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肥鴨
不久前,我被一則廣告吸引: Maria Rita Stirpe——意大利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植物科學畫女畫家,將在意大利南部伊斯基亞島(Ischia) 的莫爾泰拉花園(Giardini La Morteila) 開課,屆時你可以住在這傳奇的花園里學習一周。
南意大利的海島加上水彩植物畫課程,這已經足夠吸引,居然還要住在莫爾泰拉花園里!BBC曾專門制作紀錄片講述這個地中海上的花園——1947年,阿根廷女子蘇珊娜與已經成名的英國作曲家、后來被封為爵士的威廉·沃爾頓一見鐘情,從此他們再也沒有分開。倆人到伊斯基亞島度假,立刻愛上了這個地方,1956年他們賣掉了倫敦的房產,在島的西北角半山上蓋起一座房子,當時,這地方連自來水都沒有。
蘇珊娜熱愛鮮花,即便沒有自來水也無法阻止她在房子周圍修建花園的決心。1962年,當自來水引入,她專程聘請上世紀英國最著名的園林設計師Russell Page替她設計了現在的花園中的山谷部分,后來她又親自設計了花園中的高坡部分?;▓@在蘇珊娜的靜心照料下不斷擴大,漸漸博得了“地中海最美私家花園”“海上伊甸園”等美稱。當威廉·沃爾頓爵士去世后,蘇珊娜成立了威廉·沃爾頓與莫爾泰拉基金會,1991年起,花園定期對公眾開放。英國的查爾斯王子、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 都曾造訪這里。
初秋的午后,我從Ischia 的環(huán)島巴士上跳下來,拖著拉桿箱在寂無人影的小巷中走了一段, 在紀錄片中見過的那座爬滿青藤的小門樓和門前四棵修建成塔形的灌木如期而至,只是那扇白色的雕花大門怎么也如紀錄片中一樣是緊閉的?難道,我穿越到片子里去了?幸虧在片子中見識過,依葫蘆畫瓢學著紀錄片主持人的樣子打開墻上一個壁櫥,用對講機通報了一通我是誰、來干嘛之后,那扇門就像紀錄片里一樣徐徐打開了。
完全不同于門外地中海島嶼隨性而熱烈的風情,大門背后完全是另一個世界。幽靜曲折的石頭小路,被層層疊疊的植物欲蓋彌彰,身入其間,山茶、桂花、扶桑、馬櫻丹、藍雪花等溫帶和亞熱帶花草一一被展現,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熱帶植物;頭頂上,掛滿檸檬、橘子、柚子的枝條顫悠悠地搖著,樹下是蔓生的灌木和畫著神秘曲線的各種蕨類,一些樹干上還寄生著其他植物,相互纏綿著、糾結著,葉子亂長花亂開…… 美,且美得不真實。 可那一刻心里的忐忑比驚嘆更多。眼前的小徑不知到底有多長,滿眼不見一個人影,前方的一切都是未知。
終于來到個相對開闊的地方,一位夫人帶著優(yōu)雅的微笑從爬滿青藤的老房子里走了出來。怎么這么面熟?沒錯,是她,BBC的紀錄片里介紹的這個花園的女人,只是比視頻里成熟多了,也更有風度。
她叫阿歷桑德拉,現在是這個花園的負責人。 跟在后面的一個帥氣的小伙,把我?guī)нM一個掛著“私人領地”牌子的小門,吩咐我第二天花園開放游客會很多,一定要記得把這門關上。再爬了一小段臺階,眼前出現一個很古老的私人小纜車, 帥哥說上去吧。拉開纜車的雙層手動門,心里混雜著驚喜、好奇、拘謹和忐忑,任那纜車緩緩把我升到未知的地方。
小纜車的盡頭是泳池,在那里可以俯瞰海灣全景。順著臺階而上有幢兩層小樓,推開門, 寬敞的客廳里擺著放鋼琴、書架和色調沉雅的家具, 墻上有彩色玻璃拼成的手捧樂譜的大幅女性畫像,看那夸張華麗的裝扮,很像晚年的蘇珊娜。我在書架上翻到一本植物科學畫冊,更多的是歷史和音樂方面的書籍,我還翻到一大本老柴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的樂譜。小樓面對著一個希臘式的露天劇場,仔細觀察可以看出設計者巧妙地利用了山坡的地形,這小樓的屋頂便是劇場的舞臺。莫爾泰拉花園里每年都有很多音樂會,參加演出的音樂家們大多就住在這小樓里,我猜那鋼琴樂譜便是某個音樂家留下的吧。
上課在一個玻璃花房里,270 度的落地玻璃墻讓室內的人和物都成了花園間的點綴。老師Maria 說話聲跟她筆下的花朵一樣溫柔。沒有“我講你聽、我做你跟”,只是到花園里采集了一大堆花朵枝葉果實甚至根須回來,擺成各種造型,讓我們自由開畫,然后她一遍遍觀察同學的進展,不時給予提醒糾正。我們還可以到花園里選擇自己喜歡的描繪對象。一天,阿歷桑德拉手里拈著一個形如小鳥的巨大的花骨朵進來,笑瞇瞇地問:“有人要畫它嗎?” 那是株藤蔓植物,掛著形狀差異懸殊的不同生命階段的花朵:半開的骨朵如一個手袋,而已經盛開的有將近三十公分。老師說,這是巨花馬兜鈴。
而說起我的同學,他們的閱歷都比我豐富得太多。比如83 歲的娜迪亞,她是上世紀最偉大的女高音歌唱家、希臘船王的情人瑪利亞·卡拉斯的閨蜜,還寫過一本卡拉斯回憶錄,而她也是同學中唯一曾在這個花園里見過沃爾頓爵士本人的人;另一位昂吉賽,是佛羅倫薩的藝術史專家,寫過一本廣為流傳的關于貝里尼的專著,而他的妻子奧坦希亞出身于托斯卡納藝術世家,第一次畫水彩的她顯示出驚人的天賦…… 下課后,我們會到山下海邊的餐館里聚餐,跟這些見多識廣、風趣幽默的人在一起,聽他們說起那些神奇有趣的往事,就像在看一部電影。
原計劃課余去海濱小鎮(zhèn)逛逛,卻發(fā)現時間拿來對付這個大花園都不夠。每天早飯之前就忍不住在花園里隨意走走,每天逛一小部分,每天都是不同的體驗——在Russel Page設計的下花園,大大小小的噴泉在濃密的綠茵間活潑地跳躍,粉的紫的睡蓮靜靜開在水池里,兩層樓高的大花曼陀羅密密地垂下橙黃粉白的大喇叭花,五顏六色的蘭花寄生或附生在樹干上,各種色彩濃烈的熱帶花卉天上地下到處相互交織,這一部分的花園感覺就像法國后印象主義畫家盧梭筆下的夢幻世界,野性、天真、熱情;而蘇珊娜親自設計上花園中的東方園,形狀不規(guī)則的小水池仿佛鄉(xiāng)間池塘,荷葉、菖蒲、蘆葦在池塘邊生長。池塘邊就是山崖,崖外蔚藍的海灣和海邊的古老小鎮(zhèn),那樣的感覺實在是太過神奇。每晚大餐后走在花影朦朧的園中小路上,不時有各種暗香襲人,有時是花香,有時是草香,老師總是興致盎然地尋找那香氣的源頭,介紹那是什么植被,可有次走著走著,那撲面而來的香氣是那樣濃郁又那樣熟悉,不等老師介紹,忍不住用中文輕輕叫一聲“桂花”, 一抬頭,一輪滿月掛在天上。
7天之后的莫爾泰拉也進入了冬天的修整期,不再開放。開放季里,花園每個周日都有音樂會,我們離開前夜正好是今年最后一場。當舒曼的幻想曲從一個來自西西里的青年女鋼琴家的指尖流出,夜色的浪漫氣息濃得讓人不禁傷感。
那天我跟娜迪亞聊天,聽她講述自己如何離開生活優(yōu)越的父母獨自闖蕩音樂戲劇界, 她說自己從未想借用與卡拉斯的關系出人頭地,卻也從不曾離開自己喜歡的工作,“人不一定要有野心,但要做真正的自己,過喜歡的生活。”
這些精彩的同班們讓我知道,人生不只選擇是精彩的,每個階段的狀態(tài)也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