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唐]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
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
一曲菱歌敵萬金。
唐代有一個行卷的傳統(tǒng):應(yīng)試進(jìn)士的舉子們?yōu)榱烁嗟卣故咀约?,以增加中舉的概率,會在考試前將自己的作品輯為一卷,行投給達(dá)人顯貴,以期獲得推薦。
據(jù)《云溪友議》所載,水部郎中張籍引后輩朱慶馀為知音,索求其詩,刪改成二十六篇,還主動助他行卷。于是,在張籍的鼎力支持之下,朱慶馀一舉登第。朱回鄉(xiāng)之時,張作詩相送,勉勵他說:“州縣知名久,爭邀與客同!”這話一半是為朱慶馀高興,另一半,想來也是為自己的慧眼識珠而深感得意。
朱慶馀與張籍的詩學(xué)理念、風(fēng)格是很相近的,都是清新峭拔一路,時人評論說:“(張籍詩)字清意遠(yuǎn)……唯朱慶馀一人親授其旨。”然而,兩人的親近又不止于共惜提攜的關(guān)系,他們的心思之細(xì)膩,待人之敦厚,亦很值得稱道,想必這也是兩人惺惺相惜的心源所在。
及第后,朱慶馀仍然十分謙退,寫下這首《閨意上張水部》以表達(dá)感激之情:我此刻中了進(jìn)士,就像那才經(jīng)洞房的新娘一般心中忐忑,不知我的言談舉止、相貌風(fēng)度是否合適呢?看到這個打趣的比喻,想必張籍會拈花一笑,然后順話搭音地回詩勉勵道:那些艷冶的服飾雖然華貴,又哪里比得上你天然可愛的一曲菱歌呢?
照例,新中的進(jìn)士一定要拜謁老師,感恩之余自然也期冀著更深一步籠絡(luò)感情,其實也是一種干謁之行了。不過,朱慶馀天性淡泊,不太欣賞這種走門子的事情,再者,他與張籍已經(jīng)熟識許久,也不需要什么額外的客氣,于是就奉上這樣一首戲謔之詩,既不失了世俗的禮數(shù),又婉轉(zhuǎn)地表達(dá)了心意,賓主兩相宜。
無獨有偶,這樣的小心思張籍也曾經(jīng)用過:節(jié)度使李師道曾經(jīng)重金拉攏張籍,張籍實難從命,卻也不好一口回絕,思前想后,便寫下一首《節(jié)婦吟》,將自己嘲謔為婦人,雖然心動卻不得不堅守婦道云云。詩中有名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寫得又漂亮,又體貼,又給足了情面,實在是極為高明的拒絕話術(shù)。
一個是將繁文縟禮變得輕松,一個是將拒絕之尷尬化于無形,看似柔媚之手段,卻能行出清雅之妙術(shù)。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果然是大智慧。
另外,朱慶馀這首詩另有“近試上張水部”的題目流傳,這恐怕是好事者穿鑿附會的妄改了?!对葡炎h》明確記載此詩為朱慶馀登科以后之作,又怎會題為“近試”呢?再者,張籍對朱慶馀的提攜由來已久,在此之前,朱慶馀便有“不忘將姓字,常說向公卿”的感慨,此時大可不必臨時抱佛腳,亦不須投石問路。而且,詩中有“洞房昨夜停紅燭”之句,這就很明確地表示了:朱慶馀已經(jīng)高中進(jìn)士。
陳可抒
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古典文化學(xué)者、詩詞評論家、青年暢銷書作家,對古典文化尤其是詩詞有很深的造詣以及獨到的見解,常年經(jīng)營公益組織“可抒詩歌訓(xùn)練營”;著有《人生無意讀莊子》《海子抒情詩全集(評注典藏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