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棲
父親說起他六七歲那年的事情,哥哥帶著他去趕山會。
離村五里地有個龜山,那年陰歷四月初八,龜山開了一個山會。早早得到了消息,村里的大人孩子都掰著手指頭掐算日子,等那個山會。
到了那天,爺爺給了十個銅板,伯伯就領(lǐng)著父親去龜山趕山會。
山會很熱鬧,十里八村的人都去。
去看大戲。
龜山前面有條山溝,溝里用桿子和席子扎了戲臺。
要連唱三天大戲。
龜山的這臺大戲是有錢人用來還愿的。
父親說,咱老家這里,過去老百姓信鬼啊神的,村村都有土地廟,每家都敬灶王爺。除此之外,還有“關(guān)帝廟”“龍王廟”“狐仙洞”啥的。什么東西都有自己的神,出“痘”有痘神,都叫他逗哥或者花姐。出麻疹有疹神,叫她麻疹娘娘。要是犯了眼病啊,就要去拜八仙里面的鐵拐李。
和鐵拐李什么關(guān)系?又不是腿不好。我說。
不知道什么講究。父親搖搖頭。
除了供灶王爺,正月十八還要祭祀火德真君。正月二十五給管收成的滿囤姑姑做壽。六月六拜螞蚱廟和劉猛將軍廟,螞蚱廟就是八蠟廟,劉猛將軍是蟲王,可以保佑莊稼不生蟲子……那時候的人對抗不了大自然,就只能祈求神仙保佑,以后學(xué)了唯物論就懂了。父親說。
這次就是狐仙洞的事情。
有個有錢人家的老頭,忽然生病了,犯糊涂了,抓了藥吃也不好。家里人急了,就請來個明白人。
明白人問老頭,最近有沒有到什么地方去呀?
老頭說,也沒到哪里去,就是上了趟龜山。
明白人問,上龜山有沒有碰到什么呀?
老頭想了想,說,那天上龜山,路過一個石洞,里面出來一道紅光,嚇了一跳,就糊涂了。
明白人拍手說,有了有了!
旁人問究竟是怎么回事?
明白人說,還用說嗎,那是沖撞了狐仙啦!狐仙來報復(fù)啦!
旁人問,何以見得?
明白人說,石洞里不是出來一道紅光嗎?那紅光不是別的,就是一只紅毛狐貍!
大家說,哦。
明白人繼續(xù)說,那一定是個狐仙,在石洞里修行!你家老人把人家給沖撞了,人家狐仙能高興嗎?能不生氣嗎?能不給你們報應(yīng)嗎?
眾人都點(diǎn)頭,覺得很有道理。
“那你說怎么辦?”老頭的家人趕緊問明白人。
明白人就說應(yīng)該怎么怎么辦。
明白人被好菜好飯地伺候著,然后抹抹嘴,拿著應(yīng)該得的報酬走了。
老頭的家人趕緊到龜山上找,果然找到了那個石洞。
他們在石洞外面扎了個棚子,石洞里供上胡三太爺?shù)呐莆弧?/p>
老百姓都把狐貍叫作胡三太爺。
牌位前還燃上香,再擺上餑餑、水果等貢品。
棚子兩邊還貼上對聯(lián),上面寫著:
“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
家里的家長帶領(lǐng)全家,都到棚子外面跪著,朝胡三太爺?shù)呐莆豢念^,祈求胡三太爺保佑,叫家里老人的病快快好。還許了愿,說是如果老人身體得以康復(fù),四月初八一定扎臺子請戲班子,給胡三太爺連唱三天大戲。
后來老頭的病果然好了。
父親說,其實(shí)不難解釋,老頭到山上去,不知道碰到了什么野物,那會兒山上有些野物,有狐貍,有野兔子,還有老獾、豹貓和狼什么的,不留神碰上了,給老頭嚇著了。休息休息,過幾天就好了。要是有鎮(zhèn)靜藥吃了也好了??赡菚翰欢?。這哪里是胡三太爺?shù)氖裁词虑?!但農(nóng)村人迷信,害怕黃鼠狼和狐貍,就編出些這種故事……
人家就在龜山扎了戲臺子,唱大戲還愿。
父親他們到了龜山,一眼就看到戲臺子。
戲臺子前面的人烏泱烏泱的。
說那會兒老百姓能看上場戲可稀罕呢,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跑來看戲。有錢人家套著車?yán)胰藖砜磻?,沒車有牲口的,馱子里馱著孩子來看戲,小腳老太太叫兒子用獨(dú)輪車推著來看戲,還有孝順兒子背著老娘來看戲的。來看戲的大姑娘小媳婦也很多,都穿上新衣服新鞋,打扮得跟過年似的。小孩和小青年更是不會錯過這場熱鬧,都你爭我趕地來看戲。
那天戲臺子上唱的是京戲,也叫平劇。好像是三國的戲。里面有武將馬超,還有白臉的曹操,還看到曹操割胡子……
開始還覺得稀罕,鑼鼓崩登崩登敲,弦子吱扭吱扭響,演員哇呀哇呀唱,還翻跟頭什么的。但也看不懂。后來就覺得沒勁了。
天已經(jīng)晌午,父親肚子餓了,就拉著哥哥去吃東西了。
賣東西的知道有山會,就挑著擔(dān)子、推著車來擺攤賣東西。
主要是賣吃的。
花一個銅板可以買兩對爬蝦。
花兩個銅板可以買一對對蝦。
花一個銅板可以買一個黃米粽子。
兩個人買了爬蝦和對蝦吃,還吃了黃米粽子。
還有賣面魚的,就是支起一個油鍋,在一旁先把面用鹽和堿和好,再用搟面杖搟成襪底子形狀,最后扔到油鍋里炸,炸出來就是又脆又香的面魚。但還是喜歡吃爬蝦和對蝦,那東西腥氣,好吃。
有些貨郎擔(dān)子在人群里鉆來鉆去。貨郎鼓咚咚地響,貨郎叫著喊著招攬生意。主要賣些姑娘媳婦用的,比方說姑娘頭發(fā)上戴的花,是用絹和珠子做的。姑娘買了就戴頭上,走路時頭上的珠子串隨著腳步一顫一顫,挺好看。
還有賣針頭線腦的,賣老太太用的罩住腦袋后面發(fā)髻的線網(wǎng)的。老太太們喜歡。但沒多少小孩喜歡的。
在集上待了一整天,高高興興地回來了。
父親說,這個山會就辦了這一次,后面就沒有了。
但山會的熱鬧場面不會忘,過去好久,人們還在談?wù)撋綍氖虑椤?/p>
父親還記得人家傳的山會上發(fā)生的故事。
就是賣黃米粽子的。正賣著黃米粽子,過來一個小孩。那小孩看看攤子上擺的黃米粽子,說:
“這么少啊,哪夠吃!”
賣粽子的看看那小孩,一丁點(diǎn)大,說:
“還不夠你吃?這樣吧,你隨便吃,你要是都吃完,我不要你錢!”
“行!”
小孩就開始吃。
小孩吃完一個黃米粽子,就給賣粽子的說:
“我去那邊喝水?!?/p>
小孩喝水回來又吃。
吃完一個粽子,小孩說:
“我去那邊尿尿。”
小孩回來繼續(xù)吃。
小孩一邊吃黃米粽子,一邊去喝水尿尿。
居然把所有的黃米粽子都吃光了。
因?yàn)橛醒栽谙?,賣粽子的也不好說什么。小孩就高高興興地走了。
賣粽子的覺得很窩囊,粽子沒有了,錢也沒掙到,白來一趟山會,回了家都沒法交代。他抱著頭蹲在那里唉聲嘆氣。
有個老頭聽見了,走過來,拍拍賣粽子的,問他怎么回事。
賣粽子的就把事情說了。
老頭想了想,一拍大腿,說:“肯定是我那兩個皮孫子干的!”他叫賣粽子的等著。
過了一會兒,老頭領(lǐng)著兩個小孩來了。
賣粽子的一看,就是剛才吃粽子的孩子,兩個小孩長得一模一樣,是一對雙胞胎。
原來,這對雙胞胎小孩鬼機(jī)靈,他倆商量好了,一個躲起來,另外一個去吃粽子。吃完一個粽子,就說要去喝水或者尿尿,跑到那里,換一個小孩再繼續(xù)來吃粽子。
賣粽子的哪里想到這些,就上了當(dāng)。
老頭就把粽子錢給了賣粽子的。
賣粽子的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未完待續(xù))
(選自《風(fēng)雷頂》,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