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蓮
拙作小小說《敗筆》會受到青睞,被近二十家報刊轉載,全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qū)用作中考試題,是出乎我意料的。
說起來,這篇小小說的素材還是母親提供給我的,確有其事。清朝年間,我的姥爺,名叫張繼發(fā)(法),不確定是哪個字,當然這并不重要,是大戶人家,養(yǎng)有牛驢馬騾牲口,雇著長工,日子過得比較殷實。姥爺是獨生子,說話有些結巴,也進過學堂,可他卻是屎殼郎鉆木頭——根本就不是那種蟲子。在學堂里待了一年,也沒跳出“羊圈”(那時,孩子們念的書比較簡單,其中就有:大羊大,小羊小,跑上跑下吃青草……拍拍手,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妹妹睡了留一個……)。
別人升級了,可姥爺卻就地徘徊,所以說他沒跳出羊圈。姥爺?shù)母赣H,也就是我老姥爺,見姥爺讀書根本就不是那塊料,也就放“羊”歸山。有言云:老天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開啟一扇窗。姥爺念書不咋的,可對畫畫、剪紙以及古玩古畫特別感興趣,可以說是有著偏執(zhí)的愛。無師自通,姥爺竟然能畫出灶王爺、財神爺、佛像等,不說栩栩如生,但很有神韻,極像那么回事。
于是,老姥爺因勢利導,根據(jù)姥爺?shù)奶亻L愛好,在鎮(zhèn)上購了一處房子,把家中那些留傳下來的古董還有字畫,一并收拾到新購置的房子里,讓一名伙計幫扶著,開起了一家古玩和古畫店,附帶姥爺還會畫些財神之類的畫出售。
老姥爺偶爾閑下來,也會去店里溜達溜達。一日,老姥爺?shù)贡持p手,突然發(fā)現(xiàn)條案上的一幅畫被姥爺動了“手腳”,立時臉都氣得變了形,用手指著姥爺,話都說不成串:“你你……”
此處就出現(xiàn)了《敗筆》中,一人拽一驢過獨木橋的情景——雖沒有畫出韁繩,卻清晰地睹見拽動的力度,這恰是“此處無聲勝有聲”,形斷意連,是藝術上的“留白”,給觀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間,表現(xiàn)出畫家非凡的藝術品位與追求。
這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馬上想到,這是一篇上好的小小說素材,是打著燈籠也難尋找到的。
我這人天生遲鈍,無論對于生活還是對于文學,都缺乏那種當今時代需要的敏捷和身手,所以我的小說都是在心里擱上好長時間以后才能變成文字——《敗筆》也是如此。
我決定,一定要把這個故事寫出來。此時,記憶中深刻的東西便自然而然地滑落到了腦海中,感覺這條“線”的“文學價值”甚是寶貴,我的腦海中閃現(xiàn)出了火花。
梳理,思索,怎樣把它轉化為一篇小說呢?苦思冥想未得要領,干脆就束之高閣,讓其沉淀一下。半年后,漸漸冷靜下來理出頭緒。
要寫,就得寫出它的那種微妙勁兒!
乍寫時,想按照姥爺老姥爺?shù)捻樞虬床烤桶嗟貙懀衫侠褷數(shù)某鰣霾⒉怀霾?,思慮再三,干脆設計了一個商人前來購置這幅畫,為了使故事更具曲折性,讓商人先預付定金,待籌措足銀子二次購畫,才出現(xiàn)“敗筆”的場面較為妥當,亦算完美。
開端寫姥爺“腹中墨水不多”,為結局寫姥爺自作聰明一筆毀掉好畫埋下伏筆,結局的處理與開端交代“腹中墨水不多”形成關聯(lián),構成一定的因果關系。
結局采用了歐·亨利式的結尾,力求達到一種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
小說寫畢之后,就想為其取一個標題。初始是“韁繩”,覺得欠妥,委實有些太實。齊白石先生說:“作畫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總在似與不似之間為最妙。”
“補筆”又于腦海中彈出,由實到虛,虛實相生,比韁繩有所遞進,但依然覺得尚欠縝密。補筆,屬寥寥幾言的補充,愈發(fā)趨于周密,易于內(nèi)容的深化,日臻完美,姥爺糟蹋了這幅畫,何來完美?
“敗筆”!大腦的屏幕上瞬間蹦出這兩個字的時候,我?guī)缀跆S起來……
我想,如果我這篇創(chuàng)作體會,對同學們的寫作有些許提升的空間,就是我所期盼的,亦是欣慰的!另外,我覺得《敗筆》的故事和立意,應該還有更貼切的表現(xiàn)角度和方式,我的這種寫法,有得也有失,在此想懇請大家一起來彌補其中的不足,一起來修正它,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