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敏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全世界的體育盛會,藝術作品是全人類智慧與精神的結晶。國際奧委會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曾說過,奧林匹克運動并非只是增強肌肉力量,它更是智力的、藝術的。體育和藝術的融合正是“力”與“美”相互交融的完美例證。通過視覺藝術的創(chuàng)造來闡述體育精神,古來有之。奧林匹克運動的文化底蘊和體育運動的生動場景源源不斷地為藝術家提供創(chuàng)作靈感,而藝術家則以藝術創(chuàng)作為手段,展現(xiàn)體育運動所蘊含的精神與觀念、動感與速度,追尋著體育與社會發(fā)展、體育與文化生態(tài)之間的關聯(lián)。
李宏鈞《全民健身 律動中國》
2022 年奧林匹克的圣火再次從雅典傳遞到北京,北京成為全球第一座舉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這是北京乃至整個中國的榮耀。北京冬奧再次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文化與精神的高度融合,藝術家們力求用自己的藝術作品更加生動立體地詮釋奧林匹克精神,向世界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譜寫力與美的華章。伴隨著不同藝術形式的呈現(xiàn),令北京2022 年冬奧會愈加精彩與奪目,中國的藝術精品與奧林匹克精神一起在世界大舞臺上綻放光彩。
作為中國國家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早在2017 年曾受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之邀,為“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塑像。這件雕塑作品用既充滿活力,又透出一種堅毅的“顧拜旦”微笑,去表達和傳遞奧林匹克精神的正能量,作品完美地呈現(xiàn)了奧林匹克精神的靈魂。通過吳為山的作品向世界傳播了中國的文化,展現(xiàn)體育精神與現(xiàn)代文明的時代融合。
在吳為山的心中,奧運不僅是體育運動,它還承載著人類的文明精神、人類的文化精神。作為中國藝術家能用自己的雕塑作品為世界體育精神作貢獻,是國際社會對中國體育事業(yè)的認可,對中國文化的認可,也是中國文化的自信,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智慧,增強了世界對中國的了解,推動了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因此,吳為山非常重視為顧拜旦塑像,在接到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邀請之后,他便著手收集和研究顧拜旦的歷史資料,集中精力創(chuàng)作。
被譽為“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的顧拜旦創(chuàng)立了引領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國際組織——國際奧委會,更是把幾個世紀以來歐洲人復興古奧運會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對于這樣一位在奧林匹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偉大人物,顧拜旦在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雕塑。而吳為山創(chuàng)作的這尊與世界上任何塑像都不一樣,十分特別:雕塑中的顧拜旦,胡須微微上翹,眼神中帶著溫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吳為山坦言:“顧拜旦在眼前活了出來,他在我眼中是鮮活而立體的?!眳菫樯叫闹械摹皧W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是一位溫暖、堅毅、勇敢的人,因此他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也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再次體悟與印證,其中也蘊含了東西方的藝術思想。
為了迎接北京2022 冬奧會,吳為山不斷思考并實踐以藝術的力量積極推動中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除了自身創(chuàng)作外,他還加大力度推進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全國有影響力的體育題材的優(yōu)秀作品展,同時還在中央電視臺的奧林匹克欄目中,為中國觀眾介紹代表奧林匹克精神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
讓吳為山記憶深刻的是近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兩次奧運題材的大展,吸引了國內外大量觀眾。在“迎冬奧·美在逐夢——中國美術館藏體育題材美術作品展”中,策展團隊精選出160 余件作品,吳為山《顧拜旦》、黃胄《打馬球》、劉開渠《踢毽子》、朱成《千鈞一箭》、田金鐸《走向世界》、徐啟雄《決戰(zhàn)之前》、李慕白金雪塵《女排奪魁》、馮杰《征服珠峰》、李宏鈞《全民健身 律動中國》、逄小威的奧運冠軍系列肖像攝影等作品都在本次展覽中精彩亮相。展覽以優(yōu)秀美術作品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向世界生動地講述中國體育發(fā)展故事,以經(jīng)典館藏美術作品展現(xiàn)奧林匹克競賽的精彩場景與奧運健兒的光輝形象。這個展覽是中國美術館歷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體育題材的美術作品展,以美為媒,闡發(fā)“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競技和奧林匹克文化之美。
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生命之光”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雙年展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參展國家和地區(qū)117 個,參展藝術家共573 人,作品共計707 件,其中外國作品487 件、中國作品220 件,堪稱世界上參與國家最多的雙年展。吳為山講道,在全球疫情影響下,舉辦如此大規(guī)模的展覽實屬不易,背后是強大祖國的鼎力支持。2008 年與北京奧運會匹配的第三屆北京雙年展的主題是“色彩與奧林匹克”,本屆北京雙年展的主題“生命之光”延續(xù)了“色彩與奧林匹克”的藝術多元化取向,再次聚焦奧運精神,讓人類生命的價值備受關注,讓人類生命的光彩更加輝煌。吳為山講道,表現(xiàn)奧運會、冰雪運動、體育精神的題材成為此次北京雙年展的最大亮點,與奧運相關的歷史事件、運動項目、城市景觀、吉祥物等,都在創(chuàng)作中有所體現(xiàn)。
吳為山《顧拜旦》
陶瓷對中華文明的意義重大,英語中“CHINA”這個詞既指中國,也可以指陶瓷。中國是瓷的國度,也是詩的國度與玉的國度,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禮儀與審美在瓷器中凝聚。陶瓷,是中國帶給世界的禮物,更是中國傳遞給世界的詩意與溫暖。2022 年冬奧會特許禮品——陶瓷作品“文君瓶”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白明為2022 北京冬奧會的再次獻禮。
早在2015 年,北京申辦冬奧會時,贈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作品就是白明的作品《紅韻——環(huán)繞飛揚》大盤,這件直徑近50 公分的大器色澤濃郁豐富,紅韻寓意鴻運,寄托了作者對北京申奧成功的殷切祝福。
說起冬奧國禮的設計理念,白明說他理解國禮不是表面的貴重、華麗、繁復和張揚,而是中國詩意的含蓄、優(yōu)雅、美好和現(xiàn)代。白明講道:“如玉一直是瓷器追求的最高境界,我用德化白瓷溫潤如玉的質感更好地呈現(xiàn)了冬奧冰雪的元素?!卑酌鲃?chuàng)作的“文君瓶”是以德化白瓷為載體,把中國瓷文化精髓和現(xiàn)代奧林匹克精神融為一體,在晶瑩剔透的瓷上展現(xiàn)奧運元素,承載了獨特的文化魅力和人文情懷,是對北京2022 年冬奧會的美好憧憬。
“文君瓶”的精彩亮相引起奧運專家們的一致稱贊,顧灝寧由衷表示:“我相信,隨著這款官方禮物送達每一位來中國參加冬奧會的國際友人手中,他們將近距離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倍蕦m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說道,從看到“文君瓶”的第一眼,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它以中國傳統(tǒng)的梅瓶器型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新,線條更加注重美感,整個造型典雅高貴,作品有白如雪、潤如玉、透如絹的藝術特點?!鞍酌鲃?chuàng)作的‘文君瓶’,把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古今融合,中西合璧,有含蓄雅致的東方美,師古不泥古,創(chuàng)新又不離宗,亭亭玉立,給我們非常美的視覺感受?!边@是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中國奧委會副主席于再清看到“文君瓶”后的感受。
北京冬奧會是全世界冰雪運動健兒的圓夢之約,更是展示強大中國形象的重要窗口。白明在設計創(chuàng)作“文君瓶”的時候,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在設計上既有傳統(tǒng)又有現(xiàn)代,能夠彰顯出中國擁有深厚的文化涵養(yǎng)。中國歷來注重“道”和“器”的關系,《易經(jīng)》中說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在做“器”的時候,要賦予器物更高的精神價值,甚至要通過一件作品來實現(xiàn)對精神的凝聚和傳遞,這就是“器以載道”。白明就是以中國這種傳統(tǒng)古老的哲學作為設計“文君瓶”的理念,從而達到了作品藝術境界和高度。“文君瓶”整個形態(tài)如文人君子之貌,潔凈文雅地佇立,盡顯中國文化溫文爾雅的大國氣度。作品修長的瓶身、流動的線條與冰雪運動優(yōu)雅、靈巧、充滿律動的造型相互呼應,宛如一場優(yōu)美的生命舞蹈。
“冬奧·文君瓶”瓶身浮雕冬奧會會徽,暗刻24條豎紋,指代第24 屆冬奧會;“冬殘奧·文君瓶”瓶身浮雕冬殘奧會徽,雕刻13 條豎紋,指代第13 屆冬殘奧會,13 條線條為陽雕設計,兩件作品相輔相成,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形態(tài)上的不同??叹€與陽雕的線條在底部形成似蓮花瓣形,寓意和諧吉祥。冬奧會與冬殘奧會會徽的展現(xiàn)與整體瓶身和諧相稱,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含蓄之美。白明還強調了設計之時,選用久負盛名的德化白瓷,其瓷質細密堅實,類玉如雪,透出純凈、溫潤與仁善,白瓷無瑕,文君至美,不僅體現(xiàn)了冰雪運動的主色調,還能高度契合純潔冰雪運動的主題。白明創(chuàng)作的陶瓷作品展現(xiàn)出“時間的沉思”,“宇宙的律動與平衡”,以及儒者的從容。純凈、溫暖、詩意,它是冬奧會帶給世界的一份美的禮物。
百年奧運見證了中國走向強盛的道路,踏冰逐雪將筑夢新時代的輝煌歷程。中央美術學院與奧運會有著深厚淵源。從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中國印”、“金鑲玉”獎牌、“祥云”火炬的創(chuàng)意到北京2022 年冬奧會會徽“冬夢”和冬殘奧會會徽“飛躍”的設計,中央美術學院將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進行完美結合,傳遞出中華文明之氣象。
白明《文君瓶》
白明《紅韻大盤》
北京2022 年冬奧會與冬殘奧會,雪上頒獎禮服“瑞雪祥云”方案,是由中央美術學院團隊成員陳曦、陳亞萍、朱怡然及賀陽設計的。屆時,這幾款漂亮的華服將由禮儀志愿者穿著,出現(xiàn)在雪上項目的頒獎儀式中。從而,中央美術學院為2022 北京冬奧賽事的頂峰時刻畫上了精彩的一筆。
2020 年11 月,北京2022 年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面向社會發(fā)布頒獎服裝設計征集邀請。在入圍的15 套方案中,有5 套來自中央美術學院,其中2 套進入6 套候選方案中。最終經(jīng)多輪評審,“瑞雪祥云”方案被選定為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系列頒獎禮服之一。
“這些日子就像一段馬拉松長跑,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但終不負努力與堅持?!痹诘弥约簹v時一年多主創(chuàng)設計的禮服“瑞雪祥云”被選為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頒獎服裝后,中央美術學院在校生陳亞萍感慨萬千。
王輝《冬奧雪道》
據(jù)陳亞萍介紹,方案設計靈感源自中國傳統(tǒng)吉祥符號“瑞雪”與“祥云”。設計團隊的小伙伴們將中國漢唐以來深衣中的交領右衽、上衣下裳相連、對襟旋襖與現(xiàn)代服飾相結合,將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與國際化的現(xiàn)代風格融為一體,并以手推刺繡的形式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繪畫“金碧山水”的技法。同時,結合冬奧會核心圖形,將山的輪廓和一條條賽道用動感的線條加以呈現(xiàn),既體現(xiàn)冬奧項目的速度與激情,也延續(xù)了2008 年北京夏奧會的祥云元素,突出北京作為“雙奧之城”的文化傳承。
在頒獎禮服的色彩選擇上,是設計團隊耗費時間最多,爭論最大的一項。每位設計師都對顏色有不同的理解和習慣,如何在大家的方案中選取禮服顏色,各顯神通的設計師們借鑒了哲學、文學、歷史等相關知識,最終還是選擇了北京冬奧會色彩系統(tǒng)中的“天霽藍”和“霞光紅”——北京冬奧會舉辦時正值中國春節(jié),“霞光紅”增添了歡樂喜慶的氛圍;“天霽藍”是雪后晴空的顏色,象征著冰雪的明亮純潔,寓意夢想與未來。
“頒獎儀式無論對獲獎運動員還是對觀眾來說,都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對運動員的最高禮贊?!标悂喥颊f,“我們團隊考慮到鏡頭轉播由遠及近主要落在禮儀人員的袖口、胸前和領子部位,因此對這些重點部位做了著重設計,保證頒獎禮服在鏡頭中的最佳呈現(xiàn)?!?/p>
陳亞萍坦言,冬奧會頒獎服裝作為國家重大形象設計項目,是對外展現(xiàn)中國形象的名片之一,不僅要兼顧各方需求,還要把握尺度,活化運用傳統(tǒng)元素,融合國際化的現(xiàn)代風格,樹立文化自信,展現(xiàn)新時代的中國新形象,“這也是新一代中國設計師肩負的使命與責任”。
北京2022 年冬奧會,既是一場國際性體育盛會,也是一場文化盛宴。中國藝術家紛紛以美術創(chuàng)作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展示我國豐富的冰雪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藝術精神。
2021 年,從春季盎然到冬雪皚皚,北京當代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院長王輝帶領9 位著名油畫家,進行冬奧場地的現(xiàn)場寫生采風運動。每一位畫家懷著極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精彩描繪出生動畫卷。李延洲作品《新建場館》,選取了張家口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場館的局部,把陽光下的玻璃幕墻與鋼筋鐵鑄的現(xiàn)代場館描繪的得既溫暖又震撼;王輝作品《冬奧雪道》則是表現(xiàn)張家口云頂滑雪公園的6 條雪道,像是一條條巨龍飛躍在群山之間;而陳樹東的作品《崇禮莜面》是從冬奧駐地的一桌傳統(tǒng)美食描繪,桌子上三屜莜面表現(xiàn)的是一種冬奧具有樸質的人文情懷。
除了一張張精彩的油畫,中國畫畫家也揮毫潑墨,中國畫新秀婁曉波一幅《奧林匹克的歷程》成功入選北京國際雙年展。這是一件由25 張作品集結的組畫,每一幅都單獨表現(xiàn)了一個奧運場館,畫家利用傳統(tǒng)的中國畫技法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奧林匹克歷程中的夏季奧運會、冬季奧運會部分場館的不同角度的美。
婁曉波介紹,在開始創(chuàng)作《奧林匹克的歷程》這件作品的時候,思考很多。在這組作品中,有宏觀全景式的構圖,有局部細節(jié)的刻畫,有俯視的視角,也有仰視的視角等不同畫面。作品里有四時寒暑、有晴雨晦明,讓每個場館都融入自然之中,表達自然與人文的緊密聯(lián)系,也讓整個作品變化更加豐富?!霸?022 年冬奧會來臨前,我想通過我的作品更好地弘揚和傳播奧林匹克精神?!边@是婁曉波的藝術夢想。
中國國家畫院畫家方土的作品《追逐世界》,參加了“天地人和——中國國家畫院2022 北京冬奧主題美術創(chuàng)作項目”,取材女子單板滑雪與北京冬奧會金獎獎牌構成畫面主體,以水墨略施淺絳,更直接而純粹地傳達出速度與激情的運動精神。在此次展覽中,畫家于文江、任惠中、趙培智等都創(chuàng)作了以表現(xiàn)冬季體育運動項目的優(yōu)秀作品。
畫家方土講:“水墨有極大的表現(xiàn)力,在水與墨的互相沖撞中產(chǎn)生出可以預想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效果,這恰恰也如競技運動一般,極盡所能,追求卓越?!痹谒囆g家的心中,這就是他們的奧林匹克精神!
婁曉波《奧林匹克的歷程》
方土《追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