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志川, 張子褀
(1.本溪市檢驗檢測服務中心, 本溪 117000;2.濟南大學, 濟南 250000)
車輛懸掛系統(tǒng)是指由車身與輪胎間的彈簧和避震器組成的整個支持系統(tǒng),懸掛系統(tǒng)綜和了多種作用力,決定著車輛的穩(wěn)定性、舒適性和安全性,是現(xiàn)代車輛十分關鍵的部件之一。懸架總成作為車身與車輪之間連接的傳力部件,是保證車輛行駛安全和乘坐感覺舒適的重要部件。因此,懸架總成往往被列為重要部件編入車輛的技術規(guī)格表中,作為衡量車輛質量的指標之一。
鈦合金具有屈強比高、比強度高、密度低、彈性模量低等特點,被應用于多個工業(yè)領域。車輛中的HST2425鈦合金懸架總成起到了機構限位的作用。某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其HST2425鈦合金懸架總成發(fā)生開裂,調查該懸架總成基體表面發(fā)現(xiàn)多處裂紋。為了找到該懸架總成的開裂原因,筆者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理化檢驗,并提出了改進方法,以避免該類事件再次發(fā)生。
圖1,2分別為懸架總成及其裂紋的宏觀形貌,可以看出該懸架總成臂身開裂處正面、背面各有一凹槽,裂紋橫貫凹槽。觀察裂紋斷面,發(fā)現(xiàn)斷口周圍存在放射狀條紋,放射狀條紋匯聚于凹槽基體的內部(見圖3)。
圖1 懸架總成宏觀形貌
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懸架總成臂身開裂處進行觀察,臂身開裂處裂紋微觀形貌如圖4所示,可以看出臂身外表面存在多處不規(guī)則的裂紋。
圖4 臂身開裂處裂紋微觀形貌
在開裂懸架總成上取樣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梢钥闯鏊肏ST2425鈦合金懸架總成的化學成分符合標準Q/HST06—2014 《HST2425鈦合金屬棒材》的要求。
表1 化學成分分析結果 %
在開裂懸架總成上取樣進行力學性能試驗[1],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梢钥闯鏊肏ST2425鈦合金懸架總成的力學性能符合標準Q/HST06—2014 的要求。
表2 力學性能測試結果
在圖1中箭頭所指部位取樣,置于光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圖5為該懸架總成斷口處顯微組織形貌,可以看出試樣的顯微組織為α相+β相[2],顯微組織均勻、無異常變化,符合標準Q/HST06—2014對懸架總成的顯微組織要求。
圖5 懸架總成斷口處顯微組織形貌
該懸架總成的化學成分、力學性能、顯微組織均符合標準要求。懸架總成鍛件在模鍛成型時,在保證不出現(xiàn)過熱的前提下,提高始鍛溫度可加強金屬的塑性,減小變形抗力,有利于壓力加工的進行;在保證鍛造結束前金屬還具有足夠的塑性。如果鍛造結束后能獲得較好的再結晶組織,降低終鍛溫度,這樣就擴大了鍛造溫度范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使金屬變形。但終鍛溫度也不能過低,否則此時金屬的可塑性差,抗變形力大,并可能出現(xiàn)加工硬化,在較低溫度下鍛造易產生裂紋[3]。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受到車輪內側的拉力作用,這些裂紋就會失穩(wěn)擴展發(fā)生開裂?;谶@種情況,懸架總成在模鍛成型時應嚴格控制鍛造溫度,確保材料在具有良好塑性的情況下成型,避免出現(xiàn)鍛造裂紋。
該HST2425鈦合金懸架總成在模鍛成型時,鍛造溫度過低導致其產生了不規(guī)則的微觀裂紋,在車輪拉力作用下,懸架總成模鍛件外表面的裂紋進一步擴展引發(fā)開裂。
懸架總成鍛件在模鍛成型時,應適當縮短鍛造時間,嚴格控制終鍛溫度在工藝要求的范圍內,避免終鍛溫度過低導致零件產生裂紋,以保證滿足零件的質量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