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芳,熊青山,李 微,王 柯,劉 恒
(長江大學(xué) 石油工程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100)
井工廠施工流程主要影響因素為鉆機拆遷裝及移動時間、各次中完作業(yè)時間和完井作業(yè)時間。當(dāng)鉆機拆遷裝及移動時間少于各次中完作業(yè)時間或完井作業(yè)時間時,相同開次作為一個批量化作業(yè)流程。從式井常規(guī)鉆井模式井場面積大,鉆機搬遷安裝次數(shù)多,中完井作業(yè)時間長,還存在完井油基鉆井液性能惡化和含油鉆屑污染問題[1]。鉆機任意方向、縱向和橫向移動,不同鉆機移動時間不同,調(diào)查鉆機移動時間,為批量化作業(yè)流程設(shè)計提供依據(jù)。通過鉆機搬遷安裝、開鉆準備、中完作業(yè)及完井作業(yè)時間降低率評價,優(yōu)選工廠化作業(yè)流程。國內(nèi)頁巖氣通常位于地貌復(fù)雜地區(qū),布井受限,井場面積及形狀變化大,為減少叢式井平均單井占地面積、提高平臺井?dāng)?shù)和減少非鉆進作業(yè)時間,開展井位及井組布置、井口及井組間距優(yōu)化技術(shù)研究[2]。
復(fù)雜山地井場形狀復(fù)雜,為提高叢式井井?dāng)?shù),開展復(fù)雜山地布井方向與自動化鉆機移動方向匹配性研究。布井方式線是指叢式井井口中心連線方向,應(yīng)與鉆機移動方向相同。自動化鉆機橫向移動方向線與大門坡方向線垂直,縱向移動方向線與大門坡方向線平行[3]。
(1)橫向布井方案。井口中心連線與大門坡方向線垂直,井口間距相同,適用于井場寬度大、長度小的井場,自動化鉆機橫向移動進行工廠化作業(yè)。單井組橫向布井如圖1所示。
圖1 單井組橫向布井方案Fig.1 Horizontal well layout scheme for a single well group
(2)縱向布井方案。井口中心連線與大門坡方向線平行,井口間距相同,適用于井場長度大、寬度相對小的井場,自動化鉆機縱向移動進行工廠化作業(yè)。單井組縱向布井如圖2所示。
圖2 單井組縱向布井方案Fig.2 Single well group longitudinal well arrangement scheme
(3)任意方向布井方案。井口中心連線與大門坡方向線平行或垂直,井口間距相同,適用于長度和寬度相近的正方形井場,自動化鉆機橫向和縱向交叉進行工廠化作業(yè)。單井組任意方向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單井組任意方向布置方案Fig.3 Layout plan of single well group in arbitrary direction
雙鉆機或多鉆機同時進行工廠化作業(yè),面臨鉆機位置優(yōu)選及間距優(yōu)化問題,為減少井場面積,開展叢式井井組間距優(yōu)化研究[4]。
(1)雙井組平行線型布置方案。平行線型布井是指井口中心連線互相平行或接近互相平行,適用于近正方形井場,如圖4所示。
圖4 雙井組平行線型布置方案Fig.4 Parallel linear layout of double well groups
(2)雙井組直線型布置方案。直線型布井是指井口連線成一條直線或折線,適用于長條形井場,如圖5所示。
圖5 雙井組直線型布置方案Fig.5 Straight-line layout scheme of double well group
井場設(shè)施包括鉆機及輔助設(shè)施(包括清水池和污水池)[5]。
井工廠鉆機快速移動應(yīng)盡量減少移動部分,鉆機及裝置可分為3個部分:移動部分、不移動部分和拆裝部分。
(1)移動部分。井架及底座,包括鉆臺上的鉆具、井口工具、鉆臺偏房、頂驅(qū)裝置及控制房、防噴器組、Z字型電纜槽等。
(2)不移動部分。節(jié)流壓井管匯、液氣分離器、泥漿泵、循環(huán)罐(含固控設(shè)備)、泥漿儲備罐、配電房、網(wǎng)電房、井場住房、材料房等。
(3)拆裝部分。拆裝部分是指與鉆臺連接的油、氣、水、電、泥漿、通信數(shù)據(jù)、井控、人行走道、逃生裝置等線路或裝置。主要包括:防噴管線、遠程控制臺液控管線、節(jié)流控制箱液控管線、司控臺氣管束、節(jié)流控制箱氣管束、電源線、地面高壓管線、反循環(huán)壓井管線、高架槽、錄井?dāng)?shù)據(jù)線、H2S及可燃氣體監(jiān)測儀數(shù)據(jù)線、攝像頭數(shù)據(jù)線、頂驅(qū)數(shù)據(jù)線、大門坡、管架臺、鉆臺梯子、逃生裝置、逃生滑道等。
(1)井組橫向布井井場布置方案。①井位布置方案:井工廠首口井布置在井場右側(cè),布井方向由右至左。②不移動部分布置方案:循環(huán)罐、儲備罐、泥漿泵、發(fā)電機組或網(wǎng)電設(shè)備(高壓房、補償房)、電液氣控制集成模塊、泥漿材料、固井灰罐、油料罐、材料房及井場值班房、節(jié)流壓井管匯、液氣分離器等,按行業(yè)標(biāo)準規(guī)定擺放,不影響鉆機移動。③移動部分布置方案:SCR控制房、電纜折疊架、管排架、大門坡、跑道、上鉆臺梯子以及井口防噴器組,鉆機移動前拆除或搬遷。
(2)井組縱向布置井場布置方案。①井位布置方案:井工廠首口井布置在井場后側(cè),布井方向由后至前。②不移動部分布置方案:循環(huán)罐、儲備罐、泥漿泵、發(fā)電機組或網(wǎng)電設(shè)備(高壓房、補償房)、電液氣控制集成模塊、泥漿材料、固井灰罐、油料罐、材料房及井場值班房、節(jié)流壓井管匯、液氣分離器等,按行業(yè)標(biāo)準規(guī)定擺放,不影響鉆機移動。③移動部分布置方案:SCR控制房、電纜折疊架、管排架、大門坡、跑道、上鉆臺梯子以及井口防噴器組,鉆機移動前拆除或搬遷。
(3)井組任意方向布置井場布置方案。①井位布置方案:井工廠首口井布置在井場右側(cè)后方,先橫向后縱向布井,橫向井口中心連線垂直距離應(yīng)滿足鉆機安全移動。②不移動部分布置方案:循環(huán)罐、儲備罐、泥漿泵、發(fā)電機組或網(wǎng)電設(shè)備(高壓房、補償房)、電液氣控制集成模塊、泥漿材料、固井灰罐、油料罐、材料房及井場值班房、節(jié)流壓井管匯、液氣分離器等,按行業(yè)標(biāo)準規(guī)定擺放,不影響鉆機移動。③移動部分布置方案:SCR控制房、電纜折疊架、管排架、大門坡、跑道、鉆臺梯子及井口防噴器組,鉆機移動前拆除或搬遷。
優(yōu)化工廠化井場布置方案,減少鉆機移動前后拆裝工作量及移動設(shè)施數(shù)量,以縮短鉆機移動時間。
(1)拆裝工作量評價。鉆機移動拆裝工作量見表1。由表1可知,井組縱向布井節(jié)流壓井管匯需要移動,拆裝工作量大。
表1 鉆機移動拆裝工作量Tab.1 Drilling rig mobil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workload
(2)鉆機移動時間調(diào)查。鉆機任意方向、縱向和橫向移動,不同鉆機移動時間不同,調(diào)查鉆機移動時間,為批量化作業(yè)流程設(shè)計提供依據(jù)。鉆機移動時間見表2。由表2可知,井工廠模式增加鉆機移動時間;步進式、輪軌式、電動滑軌式、機械/半電動滑軌式鉆機移動時間依次增加。
表2 鉆機移動時間Tab.2 Drilling rig moving time
(3)移動速度評價。①橫向。井間移動時間<4 h,移動較快。②縱向。井間移動時間36 h,井組縱向布井節(jié)流壓井管匯需移動,移動速度慢。
井口間距是指叢式井(井組)相鄰井井口中心的距離。最小井口間距應(yīng)確保相鄰井井眼不發(fā)生垮塌貫通、不發(fā)生漏失壓力竄通、現(xiàn)有優(yōu)快鉆井技術(shù)條件下直井段不發(fā)生碰井眼以及滿足井口裝置安全安裝要求。
3.1.1 相鄰井井眼不貫通最小間距
根據(jù)涪陵頁巖氣田不同區(qū)塊的地質(zhì)特點,配套有“導(dǎo)管+三開次”與“雙導(dǎo)管+三開次”2種井身結(jié)構(gòu)[6],井身結(jié)構(gòu)各開次井眼尺寸見表3。
表3 涪陵頁巖氣田井眼尺寸Tab.3 Wellbore size of Fuling shale gas field
涪陵頁巖氣井的定向點一般在二開,導(dǎo)管、一開、二開上部均為直井段。
(1)導(dǎo)管1井。φ914.4 mm的井眼一般段長30 m,地層巖性主要是地表的浮土層,一般擴徑率在9%~15%。
(2)導(dǎo)管2井。φ609.6 mm的井眼,地層為自流井、須家河、雷口坡組,地層膠結(jié)差,易垮塌,一般擴徑率11%~25%,部分雷口坡地層角礫巖發(fā)育,井徑擴大率可達90%。
(3)一開。φ406.4 mm的井眼,地層為嘉陵江、飛仙關(guān)組,巖性主要以灰?guī)r為主,地層堅硬、穩(wěn)定,一般擴徑率在3%~5%。
(4)二開。φ311 mm的井眼,地層為飛仙關(guān)、長興、龍?zhí)?、茅口、棲霞、黃龍組,巖性也主要以灰?guī)r為主,地層堅硬、除龍?zhí)督M煤層外,其他相對較穩(wěn)定,一般擴徑率在5%~12%。
根據(jù)涪陵氣田頁巖氣井的井眼直徑及井徑擴徑率的分析,當(dāng)井眼中心距大于最大井眼最大擴徑值,且附加一定安全距離的條件下,可保證井眼不溝通。
L≥Dmax+ΔL
式中,L為兩井眼間的安全中心距;Dmax為最大井眼的最大擴徑值;ΔL為井眼間安全夾皮墻厚度,一般1 m以上。
計算可知,從井眼尺寸及井徑擴大率的角度,涪陵工區(qū)“井工廠”化作業(yè),井眼不穿通的最小井口間距2.16 m。
3.1.2 相鄰井間壓力不竄通最小間距
(1)地層壓力系數(shù)。涪陵工區(qū)地層名稱與地層壓力系數(shù)見表4[7]。
表4 涪陵工區(qū)地層名稱與地層壓力系數(shù)Tab.4 Formation name and formation pressure coefficient in Fuling work area
(2)直井段鉆井液密度。對涪陵工區(qū)焦頁30、焦頁32、焦頁28平臺3個井組,共12口井直井段的鉆井液密度及溢流漏、復(fù)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直井段鉆井液密度一般在1.16 g/cm3以下,遠低于上部地層的破裂壓力;同平臺井,井眼間距10 m,相鄰兩井眼間溢、漏復(fù)雜發(fā)生無直接的聯(lián)系,見表5。由表5可知,井眼口間距在10 m以上,能保證鉆進、壓井不發(fā)生井間壓力竄通。
表5 直井段漏失密度統(tǒng)計Tab.5 Statistics of lost circulation density in vertical interval
涪陵焦石壩區(qū)塊相鄰平臺多采用交叉布井模式,不僅考慮相鄰平臺交叉井的大斜度井段防碰,更重要是要考慮同平臺井上部井段防碰[8]。井口間距、井場方向、鉆探順序、造斜點深度等是上部井段防碰的關(guān)鍵因素。井間距選擇研究的因素為防碰和防斜。
(1)直井段防斜防斜技術(shù)調(diào)研。出現(xiàn)井眼相碰風(fēng)險時,軌跡繞障糾偏的成本低,鉆井速度快。涪陵頁巖氣井一開φ406.4 mm井眼糾偏、繞障,工具成本高、糾偏效果差,鉆井速度慢,而二開φ311.2 mm井眼的軌跡控制工具、儀器成熟,鉆井速度快,因此涪陵工區(qū)井間距選擇應(yīng)優(yōu)先考慮一開直井段的井眼安全,不在φ406.4mm井眼進行防碰繞障,可較大程度降低鉆井成本、提高鉆井速度。
嚴格控制涪陵頁巖氣井井間距,保證“井工廠”作業(yè)時,每口井的一開直井段閉合距都不超過井口間距的一半距離[9],也就是如圖6 所示的安全圓柱內(nèi),就能保證整個平臺的直井段安全鉆進。
圖6 直井段槽口間距Fig.6 Vertical interval well spacing
(2)直井段閉合距統(tǒng)計分析。“井工廠”模式下相鄰井直井段軌跡可控,不發(fā)生相互侵擾、碰撞。涪陵地區(qū)目前PDC鉆頭+螺桿復(fù)合鉆井技術(shù),通過對涪陵工區(qū)多平臺多口井的統(tǒng)計(表6),該區(qū)塊一開φ406.4 mm井眼深度多在500~700 m,且直井段不宜斜,一般中完井深閉合距在5 m以內(nèi)。
表6 直井段閉合距統(tǒng)計Tab.6 Statistics of closed interval in vertical interval
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井口間距選擇10 m,多數(shù)井能保證一開中完閉合距在安全圓柱體之內(nèi)。
涪陵頁巖氣井的井口,按頁巖氣工程建設(shè)的階段可分為,鉆井、壓裂、采氣3個不同階段,不同階段井口組合及配套不同。
(1)鉆井井口裝置安裝尺寸。套管頭(一級套管頭+二級套管頭)+封井器組合;一級套管頭(含閘門)長為1 860 mm,主體外徑為850 mm,高為520 mm;二級套管頭(含閘門)長為2 270 mm,主體外徑為850 mm,高為1 060 mm。
(2)壓裂井口裝置安裝尺寸。套管頭(一、二級套管頭)+油管頭+1號閘門+2號閘門+壓裂配套裝置;一級套管頭(含閘門)長為1 860 mm,主體外徑為850 mm,高為520 mm;二級套管頭(含閘門)長為2 270 mm,主體外徑為850 mm,高為1 060 mm;油管頭(含閘門)長為2 950 mm,主體外徑為850 mm,高為765 mm。
(3)采氣井口裝置安裝尺寸。套管頭(一、二級套管頭)+油管頭+采氣樹;一級套管頭(含閘門)長1 860 mm,主體外徑850 mm,高520 mm;二級套管頭(含閘門)長2270mm,主體外徑850mm,高1 060 mm;油管頭(含閘門)長2 950 mm,主體外徑850 mm,高765 mm;油管頭長2 040 mm,寬730 mm,高1 793 mm。
(4)鉆機移動安全井口間距。通過下沉套管頭部分(套管頭頂面低于地面),橫移井工廠作業(yè),橫向井間距滿足套管頭橫向長度>2.8 m,可保證井口不相互干擾;縱移井工廠作業(yè),縱向間距滿足套管頭直徑0.85 m與2.0 m以上安裝距離,即2.8 m,可保證井口不相互干擾。
壓裂階段,井口裝置滿足鉆井井口裝置的間距要求的同時需滿足壓裂工程作業(yè)的需要。根據(jù)連續(xù)油管作業(yè)、泵送橋塞等施工的需要,需以井口為中心,搭建不小于4.8 m × 3.0 m的作業(yè)平臺,要確保壓裂過程實現(xiàn)工廠化作業(yè),且不相互干擾,井間距不得小于4.8 mm。
采氣階段,采氣井口除配套有采氣樹外,還需配套至少3條輸氣管線,其中油管頭上1條、采氣樹上2條,根據(jù)采氣井口標(biāo)準,輸氣管線需從采氣樹、油管頭側(cè)翼閘門接出總長為1.4 m的閘門、管線,安裝距離2 m以上,相鄰2個采氣樹井口橫向所需的最小距離為5.53 m。
根據(jù)鉆井、壓裂、采氣階段井口裝置的安裝及井控安全需要,井口裝置最小安裝間距不得小于5.53 m。結(jié)合工區(qū)的地質(zhì)特點、井身結(jié)構(gòu)等,從滿足井眼防漏、防碰、優(yōu)快鉆井、井口設(shè)備裝置配套安裝需要[10],確定涪陵頁巖氣“井工廠”作業(yè),井口間距為10 m較合適。
井組間距是指相鄰井組井口中心線之間的垂直距離。井組布置方式有直線型、平行線型或折線型;布置方式不同,井組間距不同,鉆機安全距離不同。
(1)鉆機井場面積調(diào)研。國內(nèi)井工廠主要為40、50、70電動鉆機、半電動鉆機和機械鉆機。按照行業(yè)標(biāo)準SY/T 5466規(guī)定,各鉆機井場面積見表7[11]。
表7 行業(yè)標(biāo)準對井場尺寸與面積規(guī)定Tab.7 Regulations of industry standards on the size and area of the well site
(2)鉆機井場尺寸。①井場左側(cè)。材料房L1=5 m,車道L2=5 m,機房距離井口中心L3=15 m,井口間距J1=10 m,J2=12 m,鉆機左側(cè)邊緣距井口中心L4=15 m。②井場右側(cè)。循環(huán)罐與井口中心距離R1=20 m,推砂道與井口中心距離R2=5 m。③井場后場。車道H1=5 m,井場邊緣與井口中心距離H2=50 m。④井場前場。貓道與井口中心距離Q1=35 m,車道與井口中心距離Q2=5 m,井架安裝天車與井口中心距離Q3=60 m。
鉆機井場尺寸調(diào)研如圖7所示。實際井場尺寸小于行業(yè)標(biāo)準規(guī)定的尺寸。
圖7 50/70鉆機井場尺寸調(diào)研Fig.7 50/70 Survey drawing of drilling rig site size
(1)縱向移動鉆機最小安全間距??v向移動平行線型布置井場尺寸如圖8所示。大門坡同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40 m;大門坡反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45 m。
(2)橫向移動鉆機最小安全間距。橫向移動平行線型布置井場尺寸如圖9所示。大門坡同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70 m;大門坡反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45 m。
圖9 橫向移動平行線型布置井場尺寸Fig.9 Well site size map of horizontal moving parallel linear layout
(3)任意方向移動鉆機最小安全間距。任意方向移動平行線型布置井場尺寸如圖10所示。大門坡同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52 m;大門坡反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45 m。
圖10 任意方向移動平行線型布置井場尺寸Fig.10 Dimension diagram of parallel line layout in any direction
根據(jù)最小井組間距和井場尺寸要求,確定雙鉆機井場面積。平行線型雙井組,鉆機縱向移動,大門坡同方向時井組間距最小,鉆機縱橫向移動,大門坡同方向時井組間距最大。
(1)縱向移動鉆機最小安全間距[11]。縱向移動直線型雙井組井場尺寸如圖11所示。大門坡同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120 m;大門坡反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135 m。
圖11 縱向移動直線型雙井組井場尺寸Fig.11 Dimension drawing of the wellsite of the longitudinally moving linear double-well group
(2)橫向移動鉆機最小安全間距。橫向移動直線型雙井組井場尺寸如圖12所示。大門坡同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110 m;大門坡反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100 m。
圖12 橫向移動直線型雙井組井場尺寸Fig.12 Dimension drawing of the well site of the horizontally moving linear double-well group
(3)任意方向移動鉆機最小安全間距。任意方向移動直線型雙井組井場尺寸如圖13所示。大門坡同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110 m;大門坡反方向井組最小間距D=105 m。
圖13 任意方向移動直線型雙井組井場尺寸示意Fig.1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wellsite size of the linear double-well group moving in any direction
根據(jù)最小井組間距和井場尺寸要求,確定雙鉆機井場面積。直線型雙井組,任意方向移動鉆機,大門坡反方向時,井組間距最小;縱向移動鉆機,大門坡反方向時,井組間距最大。
2019年10月—2020年5月,焦頁15平臺(南)井工廠鉆井4口。
(1)井場規(guī)劃。縱向布井,井口間距10 m,井場寬度55 m、長度140 m(圖14),井場面積為7 700 m2。鉆井順序:焦頁15-S4HF→焦頁15-S3HF→焦頁15-S1HF→焦頁15-S2HF。
圖14 焦頁15平臺(南)井工廠井位布置Fig.14 Well factory layout of the well location of the focal page 15 platform(south)
(2)應(yīng)用效果評價。2014年1—10月,焦頁15平臺常規(guī)模式完井3口,井場面積統(tǒng)計見表8。
表8 焦頁15平臺常規(guī)及井工廠模式井場面積統(tǒng)計Tab.8 Well site area statistics of conventional mode and well factory mode of the focal page 15 platform
四井式井工廠平均單井占地面積減少32.69%。
2019年—2020年焦頁10平臺(北)井工廠鉆井5口井。
(1)井場規(guī)劃??v向布井,井口間距10 m,井場寬55 m、長150 m(圖15),面積8 250 m2。鉆井順序:焦頁10-S9HF→焦頁10-5HF→焦頁10-8HF→焦頁10-S3HF→焦頁10-S4HF。
圖15 焦頁10平臺(北)井工廠井位布置Fig.15 Well factory layout of the well location of the the focal page 10 platform(north)
(2)應(yīng)用效果評價。常規(guī)井與井工廠的單井面積對比見表9?!拔寰健本S平均單井占地面積減少32.95%。
表9 焦頁10平臺常規(guī)及井工廠模式井場面積統(tǒng)計Tab.9 Statistics of wellsite area of the focal page 10 platform in conventional mode and well factory mode
(1)單井組井場面積評價。以四井式井組為例,橫向、縱向及任意方向布井井場面積評價見表10。由表10可以看出,單井組橫向、任意方向及縱向布井,井場占地面積依次減少。
表10 橫向、縱向及任意方向布井井場面積評價Tab.10 Evaluation of wellsite area for well layout in horizontal,vertical and arbitrary directions
(2)平行線型雙井組井場規(guī)劃技術(shù)評價。根據(jù)最小井組間距和井場尺寸要求,確定雙鉆機最小井組間距及井場面積見表11。由表11可以看出,雙井組平行線型布置,鉆機縱向移動且大門坡方向相同時井場面積最小,鉆機橫向移動且大門坡方向相反時井場面積最大。
(3)直線型雙井組井場占地面積評價。根據(jù)最小井組間距和井場尺寸要求,確定雙鉆機井場面積見表12。由表12可以看出,直線型雙井組,鉆機任意方向移動,大門坡方向相同時,井場面積最??;鉆機橫向移動,大門坡方向相同時,井場面積最大。
表12 直線型“四井式”雙井組最小井組間距及井場面積Tab.12 Minimum well group spacing and well site area of linear "four-well type" double well group
綜上所述,涪陵地區(qū)最小井口間距10 m,最小井組間距40 m;單井組井工廠井位縱向布置時井場面積最小,井位任意方向布置井場面積次之,井位橫向布置時井場面積最大;雙井組及多井組井工廠,井位縱向布置且鉆機大門坡方向相同時井場面積最小。雙井組及多井組井工廠,井位橫向布置且鉆機大門坡方向相反時井場面積最大。
涪陵地區(qū)自動化鉆機井工廠優(yōu)選四輪次作業(yè)流程,分別為一開及以上井段、二開、三開及完井作業(yè);井位橫向布置井位縱向布置相比,前者有利于縮短建井周期,后者有利于減少井場占地面積。
研究出井位、井組布置方案及井口間距、井組間距優(yōu)化方法,地面管匯及電液氣控制管線快速拆裝配套集成方案,施工流程影響因素及評價指標(biāo),形成了復(fù)雜山地井工廠井場規(guī)劃、鉆機快速移動和施工流程優(yōu)化技術(shù)。縱向布井及井組平行(鉆機大門坡方向相同)井場面積最??;鉆機拆遷、移動及安裝時間不超過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