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
鄉(xiāng)村有自己的文化傳承方式,最常見的是世代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耳濡目染間,一種后來知道叫形象思維的能力,就在聽奶奶講故事的時候養(yǎng)成了。民間故事的敘事方式天然去雕琢,行云流水,清新質樸。我最初獲得的文學養(yǎng)料不是文學名著,而是聽奶奶講的民間故事?;叵雰簳r聽過的民間故事,我會有種讓自己的寫作回歸到原始樸拙的沖動。寫小說最終成為我的職業(yè),應該說童年生活是其遠因。我?guī)缀鯖]有別的愛好,工作之余不干別的,只是讀書和寫小說。心性如此,慢慢就把自己弄成作家了。
我上的不是名牌大學,只是家鄉(xiāng)的一所??茖W校,當時叫懷化師專,后來升了本科,改叫懷化學院。1981年,我去懷化師專上學,最興奮的事是見到了圖書館。入學第一天,老師發(fā)給我們一個長長的必讀書單。看著那個書單,心想:我將讀這么多書!三年間,我讀完了書單上所有的書。學校圖書館書很有限,誰借到一本書同學們就預約,輪著看完了才退回去。
學校背后有座小山,長著并不太茂密的松樹。每天大清早,我會鉆進松林里背書。直到今天,只要想到當年背書的場景,鼻子里仿佛就充溢著松樹的清香。我那時候寫過一個短篇小說,發(fā)在同學們辦的油印文學刊物上。小說名叫《山娘娘》,同學們都說寫得好,但那并不能算我真正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始。那本文學刊物當時叫《雛語》,我和同學們把它改作《涉江》,至今仍在辦著。
大學畢業(yè)后,我分配到老家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任務是寫公文,寫縣長講話稿,寫調研材料。當時縣里所有區(qū)鄉(xiāng)鎮(zhèn)我都去過,有時是跟隨縣長調研,有時是自己調研。溆浦山水很美,當時未曾在意的經歷,如今回憶起來頗有些神往。真可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有個善溪鄉(xiāng),從縣城過去交通極為不便,須先坐火車到鄰縣安化境內,再坐船才能到達。船行在資江支流上,兩岸高山入云,村舍掩映。鄉(xiāng)政府前面有小河,水清見底,游魚可見。夏天,吃過晚飯,往溪澗深處去,尋幽靜水潭沐浴,聽歸鳥入林,看流螢眨眼。那時年輕,日子過得自在,心無任何掛礙。
我虛心跟著前輩學寫機關文章,三年之后就成單位的主筆了。大學中文系雖然開了應用文寫作課程,但中國官方寫作范式是在大學課本上學不到的。所以,剛去工作那幾年,文學夢想也放棄了。一直到寫機關材料已非常熟悉,有業(yè)余時間了才有意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正像孔子說的,“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文學夢想在那時又迸發(fā)了。當時,我才二十五六歲,盡管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但總覺看不清方向。寫作,成了我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