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孟建
治國必先治水,治水才能安邦。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中華民族治國安邦之大計。在清道光年間,有位著名治河專家叫栗毓美,系山西大同渾源縣人。他作為河東河道總督,每臨黃河泛濫,都親臨一線踏勘河勢,指揮群眾抗洪救災,在治河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以磚代?!钡闹巫o堤工程措施,為我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栗毓美一生為官譽名天下,治河功績卓著,做人光明磊落,被官方敕封為河神“栗大王”,道光皇帝和生前好友林則徐為其寫了祭文。栗毓美治河事跡,至今仍在晉豫民間廣受贊譽。
知史明志,資古鑒今。作為從事過多年水利工作的干部,感觸尤為深切:從栗毓美治水實踐中汲取養(yǎng)分和智慧,興水利、除水害、盡民事、保安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情懷,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應作為當代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政治本色。
栗毓美其“人”:
立志不敢茍且偷生
栗毓美(1778-1840),字含輝,號箕山、又號樸園。生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八月,歷任知縣、知州、知府、糧鹽道、開歸陳許兵備道、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史、護理巡撫,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河東河道總督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軍務。道光二十年(1840年)二月病故于治河工地,終年六十三歲。栗毓美少時讀私塾,后又入當地恒麓書院學習,天資聰慧,又刻苦用功。十九歲時在歲試中名列優(yōu)等,增補廣生員,成為享受國家生活補貼的學生。二十四歲時考取拔貢生,二十五歲入京參加朝考,名列二等第二名,奉旨以知縣用,簽發(fā)河南。臨行前,栗毓美專門拜訪山西學政莫寶齋先生。先生問道:“你準備怎樣做官呢?”栗答:“廉潔奉公,真心愛民,不辭勞苦,持之以恒,真心實力,不敢茍且偷生,不敢隨俗?!贝撕?,栗毓美在四十年的執(zhí)政期間,先后任職理溫等十個縣的知縣和河道總督等多個崗位,一直堅守奉行這一為官之道。
栗毓美是儒家弟子,他的治學與修身處處體現在儒家操守,但又不死板教條。栗公認為,做官與做學問是分不開的,政務類書和儒家經典都要讀,前者提高專業(yè)水平,后者提升思想水平,兩者互為表里。明代大儒呂坤《實政錄》就是栗公最愛的書,不僅為其作了注,又以自己心得編寫了一部《實政遺篇》,這對栗公一生的為政、斷獄、理民打下了基本功,也為他成為一代清官廉吏奠定了理論基礎。
栗毓美其“功”:
卓為當時河臣之冠
眾多研究史料中充分印證,栗毓美一生最大的功績便是治黃,最終猝死于任上。1835年6月,57歲的栗毓美被提拔為河東河道總督,主持黃河中下游治水工作。當時他已在河南為政多年,多次目睹河水泛濫、田園被淹、民眾流離失所之慘象,深知治理水患的分量。
栗公上任時正值黃河汛期,一到任就去所轄河段調查研究。來到河南省原陽縣,眼前一片汪洋,隨時都有決口的危險,現場文武官員都驚慌失措,如實稟告:在黃河灘上原有一條串溝,突遇漲水,頓時刷成一條寬300丈(約1000米)、長40余里(約20公里)的支河,幾乎掣動全河。支河匯合沁河(從山西沁源縣發(fā)源)等支流來水頂沖大堤,防汛形勢嚴峻,而且這里原是平工河段,素無防汛準備。栗毓美隨即想起了雍正年間的河督嵇曾筠在《防河奏議》里提及的“磚筑壩”,今何不試之?立即下令收買民磚,拋磚筑壩。沿堤居民紛紛獻磚。在栗公的帶領下,經過40多個晝夜奮戰(zhàn),在支河上拋成磚壩60余道,最終化險為夷。這次成功搶險,栗公看到了“拋磚筑壩”技術是可行的。接著,他在黃河和沁河的交匯處多次進行試驗,得以下結論:一是磚壩挑流迅疾;二是在不可廂埽的地方,使用磚壩的效果尤為明顯。于是他上奏朝廷:請求在原有的防汛搶險工程土工、石工、埽工之外再增設磚工,準許設窯燒制河磚。朝廷很快就批準了他的請求。
盡管栗公推廣的只是一個防洪搶險技術,但在當時卻引起軒然大波,原因是在當時清朝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里治黃是一件“燒錢”的事,栗公的設窯燒磚會斷了別人的生財之路,有人不斷上奏阻止燒磚。道光皇帝先后派工部尚書和皇親國戚到現場查勘,隨后一場拋磚和廂埽的技術之爭就演變成宮廷的權力之爭。無論栗公受多大委屈,在拋磚筑壩上,他極力推廣實施,在任五年“河不為患”,使老百姓免遭水災和流離失所。推行磚壩數年內,“三年未生一新工”,為國庫節(jié)省官銀130萬余兩。栗公治黃所創(chuàng)的“拋磚筑壩法”和所撰《栗恭勤公磚壩成案》,在中國治黃史和世界水利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肚迨犯濉ぞ砣侔耸ち袀饕话倨呤吩u價栗毓美:“卓為當時河臣之冠?!?/p>
栗毓美其“德”:
不忍一日不盡心民事
栗毓美堪稱治世之能臣,做官無論大小,每一個崗位都有卓著的政績,表現了非凡的能力和才干。他時刻心系民事國事,所到各任都全力賑災濟困、助學修橋,審理了近萬件積案,受到民眾廣泛贊譽。他時時處處擁有一顆愛民之心,體恤勞動人民的疾苦,為百姓做主不惜得罪人,不怕丟掉官職,“全活饑民無數”。
在嘉慶八年(1813年)奉檄代理西華縣時,因早霜遭災請求賑濟,太守以栗公已報豐收為由,不肯批復。栗公當面泣陳受災情形,并以罷官相爭,終得同意。后因周邊縣區(qū)也遭荒歉,栗公請求開倉賑災。但看到災民待哺嗷嗷,栗毓美沒有等待批復就開倉濟民。上官怒其專擅,對栗公嚴加斥責。同僚勸栗公說,“你很清苦,如果被參賠補,后果不堪設想?!倍豕珔s說“某一日在官,不忍一日不盡心民事,以此罷斥,何憾!”繼續(xù)開倉平糶。紳民聽說此事后都愿代為賠補,后經委員據實上報,才得以解決。
栗公在各個職任上審結了大量積案,都是秉公辦事,為百姓著想,得到了老百姓的贊頌。他秉持的“為吏當憑情理,不當恃氣質,恃一份氣質,則民受一分冤抑”、“為官就當為民請善”、“家庭之間惟以論情,不可爭理”等樸素的民本思想和理政原則,在當下依然具有借鑒意義和現實意義。
栗毓美其“譽”:
潔己愛民昭后人
栗公為官38年,不僅是一名廉吏,更是一名能臣,他時時刻刻心系百姓,辦事實心,不計得失,雷厲風行,剛正不阿。如何更好地弘揚和繼承以栗毓美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各自的崗位上履職盡責,做出實實在在的業(yè)績,是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都值得認真思考的課題。
——學習其“能”上有建樹。在其位,謀其政;為官一任理應造福一方。他發(fā)明的“拋磚筑壩”法治黃有功,被百姓供為“河神”,在任河道總督五年,使老百姓免遭水災和流離失所之苦。作為當下的領導干部,都應勤于政務,勇于擔當,敢于創(chuàng)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福祉作出不凡業(yè)績。
——學習其“民”上有真愛?!安蝗桃蝗詹槐M心民事”,“為官就當為民請善”,栗公的這些民本思想,也是我們踐行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每一位黨員領導干部都應將為民執(zhí)政的這一思想融入血液,浸入骨髓,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把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作為最基本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學習其“學”上有考究。從栗公注解的《實政錄》、編寫的《實政遺篇》和所撰《栗恭勤公磚壩成案》,足以體現其對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及學業(yè)的鉆研和考究。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強化主動學習意識,尤其是提升政務專業(yè)能力,增強思想境界的高度,進而增強理想信念的厚度。
——學習其“德”上有大義。栗公把自己一生應得的俸銀大部分捐贈于義學和貧民,而“于家人生計置不系念”,清理遺物時,竟然家徒四壁列書柜,無分文之存。我們應繼承栗公的先賢美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認知“小”我,完善自我,成就“大”我,弘揚家國情懷,培養(yǎng)社會新風。
——學習其“廉”上有戒尺。栗公一生清廉,拒賄無數,實心實力,只圖為民謀利。從他居住的房間名為“勿自欺室”,可略窺其光明磊落的心境。栗公去世后,道光皇帝御賜祭葬,在其家鄉(xiāng)渾源縣為其建造了一座墓園和府邸,并為公府邸親題“河帥府”。栗公精神之偉大,給今人以昭示,讓后人之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