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后,隨著金門成為蔣介石看重的“橋頭堡”,常年有十余萬軍人駐守在金門,軍人的數(shù)量是本地居民數(shù)量的兩倍多,這讓金門幾乎成了一個大軍營。為了掩護軍事?lián)c,軍方在金門大舉造林,讓金門成為了“海上森林”。同時,為了解決用水問題,軍方在金門修建了很多水庫。
軍方的目的雖然不在于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但這些做法客觀上使得金門的溪流、湖庫、池塘、溝渠、水道與海岸等水域相互連接,從內陸到海岸形成了綿密的水系網(wǎng)絡。金門,因此成為了一個適合水獺安居樂業(yè)的地方。
在為水獺提供了家園后,軍方又在無意間給水獺提供了很多保護。出于軍事需要,軍方長期在金門施行“戰(zhàn)地政務”,金門因此長期處于限制開發(fā)狀態(tài),這使得水獺的棲息地幾乎沒有污染。也是出于軍事需要,軍方設立了很多軍事禁區(qū),布設了很多雷區(qū)。沒有人可以自由出入這些地方,但是水獺可以,它們的體重也不會引爆地雷。
此外,水獺還得到了豐富的食物供應。1976年,高產(chǎn)魚種吳郭魚在金門試養(yǎng)成功,以供應部隊和地方居民。這是一種生長很快、抗病性很強的魚,它們在金門的各個水庫大量繁殖,很快就成了當?shù)睾艹R姷聂~類。它肉多刺少,士兵和百姓都很喜歡吃。當然了,水獺也很喜歡吃。關于金門水獺糞便的調查顯示,吳郭魚是它們的主食,鰻魚、銀漢魚、蝦虎魚、鰻鲇等,是它們的“零食”。
(摘自《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