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編者按
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發(fā)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這是我國首次公布健康領域中長期的規(guī)劃,明確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zhàn)略主題和根本目的。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健康中國發(fā)展戰(zhàn)略。2019年6月24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從國家層面出臺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這一中長期行動聚焦當前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緊密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國務院在《意見》中明確提出了15項行動目標、指標、任務等,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共建共享健康生活。本刊開設“健康中國”欄目,關注相關健康中國重大行動,傳播科學的健康理念,助力國家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因運動量大或莽撞不慎,難免會遇到一些皮外損傷,皮外損傷是指皮膚軟組織的損傷,如表皮擦傷、劃破或皮膚裂傷。要根據(jù)損傷的傷口大小,深淺及時進行處理,若處理不當則可能會出現(xiàn)傷口出血,感染,甚至會罹患破傷風,威脅生命。因此,學會一些簡易處理、護理的方法,很有必要。
外傷時,血液流出體外稱外出血。常見的外出血的原因有挫傷、割傷、砸傷等。若遇到表皮擦傷,出血不多且傷口干凈,只要在傷口上涂些酒精或碘伏即可;若傷口較臟,應先用酒精或純凈水,輕輕擦洗干凈,擦時由內向外,待傷口干凈后,再涂上碘伏,傷口不一定要包扎;若遇到割傷,傷口長在1~2cm左右,傷口較深且整齊,在沒有醫(yī)療條件的情況下,可先將傷口用酒精洗凈,傷口周圍的皮膚用70%的酒精消毒,然后再用紗布包扎。面部創(chuàng)傷只要7天即可除去膠布,四肢創(chuàng)傷須10~14天方可除去,若遇到四肢、頭、面部外傷,血管破裂流血不止時,應將傷者及時送往醫(yī)院;在送醫(yī)途中,應先將紗布或干凈的毛巾包扎或壓緊在傷口上,也可用壓迫血管的方法進行止血。
小面積的輕度燒傷和燙傷:受傷后,表皮發(fā)紅、發(fā)熱、腫痛、有燒灼感的屬一度燒傷。處理方法:可先將受傷部位用冷水(水溫20℃左右)沖洗,以止痛消腫,然后再在患處涂些清涼止痛油劑(藍油烴等),傷口不需包扎。若燙傷后起了水皰,屬二度燙傷,未破的水皰要加以保護,水皰表皮是一層良好的保護膜,切勿弄破,以防感染,可用紗布蓋住傷口并固定;較大的水皰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其中的液體后再包扎,要注意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在無發(fā)熱、滲出液體等情況下,不要經(jīng)常打開傷口上的紗布,一般10~14天創(chuàng)面即可愈合。切勿采用一些“傳統(tǒng)”的方法,如在傷口上涂抹醬油、黃醬等,因為醬油、黃醬等不但不能治愈傷口,反而會使傷口感染而遺留下難以消除的瘢痕。
化學燒傷:化學燒傷的種類很多,應脫離污染物后及時就醫(yī)。
此傷多是在彎腰提重物或肩負重擔時用力過猛所致。受傷時,患者有腰部突然“炸裂”或“內斷”的感覺。護理方法:睡硬板床、48小時之內冷敷,48小時后熱敷等,待疼痛消失后,適當進行背部肌肉鍛煉,逐步練習脊柱的前屈、后伸、側屈及旋轉等動作。如經(jīng)過嚴格保守治療效果欠佳,甚至疼痛加重則需前往醫(y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骨折后,受傷部位有壓痛感、腫脹、畸形等,并失去正常的活動功能;嚴重骨折,患者會出現(xiàn)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癥狀,因此現(xiàn)場處理十分重要,若下肢骨折,切勿扶持患者走路;若骨折產生肢體彎曲、扭轉或畸形,不可勉強復位;四肢骨折時,可用木板、木棒等做臨時固定,固定范圍一般包括患肢的上下兩個關節(jié),勿將繃帶或布帶直接固定在受傷部位;固定時松緊要適宜,經(jīng)臨時固定后,再送醫(yī)院做進一步治療。
(作者系江蘇省張家港市大新鎮(zhèn)新凱學校生物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