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虹宇 譚 鵬,2 劉漢軍 邱海燕 蘭貴紅 王順慧
(1. 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2.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監(jiān)督中心,新疆 庫爾勒 841000;3. 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環(huán)保質量監(jiān)督檢測研究院,四川 德陽 618300)
微生物腐蝕(MicrobiologicallyInfluenced Corrosion,MIC)是頁巖氣地面集輸管道點蝕穿孔失效的主要原因[1],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與環(huán)境污染。因此,研究MIC機理,有效地進行腐蝕防護,保障頁巖氣集輸管道的安全運行十分重要。目前,對四川盆地的頁巖氣集輸管道的MIC研究主要集中于SRB腐蝕,如Wu和劉華敏等[2,3]研究表明,SRB的富集是導致頁巖氣集輸管道出現(xiàn)點蝕的主要原因;Liao等[4]研究認為,在低流速的集輸管道中,SRB與CO2、O2和Cl-等腐蝕介質的協(xié)同腐蝕是導致集輸管道出現(xiàn)腐蝕穿孔的主要原因。生物膜的形成是MIC發(fā)生的關鍵步驟之一,但對頁巖氣集輸管道內壁形成腐蝕產物/生物膜的過程研究較少,大部分對腐蝕產物/生物膜的研究集中于海水和油田。如舒韻等[5]研究模擬海水中X80鋼表面的SRB生物膜形成過程,結果表明SRB在金屬表面形成的腐蝕產物/生物膜且逐漸致密的過程中,SRB的濃度上升,SRB腐蝕加劇。尚未有學者對腐蝕產物/生物膜形成過程中的主要腐蝕微生物演替變化進行研究。
因此,本研究模擬長寧區(qū)塊頁巖氣地面集輸管道環(huán)境,通過動態(tài)腐蝕掛片失重法、電化學阻抗譜圖、高通量測序以及腐蝕產物形貌表征等手段,研究在L360N鋼表面逐漸形成腐蝕產物/生物膜的過程中,試片表面的主要腐蝕微生物演替以及腐蝕機制變化,有利于更好地防控MIC。
實驗所用水樣為四川盆地某頁巖氣單井壓裂投產四個月后的采出水,其水質情況(mg/L)為:pH 6.6,Na+15240.00,K+571.00,F(xiàn)e2+/Fe3+47.25,Ca2+769.00,Mg2+85.00,Ba2+188.90,Cl-24722.39,SO42-35.89。實驗材料為頁巖氣開采現(xiàn)場外輸管道所用管材L360N鋼加工制成。動態(tài)腐蝕掛片實驗的試片尺寸為40×13×3mm(含Φ2mm的孔);電化學測試所用工作電極尺寸為10×10×2mm。試片經打磨拋光后,依次使用丙酮、去離子水、無水乙醇清洗,稱重后,紫外消毒20min。
高通量測序和腐蝕形貌觀察需要使用0.2mol/L磷酸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PBS的配方為(g/L):5.2gNaH2PO4·H2O,58.0gNa2HPO4·12H2O,調pH值至7.4。戊二醛固定液的配方為:10mL 25%(質量分數(shù))戊二醛,40mL無菌水,50mL 0.2 mol/LPBS溶液,調節(jié)pH為7.3。腐蝕酸洗液配方為(g/L):3.5g六次甲基四胺,500mL濃鹽酸。
根據(jù)頁巖氣地面集輸管線的現(xiàn)場實際情況,設置實驗條件為35℃、水相流速為0.5m/s的厭氧環(huán)境(使用高純氮氣2h對采出水進行除氧處理),分別進行周期為1、3、5、7、10、14d的動態(tài)腐蝕掛片實驗。實驗結束后,取出試片,使用1.1節(jié)中所配的腐蝕酸洗液除去試片表面腐蝕產物,再使用去離子水和無水乙醇清洗,稱重,計算試片腐蝕速率,腐蝕速率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6]:
式中,vcor為腐蝕速率,mm·a-1;m0為試片初始質量,g;m1為試片除去腐蝕產物后的試片質量,g;S為試片表面積,cm2;t為腐蝕掛片實驗周期,h;ρ為試片密度,g·m-3。
使用CorrTest(CS310H)電化學工作站進行電化學阻抗譜(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測試。工作電極為L360N鋼(工作面積為1cm2),輔助電極為石墨電極,參比電極為飽和甘汞電極(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SCE),設置交流激勵信號振幅為5mV(vs Eocp),掃描頻率范圍為10-2~104Hz。EIS數(shù)據(jù)使用ZsimpWin軟件進行擬合分析。
將實驗周期為3、7、14d的動態(tài)腐蝕掛片取出后,立即放入1.1節(jié)中配的戊二醛固定液浸泡4h,隨后依次在25%、50%、75%、100%(體積分數(shù))的乙醇溶液中浸泡15min,冷風吹干后進行形貌表征。采用SU3500型掃描電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對試片表面的腐蝕產物/生物膜進行觀察,Aztec X-Max20型能譜儀(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進行元素能譜分析[7]。使用1.1節(jié)中配的腐蝕酸洗液和無水乙醇清洗試片后,采用SEM和ContourGT InMotion型三維光學顯微鏡觀察試片表面腐蝕形貌,并測量試片點蝕深度。
動態(tài)腐蝕掛片試驗結束后,使用X射線衍射儀(X-Ray Diffractometer,XRD)對試片表面的腐蝕產物進行定性分析。用PBS對試片表面的生物膜進行清洗,對清洗后的PBS溶液進行16S rRNA基因V3-V4區(qū)高通量測序。
圖1是動態(tài)腐蝕掛片實驗的試片平均腐蝕速率圖。隨著時間的推移,試片的平均腐蝕速率呈下降趨勢,7~14d時平均腐蝕速率維持在0.0143mm/a左右。圖2是電化學阻抗譜圖。通常容抗弧大小與電極表面形成的腐蝕產物膜和生物膜有關[6]。容抗弧的半徑越大,電極表面的保護膜越致密,工作電極的均勻腐蝕減緩[8]。由圖2(a)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抗弧半徑呈逐漸增大的趨勢。這表明工作電極表面腐蝕產物/生物膜形成,并逐漸致密。
圖1 試片平均腐蝕速率隨時間的變化
圖2 L360N鋼在采出水中浸泡不同實驗時間的電化學阻抗譜圖
為更好地理解L360N鋼電極表面腐蝕產物/生物膜的阻抗特性,使用ZsimpWin軟件對EIS測試結果進行擬合,等效電路圖如圖3所示。3~14d的測試結果采用圖3(b)進行擬合,1d的測試結果采用圖3(a)進行擬合,擬合結果誤差均<10%。在等效電路中,Rs為溶液電阻,Qf為腐蝕產物/生物膜電容,Rf為腐蝕產物/生物膜電阻,Qdl為雙電層電容,Rct為電荷轉移電阻。其中,Q是常相位元件,Y0為阻納,n為彌散指數(shù),擬合結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3d后Rf值呈逐漸增大的趨勢,從8.085Ω·cm-2增加到12860Ω·cm-2,這表明電極表面有腐蝕產物/生物膜形成并逐漸致密。同時Rct值的大小可以用來評價金屬腐蝕程度[9],Rct值呈逐漸增大的趨勢,這表明電極腐蝕程度逐漸減低,與Rf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動態(tài)腐蝕掛片的實驗結果一致。
表1 EIS擬合數(shù)據(jù)
圖3 EIS擬合等效電路圖
試片表面腐蝕產物/生物膜的SEM形貌表征和EDS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試片表面的微生物和腐蝕產物逐漸增多且分布均勻,14d時試片表面形成了較致密的腐蝕產物/生物膜,其中Fe元素和S元素含量達到最高。試片表面的腐蝕產物XRD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隨著實驗周期的增加,主要腐蝕產物由Fe2O3,變?yōu)镕e2O3、FeS2和FeS,14d時主要腐蝕產物為FeS,這些均為典型的SRB腐蝕產物[10]。這都表明腐蝕后期試片表面的主要MIC是SRB腐蝕。由于采出水介質中存在CaCO3懸浮物,3d和7d試片表面的腐蝕產物中檢測出CaCO3。
圖4 不同實驗時間的試片表面腐蝕產物/生物膜SEM圖和EDS分析結果圖
試片的腐蝕形貌表征分別由圖6和圖7所示。3d時L360N試片表面主要呈均勻腐蝕形貌,局部區(qū)域有深度為3.0138μm的點蝕坑;7d時試片開始出現(xiàn)明顯的典型點蝕形貌,局部點蝕坑深度為7.4624μm;14d時試片表面點蝕數(shù)量變多,點蝕直徑變大,試片局部點蝕深度為7.8564μm。這表明,在腐蝕產物/生物膜逐漸致密的過程中,試片表面由均勻腐蝕變?yōu)辄c蝕,且點蝕深度和數(shù)量逐漸增加。
圖6 不同實驗時間的試片表面腐蝕形貌SEM圖
圖7 不同實驗時間試片表面點蝕的三維顯微鏡圖
屬水平上的群落結構組成如圖8所示,采出水與試片表面腐蝕產物/生物膜的細菌菌群結構有較大差異。采出水中的主要菌屬是脫硫微桿菌屬(Desulfomicrobium)和嗜蛋白菌屬(Proteiniphilum),而試片表面的主要菌屬是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弓形桿菌屬(Arcobacter)、脫硫微桿菌屬(Desulfomicrobium)和脫硫化曲菌屬(Desulfocurvus)。采出水中的嗜蛋白菌屬(Proteiniphilum)屬于產酸菌(Acid-producing Bacteria,APB),是一種嚴格厭氧的APB,能代謝產生有機酸腐蝕金屬[11]。而試片表面相對豐度逐漸上升的假單胞菌(Pseudomonas)是一種產粘液菌(Slime-producingBacteria,SPB)菌屬[12],可產生大量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促進金屬表面生物膜的形成[13]。假單胞菌(Pseudomonas)在試片表面的相對豐度逐漸上升,這意味著試片表面的生物膜逐漸增多。脫硫微桿菌屬(Desulfomicrobium)和脫硫化曲菌屬(Desulfocurvus)等典型的SRB菌屬[14],海細菌屬(Marinobacterium)、弓形桿菌屬(Arcobacter)和Dethiosulfatibacter等可以代謝產生H2S的非典型SRB菌屬[15-17],在試片表面的相對豐度也在逐漸上升。硫膨大桿菌屬(Thioclava)和Thiomicrospira等硫氧化菌(Sulfur-oxidizing Bacteria,SOB)菌屬的相對豐度在逐步降低[18,19]。
圖8 微生物16S rRNA基因序列屬水平分類圖
L360N試片在實驗室模擬的頁巖氣地面集輸管線的環(huán)境中(35℃、水相流速為0.5m/s的厭氧環(huán)境),由于微生物的存在,表面會逐漸形成一層較致密的腐蝕產物/生物膜。在腐蝕產物/生物膜逐漸形成的過程中,試片表面的腐蝕反應也在發(fā)生變化,如圖9所示。
圖9 試片表面各階段主要腐蝕反應過程
3d時試片表面有局部腐蝕產物/生物膜形成,有SOB菌屬硫膨大桿菌屬(Thioclava)附著在試片表面,相對豐度為7.18%。而采出水中相對豐度為29.37%的嗜蛋白菌屬(Proteiniphilum)是一種嚴格厭氧的APB。試片的腐蝕產物主要為Fe2O3為主,且表面呈均勻腐蝕狀。這表明0~3d時,試片表面的腐蝕反應以SOB腐蝕和APB生長代謝導致的酸腐蝕為主。
有研究表明[20],Cl-濃度為30g/L時,金屬對Cl-的腐蝕敏感度最高且體系中的SRB代謝活性最強,有助于SRB在金屬表面形成生物膜并與Cl發(fā)生腐蝕協(xié)同作用,而采出水中Cl-含量為24722.39mg/L,這表明該體系的SRB代謝活性最強,且形成生物膜。因此,7d時試片表面的腐蝕產物/生物膜覆蓋率增加,如圖4(c)所示。試片表面的主要菌屬為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脫硫微桿菌屬(Desulfomicrobium)、弓形桿菌屬(Arcobacter)、Thiomicrospira和硫膨大桿菌屬(Thioclava)等,SOB、SPB和SRB菌屬的相對豐度上升。試片表面的主要腐蝕產物有FeS2和FeS,并開始出現(xiàn)點蝕形貌。這表明試片表面的硫循環(huán)腐蝕過程加強,但腐蝕產物/生物膜的存在阻擋了Cl-的擴散[21],降低了Cl-對試片的腐蝕。因此,試片的均勻腐蝕下降,開始出現(xiàn)點蝕。試片表面發(fā)生的主要腐蝕反應開始由SOB腐蝕和APB導致的酸腐蝕,轉變?yōu)橐許RB和SOB為主的硫循環(huán)腐蝕。SRB引起的主要腐蝕[22]反應如下:
14d時試片表面形成較致密的腐蝕產物/生物膜,主要腐蝕產物為FeS,如圖4(e)和圖5所示。試片的主要細菌是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脫硫微桿菌屬(Desulfomicrobium)、弓形桿菌屬(Arcobacter)和脫硫化曲菌屬(Desulfocurvus),SPB和SRB菌屬的相對豐度持續(xù)增加,但SOB菌屬降低。由于SRB的腐蝕產物FeS與EPS交織在一起形成腐蝕產物/生物膜,因此大多數(shù)微生物會嵌入腐蝕產物/生物膜中[23],膜下的微生物濃度較高。而腐蝕產物/生物膜下的SRB會用金屬代替碳源獲取電子進行生長代謝,使點蝕加劇。SRB產生的HS和H2S會與Fe2O3反應,使試片腐蝕產物以FeS為主。
圖5 不同實驗時間試片表面腐蝕產物XRD圖
(1)在實驗室模擬的頁巖氣地面集輸管道環(huán)境(常壓、35 ℃、流體流速為0.5m/s的厭氧環(huán)境)中,L360N試片表面形成腐蝕產物/生物膜并逐漸致密。在試片表面成膜的過程中,試片均勻腐蝕速率下降,7d后穩(wěn)定在0.0143 mm/a左右,試片的點蝕數(shù)量和深度逐漸上升,點蝕深度升至7.8564μm;
(2)在L360N試片表面腐蝕產物/生物膜形成并逐漸致密的過程中,試片表面的主要腐蝕細菌發(fā)生變化,SPB和SRB菌屬富集,SOB菌屬逐漸減少。0~3d時,試片表面主要發(fā)生APB和SOB的均勻腐蝕,尚未形成明顯腐蝕產物/生物膜,主要腐蝕細菌是嗜蛋白菌屬(Proteiniphilum)和硫膨大桿菌屬(Thioclava);3~7d時,試片表面形成局部腐蝕產物/生物膜,SRB菌屬開始富集,7d時試片表面出現(xiàn)點蝕,腐蝕產物/生物膜中的主要腐蝕細菌是假單胞菌(Pseudomonas)、脫硫微桿菌屬(Desulfomicrobium)、弓形桿菌屬(Arcobacter)、Thiomicrospira和硫膨大桿菌屬(Thioclava),主要腐蝕機制是SRB和SOB的硫循環(huán)腐蝕;7~14d時,試片表面逐漸形成完整且較為致密的腐蝕產物/生物膜,點蝕加劇,14d時腐蝕產物/生物膜中的假單胞菌(Pseudomonas)、脫硫微桿菌屬(Desulfomicrobium)和弓形桿菌屬(Arcobacter)富集,SOB菌屬相對豐度減少,主要腐蝕機制是SRB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