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最早的中譯本誕生于1925年,當(dāng)時被譯為《重光記》,它出自蘇州籍文人、詩人、翻譯家周瘦鵑之手。
1910 年,在《小說月報》上發(fā)表的《愛之花》是周瘦鵑的處女作,自此他便開始大量寫作、翻譯文學(xué)作品。1917 年,周瘦鵑的譯作《歐美名家短篇小說叢刊》出版,轟動一時。長于言情的周瘦鵑翻譯了大量外國文學(xué)作品,在當(dāng)時鼓舞了社會上許多青年男女,在愛情與婚姻問題上反抗封建社會、家庭的斗志,如《情歟孽歟》《無可奈何花落去》《這一番花殘月缺》等名篇,均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rèn)可,具有進(jìn)步意義。據(jù)考證,周瘦鵑一生譯介西方作品超 459 篇,涉及27個國家,翻譯或合譯小說(集)31本,譯文多達(dá)上千萬言,可謂洋洋大觀。
最早的《簡·愛》中譯本《重光記》,只有寥寥八九千字。1925 年 7 月,周瘦鵑策劃出版了“言情”系列叢書“我們的情”(四冊)。末冊《心弦》是他編譯而成的歐美愛情小說集,選譯了十部文學(xué)史上的經(jīng)典,或轟動一時的佳作,被縮譯為“哀情十記”,每記含四至五章。其中,英國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被譯為《重光記》。
周瘦鵑曾在《我翻譯西方名家短篇小說的回憶》中寫道:“因為我生性太急,不耐煩翻譯一二十萬字的長篇巨著,所以專事搜羅短小精悍的作品,翻譯起來,覺得輕而易舉。”而《心弦》中所譯的原著作品大多是中長篇小說,再結(jié)合周瘦鵑“不耐煩翻譯”的性情,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他會將全譯版本應(yīng)在40萬字左右的《簡·愛》,縮譯為八九千字的短小篇幅了。
周瘦鵑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譯為極具中國風(fēng)情的“嘉綠白朗蝶”;他也未將女主人公音譯為簡·愛,而是喚其“嫣痕伊爾”;故事發(fā)生地桑菲爾德則被他譯為“霜飛邸”。
從周瘦鵑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縮選,也可以看出他的編譯思路?!吨毓庥洝贩譃椤肮中β暋薄扒槊}脈”“瘋婦人”“愛之果”四章,周瘦鵑在譯文中放大了原著中的恐怖色彩和一男一女談戀愛的浪漫戲碼,進(jìn)行了言情小說化的處理,也更為注重故事的戲劇起伏和通俗性。而簡·愛追求自由平等、自立自強(qiáng)的品質(zhì),限于篇幅則被他隱沒了。
(摘自《現(xiàn)代快報》 鄭文靜 李藝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