司言相度欽州徙南賓寨建置,委得安便,從之。”(41)〔清〕 徐松輯,劉琳、刁忠民、舒大剛等校點: 《宋會要輯稿》方域七《欽州》,第9417頁?!端问贰さ乩碇尽份d:“欽州,寧越郡軍事……天圣元年徙州治南賓砦?!?42)《宋史》卷九〇《地理六·廣南西路》,第2244頁。《讀史方輿紀要》亦襲用此說。(43)“宋志: 欽州,天圣元年徙治南賓砦……治平三年又徙今治?!眳⒁姟睬濉?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卷一○四《廣東五·廉州府》,《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第61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86頁。另外,北宋《武經(jīng)總要》記欽州寧越郡的沿革稱:“本朝移治南賓縣?!?44)〔宋〕 曾公亮、丁度等: 《武經(jīng)總要》卷二〇《廣南西路·欽州寧越郡》,《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32冊,第580頁。然其時“南賓縣”已不存,所指當是宋代的南賓砦。(45)南賓砦為宋代建置,《讀史方輿紀要》記“南賓廢縣……或曰即宋之南賓砦”。參見〔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卷一○四《廣東五·廉州府》,《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610冊,第678頁。

關于天圣元年欽州徙治的記載,最詳者莫過于南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茲錄卷一百仁宗天圣元年夏四月相關條目于下:

欽州深在山谷間,土煩郁,人多死瘴毒,推官建安徐的獻策于轉運使,請徙瀕水,轉運使以聞,且留的再任辦役;辛酉,詔從其請。的短衣持梃,與役夫均食,筑城郭,立候樓為戰(zhàn)守備,畫地居軍民,治府舍、倉庫、溝渠、廛肆,皆得所安。(46)〔宋〕 李燾撰,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等點校: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第8冊,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2322頁。

該條所記天圣元年欽州徙治的表述為“請徙瀕水”;又,同書卷一百二有“賜欽州修城役卒”的記載。(47)〔宋〕 李燾撰,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等點校: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第8冊,第2350頁。從所涉時間和人物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和《宋會要輯稿·方域七》所記為同一史事,則《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所述“請徙瀕水”當即徙治南賓砦。

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請徙瀕水”的記述,明清以來的文獻將其發(fā)展為“徙州安遠”“遷州城于近海白沙之東”。明嘉靖《欽州志》卷一記欽州沿革云:“天圣元年,自靈山徙州治安遠?!蓖瑫砹俺浅亍睏l記:“州城舊在靈山縣思林都今舊州圩……天圣元年……建議遷近海白沙之東,即今治所?!?48)嘉靖《欽州志》,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編: 《廣東歷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四〕》,第6、86頁。清雍正《欽州志》記:“仁宗天圣元年,遷州城于近海白沙之東。州治隋遷舊州,今……遷于安??h地立州城。”“宋天圣元年,遷州治于近海白沙之東,舊州故址尚存?!?49)雍正《欽州志》,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編: 《廣東歷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四〕》,第342頁。民國《欽縣治》卷二《建置志》“城之遷移”條記:“天圣元年(一○二三),推官徐的,議遷于近海白沙之東安遠縣,即今治也。采董志?!蓖怼睹麆僦尽贰俺鞘鹬袍E”條又記:“宋天圣間,遷于近海白沙之東,即今治,舊州故址尚存。按: 舊州現(xiàn)為靈山屬,近陸屋?!?50)民國《欽縣志》,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編: 《廣東歷代方志集成·廉州府部〔八〕》,第435—436頁。

《宋史》《宋會要輯稿》《武經(jīng)總要》等文獻有關天圣元年欽州徙治的記載均已明確表述為徙治于南賓,而非安遠。故天圣元年徙治安遠的說法應是明清以來的文獻對推官徐的“請徙瀕水”的曲解。

南賓砦概因南賓故縣得名。隋開皇十八年(598)于州(今欽江故城)北四十八里置南賓縣(51)⑦ 〔唐〕 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 《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八《嶺南道五·欽州》,第952—954頁。其時其地可能在今靈山縣陸屋鎮(zhèn)。,貞觀十年移于峰子嶺南,天寶元年改為靈山縣,其時其地“南至州(今欽江故城)九十六里”⑦,前文已述其地即今靈山縣舊州鎮(zhèn)。至于北宋天圣元年以后的南賓砦,史籍中未見有其地里記載,可能正是今靈山縣靈城鎮(zhèn)。首先,靈山由南賓更名而來,二者向有淵源;其次,北宋中后期地志如《元豐九域志》《輿地廣記》仍以靈山縣為欽州治(52)〔宋〕 王存撰,魏嵩山、王文楚點校: 《元豐九域志》卷九《廣南路·欽州》,第435頁;〔宋〕 歐陽忞著,李勇先、王小紅校注: 《輿地廣記》卷三七《欽州》,第1182頁。,而靈山縣早在治平三年已徙治石六寨(今靈城鎮(zhèn)),這進一步表明了天圣元年欽州徙治之南賓砦與治平三年靈山徙治之石六寨均在今靈城鎮(zhèn)?!吨袊鴼v史地圖集》亦將北宋時期的欽州治標注于此(53)譚其驤主編: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6冊《宋·遼·金時期》,“北宋·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圖,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版,第34—35頁。,可從。

四、 欽州又徙安遠

前述天圣元年欽州所徙為南賓砦,而非安遠縣,那么,欽州是何時徙治安遠的呢?黃粲茗《宋代欽州治所遷移考論》一文據(jù)相應的官方歷史文獻、墓志及詩文,考訂欽州徙治安遠的時間應在嘉祐六年至治平元年之間。(54)黃粲茗: 《宋代欽州治所遷移考論》,《中國地方志》2021年第1期。以宋人吳及、陶弼墓志觀之,欽州徙治安遠的時間基本可以確定在嘉祐六年。宋人鄭獬《鄖溪集》卷十一《戶部員外郎直昭文館知桂州吳公墓志銘》載:“三月,五峒蠻寇欽州,邊兵屢戰(zhàn)沒。乃進公戶部員外郎直昭文館知桂州經(jīng)略廣西事,公至則搜其利害,無所遺落,瘡痍之士皆起以奮。始筑州城,鑿甘棠水以注壕?!蓖挠泤羌啊坝饷髂?,得暴疾以卒,年四十九,嘉祐壬寅(嘉祐七年,1062)九月某日也”(55)〔宋〕 鄭獬: 《鄖溪集》卷二一《戶部員外郎直昭文館知桂州吳公墓志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36冊,第307—308頁。。表明嘉祐六年欽州“始筑州城”。又據(jù)宋人沈遼《云巢編》卷八《東上閤門使康州刺史陶公傳》記載:“明年,遷六宅副使,知欽州。州舊治寧越,徙新城未久,上下悉草舍,(陶)弼始教人坯陶為瓦屋,未期堂堂多大廈,至今視他州為雄?!?56)〔宋〕 沈遼: 《云巢編》卷八《東上閤門使康州刺史陶公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56冊,第605—608頁。又,宋人劉摯《東上閤門使康州團練使陶公墓志銘》記:“(嘉祐)六年,師中時為提點刑獄,薦公知賓州。未幾,詔換崇儀副使,以本路安撫都監(jiān)知容州。明年,改六宅副使,知欽州?!?57)〔宋〕 劉摯: 《忠肅集附拾遺》卷一二《東上閣門使康州團練使陶公墓志銘》,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59—162頁。從中可以看出,嘉祐七年陶弼初知欽州時,州城新徙,規(guī)制未備。綜合以上嘉祐六年“始筑州城”、嘉祐七年“徙新城未久”等記載可以判斷,欽州再次徙治筑城當在嘉祐六年。從南宋以來涉及欽州史地的文獻看,欽州徙治安遠后,治所相延未易,那么,嘉祐六年欽州徙治筑城之所,當即今欽州市區(qū)。

五、 結 語

欽州有其名,源于隋開皇十八年,此后一千四百多年間,其治所先后為欽江、靈山、南賓和安遠,唐宋時期共歷三次遷移。史籍關于唐宋時期欽州徙治的記述以及今人對該問題的研究之所以出現(xiàn)眾多的說法,除因舊籍記載失之過簡或混淆相襲外,最根本的原因恐怕還是該地區(qū)州縣建置、稱謂及地里的頻繁變更。例如南賓縣,隋至宋地望變遷的同時,建置稱謂也在變更,一度作為州治的靈山縣亦然。概言之,隋至唐前期欽州與欽江縣共治,地在今欽州市久隆鎮(zhèn)沙田村委一帶;約在唐天寶元年到北宋開寶五年之間,欽州自欽江縣初徙靈山縣,其時其地尚在今靈山縣舊州鎮(zhèn),系由故南賓縣更名而來;北宋天圣元年,欽州自靈山縣再徙南賓砦,其地在今靈山縣靈城鎮(zhèn);北宋嘉祐六年,欽州自南賓砦徙治安遠縣,地即今欽州市區(qū)(圖1)。

圖1 唐宋時期欽州徙治示意圖資料來源: 據(j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圖》(星球地圖出版社2019年版)改繪,審圖號: JS(2019)01-396.

致 謝初稿成文,筆者尚未注意到嘉祐六年欽州徙治筑城的史料以及黃粲茗先生關于宋代欽州治所遷移的考論,幸得本刊審稿專家和編輯老師賜教。返修期間又經(jīng)張勇盛先生多次審閱指點,在此一并致以誠摯的謝意。

猜你喜歡
圖志靈山欽州
靈山妍金花葵:老物種續(xù)寫新傳奇
靈山勝景
荔枝紅了到靈山
秋季去欽州賞秋“海蠔”情
圖志
廣西欽州坭興陶窯變、雕刻藝術價值初探
欽州學院教師學生作品選
圖志
對新造的靈山大佛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