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思桐
【二等獎作品】
當我懈怠于課業(yè)時,我厭惡自己;當我懶于拾掇房間時,我厭惡自己;當我口出狂言而未能達到目標時,我厭惡自己。我樂于列舉自己的優(yōu)點而逃避缺點。當我厭惡別人時,我總驚奇于自己在某些時候和他們?nèi)绱讼嘞?,于是惘然…?/p>
朋友,倘若你也曾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潭,不敢肯定這是真實的自己時,請放輕松。關于人性的“本善”與“本惡”的爭論,從古至今都未停止過。然而確定無疑的是,人是有劣根性的。
故在我看來,人的成長就是擺脫“劣根”的過程,是一場存在于自我否定中的“革命”。
為什么我們會瞧不起真實的自己呢?因為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是洶涌的“知識流”。這股知識流是前人智慧的結(jié)晶,而我們只是朦朧地體會到“真誠”“善良”“誠信”等美好的表象,只是用這樣的品質(zhì)外化于約束自己的標準,而從未內(nèi)化于心。換言之,僅靠口授,我們無法學會美好品質(zhì)的內(nèi)核,“劣根”從未被去除。當“劣根”在某刻暴露時,出于道德上的愧疚感,我們瞧不起這樣的自己。
但如果只是背負著罪惡感而不做改變,我們的生活必然是碌碌無為而充滿痛苦的。因此,我們需要斬斷眼前的荊棘。這一切都建立在對自我的充分認識上。所以在這場“革命”中,我們要首先直面自我,繼而冷靜地否定自我。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心平氣和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是自我革命的第一步。我們能效仿《懺悔錄》作者盧梭對自我進行揭露,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像這樣單純地審視自我具有挑戰(zhàn)性,往往帶有濃烈的主觀色彩,從而減損其實際意義??鬃訂⑹疚覀儯骸叭诵?,必有我?guī)熝??!币蚨梃b他人、審視自我是解決“劣根”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當你的朋友犯錯時,你幫助他,并告誡自己應該如何處理;當你處于相似的境地時,你便有了應對的辦法。
然而現(xiàn)實生活并不是理想化的,我們往往會先成為“被觀照”的對象而非觀察者。此時,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同樣,我們?nèi)钥裳赜米晕腋锩姆椒?,冷靜地分析問題,找出原因與自己的處境,從亂石堆中找到問題的根本——自我人格上的“劣根”。然后“對癥下藥”,想辦法克服“劣根”,并用美好的品德代替劣德,使亂石堆中生發(fā)出青澀的萌芽。往后再堅守品性,滋養(yǎng)小芽。芽兒成長,我們亦成長。這便是美德代替劣德的過程,是自我革命的過程,是人格逐漸健全的過程,也是我們成長的過程。
在啟蒙運動中,思想家康德認為,人成熟的過程就是理智掌控行動的過程。如何獲得真正的理智?便是親自鏟除“劣根”,播下良種,在不斷實踐中使種子發(fā)芽、成長,終而收獲理智的果實。再觀戲劇、小說,其看頭無非是在事件矛盾中、情節(jié)沖突中人物如何應變:乘風破浪者必然收獲幸福的果實,淹沒于狂濤者必然走向悲劇的結(jié)局。因此,當困難來臨時,當受到道德沖擊時,當你疲于真我時,請不要沉浸于慌張與自怨。在你進行自我否定的“革命”后,等待你的將是一棵繁茂的大樹、一座嶄新的島嶼、一個更加曠達的心境,與更加成熟、全新的自己。
指導教師:朱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