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徑:現(xiàn)代詩歌大單元教學建議
首先,對短詩《繁星》三首的教學建議。要把一個文本教好,必須把文本解讀好,理解好。我們來嘗試解讀冰心的《繁星》。
第一個問題:詩中的“這些事”能否改為“這些人、這些景”?第一首《繁星(七一)》,仔細推敲,我們發(fā)現(xiàn)這首詩根本沒寫事,它其實寫的是景: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這是一個場景。那么,能不能把“這些事”改成“這些景”——“這些景是永不漫滅的回憶”?詩人為什么用“這些事”,這是第一個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漫滅”是什么意思?我們一般都說永不磨滅,冰心為什么用“漫滅”?解讀文本就是提問題,對文本提問題,“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氛圍?文本的解讀就是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就是咬文嚼字。
我們再來看《繁星(一三一)》,第一首詩的首行“這些事”后面是破折號,引起下面的列舉,而這首的首行“大海啊”后面用的是感嘆號,首句就是抒情?!按蠛0 焙竺鏋槭裁床挥闷普厶枺俊澳囊活w星沒有光?哪一朵花沒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沒有你波濤的清響?”為什么要連續(xù)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它好在哪里?
第三首《繁星(一五九)》,開篇也是在“母親啊”后面用了感嘆號抒情,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天上的風雨”和“心中的風雨”有什么不同?!疤焐系娘L雨”是自然的風雨,暴風驟雨,斜風細雨,而作者“心中的風雨”是什么?我的煩惱,我的困惑,我的痛苦,我的悔恨,這是我心中的風雨。心中的風雨來了,為什么我只躲到母親的懷里?為什么母親的懷抱能給我化解心中的風雨?作者對母愛的贊美,是從什么角度,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的呢?
冰心有一句名言——“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便是她詩歌中的文學主題。愛母親,愛自然,愛童年,愛的情感像一條紅線,貫穿于冰心的詩篇。所以,我們只有抓住“愛”,對母親的愛,對大海的愛以及對童年的愛,才能找到解讀冰心《繁星》三首的“金鑰匙”。
基于對文本的提問和解讀,我對這三首短詩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第一,所有詩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讀出詩的韻味。第一首詩中的“這些事——”,破折號意味著朗讀時語言要稍微輕緩延長。第二首,“大海啊!哪一顆星沒有光?哪一朵花沒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沒有你波濤的清響?”要讀出感嘆號和問號的語氣效果。重視朗讀教學,讀出詩的味道,是詩歌教學的第一要義。
第二,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提問:讀了“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教師要善于打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母親的膝上有誰?孩子和母親可能會干什么?可能在講故事、猜謎語、吃月餅、做游戲......讓學生通過想象,充分感受到美好動人的畫面,體會母女溫馨之情。
第三,詩人為什么對大海有這么深的情感?適當補充冰心小時候的經歷,以及冰心寫大海的詩句。通過查資料可以了解到,冰心的父親是海軍軍官,因此冰心童年時住在海邊,對大海有特別深的情感,大海的波濤常?;仨懺谒膲衾?,大海成了她的第二故鄉(xiāng)。教師適當補充資料,易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詩人創(chuàng)作的情感。
第四,引導學生理解“天上的風雨”和“心中風雨”的區(qū)別。(此處不再贅述)
第五,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詩人不直接寫愛大海和愛母親,而先寫星星、花兒和鳥兒,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中國詩歌比興的手法,體會詩歌語言運用之美。
第六,引導學生體會短詩句子排列的形式美。冰心的每一首小詩,句子排列形式是不同的,這種多樣的排列形式,具有建筑美和形式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詩歌摘抄本,把自己喜歡的現(xiàn)代詩摘抄在上面,作為課后的拓展性學習。
我們來看一看南京市小學語文教師骨干班的黃海娟老師執(zhí)教《繁星》時的教學安排。
首先,黃老師用課件呈現(xiàn)星空之美,讓孩子們直接觀察星空當中有什么。然后,引出課題,對“繁”字的書寫技巧進行指導,再引出詩人冰心,了解冰心的三首詩。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給難認易讀錯的生字標上音,并了解本單元的教學要點。
“詩歌讓我們用美的眼睛看世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這首詩美在哪里,然后抓住關鍵詞“漫滅”引導學生咬文嚼字,讓學生通過想象畫面,走進“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想象在母親的膝上,孩子和母親可能會產生哪些互動。黃老師利用課件,以感性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并指導學生配樂朗誦,逐步引導學生背誦。
學習后兩首詩時,抓住它們開頭相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大海??!”“母親呵!”兩個感嘆句直接歌頌了大海,贊美了母親。再適當拓展詩人童年時期的海邊生活,并出示冰心自傳中的話:“我的童年是在海邊度過的,我特別喜歡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經常有大海的描寫。”“每次拿起筆來,頭一件事憶起的就是海?!北闹匀绱藨涯畲蠛?,跟她的童年生活息息相關。黃老師讓學生帶著更深的理解,在配樂中朗讀詩歌,強化情感體驗。接著,引導學生比較兩個“風雨”的不同,并在配樂中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最后點題,“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除了詩歌的內容和情感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摘抄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歌,在摘抄過程中感受詩歌編排錯落的形式美。
我們再來看《綠》這首詩。
第一,對詩的解讀。首先,要了解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1979年,當時“四人幫”被粉碎,詩人艾青被平反,獲得了第二次政治生命,也獲得了第二次創(chuàng)作的生命。詩人通過歌頌大自然的綠色來歌頌社會的春天,人生的春天。所以,這個春天對于艾青來說,也是他生命重獲自由的春天。
詩人為什么覺得“刮的風是綠的,下的雨是綠的,流的水是綠的,陽光也是綠的”,他看到的真是這樣的嗎?不是的,詩人有的時候不講道理,他只講情,只講感受。因為政治的春天來到了,詩人滿心喜悅,所以他感到一切都是綠的,風是綠的,雨是綠的,水是綠的,陽光也是綠的,這就是詩人的感受。所以現(xiàn)代詩更講究詩人的感受?!八械木G就整齊地按著節(jié)拍飄動在一起”是怎樣的畫面?萬事萬物,一切都在跟著節(jié)律來飄動。對這種特殊的詩歌應該怎么解讀它?
第二,教學建議。首先,指導學生朗讀好這首詩。其次,引導學生想象風是綠的,雨是綠的,陽光也是綠的,一切都是綠的。根據(jù)這四句話,引導學生想象詩人描寫了一個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受。接著,比較閱讀宗璞的《西湖漫筆》,體會散文和詩歌的寫法有什么不同。艾青的詩歌語言是整齊的,他重視寫自己的感受,抒發(fā)感情;而宗璞的《西湖漫筆》觀察仔細,描寫入微,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概括起來說,散文寫的是“眼中的綠”,詩歌寫的是“心中的綠”,這就是兩者最大的不同。散文更側重描繪的是自己眼中看到的自然綠,并把讀者帶到那個場景當中。它描摹得很細致,連石頭縫里的綠都寫了,就像臺攝像機一樣,把所有的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景都在散文中呈現(xiàn)。但是詩歌不同,詩歌著重寫自己的感受,不可能像散文那樣細致地描摹。這就是詩和散文的不同,一個是“眼中綠”,一個是“心中綠”。最后,指導學生背誦全詩。
我們來看第三首詩《白樺》。
第一,對詩歌的理解。詩人歌頌的白樺是怎樣的形象?全詩共四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主要寫雪中的白樺,第二小節(jié)寫白樺的樹冠瀟灑,第三小節(jié)寫白樺的姿態(tài)挺拔,第四小節(jié)寫白樺光華照人。全詩從四個角度歌頌白樺。那么詩人是怎樣觀察和贊美白樺的?從空間上看,是從整體到局部;從時間上看,從黎明到朝霞,從寂靜中的白樺到在朝霞光彩中的白樺。那么詩人為什么這么喜愛白樺?他僅僅是贊美白樺嗎?白樺是俄羅斯的國樹,詩人贊美白樺就是贊美俄羅斯民族高大挺拔的民族形象,堅強不屈、英勇武威的民族精神。葉賽寧的一本詩集就以《白樺》為名。就像我們讀過的《白楊禮贊》,作者贊美白楊,也是贊美邊區(qū)人民的革命精神。
對于《白樺》這首詩的課堂教學,我有以下建議。
第一,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這首詩特別押韻,要讓學生讀得朗朗上口。
第二,要理解詩歌的內容,理解詩人觀察和表達的順序。
第三,課后練習要求學生讀一組詞語:潔白的流蘇、晶亮的雪花、燦燦的金暉、銀色的光華、姍姍來遲的朝霞、白雪皚皚的樹枝。為什么在這些事物之前都要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流蘇是怎樣的,雪花是怎樣的,金暉是怎樣的,光華是怎樣的,朝霞是怎樣的,樹枝是怎樣的?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用準確的詞語把事物的特征寫具體,豐富學生的詞匯。譬如我手中的茶杯,從色彩上來說,是紅色的;再仔細看,杯身上刻著毛澤東詞《沁園春·雪》;從形狀上來說,它是圓柱形的;從質地上來說,它是陶瓷做的。這個練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觀察事物的時候,學會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準確的詞語來表達事物的特征。
第四,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交流摘抄的詩歌,并試著當小詩人寫寫詩,寫完之后和同學交流。語文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要讓學生在摘抄詩的過程中學會寫詩。如果我們總是站在岸上做游泳教練,總是做口頭革命派,那學生永遠做不了小詩人。
我們來看略讀課文《在天晴了的時候》。
詩人為什么突出雨過天晴?詩人寫了雨過天晴后的哪些景物?詩人在描寫景物時哪種寫作手法最突出?你看詩人的語言表達:泥路是溫柔的,小草是炫耀的,白菊是抬頭的,鳳蝶是智慧的,新陽是推開的,溪水是暈皺的,云朵有自己的腳跡,整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為略讀課文,我們教這首詩時要適當粗放一點,讓學生背誦詩歌,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體會詩歌擬人的修辭手法。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小詩,要能體現(xiàn)詩歌的某一特點,讓畫面說話,用上擬人的手法,或者語言押韻。
前一段時間,有一位老師教學這節(jié)課,沈淖然同學現(xiàn)場創(chuàng)作了一首詩——《雨林》:
雨兒不再撒下珍珠,
像在同情感冒的鹿。
小豬享用鮮嫩的苞谷,花兒也在吮吸雨露??粗舆呚S滿的葫蘆,狼群融入牛乳般的霧嵐深處,聽著大象幸福地敲打著地面——這只大鼓。這位同學的詩很有味道。第一,押韻。
第二,充分表達出對雨林萬物的喜愛之情。雨兒在他的眼中是珍珠,鹿感冒了,多么可愛的語言。狼群融入牛乳般的霧,把迷茫的霧比作牛乳,描寫得多么細致傳神。最妙的一句話是“聽著大象幸福地敲打著地面——這只大鼓”,把地面比作鼓,幸福地敲打,詩句很有童趣。我覺得這首兒童詩非常好,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美妙。
再看陶瀅瑄同學的《蝸?!旰蟮南笳鳌?/p>
云把天擦亮了,
把雨擦停了。
慢慢地,
一只隨遇而安的小蝸牛爬著,
慢慢地,
它成了雨后的象征。
“云把天擦亮了”,太美了,多么童真而富有詩意的表達!我們常常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這兩位同學寫的兒童詩極具味道,跳動著一顆赤子之心。我們要充分相信兒童,相信兒童的潛力。我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寫出這樣美妙的詩句,關鍵是教師要相信他,啟發(fā)他,讓他知道現(xiàn)代詩的特點,要用擬人的手法,要充滿感情,要運用一些傳統(tǒng)的技法表達對萬事萬物的熱愛,這樣才能把詩歌寫好。
最后,講一講綜合性學習——合作編小詩集。我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四個特點:第一,活動性,也叫實踐性。綜合性學習是通過活動來開展的,學生可以通過實踐參與其中。
第二,自主性。學生是活動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第三,探究性。綜合性學習要讓學生去自主探究,自我嘗試,主動合作。
第四,開放性。綜合性學習是沒有邊界的,它打破了教師的邊界,打破了學習的邊界,它向一切形式敞開,向網絡敞開,向書籍敞開,向自然的萬事萬物敞開。
我認為編詩集可分為四步進行。
第一步,收集詩歌??梢允占矚g的詩人的詩歌,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像前面兩位學生創(chuàng)作的詩歌,就是很好的兒童詩素材,還可以收集跟詩歌有關的故事和資料。
第二步,分類編排。學生可以按主題分類,贊美母愛、贊美父愛、贊美植物及寫動物等;可以按詩人分類,冰心、艾青、戴望舒,還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可以按照詩人年代分類,40年代的詩人、50年代的詩人、60年代的詩人、現(xiàn)代詩人;也可以按中外分類,中國詩人一類,外國詩人一類。
第三步,美化詩集。學生可以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旁邊配上插圖,手繪或者用電腦配畫,也可以用書法展示??梢越o詩集設計一個封面,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第四步,展示評比。舉行詩歌朗誦會,讓詩歌走到每個孩子的心間??梢允畟€人一組朗誦,也可以開展班級詩歌朗誦會,并評比出“最美的詩句”“朗誦大王”“最美詩人”等獎項。
需要強調的是,綜合性學習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教師不要包辦。學生親身實踐,在活動中互相交流、合作碰撞、逐步完善。我建議全班可以按四個小組匯編詩集,進行競賽。每個小組選出主編、美工,每個人分工負責一個板塊。最后,評選“最佳主編”“最佳副主編”“最佳美工”,學生的積極性就充分調動起來了。
李森老師在綜合性學習課例“輕扣詩歌大門”中,做了很好的教學嘗試。
第一,李老師細分獎項設置:“最美目錄獎”“最美詩歌獎”“最美書名獎”“最美裝幀獎”“最美詩集獎”,以獎項評比激勵學生創(chuàng)編詩集。將詩歌分類編排目錄時,李老師也給予學生啟發(fā),可以按照主題分,按照詩人分,然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選一首自己最喜歡的詩自由地朗讀,并說說為什么選這首詩。
第二,學生將自己寫的最得意的詩和同伴交流,同伴之間的交流從摘抄的詩擴展到原創(chuàng)詩,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一一朗讀詩歌,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
第三,小組推選出一首最美的詩歌,再想一想這首詩美在哪里,還可以怎樣修改。
第四,全班匯報。先由作者讀詩歌,說說為什么寫這首詩,其余組員分別談詩歌美在哪里,最后提出修改建議。然后評比最美書名。有按照作者來起書名的,有按照讀者來起書名的,有用代表作起書名的,如《桃李春風一杯酒》《我跟唐詩有個約會》......命名的方式各種各樣。在小組分工編寫詩集的過程中,學生有的收集詩歌,有的整理詩歌,有的謄抄詩歌,有的設計封面,有的繪制插圖,有的校編詩集,有的裝訂詩集,每項任務都有負責人,任務明確,最后進行詩集的獎項評選。
綜上,現(xiàn)代詩歌大單元教學有這樣四大關鍵要點。
第一,一定要把握詩歌的文體特點,有清晰而突出的文體意識。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備課的時候把詩當作散文、記敘文來教,這是最大的忌諱。我們在反復討論了詩歌的特點后,總結出要重視朗讀,重視想象,重視詩歌比興、擬人的寫作手法,重視詩歌的語言之美。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詩歌的文體特點和語言之美。
第二,要整體規(guī)劃大單元的教學目標,不要單兵種作戰(zhàn)。現(xiàn)代詩歌教學是在整個大單元宏觀目標的觀照之下,來設計每堂課教學的分目標,教學目標要有宏觀的大單元目標,這個意識很重要。
第三,教師要準確理解編者的大單元的邏輯結構,篇與篇之間的邏輯結構,課文與學生學習活動之間的關聯(lián),綜合性學習和單元練習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一定要準確地理解編者的編寫意圖。
第四,大單元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在實踐當中、在活動當中學習。教師要把理解、朗讀、感悟、背誦和學生的創(chuàng)作、課外活動和日積月累融為一體,真正讓學生通過一組現(xiàn)代詩歌的學習,理解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大量收集現(xiàn)代詩歌,最后自己能創(chuàng)作詩歌,能朗誦自己的詩歌,朗誦名人的詩歌,這就達到了現(xiàn)代詩歌大單元教學的目標。
(本文為孫雙金老師在“《七彩語文》杯”小學語文教師素養(yǎng)大賽獲獎教師優(yōu)質課展示活動中的講座,由編輯部整理,經作者審閱后刊發(fā)。)
(孫雙金,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首批培養(yǎng)對象、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