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吳昊 趙笑涵 曾雨卓
黃鶴樓眾多的文學資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對象。本文著眼于表現(xiàn)黃鶴樓四季的詩文,選擇其中的代表性文本,展現(xiàn)黃鶴樓中的風景人情。讀者不僅能欣賞到文人墨客筆下黃鶴樓的四季風景,了解當時黃鶴樓中發(fā)生的事件,還能體會到歷代文人蘊藉其中的多樣情感。本文為游客體驗黃鶴樓景區(qū)提供文化視角,也為黃鶴樓公園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提供可參考素材。
目前,以黃鶴樓詩文為對象的研究方向有:詩篇鑒賞、文本接受、存史和考證,如張道元的《〈黃鶴樓〉的“四美”賞析》主要從美學范疇鑒賞崔顥的黃鶴樓詩;李銘泰的《明清時期對崔顥〈黃鶴樓〉接受研究》從“格調(diào)”“神韻”等方面研究明清時期崔詩的接受;馮天瑜主編的《黃鶴樓志·藝文篇》分類精選了歷代黃鶴樓藝文作品,呈現(xiàn)了黃鶴樓的整體文化面貌;王兆鵬、邵大為的《宋前黃鶴樓興廢考》依據(jù)史料和文學材料,考證了黃鶴樓的始建時間和宋代及之前的盛衰興廢。本文以這些研究成果為基礎,研究抒寫黃鶴樓四季的經(jīng)典詩文,描繪四季黃鶴樓的風景特色,講述黃鶴樓中發(fā)生的文人故事,使其不再僅僅是景區(qū)四季牌坊處的靜態(tài)景觀,而是生動鮮活的人文活動,從而提升游客登覽黃鶴樓的文化體驗感,同時以四季中的黃鶴樓為中心,讓游客體會歷代文人留在此間的至深情感。
一、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唐代大詩人李白為黃鶴樓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篇,與春天的黃鶴樓也有獨特的緣分,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便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詩。本是襄陽人的孟浩然要東游吳越一帶,而到處漫游的李白正相對固定地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外,當孟浩然途經(jīng)江夏時再次與老朋友李白在黃鶴樓相會,臨別李白寫下這首送別詩,在一片茫茫的春水孤帆中道出離別的不舍與悵惘,更借以想象揚州春天煙花爛漫之景,對朋友的此次旅程寄予美好祝愿。對于唐代崔顥的《黃鶴樓》,很多人只知其詩,而忽略了崔顥寫下這首詩時所在的季節(jié),減弱了對整首詩環(huán)境背景的理解與感受。雖然從這首詩中不能明確看出所處季節(jié),但從頸聯(lián)“芳草萋萋鸚鵡洲”一句可推測,此時并非秋冬兩季,而“萋萋”所在的其他詩句,如“萋萋麥隴杏花風,好是行春野望中”“春日遲遲,卉木萋萋”“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都無一例外是春景,由此推測,崔顥這首詩極有可能是在春天的黃鶴樓上望景色懷鄉(xiāng)。有的版本當中,“芳草萋萋鸚鵡洲”又作“春草萋萋鸚鵡洲”,更證實這一觀點。所以,“悠悠白云”“歷歷晴川”“萋萋芳草”都是春天的景象,詩人在尾聯(lián)所抒發(fā)的“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思鄉(xiāng)之情更是被染上一層淡淡的春愁。
二、夏:憑欄十里芰荷香
夏天的黃鶴山旖旎清涼,我們可以同宋代詩人黃庭堅一起,在他的四首《鄂州南樓書事》中追尋夏日的別樣風光。雖然南宋后期黃鶴樓傾圮已久,但黃鶴山頂上的南樓卻自北宋元祐年間鄂州知州方澤重建之后,與北榭成為當時黃鶴山上最著名的景觀。只見詩人在南樓上憑欄而望。樓之高,黃庭堅這樣夸張道:“南樓盤礴三百尺,天上云居不足言?!碧魍h處,山光與水光接連一片,近處,遼闊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開,淡淡的芰荷香味仿佛能飄散在十里之外。晚上,清風與明月也好似無人看管,一并鉆入南樓,使其成為納涼的好地方。而身后能容納十來位嘉客的畫閣內(nèi),觥籌交錯,兩邊的明亮的軒窗透著淡淡的明月光也透入習習微風,使人感到?jīng)鏊瑦芤?。黃鶴樓的夏日景象,在元代曾任湖廣行省左右司郎中余闕的一首《黃鶴樓》中,也能覓得一二。在他的詩里,紅色的鳥佇立在雕花的欄桿上,深井旁綠荷競相綻放,能在晴空中欣賞這夏日黃鶴樓的美景,真乃“輪奐信美哉”。
三、秋:若繡若碧,若紫若朱
秋天是黃鶴樓上賞美景宴嘉客的好時節(jié)。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深秋時節(jié)登上黃鶴樓,在凄涼悲切的商聲與管弦聲中,看到遠處淼茫的水天相連一處,俯視近處,仿佛江面上白色的浪花飛濺到頭陀寺前,而鸚鵡洲則籠罩在一片紅色的楓林當中。如今頭陀寺和鸚鵡洲已然不存,但我們依然可以通過“白花浪濺頭陀寺,紅葉林籠鸚鵡洲”這兩句詩感受到千年以前黃鶴樓秾麗純粹的秋天氣息。白居易由于在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時,主張嚴緝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之后又被羅織多項罪名,貶為江州司馬,在從長安到江州路過鄂州時,友人盧侍御與崔評事在黃鶴樓上置宴款待,為其洗塵。白居易酒后登覽,即席賦詩,為我們留下這首《盧侍御與崔評事為予于黃鶴樓置宴宴罷同望》。
如果說白居易在秋樓中留下的是一抹遷客騷人的憤慨苦悶剪影,那么明朝萬歷年間的詩人張維樞留下的則是一種平和雅致的形象。明朝時期,湖廣三司衙門都設立在武昌城,而黃鶴樓作為地標性建筑自然受到朝廷重臣的青睞。唐代以來,新登進士有“雁塔題名”的傳統(tǒng),嘉靖年間的黃鶴樓也是如此,所以也留下許多監(jiān)試官員的足跡。萬歷四十三年仲秋,湖廣僉事張維樞和同僚在監(jiān)試結(jié)束后,一同登覽黃鶴樓,所見的秋日盛景在他的《游黃鶴樓記》中被記錄了下來,這一天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十分有興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他與同伴打開窗戶,向四方遠眺,看到遠處清澈而又平靜的煙波,虹霞點綴其間,“若繡若碧,若紫若朱”,看到近處幽靜昏暗處的花草,遮蔽處殘缺的石壁,江上漁夫和垂釣者的舟艇以及黃昏中擺渡的江岸,七澤、三湘、夏口、大別山等勝景就像被腰帶一樣束在鄂渚和漢水之間,又被黃鶴樓鎮(zhèn)壓而扼住咽喉,感嘆道:“斯謂玄岳之門戶,斯謂帝鄉(xiāng)!”
此外,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范成大和乾隆年間的詩人翁方綱也在秋天與黃鶴樓結(jié)緣。范成大從四川卸任回臨安,途經(jīng)武漢登賞南樓,恰逢中秋,不僅賞覽武昌的都市風光,還暗用張翰在洛陽思吳中鱸魚膾之典和三國時“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的謠諺,將自己比作鱸江垂釣手,自嘲流連鄂州景色,不及早還鄉(xiāng)。站在黃鶴山頭欣賞佳景,“燭天燈火”里繁華的鄂州城和“搖月旌旗萬里舟”的秋江景讓他流連忘返。乾隆年間,三十歲的翁方綱奉命任湖北鄉(xiāng)試正考官,九月九日榜發(fā)后,在黃鶴樓開設宴席,樓前布置了插屏,沿江插上萬枝菊花,酒罷后翁方綱還在樓柱上題了一聯(lián):“千古題詩到崔李,本朝制義在熊劉?!钡诙?,翁方綱北歸,渡過漢江到龜山后又登覽了晴川閣,回望黃鶴樓,吟誦了崔顥的《黃鶴詩》方才離開。
四、冬:片片雪花飛瑤臺
冬天黃鶴樓的雪景如夢如幻。明代詩人楊基于洪武六年奉使湖廣,十二月二十一日到武昌,這天晚上風雪交作,天明時候積雪達二尺深,詩人興致盎然登樓賞景,在黃鶴樓上眼界開闊,雪花漫天飛舞繚亂了一江春水,遠眺想要將一棵棵漢陽樹看得分明,卻一色盡是梨花白,看到這樣的美景,詩人興致高昂,雖然黃鶴仙人一去不返,卻想象自己騎著一只白鳳橫江而來。東風在詩人筆下也具有細膩情感,仿佛知道作者要來登樓,所以“助以瓊瑤作奇觀”。詩人同時也給予黃鶴樓以高度贊譽,認為黃鶴樓景中的“百尺闌干江雪”,便是人間最奇絕之處,不僅在氣勢上壓倒滕王閣下的飛云,而且賞來比庾亮樓中的月亮還有興致。在這如夢如幻的雪中奇景中,詩人不禁生發(fā)感嘆,此間美景如同銀蟾蕩瑤碧般清新無敵,自己也似穿著仙人的紫綺裘,臥聽呂洞賓吹出的鐵笛聲悠悠,好不愜意暢快!也許此次雪中登樓給詩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后再次登臨寫下七古《雪中再登黃鶴樓》抒發(fā)“平生不愿萬戶侯”和“但愿武昌連日雪,日日醉登黃鶴樓”的感慨;而詩句中“玉樹參差”“瀛洲浩蕩”更是被后世書法家題寫在高冠山上五座石牌坊中的“冬坊”橫額上。
乾隆年間六十九歲的袁枚踏往嶺南游歷時路過武昌,此時下起大雪,留下《黃鶴樓看雪》一詩,再一次精彩地描繪黃鶴樓的雪景。在袁枚筆下,我們仿佛看到黃鶴樓高高地盤踞在茫茫漢水白浪之上,此時“更值天公張玉戲”,雪花仿佛并未從空中落下,而是在冬風的裹挾下一片一片飛向空中瑤臺,詩人在樓上感懷黃鶴仙人不再來,反而自己“竟兩次騰麻鞋”。而眼前的鸚鵡洲和漢陽樹,居然變成了遠望迷離的一匹布,更有新奇想象,認為整個畫面是一只妙手描成的白澤圖,將長江化作天上的流淌的銀河,可見當時冬景的素練靜美。末了,詩人想要繼續(xù)行路,卻道要趁著這高樓的西北風,連夜趕往山中,憑借空中的一輪明月和一支笛子,踏破瓊瑤萬萬重。
即使沒有下雪,黃鶴樓里依然生動有趣。明朝張元忭在萬歷十年的冬天登樓游覽,這是他繼戊午年之后,第二次登上這座“楚中大觀”,這時張元忭奉使入湖廣,赴中丞陳公在黃鶴樓上的宴會,等到樓下天色已黑,需要掌燈前行,中丞公引用杜甫的詩句對張元汴道:“‘昏黑應須到上頭,這不正好說的是現(xiàn)在嗎?”當時晚上的宴會情形我們不得而知。但第二天,雪更大了,藩臬諸大夫又在樓上安排宴席,而這一天的活動是觀賞樓下的“武闈試騎射”,一直到了黃昏也沒有結(jié)束,張元忭對此不感興趣,便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壺酒上樓看風景,此時天氣層云密布,不能一睹晴川美景,為此他還暗自戲謔,難道這是“呂翁”在嫉妒他?但即便這樣,四處的景色在他眼里也別具一番風味。一片皎潔清澈中,詩人覺得自己就像坐在一只“冰壺”里,飛鳥的身影幾乎絕跡,只有長江一帶傳來“淴淴”聲,而舟楫時時在雪浪中穿行,可謂一大奇觀。第三天,張元忭正要動身出發(fā),天空突然放晴,他當然不會錯過這難逢的好時機,當即“買興獨登”,同時,尚遜、壽泉兩位友人聽說他行程延期,此時已經(jīng)在黃鶴樓上了,便提著點心來作陪。這次,晴空下的雪景與之前大不相同,他們便找了一處陽光明媚的地方,布置飲食座位,好欣賞這難得的晴空雪景。對此,張元忭的《雪霽登黃鶴樓》中更是有如下精彩的描繪:“晴波與雪岸交映射,堆玉躍金,未足為喻。回視前夕,世界迥別矣?!痹谶@樣的美景里,他們心情舒暢,十分愉快,情不自禁地擊打陶制樂器高聲歌唱巴人歌謠。
元代陳孚奉朝廷之命出使安南途經(jīng)武昌時,也是在冬天一個沒有下雪的日子里登樓的,當他看到高聳入云地突起在天空東南方的黃鶴樓時,不禁感嘆“真不知道這樓有幾百尺高?。 彼谑A上仰望,只見這樓“金碧耽耽”,晃人眼睛。樓之高,就像可以接近天宮撫摸星辰一樣,而冬日的陣陣旋風“吹發(fā)寒嵾嵾”。他看到的江景也十分雄奇,長江水經(jīng)過瞿塘三峽奔涌而來,巨浪滔天,發(fā)出滾滾雷聲,撼動江潭,勢不可擋的江水到了黃鶴樓下卻忽然流動放緩,繞著城池向北匯合“靜若萬頃之清藍”。江邊數(shù)點楚山起伏,就像傳說中的神鳥和蛟龍騰躍,倒映在江水中,碧綠色的影子又化作縹緲的霧氣。天邊一抹殘留的云霞似落未落,風吹過水楊漸漸止息,柔弱細長的柳枝飽藏著晶瑩剔透的露珠。同時,他可以看到“一千萬”武昌亭臺泛光的檐瓦,參差錯落于黃楩木和楠木叢間,向下望四通八達的道路,穿著華麗衣衫的士人女子熙熙攘攘,看起來,他小得就像蠕動的“吳蠶”。沉醉在這樣的奇景當中,他猶如身處秘境,仿佛傳說中的黃鶴仙人戴著青冠瑤簪,“御絳旌于列缺倒景兮,偶見我以大笑,欲駐我之征驂”(陳孚《黃鶴樓歌》),幻化而又浪漫。
此外,關于當時人和動物們在冬天的活動,我們也能在宋代詩人賀鑄的詩作《雪后同吳達夫慎獻玉登黃鶴樓》中略窺一二。賀鑄在出任江夏寶泉監(jiān)期間,多次與吳潛、慎獻玉、潘大觀等友人登樓游賞,在一年末尾的臘月里,看到風吹朔雪,想象鮫鼉驚恐地簸蕩在湖水中,狐兔在迷蒙的沼澤中發(fā)愁?!翱窨汀贝藭r一定回到了“青雀舫”,而打獵的人兒卻躍躍欲試地第一次穿上黑色的貂裘。
春夏秋冬中的黃鶴樓,或清新雅麗,或華美絕艷,美輪美奐。歷代詩人在此登樓游賞的身影與美景共同交織成一幅人與自然的和諧畫卷,詩人在鮮明的季節(jié)中細膩的情感以及與黃鶴樓的獨特情緣也從這幅卷軸上緩緩流淌,充盈人們的心靈,豐富當代人眼中的黃鶴樓文化形象,經(jīng)過千年的滄桑仍然熠熠生輝!
基金項目:2021年中南民族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人文景觀中文學資源的價值、挖掘、利用—以武漢市黃鶴樓為例”(項目編號:GCX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