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春強*,萬峰,代亞男,李軍
上海市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技術(shù)研究院(上海 201114)
Ag+、Cu2+、Zn2+等是常見的抗菌性金屬離子,其中以銀離子的抗菌性最強,其納米尺度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因此抗菌性與微米尺度材料相比更強[1-4]。近幾年,市場上出現(xiàn)不少宣稱含有納米銀的抗菌塑料食品接觸產(chǎn)品,包括含納米銀飯盒、納米銀儲奶袋及含納米銀嬰幼兒哺喂工具等。雖然銀系抗菌材料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但由于其尺寸大小、表面結(jié)構(gòu)、化學組成等特性,這些包裝材料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引起越來越高的關(guān)注[5-8]。
孫愛兵等[9]采用微波消解前處理樣品,建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ICP-AES)測定銀系抗菌PP材料中銀含量的檢測方法。何舒敏等[10]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ICP-AES)測定銀系抗菌紡織品中銀總量和銀可萃取量。ICP-MS法具有檢出限低、干擾少的特點[11-12],采用微波消解和4%乙酸溶液(V/V)浸泡處理銀系抗菌食品接觸塑料樣品,采用ICPMS法測定銀含量和銀遷移量。此次試驗為銀系抗菌食品接觸塑料中銀含量與遷移量風險監(jiān)測工作提供參考方法。
PE 300 D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儀(ICP-MS,美國Perkin-Elmer公司);CEM MARS型微波輔助消解儀(美國CEM公司);試驗用水為一級水(GB/T 6682—2008《分析實驗室用水規(guī)格和試驗方法》);銀的標準儲備溶液(1 g/L,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內(nèi)標儲備溶液為1 g/L銦單元素離子標準溶液(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冰乙酸(分析純)。
1.2.1 樣品選擇
食品用銀系抗菌塑料產(chǎn)品為網(wǎng)絡(luò)購買,宣傳網(wǎng)頁或樣品均有“銀抗菌”字樣或類似描述,共6批次。
1.2.2 4 %乙酸(V/V)溶液配制
量取40 mL冰醋酸于1 L容量瓶中,用一級水定容。
1.2.3 樣品消解條件
1.2.3.1 濕法消解
稱取0.1 g(精確至0.1 mg)均勻試樣,加入10 mL硫酸溶液于燒杯中,加蓋表面皿,置于加熱板上,于350±25 ℃條件加熱,使有機成分分解并徹底炭化,當有白煙生成時,繼續(xù)加熱15 min。樣品徹底炭化后,將燒杯移開,冷卻10 min后,緩慢加入5 mL過氧化氫溶液,將燒杯置于加熱板上,加熱10 min。
1.2.3.2 微波消解
稱取0.1 g(精確至0.1 mg)均勻試樣,置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加入6 mL硝酸(方法1)、6 mL硝酸、2 mL鹽酸(方法2),將消解罐密封后置于微波消解儀中,15 min內(nèi)升溫至220 ℃,保溫20 min。降溫程序運行完后,移除消解罐,待消解罐完全冷卻后緩慢開啟內(nèi)蓋,用少量水沖洗內(nèi)蓋2次,合并于消解罐中。將消解液全部轉(zhuǎn)移至5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勻待測,同時做試樣空白。
1.2.4 樣品遷移試驗條件的選擇
根據(jù)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遷移試驗通則》[13]及GB 5009.15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遷移試驗預處理方法通則》[14]的原則,按照6 dm2/L加入4%乙酸食品模擬物,食物料理器和菜板采用70 ℃、2 h,保鮮盒采用70 ℃、2 h室溫24 h條件浸泡,取浸泡液,冷卻后待測。
ICP-MS工作條件:射頻功率,1 300 W;載氣(氬氣),流量0.96 L/min;冷卻氣(氬氣),流量18 L/min;輔助氣(氬氣),流量1.35 L/min。玻璃同心霧化器;石英霧室;鎳采樣錐和鎳截取錐。反應電壓RPq為0.25 V。
采用內(nèi)標法消除儀器漂移的影響,選擇115In作內(nèi)標元素,內(nèi)標元素濃度選擇20 μg/L。
銀元素豐度比較高的同位素有107Ag、109Ag,自然豐度分別為51.839%和48.161%。從靈敏度的考慮,選擇107Ag。潛在的干擾有YO和ZrO,Y屬于稀有元素、抗菌塑料中不需要添加Zr,這2種干擾物存在可能性比較小,因此選擇標準模式。
在標準模式下測Ag信號值,以0.01 V的變化量,從0.10 V逐漸調(diào)節(jié)反應電壓RPq至0.30 V,測試不同條件下空白溶液和1 μg/L標準溶液,結(jié)果見圖1。隨著RPq增大,Ag的空白信號平穩(wěn),標準溶液信號呈先升后降趨勢,在0.25 V時最高,然后下降。因此,RPq值選擇0.25 V。
圖1 不同RPq下的Ag信號
以5%硝酸(V/V)為介質(zhì)將標準溶液逐級稀釋標準儲備溶液,配制成0,1,5,10,20,40,60,80和100 μg/L的銀標準溶液。銀的線性參數(shù)見表1。
測定11份空白溶液,以其測定值標準偏差對應濃度的3倍作為檢出限,10倍作為定量限。以0.1 g稱樣量、50 mL稀釋體積進行計算,結(jié)果見表1。
表1 線性范圍、線性回歸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和檢出限
按試驗方法,取1#樣品,采用微波消解(硝酸)、微波消解(硝酸+鹽酸)和濕法消解(硫酸+過氧化氫)3種消解方式處理樣品,均可獲得澄清消解溶液,測定重復性試驗,結(jié)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重復性SRSD均低于10%。微波消解(硝酸)測定結(jié)果低于另外2種消解方式。
表2 重復性試驗結(jié)果(n=7)
取1#、2#樣品,采用3種消解方式,在10,30和60 mg/kg 3個濃度水平進行加標回收試驗,結(jié)果見表3和表4。從表3可以看出,1#樣品,微波消解(硝酸+鹽酸)和濕法消解(硫酸+過氧化氫)2種樣品處理方式時,結(jié)果接近,回收率在94.8%~12.4%之間,采用硝酸微波消解方式處理時,樣品測定值比前2種方式低約20%,回收率在7.1%~65.1%之間。
表3 1#樣回收試驗結(jié)果(n=2)
表4 2#樣回收試驗結(jié)果(n=2)
2#樣品,微波消解(硝酸)和微波消解(硝酸+鹽酸)2種消解樣品處理方式,樣品測定值和加標回收率都偏低,濕法消解(硫酸+過氧化氫)處理時,回收率在92.8%~101.2%之間。原因可能是處理含量較高樣品時,硝酸不能將樣品中的銀消解完全,鹽酸中的氯離子引起消解液中的氯化銀過飽和。
采用濕法消解(硫酸+過氧化氫)方式,測定6批次食品用銀系抗菌塑料制品中銀含量,同時測定在4%乙酸(V/V)中銀遷移量,結(jié)果見表5。6批次樣品中Ag含量均有檢出,最大值為139.32 mg/kg。4%乙酸溶液模擬物中。6批次銀系抗菌塑料制品中,Ag遷移量最大值為0.021 mg/kg(模擬物密度以1 kg/L計),大于0.01 mg/kg,根據(jù)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中的規(guī)定,生產(chǎn)企業(yè)應對其安全性進行安全性評估和控制[15]:如遷移的Ag不屬于納米微粒,則未超出GB 968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微粒銀0.05 mg/kg的限量要求[16];如遷移出的是納米銀,則不符合GB 4806.1—2016的基本要求。
表5 樣品分析結(jié)果(n=3)
試驗建立ICP-MS測定食品用銀系抗菌塑料中Ag含量及遷移量的方法,優(yōu)化儀器條件。比較微波消解(硝酸)、微波消解(硝酸+鹽酸)和濕法消解(硫酸+過氧化氫)3種消解方法。其中,濕法消解(硫酸+過氧化氫)處理樣品,樣品測定值、重復性和回收率結(jié)果比較好,該方法檢測限低、線性范圍寬、準確,適用于食品用銀系抗菌塑料制品中Ag含量的測定。6批次銀系抗菌塑料制品中,1批次Ag遷移量大于0.01 mg/kg,遷移物中銀的形貌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