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露鋒
古代統(tǒng)治者常常通過修史來教化、資治和明道。不過,也有修史被借用為殺人之刀。
太監(jiān)魏忠賢成為明熹宗面前的紅人后,宮中很多人開始巴結(jié)他,但東林黨人卻看不起他。魏忠賢為掌握實權(quán),開始處理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東林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在朝中打響。
閹黨為了打擊東林黨人,炮制了六君子之獄、七君子之獄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其中對“梃擊”“紅丸”“移宮”三案進行翻案是重要步驟之一。魏忠賢讓其死黨顧秉謙帶幾個人,重修當代史,將其作為政治斗爭的陣地,利用輿論當武器。
萬歷帝曾想立寵妃鄭氏的兒子常洵為太子,遭到朝中東林黨人反對。萬歷帝只得立長子常洛。男子張差手持木棍闖入太子寢宮,打傷太監(jiān)后被生擒勘審。張差一口咬定,自己受鄭氏手下太監(jiān)指使,才去殺太子的。但張差語無倫次,似乎精神有問題。萬歷帝下令以瘋癲奸徒罪處死張差,草草了結(jié)“梃擊案”。
光宗常洛即位后,鄭貴妃為討好他,挑選8名美姬進獻。光宗本已虛弱的身體,更加不堪。他怕死,服用紅丸。初服一丸,四肢和暖,思進飲食,再進一丸,次日凌晨即亡,此為“紅丸案”。
光宗的寵妃李氏,為照顧皇長子朱由校遷入乾清宮。不到一月,光宗便死了。李氏企圖挾皇長子自重。朝中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等人,為防其干預(yù)朝事,逼迫李氏離開乾清宮。李氏無奈,移居噦鸞宮,是謂“移宮案”。
東林黨人葉向高在主持編修《光宗實錄》時,對“三案”的描述大概是梃擊案、紅丸案是萬歷帝寵妃鄭貴妃謀害光宗,欲以己子代之;移宮案是為了阻止光宗寵妃李氏后宮干政。
閹黨為了從政治上和與論上徹底打倒東林黨,力主重修《光宗實錄》,為“三案”全面翻案,推翻東林黨人之前的看法。閹黨認定,光宗之死是因為哀慕神宗;東林黨人“移宮”是為了貪圖“定策之功”。
此外,閹黨還主持纂修《三朝要典》,進一步統(tǒng)一官方說法,指責(zé)東林黨人貪圖功名,排除異己,離間皇家骨肉親情。該書充滿對東林黨的攻擊,是閹黨打擊東林黨的重要工具。例如重述“梃擊案”時,誣陷東林黨人何士晉是禍首,說他利用非常手段查案,捏造實情真相,敲詐無辜之人。在重述“紅丸案”和“移宮案”時,也如法炮制,將矛頭指向?qū)O慎行、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人。
《三朝要典》撰寫完成后,在朝野廣泛傳播,嚴重損壞了東林黨的形象。閹黨借助輿論之力,把政敵往死里整,很多東林黨人被迫害致死。東林六君子之一的魏大中,就是在牢中被活活打死的,其子魏學(xué)洢在獄中病死時年僅29歲。而魏忠賢得以顯赫一時,聲勢大漲。
這種形勢在崇禎帝即位后得到逆轉(zhuǎn)。他常年生活在宮中,對魏忠賢閹黨的罪行,耳聞目睹,一清二楚。他登基剛?cè)齻€月,便一舉鏟除了閹黨。他給被誣陷的東林黨平反,并下詔毀掉《三朝要典》,將其列為禁書。
但到了弘光朝廷,《三朝要典》依然是政治斗爭的武器。弘光帝朱由崧是萬歷帝寵妃鄭貴妃的孫子,在南明朝廷建立之際,東林黨人竭力擁戴潞王朱常淓即位,認為“潞王立,則不惟釋罪,且可邀功”。新仇加舊恨,即位后的朱由崧自然對東林黨人頗為不滿,重頒《三朝要典》打擊東林黨人。而這,又掀起一場風(fēng)波,加劇了弘光朝廷的黨爭。
此書開啟了修史以助黨爭的先例,無怪乎明末著名文學(xué)家、抗清英雄吳應(yīng)箕在《兩朝剝復(fù)錄》一書中認為,《三朝要典》是本“殺人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