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任遠(yuǎn)
在中文網(wǎng)絡(luò)世界,特別是在一些讀書軟件上,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教家長如何讓孩子掌握“猶太智慧”的書籍??梢哉f,這些書的硬傷實在太多,對猶太民族的文化理念存在曲解。猶太民族的《塔木德》經(jīng),在這些人的筆下,最終變成了簡化的心靈雞湯書籍,或者扁平化為只求逐利賺錢的成功學(xué)手冊。
就在我讀到的一本電子書的第一章,硬傷就讓人啼笑皆非:“在每一個猶太游子的行囊里,都有一本《塔木德》;在每一個姑娘出嫁的時候,家人都往她手里塞一本《塔木德》?!?/p>
這些寫所謂“塔木德智慧”的寫手們,難道就不知道《塔木德》并不是單單一本書,而是由多則72冊、少則18冊厚厚的硬皮書所組成的叢書?即使經(jīng)過精簡,《塔木德》也有約9000頁,要是把所有《塔木德》放在一起,估計可以占去一整個書柜吧?
相比起以《圣經(jīng)·舊約》為主體的猶太《妥拉經(jīng)》,《塔木德》涵蓋了猶太人的日常生活習(xí)慣以及對《妥拉經(jīng)》的注釋,是猶太法律的重要文字根據(jù),是猶太民族的王國被羅馬帝國毀滅后,在大流散時期為了保存猶太文明而不斷撰寫的典籍。
《塔木德》之所以那么龐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多個世紀(jì)以來,不同拉比都在上面留下了注解。這些擁有不同立場的拉比,在《塔木德》上留下了表述各自觀點的注釋,因此《塔木德》的內(nèi)頁充斥著一小段一小段的文字。
一段經(jīng)文底下的注釋,如同一則推特下的各種留言。
有人把《塔木德》比作最早的社交媒體:一段經(jīng)文底下的注釋,如同一則推特下的各種留言?!端镜隆肪幾甙堰@些留言用紙張保留下來,后人能夠以多個立場判斷一段經(jīng)文的意義。
在正統(tǒng)的猶太教學(xué)堂里,學(xué)習(xí)《塔木德》的年輕學(xué)子們打開經(jīng)書,圍繞某段經(jīng)文進(jìn)行激烈的爭辯。圍繞一段經(jīng)文,持不同立場的爭辯在這里是受到鼓勵的,辯論激烈的氛圍也是被認(rèn)可的。一位猶太朋友跟我說,在以色列你可以看到陌生人就一些很抽象的問題發(fā)生激烈爭辯;上司和下屬之間的爭辯,也司空見慣。
我認(rèn)為,這就是《塔木德》在文字以外所傳承的獨特猶太文化:它不是要求讀者死記硬背地記住某些金科玉律,而是用思辨的方式去審視祖先兩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想法。
如湯因比所言,許多古老的文明都走向僵化,最終在今天讓我們目睹它們未老先衰的面貌。而猶太人這種好爭辯的習(xí)慣,也許是他們不斷推陳出新的重要原因。
在猶太意第緒語中,有一個單詞“chutzpah”用來形容打破舊框架、不斷出新點子的人。沒錯,猶太人富有,因為猶太人善于改變世界。放在今年的語境中,那個改變了整個世界走向的猶太chutzpah,非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