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濤
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尤其是春雨過后的夜晚,在我的家鄉(xiāng)東港市,只見人們或駕駛著摩托車,或開著汽車,不約而同來到黃海岸邊的濱海路。然后打著手電,三人一組,兩人一簇,沿著潮水溝抓嘟嚕蟹。這一年一度的場景,給黃海岸邊增添了新的亮點。
嘟嚕蟹屬于蟹類海洋生物,最大的外貌特點是兩只眼睛像火柴頭,眼下有槽,看東西時,火柴頭一樣的眼睛就立起來,不看東西時,眼珠就落在槽里,它的眼睛活動靈活,收放自如,讓人覺得新鮮。嘟嚕蟹雖然生長在海邊,但它不喜深水深海,常年蝸居在潮水溝上方,隨潮水的漲落活動,潮漲而入潮落而出。冬天深藏在自己的洞里冬眠,它們的巢穴洞口封頂外凸。沿潮溝遠望,密密匝匝都是嘟嚕蟹的洞穴,就好像密集的碉堡,很成規(guī)模。
春天開始,嘟嚕蟹慢慢出洞,洞穴周邊的沙灘上密布它們的爪印,仿佛裝甲車碾壓過的履印,好似戰(zhàn)場的微縮景觀,就差“敵我雙方”和“陣陣狼煙”了。嘟嚕蟹自我保護能力極強,除了有沙中洞穴這道屏障,還擁有較強的自身抵御能力,它們沒有天敵,還能蠶食小魚小蝦。
清明前后,冬眠結(jié)束的嘟嚕蟹爬出洞穴,開始進食。剛長嫩芽的堿蓬草便成了它們的美食。經(jīng)過一冬的蓄精養(yǎng)銳,再加上惡補猛食了充沛的食物,嘟嚕蟹開始變得肥碩。于是,這時便是一年當中捕捉嘟嚕蟹的最佳時期,海邊人開始忙碌了。還有一個捕捉的時期,就是秋天,只不過,秋天的堿蓬草已接近成熟,這時以堿蓬草為食物的嘟嚕蟹口感就不如春天了。
抓嘟嚕蟹要在雨后天氣晴好的夜晚,因為這個時候的外部環(huán)境適合它們活動。夜里的光線和白天畢竟有所差異,客觀上又給抓嘟嚕蟹創(chuàng)造了條件。由于嘟嚕蟹喜歡在潮水溝和附近灘面活動,抓嘟嚕蟹也圍繞這個區(qū)域展開。在手電的光線里,一旦遇到頭頂冒著五彩繽紛泡泡的嘟嚕蟹,必須反應(yīng)機敏,伸手就抓,否則它就會撒腿就跑。抓嘟嚕蟹的人最好戴手套,因為一不小心,嘟嚕蟹那鋒利的前螯就會割破手指。
過去,海邊還沒有攔海大壩,一望無際的海灘上生著幾條潮水溝和它們的分支。溝溝岔岔越多,嘟嚕蟹越多,抓嘟嚕蟹的區(qū)域越廣,過去抓嘟嚕蟹的范圍比現(xiàn)在要大得多。而且,以前住在海邊的人家很多,距離海邊近處的人們只需要走幾百米就到了,有的潮水溝甚至就在家門口,并不像現(xiàn)在還會受距離的限制。那時,參與抓嘟嚕蟹的人們比現(xiàn)在踴躍,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參與。那時副食品的緊缺,尤其是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到海邊捕捉嘟嚕蟹解決“吃飯菜”便成了首選。那時,為了生活,父母也隨眾人去抓嘟嚕蟹,每當這個時候,父親和母親武裝好自己,再三叮囑我們姊妹4個之后,便挑著水桶走出院子。晚上我們也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時候回來的,第二天早上餐桌上就有了煮熟了的嘟嚕蟹,還能聽到他倆的議論“昨晚誰誰抓了多少”之類的,總是滿臉的喜悅。之后的許多天,飯桌上就有了腌制好的嘟嚕蟹。記得有一次,父母的收獲頗豐,兩個水筲(shāo)裝滿了,還裝了兩個褲管,我實在想象不出他倆是怎么拿回來的。一看到他倆的高興勁兒,年少的我也躍躍欲試,但總被他們拒絕。不過也不知什么原因,現(xiàn)在再吃嘟嚕蟹,總也嘗不出那時候的味道了。
當時抓到的嘟嚕蟹除了自己家吃,有時也送給親朋好友,我們家就時常送嘟嚕蟹給不在海邊生活的兩個姑姑和其他表親及朋友。
近些年,海邊設(shè)置了海擋之后,嘟嚕蟹局限在了潮水溝和大壩上,雖然這幾處也是堿蓬草生長的地方,但數(shù)量比過去少之又少。不過,人們抓嘟嚕蟹、吃嘟嚕蟹的多年“習(xí)俗”仍然沒有改變。
嘟嚕蟹的吃法無怪乎4種:一是腌制,放上食鹽,配以大料、花椒、辣椒、白酒等佐料,腌制24小時便可食用;二是炸制,用少許鹽先腌制,再放到油鍋里炸,炸出來的嘟嚕蟹酥脆可口還鮮嫩;三是烀制,這種做法味香鮮爽;四是炒制,主要是用大醬來炒,風(fēng)味獨特,非常下飯。如今,不光抓嘟嚕蟹這項活動吸引了不少游客,連在當?shù)厝丝磥砥胀ǖ貌荒茉倨胀ǖ碾玎絿P?,也進入了高檔餐廳,并作為地域名片介紹到了外地。
嘟嚕蟹目前仍是自然繁衍,并沒有開始人工養(yǎng)殖,雖然抓嘟嚕蟹的人并不少,但其數(shù)量并未減少。主要原因,是這些年城市及海域加大自然環(huán)境整治,海水水質(zhì)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給嘟嚕蟹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生長條件,人與自然得以和諧共生。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