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皮特里獲得獎杯。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曾經(jīng)說過:“ 奧運會最主要的意義在于參加而非獲勝,正如人生的真諦,不是征服他人,而是自我的努力及奮斗。”后來,這句話漸漸演變成了“重在參與”,意大利馬拉松運動員多蘭多·皮特里便是“重在參與”的實踐者。
皮特里于1885年10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曼德里奧,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1897年,父親戴希德里奧帶著全家遷往卡普里鎮(zhèn),在那里開了家蔬果店。皮特里14歲時,成為當(dāng)?shù)匾患姨枪甑膶W(xué)徒。成年以后,皮特里的身高只有1米59,但很壯實,也很有耐力,曾立志當(dāng)一名優(yōu)秀自行車運動員,也練習(xí)過此項運動,但是一次偶然的事件改變了他的志向。19歲那年,糖果店老板讓皮特里去給朋友送封信,不料他卻消失了。4個小時過后,皮特里滿臉是汗,十分興奮地回來向老板匯報:“我跑了整整50公里,終于把信交到你朋友手里啦!”
有了這趟“奔跑郵差”經(jīng)歷后,皮特里對長跑的興趣倍增。1904年9月,他在店門口觀看了意大利冠軍佩利克里的10公里長跑,竟扯掉自己的圍裙,跟隨跑完了全程。幾天后,他參加了博洛尼亞3公里長跑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長跑給皮特里帶來出乎意料的好評,他開始出國比賽。1905年,他在法國巴黎30公里賽跑中首次獲得冠軍。第二年,皮特里參加兩屆奧運會之間的馬拉松預(yù)賽,以2小時42分的成績獲得參賽資格。不幸,此后不久在希臘雅典的正式比賽中,由于劇烈的胃痛,皮特里不得不在跑了24公里后放棄比賽。盡管如此,他仍然依靠預(yù)賽的成績和以往在長跑比賽里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入選了意大利奧運代表團(tuán),準(zhǔn)備參加1908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第四屆奧運會。
1908年的第四屆奧運會,馬拉松比賽是重頭戲,英國王后亞歷山德拉等王室成員也會來觀看比賽。為此,大會組織者特地將出發(fā)點安排在溫莎宮的草坪前,終點在白城運動場。
7月24日,馬拉松決賽即將開始,來自16個國家的56名運動員在起點列隊排開,沒人注意這個來自意大利的糖果商。他身穿19號運動衫,身材矮小。皮特里的對手中,有美國人約翰·海耶斯,剛剛在紐約楊克斯首屆馬拉松賽中奪冠;英國王牌阿歷克斯·鄧肯,在4月惡劣的氣候中獲得全國測試賽冠軍;呼聲頗高的還有加拿大少年湯姆·朗伯特,曾是1907年波士頓馬拉松賽的冠軍。這些人才是人們關(guān)注的對象。
皮特里提前加速。
下午2點半,威爾士公主舉起發(fā)令槍。槍聲響后,運動員踏上了征程。東道主英國派了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出發(fā)時跑在隊伍的前列,可后勁不足,中途均敗下陣來,無人進(jìn)入前8名。默默無聞的皮特里擅長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在比賽的一開始沒有取得領(lǐng)先位置。不過他按自己的節(jié)奏跑,后來逐漸加速,趕到了第二位,落后南非運動員海弗倫幾十米。賽程接近30公里的時候,兩人并駕齊驅(qū),遙遙領(lǐng)先。
這次馬拉松比賽找到了一個贊助商,是個飲料生產(chǎn)商,不僅沿途設(shè)立了大量的飲水站,還為選手們準(zhǔn)備了補(bǔ)給——大米布丁、香蕉、葡萄干、牛奶,甚至香檳。當(dāng)天的氣溫雖然不到26 ℃,但按照英國人的標(biāo)準(zhǔn),這樣的氣溫顯然是很高的。贊助商為運動員準(zhǔn)備了大量沾滿科隆香水的海綿塊來降溫。皮特里和海弗倫跑到哈勒斯登鐘樓時,看到路邊擺放的飲料,口渴難耐的海弗倫飲下了一杯香檳,不料引起腹部痙攣,抽筋、昏眩,步伐綿軟,不得不停了下來。
皮特里被人攙扶著通過終點
海弗倫退賽給了皮特里機(jī)會,他大步向終點跑去。人們熱情地呼喊加油,好像他已經(jīng)獲得了冠軍一樣。消息傳到運動場內(nèi),廣播宣布:19號選手領(lǐng)先。顯然,狂熱的觀眾讓皮特里變得瘋狂起來,他跑得太快,突然加速消耗了寶貴的體力。
皮特里終于跑進(jìn)體育場,9萬多名觀眾發(fā)出了歡呼聲,但很快又都安靜下來。他們看到皮特里步履蹣跚,兩條腿在本能地向前邁著,甚至有些搞不清自己身處何地了。通過體育場的大門后,皮特里左顧右盼,竟然跑錯了方向。觀眾再一次驚愕地喊了起來,王后也從包廂座位上站了起來。有幾個人奔向皮特里,把他的身體扭轉(zhuǎn)過來。但皮特里仍然沒有清醒,他目光呆滯,步子越來越慢,幾乎邁不開腿。為了鼓勵他,運動員、工作人員和觀眾跟在他身旁跑著,不斷地鼓勵他說:勝利已近在眼前!
被人們視為奧運英雄的皮特里。
但對皮特里來說,任何的鼓勵都無濟(jì)于事。他突然停住了腳步,不由自主地倒了下去。幾秒鐘后,他又睜開眼睛,吃力地站了起來,試圖走幾步,觀眾頓時爆發(fā)出一陣歡呼聲??墒呛芸欤值乖诹说厣?。皮特里一次次地倒下,又一次次地被扶起來,一大群人都圍在他的身邊,其中有裁判和醫(yī)生。有人扶著他,有人試圖用海綿給他擦身體。觀眾當(dāng)中,許多人請求人們幫幫這個小個子運動員,但也有個別清醒的人大聲提醒著那些伸出手去的官員們:“讓他自己跑吧,不然你們會毀了他!” 突然間,體育場的另一端再一次喧鬧了起來,跑在第二的美國隊員海耶斯跑進(jìn)了運動場,雖然他也非常地疲憊,但還能保持正常的跑步姿態(tài)。這時,田徑項目的負(fù)責(zé)人安德魯跑了過去,扶起已經(jīng)昏過去的皮特里,距離終點還有不到10米,架著他通過了終點線。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觀眾暴風(fēng)雨般的掌聲震耳欲聾,王后也鼓起掌來。意大利的國旗被升起在體育場的上空。第二個通過終點的海耶斯提出了抗議,因為運動員在比賽中是不能接受別人的幫助的。一個小時以后,抗議被接受,海耶斯獲得了冠軍,而皮特里沒有完成比賽。
賽后第二天,皮特里被授予英雄稱號,王后為他頒發(fā)了特殊金杯。當(dāng)這個意大利小個子揮帽答謝人群時,歡呼聲淹沒了播音員的聲音。據(jù)說,體操運動員甚至放棄當(dāng)日表演,穿過草坪,只為看看這位失敗的英雄。
皮特里雖然沒有得到奧運金牌,但在后來的比賽中屢創(chuàng)佳績。1909年3月,皮特里應(yīng)邀來到美國,與海耶斯等人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進(jìn)行了一場長跑比賽,皮特里取得了冠軍。皮特里在他的美國之旅中,贏得了22場比賽中的17場。1910年5月,他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參加了最后一場馬拉松比賽,取得了個人最好成績,2小時38分48秒?;氐揭獯罄?,他又贏得了在帕爾馬舉行的15公里的長跑比賽。在瑞典的哥德堡,皮特里贏得了最后一場長跑比賽,當(dāng)時他26歲。3年內(nèi),皮特里僅獎金就賺了20萬意大利里拉,在當(dāng)時是一筆巨款。
1942年,奧運英雄多蘭多·皮特里病逝于意大利。此后的許多年里,很多人不記得第四屆奧運會的馬拉松冠軍是誰,只記住了皮特里這個名字和“重在參與”的奧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