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高巖,姜李,李華,王曼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 康復醫(yī)學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痙攣型腦癱患兒常因下肢部分肌群痙攣而出現屈膝、屈髖、足下垂等病理情況,從而影響其步行能力和下肢運動功能[1]。臨床觀察發(fā)現,痙攣型腦癱患兒的康復訓練多需在他人扶持協(xié)助下進行,患兒對外力的依賴性較高[2]。加之,目前傳統(tǒng)的電動起立床不便調節(jié),無法滿足患兒獨立行走鍛煉。為解決上述難題,本課題組設計了一種一體式兒童站立訓練車(專利號ZL.201821938031.1),并將其應用于臨床,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體式兒童站立訓練車的結構
1.1.1 正面 (1)頭部、胸部、髖部、膝部固定板和束緊帶。通過調節(jié)螺母實現頭、胸、髖和膝部固定板的高度調節(jié)確保兒童的身體緊固;(2)矯正板。距離可調節(jié),通過束緊帶將雙腳固定在矯正板上,可有效防止足外翻和足下垂,可增加足底感覺輸入,刺激足底的觸壓覺;(3)膝蓋壓緊裝置。固定膝部,避免屈曲,保證頸、胸、腰及骨盆處于直立狀態(tài),可調節(jié)骨盆膝蓋的對位對線;(4)桌板。由2塊半幅桌板拼接而成,支撐架支撐、鎖緊裝置固定,便于放置水杯、食物和喜愛的玩具。
1.1.2 背面 (1)手推桿和自鎖萬向輪。方便兒童車移動和固定,移動可增加患兒視野和活動范圍;固定避免溜車現象;(2)儲物箱。可以裝載生活用品;(3)調節(jié)螺母:通過調節(jié)螺母可以實現頭、胸、髖和膝部固定板的高度調節(jié)。結構圖見圖1,實物圖見圖2。
1.自鎖萬向輪;2.移動底板;3.膝蓋壓緊機構;4.半幅桌板;5.轉軸;6.臀部固定板;7.胸部固定板;8.頭部固定板;9.承載立板;10.綁帶;11.儲物箱;12.矯正板;13.束緊帶;401.放置水杯的凹槽;14.豎直調節(jié)螺母;15.豎直調節(jié)螺柱;16.手推桿;17.水平調節(jié)螺母;18.水平調節(jié)螺柱;901.豎直調節(jié)槽;902.水平調節(jié)槽
圖2 一體式兒童站立訓練車的實物圖
1.2 工作原理與功能 (1)該訓練車能輔助兒童站立、矯正兒童站姿及足內外翻;增強腿部力量,增加關節(jié)活動度,預防肌肉萎縮和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提高軀干和下肢的負重能力,增加頸、胸、腰及骨盆在立位狀態(tài)下的控制能力;(3)使患兒維持被動直立狀態(tài),強化患兒本體感覺的正確輸入,促進中樞神經系統(tǒng)恢復;(4)頭部固定板、胸部固定板和臀部固定板可進行高度調節(jié),兩塊矯正板間可進行距離調節(jié),滿足各體型兒童的身體緊固;(5)通過鎖緊機構實現兩塊半幅桌板的鎖緊,從而拼接構成完整的桌板;(6)通過手推桿和自鎖萬向輪能夠實現裝置的移動。不需要移動裝置時,利用自鎖萬向輪的自鎖功能對裝置進行固定,能防止對肢體偏癱重心不穩(wěn)的患兒進行訓練時,發(fā)生溜車現象。
2.1 應用對象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便利抽樣法選擇我院收治的痙攣型腦癱患兒6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齡 4~6 歲,平均(4.23±1.37)歲。納入標準:所有病例均符合《小兒腦性癱瘓的定義、分型和診斷條件》[3]中痙攣型腦癱診斷標準,具有簡單理解能力,能配合康復治療;臨床分型為雙癱,且 GMFCS為Ⅰ~Ⅲ級;可獨立或輔助步行10 m以上。排除標準:患兒骨質疏松嚴重者;嚴重攣縮患兒;患兒有癲癇史或安裝心臟起搏器者;嚴重智力缺陷者;近半年內接受矯形或接受肉毒素注射者;治療依從性差者。按住院時間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情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所有患兒均經直系親屬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報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19PS129J)。
2.2 應用方法 所有患兒均行康復護理,包括予以弱鏈測試、分腿訓練,蹲起練習、平衡重心訓練和骨盆旋轉,以階梯式訓練為原則,每組6次,3組/d,5次/周,訓練3個月。
2.2.1 對照組 采用電動站立床進行站立訓練,將患兒背部緊貼床面平臥于站立床上,雙足置于踏板上,其腋下、骨盆、膝關節(jié)用固定帶固定,使患兒逐漸適應由臥位到站立位的體位變化,直至能夠完全站立。訓練20 min/次,1次/d,連續(xù)3個月。
2.2.2 觀察組 采用一體式兒童站立訓練車進行站立訓練,固定方法見圖2。訓練20 min/次,1次/d,連續(xù)3個月。
2.3 觀察指標 使用足印分析法測量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步長和步速,取長6 m、寬1 m泡沫墊作步道,白紙鋪于步道上,患兒赤腳、雙足底涂油,并于白紙上行走,要求白紙上的腳印不可少于6個,測量后記錄結果,并計算平均值。使用關節(jié)角度測量尺測量患兒治療前后踝關節(jié)被動屈曲角度。采用我院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兒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偡?30分為滿意度差,30~60分為一般,61~79分為良好,80~100分為好。
2.5 應用效果
2.5.1 兩組患兒的步行能力、踝關節(jié)活動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兒步長、步速、踝關節(jié)活動度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步長增長、步速增快、踝關節(jié)活動度增大,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步行能力、踝關節(jié)活動度比較
2.5.2 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Ζ=3.205,P=0.043),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比較[N=68,n(%)]
痙攣型腦癱患兒因受原始反射殘存及異常神經肌肉控制的影響,致使相關肌肉張力增加、肌力下降,無法正常控制姿勢,引起運動功能障礙、姿勢障礙以及平衡功能的降低[4-5]。有研究[6]發(fā)現,康復訓練可有效促進腦癱患兒下肢運動功能、平衡力、肌張力的恢復,從而改善患兒預后。但單一的康復護理在治療過程中患兒依賴性較強,無法充分調節(jié)患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導致預后不甚理想[7]。一體式兒童站立訓練車的應用彌補了康復訓練的不足之處,它強調主動訓練觀念,讓患兒擺脫對他人的依賴性,從而提高康復效果,幫助患兒早日勇于獨立行走。另外,在站立訓練的過程中對患兒進行固定,可有效保障患兒的訓練安全,減輕其家長的擔憂及負擔[8]。在站立過程中,重心主要分布于足、膝關節(jié)、大腿等部位,此時腰部處于最佳姿勢,頸部與軀干均平衡性良好,從而有助于患兒極限范圍的擴大,提高其方向控制能力及重心轉移速度,提高患兒對姿勢的控制力,進而有利于提高運動功能及維持平衡能力,使患兒的肌力增強、肌張力改善、平衡協(xié)調性的能力增強[9]。在訓練過程中,患兒對機體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進行重塑和重組,從而形成動作記憶,使大腦皮層重新建立正確的運動反射傳導通路,抑制錯誤的運動反射傳導通路,形成正常的運動站立模式;同時,將相關活動信息組織起來進行皮質功能重組,促進其運動功能發(fā)育。此外,站立訓練過程中還能增加患兒視野與活動范圍,滿足其心理需求。
綜上所述,一體式兒童站立訓練車可明顯增強患兒下肢運動功能,協(xié)調患兒平衡能力,擴大踝關節(jié)活動度,改善患兒步行能力,對痙攣型腦癱患兒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