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蔚
“三派拳術(shù),形式不同,其理則同;用法不一,其制人之中心而取勝于人者則一也。按一派拳術(shù)之中,諸位先生之言論形式,亦有不同者,蓋其運(yùn)用,或有異耳!”在《拳意述真自序》中,孫祿堂先生如是寫道。由此不難看出,《拳意述真》一書雖然主旨是“明內(nèi)家‘道藝’無二之旨、動靜交修之法”(陳微明先生語),但絲毫沒有忽視或否定“武藝”的意思,恰恰相反,沒有武藝,道藝便沒有了載體。何況書中所記的諸位前輩均已功入化境,“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無所謂武藝,無所謂道藝,無可無不可。此前的“探微系列”諸篇基本上都是歸屬于道藝方面的理論,從本篇開始,將有三篇談及“武藝”方面的文字,分別是:本篇“體用論”、下一篇“交手論”,以及后面的“三派前輩交手軼事”。本篇雖言“體”與“用”兩個方面,但重點(diǎn)在于言“用”。這個“用”,更多的時候都是指“武藝”,而且是指技擊方面。
在《拳意述真》一書中,孫祿堂先生記述或論及了三派多位前輩關(guān)于拳術(shù)“體用”的實(shí)踐或理論。各舉一例:
(一)郭云深先生的形意拳“體用”:在《郭云深先生小傳》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先生既受能然先生所教拳術(shù)三層之道理,以至于體用規(guī)矩法術(shù)之奧妙,并劍術(shù)刀槍之精巧,無所不至其極,常游各省,與南北二派同道之人交接甚廣,閱歷頗多?!边@是孫祿堂先生在未入正文(“述真之言”)的情況下便使用了“體用”一詞,可見“體用”論在孫氏武學(xué)中的地位亦是極為重要的。而且在三派諸位前輩的小傳中,多有關(guān)于老先生們與人交手之用方面的記載,可知孫氏武學(xué)是武藝道藝一脈相通的。郭云深先生云:“此拳是內(nèi)外一氣、動靜一源、體用一道,所以‘靜為本體,動為作用’也?!?/p>
(二)董海川先生的八卦拳“體用”:在《董海川先生小傳》中,孫祿堂先生認(rèn)為,“(八卦拳)其形式皆是河圖洛書之?dāng)?shù);其道體俱是先天后天之理;其用法乃八八六十四卦之變化而無窮”。
(三)郝為楨先生的太極拳“體用”:在《述郝為楨先生言》一文最后,孫祿堂先生談了自己的看法:“郝為楨先生與陳秀峰先生所練之架子不同,而應(yīng)用之法術(shù)同者極多。所不同者,各有心得之處或不一也?!?/p>
顯然,孫祿堂先生認(rèn)為三派老前輩的拳術(shù)都是體用兼?zhèn)?、道藝武藝相得益彰的?/p>
在《拳意述真》中有13處使用了“體用”一詞,還有21處以“…體…用”或“體…用”“用…體”的形式論述孫氏武學(xué)的體用(其中六處是引用“拳經(jīng)云:靜為本體,動為作用”一語)。在其他四部武學(xué)專著中也多有孫氏武學(xué)體用的論述。
孫氏武學(xué)的“體用”論從何而來呢?
(一)直接源頭是丹經(jīng)《易理闡真》。
清代丹經(jīng)《易理闡真先天橫圖注語》:“然萬本于八……一本于虛。虛者,氣之始。一者,氣之母。虛無為體,一氣為用,體用如一。兩也、四也、八也、萬也,皆在虛無一氣中運(yùn)用?!?/p>
“金丹,有為之道;后天,變易之道也。變易之道,以乾坤為體,以坎離為用,以屯蒙六十四卦為氣候,周而復(fù)始,一氣流行也?!?/p>
“元、亨、利、貞,四時迭運(yùn),總是一健行之,一為體而四為用。體以施用,用以全體,體用如一,故天道健行而不息也?!?/p>
(二)再往上追溯,二者均源自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大學(xué)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p>
朱熹《中庸章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體也;達(dá)道者,循性之謂,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矣……是其一體一用雖有動靜之殊,然必其體立而后用有以行,則其實(shí)亦非有兩事也?!?/p>
朱熹《孟子章句》:胡氏曰:“圣人之教亦多術(shù),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蓋心即體,欲即用;體即道,用即義;聲為律而身為度矣。”
余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引用這么多文字,并非為湊字?jǐn)?shù)而抄襲,而是因?yàn)閷O氏武學(xué)的體用論,并非僅僅借用了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與丹經(jīng)《易理闡真》中的“體用”一詞之名及其論證方式而已,而且也繼承了二者的深刻內(nèi)涵。也就是說,孫氏武學(xué)的體用論,與丹道之學(xué)和程朱理學(xué)的體用論是一脈相承的。
當(dāng)然朱子也并非最早使用“體用”這一概念的人。
(三)“體用”并舉,最早見于戰(zhàn)國儒學(xué)思想家荀況的《荀子富國》篇:“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钡髯印绑w用”的含義與孫氏武學(xué)“體用”論并不相干,故不看作源頭。
究竟何為“體用”呢?
“體用”實(shí)際上是中國古代哲學(xué)范疇的一對,指本體和作用。用現(xiàn)代哲學(xué)術(shù)語來解釋就是:“體”是最根本的、內(nèi)在的、本質(zhì)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xiàn)、表象。
通俗點(diǎn)講:體即實(shí)際的形質(zhì),用即形質(zhì)所有的作用。
孫祿堂先生關(guān)于體用的論述很多,歸納起來,孫氏武學(xué)大致有七種類型的體用:
以心空為體,以真意為用;以中為體,以和為用;按套路練去為體,隨意變化練去為用;自己練套路為體,與人對練、推手為用;自己練拳為體,與人交手實(shí)戰(zhàn)為用;交手前內(nèi)外一氣、不動如山為體,交手時千變?nèi)f化為用;無所謂體,無所謂用。
心空為靜,為體;真意為動,為用——其體與用、動與靜皆在內(nèi),不在外。這方面的論述主要有以下這些:
①“故練者,先以心中虛空為體,以神氣相交為用。”
②“所以有其虛空靈通之全體,方有神化不測之妙用?!?/p>
③丹書云:“中者,虛空之性體也;執(zhí)中者,還虛之功用也。”
④“靜為無極體,動為無極用?!?/p>
⑤《太極拳學(xué)》:“太極即一氣,一氣即太極。以體言,則為太極;以用言,則為一氣?!?/p>
中為靜,為體;和為動,為用——中為內(nèi)動外靜,和為外動內(nèi)靜。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diǎn):
①統(tǒng)而言之,在孫氏武學(xué)中,以三體式為其體,以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為其用。
②“內(nèi)五行要動,外五行要隨。靜為本體,動為作用。若言其靜,未露其機(jī);若言其動,未見其跡?!?/p>
③《形意拳學(xué)艾毓寬序》:“先天之氣在腎,后天之氣在脾。先天之氣為氣之體,體主靜,故神藏而機(jī)靜;后天之氣為氣之用,用主動,故神發(fā)而運(yùn)動?!?/p>
④《形意拳學(xué)安身炮學(xué)》:“安身炮者……在腹內(nèi)氣之體言之,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在外氣之用言之,可以不見而彰,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⑤《八卦拳學(xué)》:“使先天為后天之體,后天為先天之用?!薄耙韵忍於?,則為拳中無形之勁,謂之性。性即身中無形之八卦也,亦謂之先天。以后天而言,自有身形陰陽開合伸縮,生出四象。四象者,各有陰陽謂之情。情者,手足身體旋轉(zhuǎn)動作,即成有形之八卦也(拳之八式),謂之后天?!?/p>
按套路練去(也包括單操練習(xí)),其動為守規(guī)矩之動,為體;隨意變化練去(也包括飛九宮等練習(xí)),其動為出規(guī)矩而合規(guī)矩之動,為用。這方面的論述見于《八卦劍學(xué)》:“八卦劍之道,有正劍,有變劍。正劍即體劍也,亦即八綱劍也。變劍者,自八綱劍互相聯(lián)合,錯綜變化而生無窮之形式也?!蔽闹械摹白儎Α奔础坝脛Α?。
劍之理即拳之理也。八卦拳、形意拳乃至太極拳,也都有“正拳”有“變?nèi)?,也就是都有“體拳”與“用拳”。
如孫氏八卦拳的兩儀掌、四象掌、八卦八大掌為正拳(體拳),八大掌“互相聯(lián)合、錯綜變化而生無窮之形式”則為變?nèi)ㄓ萌?/p>
如孫氏形意拳的五行拳為正拳(體拳),十二形為變?nèi)ㄓ萌?;五行、十二形為正拳(體拳),五行十二形相互聯(lián)合,錯綜變化而生萬形,是為變?nèi)ㄓ萌?/p>
自己練套路、單操或隨意變化為體,為單動;與人對練(也包括以拳術(shù)招式用七星去踢打撞靠沙袋、木樁等)、推手為用,為互動。這方面的論述主要體現(xiàn)在《太極拳學(xué)》一書中:
①“上編一氣流行……謂之練體,為知己功夫。下編二人打手……謂之習(xí)用,為知人功夫?!?/p>
②“十三勢……其中分為體、用,以太極架子,進(jìn)退顧盼定言,謂之體。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言,謂之用?!?/p>
③“上卷諸式……是太極之體也。此卷以八勢含五行諸法……是太極之用也。有體無用,弊在無變化;有用無體,弊在無根本。所以體用兼該,乃得萬全?!?/p>
自己練拳是空練,為體,為虛動;與人交手實(shí)戰(zhàn)是實(shí)作,為用,為實(shí)動。這里的用也是武術(shù)最本質(zhì)的“用”。
①“若論形意拳本旨之體用,是自己練趟子謂之體;與人相較之時,按練時而應(yīng)之謂之用也。”
②“形意拳術(shù)之道,體用莫分。自己練者為體;行之于彼為用……始悟前者所練體式,皆是血?dú)?;所用之法術(shù),乃是成規(guī)?!?/p>
③“練體之時,不可拘束;然而所用之時,外形亦不可有散亂之式,內(nèi)中不可有驕懼之心?!?/p>
④“其道體俱是先天后天之理,其用法乃八八六十四卦之變化而無窮?!?/p>
⑤《八卦拳學(xué)》:“所以一氣者,八卦為其體;六十四卦以及七十二暗足互為其用?!?/p>
⑥《太極拳學(xué)自序》:“(張三豐)先生……以五行為之體,以七星八卦為之用,創(chuàng)此太極拳術(shù)?!?/p>
⑦《太極拳學(xué)》:“太極拳學(xué)……其術(shù)以柔曲為體,以剛直為用?!?/p>
交手之體用:交手前內(nèi)外一氣,不動如山為體,一靜無有不靜;交手時千變?nèi)f化為用,一動無有不動。這里的“用”就是技擊,其中包含了技擊的一些基本原則與戰(zhàn)術(shù)應(yīng)用。
李存義先生云:“明暗勁之體用,是將周身四肢松開,神氣縮回,而沉于丹田,內(nèi)外合成一氣。再將兩目視定彼之兩目或四肢,自己不動,而為體也。若是發(fā)動,剛?cè)崆?、縱橫圜研、虛實(shí)開合、起落進(jìn)退、閃展伸縮變化之法,此皆為用也?!?/p>
無所謂體,無所謂用;體即是用,用即是體——體用一源,動靜一道。
①“以至虛無之時,無所謂體,無所謂用,是體用一源也。體用分言之:以體言之,行止坐臥,一言一默,無往而不得其道也;以用言之,無可無不可也?!?/p>
②《八卦拳學(xué)》:“體亦謂之用,用亦謂之體……一動一靜,一言一默,莫不有卦象,莫不有體用焉?!?/p>
③《八卦劍學(xué)》:“自其用言之曰八卦劍,自其體言之實(shí)即太極劍也?!?/p>
雖然孫氏武學(xué)的“體用”有七個方面、甚至更多方面的含義,但彼此之間又是或多或少相互聯(lián)系著、甚至相互包含著的。籠統(tǒng)言之,“道藝為體,武藝為用”;或者反過來說:“體為道藝,用為武藝”。這是廣義上的體用。
狹義上的體用一般指:套路為體,技擊為用。
在《八卦拳學(xué)序》中,陳微明先生(字曾則)記錄了孫祿堂先生關(guān)于三拳技擊的論述:“內(nèi)家之技擊也,必求其中。太極空中也,八卦變中也,形意直中也?!?/p>
“直中、變中、空中”之“中”為三拳“用”之“中”,為武藝。中,吾之中心也,對方之中心也,以對方為中心也(參見本系列之六《孫氏武學(xué)與“三教”密切相關(guān)論》)。
以下分述孫氏武學(xué)三拳之“用”。
郭云深先生認(rèn)為,形意拳用法有三層:
第一層是“有形有相之用”。這是初步明勁、易骨、煉精化氣階段的用法。拳經(jīng)云:“起如鋼銼,落如鉤竿。未起如摘,未落如墜子。起如箭,落如風(fēng),追風(fēng)趕月不放松;起如風(fēng),落如箭,打倒還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氣連心意隨時用,硬打硬進(jìn)無遮攔。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膽上如風(fēng)響,起落似箭躦。進(jìn)步不勝,必有膽寒之心。”
第二層是“有聲有名有形無跡之用”。這是暗勁、易筋、煉氣化神階段更妙的用法。“起似伏龍登天,落如霹雷擊地。起無形,落無蹤,起意好似卷地風(fēng)。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為高,高之中望為低,打起落如水之翻浪。不躦不翻,一寸為先。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氣連心意隨時用,打破身式無遮攔?!?/p>
明勁、暗勁階段最能體現(xiàn)形意拳技擊的“直中”用法。
第三層是“無形無相無聲無臭之用”,這是化勁、洗髓、煉神化虛階段的化境用法?!叭瓱o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節(jié)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薄半S時而發(fā),一言一默,一舉一動,行止坐臥,以至飲食茶水之間,皆是用?;蛴腥颂?、或無人處,無處不是用。所以無入而不自得,無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也。”
劉奇蘭先生比較直白地講出了形意拳用法的基本原則:“要用之于彼,或看彼上之兩眼,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下之兩足。不要站定成式,不可專用成法?;蛘苹蛉褪?;起落進(jìn)退,變化不窮。是用智而取勝于敵也?!?/p>
“程廷華先生所用之游身八卦,或粘或走、或開或合、或離或即、或頂或丟、忽隱忽現(xiàn),或忽然一離相去一丈余遠(yuǎn),忽然而回即在目前?;蛴萌w之力,或用一手、或二指、或一指之一節(jié)。忽虛忽實(shí),忽剛忽柔,無有定形,變化不測?!?/p>
八卦的具體用法有八個字,稱為“八能”,即扳、攔、截、扣、推、托、帶、領(lǐng)是也?!鞍庹撸鈹橙酥肿慵缈枋且?;攔者,攔敵人之手足如研肘是也;截者,堵住敵人之手足胳膊腿是也;扣者,扣敵人之兩手并胸小腹是也;推者,推敵人之兩手并身,其中有單手推者,有雙手推者(即雙撞掌也)是也;托者,托敵人之兩手,有平托者,有望高托者是也;帶者,敵人抓住我手,極力往回帶,或掛敵人之手皆是也;領(lǐng)者,領(lǐng)敵人之身,或敵人之兩手,往左右領(lǐng)去,或往上領(lǐng),或往下領(lǐng),即使敵人不得中正之勁也。八能者,內(nèi)含六十四事,合六十四卦也?!?/p>
其實(shí)形意拳具體用法也有八個字:斬、截、裹、胯,挑、頂、云、領(lǐng)。孫祿堂先生曰:“斬,劈拳也;截,鉆拳也;裹,橫拳也;胯,崩拳也;挑,踐拳也,即燕形也;頂,炮拳也;云,鼉形拳也;領(lǐng),蛇形拳也?!?/p>
太極拳十三勢,“其中分為體、用,以太極架子,進(jìn)退顧盼定言,謂之體。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言,謂之用?!标P(guān)于孫式太極拳的八種用法,詳見拙作《孫式太極“八法”述要》,不再贅述。太極八法是太極拳特有的。然而太極拳除了八法外,還有和形意拳八卦拳類似的捶法、掌法、腿法和手法、指法等的應(yīng)用,請參閱拙作《孫氏太極拳中的“形意拳”》等文,亦不再贅述。
“陳秀峰先生所用太極八卦,或粘、或走,或剛、或柔,并散手之用,總是在不即不離內(nèi)求玄妙,不丟不頂中討消息。以至引進(jìn)落空、四兩撥千斤,動作所發(fā)之神氣,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p>
雖然以上分述了孫氏武學(xué)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的應(yīng)用之法,但這些主要是明勁、暗勁階段的用法。須知,孫氏武學(xué)是三拳合一的。既然是三拳合一,那么用法上也是合一的。三拳練到了化勁階段,則無有形意、八卦、太極之分,亦無體、用之別。形意拳化勁階段“無拳”“無意”“無法”之法就是三拳共同的用法。太夫子孫存周先生曾說過,“孫家拳法,里裹外翻而已”。里裹外翻,就是孫氏武學(xué)的化勁(當(dāng)然,明勁暗勁階段的有形招式也離不開里裹外翻)。此勁便是孫氏武學(xué)的無拳之拳、無意之意、無法之法。
孫氏武學(xué)之體用,有明勁階段之體用、暗勁階段之體用和化勁階段之體用。
明勁階段,體與用分離,三拳“各自為政”。實(shí)際上這一階段只有形意拳可以應(yīng)用。由于八卦、太極不尚明勁,故單純練八卦拳者是先練出暗勁,才能有明勁之用;單純練太極拳者則要先練出初步化勁,再到暗勁,才能有明勁之用(此指不站三體式,單純練太極拳套路,輔之以偶爾推手者,或者十年也未必能得到初步化勁)。
因此孫氏武學(xué)宜先練形意以成明勁;再練八卦拳,則形意、八卦之暗勁均易得之;再練太極拳,則太極、八卦、形意之化勁均易得之,而且可以較快地相融為一。如果是體質(zhì)羸弱者,可以先練孫式太極拳,待體質(zhì)增強(qiáng)后還是要練形意拳,而且以形意拳為主。年級偏大且僅以健身為目的者自便。
暗勁階段,體與用開始結(jié)合,形意、八卦二勁開始相融,用法巧妙。
化勁階段,體用不分,三拳勁力相融。無所謂體,無所謂用,體即是用,用即是體;無所謂形意、八卦、太極,形意即八卦、太極,八卦就是形意、太極,太極便是形意、八卦?!叭瓱o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币砸谎砸员沃?,一氣流行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