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勤豐
人到中年,我們一方面要為孩子能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提供經濟基礎,另一方面,要竭盡全力地幫孩子在城市買一套房、建一個家。
在為孩子忙碌的同時,我們的父母也日漸衰老,深知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不易,于是陪伴父母,安慰父母,給經濟上窘迫的父母以資助。父母生病了,帶他們去醫(yī)院接受治療,否則,在迷宮似的醫(yī)院里,父母會暈頭轉向。有人說,父母關心孩子像雙手撫慰雙腳一樣容易做到,可孩子體貼父母像雙腳去照顧雙手一般艱難。多關注自己老態(tài)龍鐘、步履艱難的父母,也許他們會嘮叨得讓你心煩,也許他們身體上的缺陷會引起你生理上的反感。可你關愛父母的一舉一動,你對父母的態(tài)度,都會影響你的孩子未來對你的態(tài)度。
終于有一天,我們覺得自己肩頭的重擔在慢慢地減輕,孩子長大了,他們挺起青春挺拔的身軀替你分擔肩上的重擔。單位體恤你的辛勞,分給你較少的工作任務,心理壓力驟然減輕了許多。醫(yī)保全覆蓋,父母生病住院的費用幾乎都能報銷,你需要做的就是拿出耐心與愛心去陪伴他們。
等到告別了職場那一天,你馬上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從此以后,所有時間都可以自由支配了。這時,你要給自己的生命做減法。
單位的事可以不去過問了,相信年輕的一代會把事業(yè)做得風生水起。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與自己的生活,不要輕易去干涉他們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如果孩子需要你給予必要的幫助,如幫他們帶孩子,做父母的也不能推辭。當過教師的爺爺奶奶,在教育孩子上總要內行一些,但不知不覺中的隔代溺愛現象要努力去避免。
退休后的減法,可以減到只關注自己的生活,好好活著,活得健康,活得充實,活得心如止水,活得趣味橫生。退休后,最要關注的是自己的身體。營養(yǎng)均衡,心態(tài)平和,加強運動,適當交往,是保證身心健康所必需的。適應孤獨是退休后人們生活所面臨的必然選擇。其實,孤獨與獨處,會讓人感覺倍加自在,身心更加純粹一些,從而能更好地塑造一個人的內在價值。人生苦短,時間珍貴,不必把生命浪費在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生命的價值附屬在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讀書,不斷獲得新的見識與知識,保持對外在世界的好奇心與新鮮感,你的生命之樹才會永不枯竭,永葆青綠。如果有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愛好,請力所能及地保持下來。愛好,會讓你無數平常的日子趣味盎然,會讓你的生活始終充滿活力,遠離枯燥與乏味。
這時,你會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你的愛人。
責任編輯:蔣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