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亞平
由柴京云導演、柴京海領銜主演、王名樂編劇主演的首部太原蓮花落輕喜劇《合浪浪許家》在大同大劇院上演。媒體鋪天蓋地盛贊演出盛況,觀眾交口稱贊不絕于耳。
我有幸觀看了演出,感觸良多。請原諒我的不厚道,我看戲時思想總在游離中,時而看進去了,時而跳了出來,在入戲出戲中轉化。究其原因是我對柴京云導演手法的認識與思考和對柴京海表演的關注。
一、詩情畫意的楔子
隱在紗幕后父親的背影朦朧而又清晰。一下、兩下、三下……修自行車的敲擊聲斷斷續(xù)續(xù)、似乎在喚醒人們沉睡了的記憶,或是追念逝去的歲月,導演的有意為之地將觀眾帶入到那個遠去了的年代。意蘊深厚,可謂大手筆!
高中低三個不同方位的舞臺調度,三束燈光,一層紗幕,將不同時代的人物集中在一個畫面中。劇中人編劇王名樂與時隱時現(xiàn)的梁思成、林徽因的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既畫意詩情又提綱挈領地為全劇做了鋪墊,也將太原蓮花落在全劇中有機地呈現(xiàn)做了注腳。
楔子的運用,有時統(tǒng)領全劇、有時畫龍點睛、有時發(fā)議論之聲推動劇情,而《合》劇的楔子別有一番味道,在虛實交錯的畫面中,用詩的浪漫開啟了即將上演的一幕幕生活在小巷巷里,底層老百姓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從一開場,我們就從楔子中(此劇為序幕)領略到了大導演的匠心獨運和深厚的藝術功力。
二、行云流水的節(jié)奏
演員表演自然準確,人物關系合乎情理,舞臺調度錯落有致,燈光舞美的創(chuàng)意協(xié)調,這一切都在導演掌控的節(jié)奏里?!逗稀穭【驮谶@明快流暢的節(jié)奏里抒發(fā)著演員的情感,也默默流淌著導演的心血。
導演是一個劇的核心,導演和演員像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但將參差不同的演員認識統(tǒng)一到導演的思路上來,或許是導演感到最難的事??吹贸觯瑢а菰谶@方面付出的辛苦最大?!逗稀穭〉拇蛟炷ズ虾统晒ι涎萑Q于演員對導演的藝術城府和個人藝術魅力的折服。
從內行人角度來看,在許多細節(jié)的處理上,無不體現(xiàn)著導演不露痕跡的“痕跡”,并為此暗暗叫絕!給我印象深的是每一幕最后高潮的處理,似開閘后的洶涌,在震撼之中承上啟下,產生了對下一幕的期待,實實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喜劇最難演,這大概是業(yè)內人的共識。而作為太原蓮花落這種曲藝形式擴張為六幕大劇《合浪浪許家》得需要多少“包袱”(笑料)來支撐,需要演員遲急頓挫的尺寸(節(jié)奏)不差毫秒地,既夸張又必須真實的表現(xiàn),把“包袱”抖響,一般的導演是根本無法駕馭的,此劇導演非柴京云莫屬。事實證明,此劇也因柴京云導演而獲得巨大成功。
三、鮮活豐滿的人物
舞臺戲劇是塑造人物的藝術,通過個性鮮明的人物與事件推動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從而闡述觀點主題。為藝術長廊中增添和豐富人物形象是一切文學藝術最為可貴的。你牢牢記住了張飛、林黛玉、卻記不住他所做的事,是因為這些人物的個性無法替代。
看《合》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柴京海扮演的徐有福。他精心塑造了一個我們似曾相識、又從未見過的活生生的藝術形象。表演是需要天賦的,更需要對所扮演人物進行認真揣摩設計的。柴京海兼而有之。從青壯年演到老年,40年跨度,從人物造型、形體動作設計到聲音處理都非常細膩準確,生動地刻畫了人物性格。從年輕時滿口“國罵”追打孩子的粗聲大嗓,到風燭殘年時見到久別兒子時一聲嗔怨的蒼老的咽音,讓笑聲在劇場回蕩,眼淚在觀眾心中揮灑。運用方言“導口”似乎是曲藝演員的強項,但兩小時的六幕的大劇,要和其他人物搭戲、對答如流,毫無違和感的大量的臺詞,這需要演員背地里下多大功夫??!為了藝術而豁出去了的,現(xiàn)在能有幾人?京海做到了。為你點贊,為徐有福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