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周睿
一場場雨沖去了盛夏的暑氣,秋風襲來,當耀眼的日光不再酷烈,秋水仙就在這涼爽的秋風里展現(xiàn)出它最優(yōu)雅的姿態(tài)。
我是“鮮花”,不是“蔥頭”
秋水仙是秋水仙科秋水仙屬植物,它在秋季開花。秋水仙原產歐洲南部,現(xiàn)以觀賞用途栽培于世界各地,并人工培育出許多園藝品種。它是一種宿根花卉,鱗莖埋在土里,形態(tài)如同洋蔥。每年夏天綠葉會凋落,只剩一個光禿禿的“蔥頭”,到了秋天暑熱散去,花朵便會破土而出。
花期的秋水仙葉還未長出,開花所需的所有營養(yǎng)由鱗莖供應。待芳英落去,寬大的葉片方才抽出,為果實和種子的發(fā)育供給能量,同時再給新的鱗莖儲存養(yǎng)分,老的鱗莖因養(yǎng)分耗盡而萎縮。越冬時地上部分凋謝,來年春天再發(fā)新葉。到了夏天葉片再次枯萎,鱗莖進入休眠,躲避酷暑,等秋天再開啟一輪新的循環(huán)。大家在這時候可能會好奇了,秋水仙不光在冬天葉片枯萎,入夏為何也落葉?這是因為原產地的夏天干旱少雨,燥熱難耐,為了避免脫水或被日光灼傷,秋水仙干脆舍棄葉片進入休眠,以鱗莖儲藏再次萌發(fā)時所需的營養(yǎng)。類似“先花后葉”、兩不相見的還有石蒜,后者被稱為“彼岸花”也與這個特性有關。
閱讀??? 分鐘
我叫“秋番紅花”,我不是藏紅花
秋水仙又被稱為“秋番紅花”,言其形似番紅花而秋開(番紅花開花稍晚)。其實論起親緣關系,秋水仙與鳶尾科的番紅花相去甚遠。不過它們破土而出的花朵乍一看確實有幾分相似之處。但秋水仙葉片寬大,葉脈下凹,花期無葉,而番紅花葉片狹窄,葉脈平坦,且具有鳶尾科葉片基部互相嵌疊的特征,花期無葉。就花蕊而言,秋水仙雄蕊 6 枚,而番紅花的雄蕊只有 3 枚。此外,番紅花最突出的特征是三裂、細長的鮮紅色柱頭,入藥就是著名的“藏紅花”,而秋水仙的 3 枚柱頭細而短,白色。
一對來自威尼斯的老夫婦度假期間采摘了一株外形與藏紅花極為形似的植物,便將它帶回家,還用它烹飪了一道“藏紅花炒飯”。萬萬沒想到,這株草并非藏紅花,而是毒性極強的秋水仙。老夫婦最后雙雙中毒,不治身亡。
我有奇毒,請離我遠點
雖然外表嬌艷美麗,有沉魚落雁之姿,秋水仙卻難以成為美味佳肴。秋水仙渾身上下都富含一種大名鼎鼎的生物堿——秋水仙素,這是一種有毒化合物,可以保護植株免受動物取食。秋水仙素毒性很強,成年人達到 0.5mg/kg 的攝入量就會導致中毒,超過 0.8mg/kg 則有致命危險。這種物質進入細胞后,可與游離的微管蛋白二聚體結合,阻礙細胞合成微管。微管是細胞骨架的重要成分,在較高濃度下,秋水仙素也可能誘導已合成的微管解體,對囊泡轉運、細胞因子分泌、吞噬作用、細胞運動和分裂等許多生命過程都會產生毀滅性打擊。
雖然有毒,秋水仙素卻在育種方面有妙用。由于秋水仙素破壞微管后,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遺傳物質)復制后,細胞不能正常一分為二,植物學研究常用秋水仙素做染色體加倍的誘變劑。園藝中使用秋水仙素進行多倍化已有 80 多年歷史,有越來越多的多倍體品種用這種方法培育出來。例如大名鼎鼎的三倍體無籽西瓜,就是使用秋水仙素通過誘變使普通二倍體西瓜變成四倍體,再用四倍體西瓜與二倍體西瓜雜交得到的。三倍體植物的遺傳物質難以均分,不能正常產生種子來繁殖后代,所以這樣的西瓜結出的果實沒有籽。
不見桃李攀枝笑,亦有秋芳破土來。秋天正是郊游出行的好時節(jié),大家一定要千萬小心,遠離秋水仙!
秋水仙的毒
秋水仙堿本身是沒有毒的,但是到了人體之后被氧化,就變成了二秋水仙堿,而這種毒素會刺激消化道,導致呼吸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從而出現(xiàn)反胃、嘔吐、腹痛、腹瀉和腎衰竭等中毒情況。
秋水仙堿中毒尚無特效解毒劑,應盡早采取催吐、洗胃、導瀉等清除毒物的措施,同時積極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其他對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