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評選結(jié)果揭曉。值得一說的是,10位上榜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雖然充滿了英雄的光輝,但并不讓人覺得疏遠,他們就像普通人,如鄰家大哥大姐般可親。這樣的“大國工匠”,無疑更能打動人、激勵人。
文本解讀
角度一:英雄必須忘記親情?
測量工陳兆海,為了克服測量誤差,用土辦法完成上萬個點的測量精度,最終創(chuàng)造了航母船塢建設的世界紀錄。在工期最忙時,他的孩子出生了,單位給他批了假,讓他回家看看孩子,雖然時間短暫,但是看完孩子,他又趕回了工作項目上忙碌。陳兆海講述的這個故事,展示出自己柔情的一面,也讓我們覺得英雄更加有血有肉。
角度二:英雄也有“小人物”的情感和需求。
無線電通信設計師張路明說,上世紀90年代初,單位效益不好,很多工人離開后收入高了十幾倍,讓他心里產(chǎn)生巨大的落差,但任務來了,他還是決定堅守崗位。不諱言想有個好收入,這是人之常情。而“工匠英雄”靠自己的努力,攻克技術難關,也帶來了更好的收入和更美好的生活,這也可以激發(fā)更多人的奮斗動力。
角度三:英雄情結(jié)可以凝練于平凡之中。
采油工劉麗一開始并不想當工人,是爸爸硬要她去的。這樣的遭遇,不正是很多人的遭遇嗎?所幸的是,劉麗一直以當過王進喜工友的爸爸為榮,立志成為爸爸那樣的人,她帶領的班組提質(zhì)增效,從身邊的小發(fā)明、小革新干起,獲得國家專利174項,創(chuàng)造效益1.2億元。
運用示例
這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的成功不是偶然,他們身上都有一股肯鉆研、不服輸?shù)木?。這樣的精神曾經(jīng)讓人覺得高不可攀,但他們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生活細節(jié),流露出他們也是常人。比如也想有好的待遇,也想陪老婆孩子,也想干光鮮的工作,但最終他們靠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光鮮”,這樣的“工匠英雄”成長史,更讓人信服,它拉近了英雄和普通人的距離,對普通人而言更具可復制性。這應該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樣本。——陳涌,紅網(wǎng)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