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姣
(南華大學,湖南 衡陽)
2018 年12 月29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正。對預算的編制、執(zhí)行和預算績效評價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強調了不得擅自改變預算支出的用途,嚴格控制不同預算科目、預算級次或者項目間的預算資金的調劑,定期向上一級政府報告預算執(zhí)行情況并向社會公開,對違返預決算相關規(guī)定的,追究行政責任,甚至降級、撤職、開除,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給各級行政事業(yè)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盡快實現(xiàn)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特別是財政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發(fā)揮重要作用。
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yǎng),高校做為行政事業(yè)單位中的重要一員,對國家拔款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一值備受社會關注?;谛隆额A算法》下,為嚴格執(zhí)法,高校應盡快出臺一套科學、實用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嚴格遵守新《預算法》,注重預算績效,提高資金效益,實現(xiàn)高校戰(zhàn)略目標。
經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我國現(xiàn)有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普遍缺乏客觀性、可操作性、戰(zhàn)略性等[1],借鑒財政部門指定的績效評價指標太籠統(tǒng),大部份高校設計的預算評價指標主要是共性指標,對一些分類別、分項目的個性化評價指標設計不到位[2],財務績效指標設置存在著“重投入,輕產出”、“重使用,輕效益”的現(xiàn)象,評價結果可比性不強[3],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和問責機制不完善[4].
要改變此種現(xiàn)狀,我們必須牢記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設定的目的和初心,是為了嚴格遵守《預算法》,為了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為了用最小的成本,實現(xiàn)高校最大的戰(zhàn)略目標。
必須廣泛宣傳新《預算法》對預算編制、執(zhí)行和預算績效評價的嚴格規(guī)定和控制,以及對違反預算追責的相關規(guī)定,使預算編制盡可能精準、科學,為預算執(zhí)行、績效評價打下基礎。因此,預算績效評價指標必須有預算編制執(zhí)行情況的相關指標。
為實現(xiàn)高校發(fā)展目標,需充分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緊盯同行前沿高校,分析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軟硬實力方面與前沿高校的實際差距,結合本高校的實際情況和特色發(fā)展,制訂出具體的邁進指標,作為目標任務由各學院、科研部門、教輔部門、行政部門、后勤部門等分別完成,各單位根據各自的任務目標,編制預算,嚴格執(zhí)行,預算績效評價指標應以完成目標任務為主要指標。
許多研究預算績效評價指標大而全,權重給定極其復雜,使預算績效指評價過程成為一個龐大的體系,造成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成了雞肋,最終反而阻礙了預算績效評價的進行。評價指標、過程只有簡單易行,便于操作,才可能落地實施。
不同學院、部門,其工作性質截然不同,目標任務也大相徑庭,評價指標只有圍繞其工作目標任務來設定,才能起到評價的作用。如果硬要用統(tǒng)一的指標來評價不同性質的學院、部門,其評價結果公信力很難得到保證,評價結果自然難以應用。
南華大學這些年一直對績效評價進行著不斷的探索,針對各學院績效評價,圍繞人才引進與培養(yǎng)、國際交流、教學建設與效果、科研探索與成果出臺了一系列個性化績效評價指標與要求,同時對行政部門中層干部考評,其評價結果開始與績效工資掛購,取得了一定成效,現(xiàn)根據現(xiàn)有成果,拓展思維,進一步得出以下建議。
為了讓預算績效評價真正成為可能,還必須讓評價結果有可比性和實際應用,因此,高校應對各學院、科研部門(研究所、研究基礎、研究中心等)、教輔部門(教務處、圖書館、信息中心、學工處等)、行政部門(黨政辦、人事處、組織部、宣傳部、財務處、審計處等)、后勤部門(后勤處、資產處、基建處、招投標中心等)除分類設定評價指標,還應分類進行預算績效評價,甚至學院也可分工科、醫(yī)科、文科類進行評價,目的是讓評價結果可以比較,更有利于管理、督促、激勵和追責[5]。
在高校各學院各部門預算績效評價的基礎上,還應對各學院各部門領導圍繞 “德、能、勤、績、廉”進行績效評價,充分調動各學院、部門領導的積極性,迫使各學院、部門領導有憂患意識,努力實現(xiàn)高校的戰(zhàn)略目標,也便于激勵和追責。
各學院、部門應根據本學院、本部門工作性質特征和目標任務,自主設定科長、職員績效評價指標,當每個職員都能認真完成各自的目標任務,各學院、部門的目標任務才能順利圓滿完成,整個高校的戰(zhàn)略目標才能有效推進。
女助手說:“是的,可是醫(yī)院也是可以調節(jié)的,專家坐診時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時間我當時也問了毛老師的,是他自己親自改的。”
南華大學全部職工,每年都要對所有中層干部展開評議,對中層干部展開評議是管理的進步,但很多職工因從未與其他學院、部門領導打過交道,很不了解,其評價結果有待商榷。因此,應分類組建相應的學院、行政部門預算績效評價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包含分類各學院教授代表及教學、科研、教輔、行政、后勤等部門的教授代表,各學院、部門應事先提供教授評委名單,由黨政辦統(tǒng)一隨機抽取。
對各學院正職領導績效評價,應由本學院職工民主評議 +分管校領導評議+高校書記校長評議[6]。
對各學院負職領導績效評價,應由本學院職工民主評議+學院正職領導評議+分管校領導評議。
對部門正職領導績效評價,應由本部門職工民主評議+ 全校各學院、各部門的高級職稱中隨機分別抽取評委評議+ 分管校領導評議+ 高校書記校長評議。
對部門負職領導績效評價,應由本部門職工民主評議+ 全校各學院、各部門的高級職稱中隨機分別抽取評委評議+ 部門正職領導評議+ 分管校領導評議。
對基層教職員工績效評價,應由本系室或本科室職工民主評議 +系主任或科長評議+學院或部門主管負職領導評議。
南華大學對學院、部門的評價結果靠前的已與績效工資掛購,極大促進了學院教師和行政部門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學、科研、辦事效率、服務態(tài)度、考勤等都有明顯提高。評價結果除與績效工資掛購外,針對高校績效評價結果排名前三、后三的單位和個人,應個別談話、會議通報,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并與選拔干部掛購[7]。
根據績效評價的組織架構,通過校園網,全校教職員工,只對自已需要評價的學院、部門、領導、職工在網上進行評價,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一些毫無意義的評議。
南華大學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為:主要指標位列省屬高校和同類型高校前列,進入省屬高水平大學行列和中西部地區(qū)特色高校行列,在核工業(yè)、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環(huán)境保護行業(yè)具有明顯特色和優(yōu)勢地位,完成向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轉變,為早日建成省內先進、國內知名、具有國際影響、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奠定堅實基礎。并向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目標不斷邁進。
參考眾多研究論文,結合南華大學的發(fā)展目標和實際情況,得出以下各類績效評價指標[8],權重根據南華大學發(fā)展目標和辦學宗旨而定[9]。
表1 高校學院預算績效評價指標
(續(xù)表1)
表2 行政管理部門績效評價指標
表3 高校中層領導績效評價指標
高校應按照黨中央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明確指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創(chuàng)新預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利用科學合理、簡單易行的績效評價指標,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進行預算績效管理,在新《預算法》的統(tǒng)領之下,實現(xiàn)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高校的戰(zhàn)略目標一定會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