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宇
《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唐朝貞觀二年六月(公元628年6月),唐皇李世民翻閱隋煬帝的手跡后,很震驚,對陪立身邊的大臣魏徵感慨道:“我讀了《隋煬帝集》這部書,覺得他知識淵博,深奧通達,本想做堯舜一樣的賢明君主,并不想做桀紂一樣暴虐無道的昏庸君主。我最不理解的是,為什么他的結局竟然事與愿違,搞得身亡國滅了呢?”
大臣魏徵答道:“百姓的君主雖然都是賢哲圣明,但也應當虛心接受別人的勸諫。這樣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貢獻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無所畏懼,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可隋煬帝這個人沒有自知之明,倚仗權勢,狂妄自大,剛愎自用。盡管他嘴里說的是堯舜之美德,干的卻是桀紂之惡行。他好話說盡,壞事做絕,蒙蔽百姓,魚肉天下,怎么可能不身亡國滅呢?”
李世民聽了,深有感觸地說:“隋煬帝講堯舜之言、行桀紂之實,口是身非,言行不一,身亡國滅的教訓離我們不遠啊,應當引為借鑒?!?/p>
中國有句老話:“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這話揭示了一個規(guī)律:只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到不了別人身上,就一定會招致災禍。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