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華
新四軍成立之初,全軍只有1.03萬人,6200余條槍,平均人手不足一支槍。國民黨處處刁難新四軍,使新四軍從誕生那一刻起就是“胎里窮”“晚娘養(yǎng)的”。然而,新四軍卻堅持廉潔為民的初衷,贏得了萬民擁戴,實現(xiàn)了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驚人巨變。新四軍開展反腐倡廉的歷史背景主要有以下幾點。
黨軍性質(zhì)的要求。新四軍從一開始就具備中共領導下的一支抗日武裝力量的黨軍性質(zhì)。皖南事變重建軍部后,為了進一步強化黨對新四軍的絕對領導,時任代軍長的陳毅同志在中央軍委華中軍分會擴大會議上再次強調(diào),要將新四軍建成鐵的黨軍,要求新四軍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發(fā)揚無產(chǎn)階級革命特質(zhì),保持新四軍鮮明的階級性和黨派性。因此,新四軍在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面前,考慮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解放而斗爭,義無反顧地高揚反腐倡廉的旗幟,大力踐行廉潔為民、治軍嚴明的建軍方略。
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江南是當時有名的所謂“溫柔之鄉(xiāng)”,煙館、賭場、妓院比比皆是,加之日偽軍大搞所謂懷柔政策,以金錢美女為誘餌,腐蝕收買少數(shù)蛻化變質(zhì)分子,為其奴化政策服務。因此,新四軍面對這種香風飄熏、歌舞迷魂的侵襲和日偽軍懷柔伎倆的進攻,要想真正保持革命軍隊的無產(chǎn)階級特質(zhì),就必須堅決反腐倡廉、從嚴治軍,以發(fā)揚紅軍時期的光榮傳統(tǒng)。
溶共陰謀的倒逼。1937年8月14日,蔣介石為敷衍中外輿論和迫于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急劇升級,不得不同意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但是,蔣介石妄圖通過所謂的溶共政策,以達到剿滅中共的目的。于是,他一方面在同意改編南方八省區(qū)游擊隊為新四軍的同時,一方面又暗中進行策反,拉攏、收買新四軍中的意志薄弱分子。僅當時的蘇中一師就有151名人員被國民黨特務分子策反。面對如此嚴峻情勢,中共中央及時發(fā)出指示,大力進行整訓,以防止國民黨的收買、利誘、分化陰謀。新四軍堅決貫徹中央指示,積極開展反腐倡廉工作,這是拒腐防變、強軍抗敵的必然措施。
民主建政的需要。新四軍成立之初,江南淪陷已達半年之久,社會秩序極為混亂。日軍肆無忌憚地燒殺淫掠,漢奸應劫而生,土匪猖獗,盜賊蜂起。這些地痞流氓武裝多為地主豪紳、幫會首領、漢奸匪霸所把持。他們各據(jù)一方,明搶暗奪,胡作非為,人民非常憎恨。與此同時,國民黨的特務武裝“忠義救國軍”也擴充實力,遍設關卡,欺壓人民。廣大人民天天躲鬼子,夜夜防土匪,迫切盼望新四軍幫助他們建立抗日擊敵、保家安生的人民政權(quán)。但是,群眾又擔心新四軍與國民黨一個樣,怕民主政權(quán)換湯不換藥。因為,當時新四軍用的是國民黨的番號,穿的是國民黨的軍裝。在這種情況下,人民群眾認不清誰是共產(chǎn)黨誰是國民黨。由于人民群眾受盡了國民黨的盤剝,也受夠了國民軍的欺凌。他們罵國民黨是“刮民黨”,罵國民黨軍是“掃帚星”。有鑒于此,新四軍如不堅持廉潔從政、抗日為民的正確路線,在抗日根據(jù)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quán)不堅持廉潔為民,就難以有別于國民黨和國民黨軍隊,就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新四軍也就很難在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敵后站穩(wěn)腳跟,有效打擊敵人,以奪取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為此,新四軍嚴格奉行廉政為民的宗旨,在華中敵后建立的8個行署,20多個專員公署和164個縣級政權(quán),普遍采取了“三三制”民主體制,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當年民眾傳唱的“民主政府是我家,為民抗日頂呱呱”的革命歌謠就是生動的寫照。
(責任編輯 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