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韻瑤
周末,爸爸開車外出,我和媽媽只好坐公交車去鎮(zhèn)上。
(開門見山,引出故事。)
在烈日的灼烤下,公交車終于來了,我長舒一口氣,迫不及待地跨上公交車。匆匆瞄準(zhǔn)就近的一個座位,來不及多看,只想一屁股占領(lǐng)。可就在這時,一個老人突然出現(xiàn),堵在我想要坐下的位置前
(老人的出場預(yù)示著故事拉開了帷幕,懸念頓生,暗合題目“神奇”二字。)
老人臉上溝壑縱橫,紅血絲布滿了眼眶,頭發(fā)也白了一大半。竹枝似的指頭上好幾根都裹著膠布。.
(對人物進行正面描寫,為下文突出老人的善良品質(zhì)作鋪墊。)
我轉(zhuǎn)向媽媽小聲地嘀咕:媽媽,你看,這個爺爺怎么沒有先來后到的意識???“好了,尊老愛幼是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美德。走,咱們坐其他地方去?!庇捎谖恢貌蛔?,我和媽媽只能坐在不同的地方。
我緊緊地盯著那位老人,看著他臉上的笑容,越想越委屈。
這時,我旁邊的一位叔叔睡著了,眼看他就要倒在我身上了,我內(nèi)心十分忐忑:叫不叫醒叔叔呢,如果叫了,打擾到他睡覺怎么辦?如果不叫,倒在我身上怎么辦?我向后瞅瞅媽媽,發(fā)現(xiàn)她早已睡著了。頓時,孤獨與無奈涌上我心頭
(“我”的窘境和無奈、不滿的心理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懸念進一步加深,為習(xí)作主旨的凸顯蓄勢。)
“小姑娘,來,你去我那個位置,我來坐這兒,爺爺暈車?!编牛渴莿偛拍莻€爺爺?他正蹣跚著走過來。驚喜?疑惑?還是感激?這是怎么回事,剛剛還在跟我搶座位,為什么現(xiàn)在又主動替我解圍呢?哎,真搞不懂!再次坐下來的我不免有些納悶
“26號街已到,請……”廣播里傳來到站提示。許多乘客簇擁著下車,老爺爺也站起身,他再一次蹣跚地向門口走去。咦?老爺爺褲子上的泥水從哪來的?明明上車時沒有呀!我看了看自己現(xiàn)在的位置,上面還有殘留的泥點子
老爺爺下車前沖我笑了笑,這一笑我明白了,他是為了不把我的褲子弄臟才故意搶我的位置,之后,他看出我的窘迫才又跟我換了位置。這一切都是一位年過七旬的陌生老人給予我的關(guān)心與幫助。
(真相大白,小作者恍然大悟,之前對老人的誤解煙消云散。這里完成了對老人的正面描寫和側(cè)面烘托,突出了老人善良、慈愛的品格,令人意想不到。)
溫暖不是只有親人才能給予,也不是只有朋友才能給予,更不是只有自己認識的人才能給予。這份來自陌生人的善意,讓我感到無比溫暖
于我而言,這,真是神奇的一天!。
(“我”的頓悟是這一天神奇之所在,卒章顯志,簡潔有力。)
(江蘇如東縣洋口港實驗初級中學(xué))
總評
從極具神奇味道的題目,到小作者層層鋪設(shè)懸念的寫作技法,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被生活中一件尋常而又美好的小事所吸引,字里行間折射出了社會的溫暖與美好。
習(xí)作出彩點如下——
1.設(shè)置懸念,引人入勝
都說“文似看山不喜平”,看得出小作者是善于講故事的。習(xí)作開篇以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話,既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又設(shè)置了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整個故事敘述得一波三折,很有吸引力。
2.欲揚先抑,凸顯人物形象
故事里,小作者一開始對“老爺爺”是有誤解的,她的“無奈與孤獨”“委屈與疑惑”正是為了從側(cè)面烘托人物形象,這樣的“抑”為后來的“真相大白”——老爺爺?shù)纳婆e蓄勢,使一個善良慈愛的老人形象成功躍然紙上,給讀者造成心靈的沖擊。
3.心理描寫,增強感染力
人們常說“我手寫我心”,就是說我們在寫作時必須發(fā)出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
習(xí)作中,我們不難觸摸到小作者最真切的心靈。如她一開始迫不及待地想占個座,到后來老人的“不守規(guī)則”讓她很不開心,以及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中的委屈、孤獨、納悶、不解等心理感受,這些都是一個孩子正常的情緒宣泄。
只有這樣真實的文字,才容易走進讀者的內(nèi)心。
(管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