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當下,癌癥是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一種重要疾病.導致人們對癌癥產生極大的恐懼心理,進而引發(fā)許多心理問題,導致患者健康每況愈下?;诖?,為癌癥患者提供規(guī)范化的心理干預,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1.確診之后的心理沖突。有吸煙習慣的肺癌患者在確診后,往往表現(xiàn)出十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由于知道吸煙行為是引發(fā)肺癌的根本原因,應當拒絕煙草;另一方面,由于戒煙困難重重,往往難以堅持而復吸。如此患者不可避免地陷入悔恨-戒煙-復吸-悔恨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導致患者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
2.神經精神癥狀。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為肺癌腦轉移。若患者突然發(fā)生人格或者行為的變化、健忘或思維遲鈍,即可能發(fā)生了肺癌腦轉移;其二為類癌綜合征?;颊叩陌Y狀牽涉到許多系統(tǒng),特別是異位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異位甲狀旁腺激素內分泌系綜合征,會發(fā)生神經精神癥狀。
3.否認疾病造成治療延誤。當患者有慢性咳嗽、咳血、血痰之類癥狀時,往往是肺癌比較危險的標識。但患者通常缺乏足夠的勇氣直面事實,便潛意識地認為此類表現(xiàn)是支氣管炎之類普通疾病癥狀。因此,在確診后回避、恐懼,甚至否認,引發(fā)適應障礙,并產生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和行為退縮,還可能拖延治療。
1.讓患者充分表達內心的恐懼和矛盾?;颊呒覍僖ㄆ诤突颊呓涣鳎l(fā)現(xiàn)患者有負性情緒要第一時間加以干預,向患者提供充分支持,幫助他們堅定治療信心。在治療時,患者會有體重減輕、厭食、疼痛、咳嗽、虛弱、氣喘等不適,這時要和患者一起渡過難關。此外,還要動員親戚朋友為患者提供社會支持,改善其失望、悲觀的負性情緒。
2.技術指導聯(lián)合藥物干預。患者由于阻塞導致呼吸障礙,由此產生驚恐、焦慮等。此時要向患者提供技術指導,幫助其掌握管控呼吸、變化體位及吸氧技巧。要主動放緩呼吸節(jié)奏,不時翻翻身。采取藥物干預方式改善患者情緒,可選擇抗抑郁藥,如帕羅西汀、鹽酸氟西汀、博樂欣和鹽酸舍曲林。此類藥物不會影響呼吸,亦可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
1.深呼吸。(1)放松身體,均勻呼吸;(2)壓縮小腹把氣體從口里迅速吐出來,憋氣,萬勿吸氣;(3)重復第2步直至覺察到腹部將貼至后腰時方停止下來;(4)以手按住下腹部,以口鼻吸入氣體直達肺尖,這時感覺手被推起。
在深呼吸時,人們常犯的錯誤是每次吐氣后又會小吸一口氣。因為這種方法的目的是吐盡氣體,因此萬不可吸氣,直至第4步方可長吸一口氣。肺部吸滿氣體,會產生非常滿足之感。吸氣時胸部盡可能保持不擴張狀態(tài),具體狀況完全依賴患者的意志管控。部分患者前腹部可能快速擴張,這樣就無法吸氣了;所以應管控前腹,使其無法凸起,盡可能降低橫膈膜,讓空氣沉入肺尖。
2.冥想。(1)端坐身體,放松身心。(2)兩眼緊閉,體會自身的呼吸,盡可能采取腹式呼吸。(3)大口吸口氣,屏息,讓氣體停留于身體一會,接著呼氣。雙耳靜聽自身發(fā)出的呼吸聲,排除雜念。(4)感受自身的呼吸時,不宜關注自己的呼吸頻率,維持自然節(jié)奏即可;(5)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覺得對呼吸感受最為強烈的器官之上,或是身體的隔膜部,或是鼻孔、胸部下方;(6)體會聯(lián)系與禪定聯(lián)想,如同“獨坐小溪任水流”般的境界。
3.音樂。音樂療法通常以音響播放樂曲的方式進行,亦有病友或者治療師直接使用樂器彈奏。所用樂器通常是吉他,曲調寧靜、柔和。音樂療法有演奏、唱、聽、運動之分。演奏有助于患者肢體復健,亦可由患者即興演奏。唱有合唱和獨唱之分,合唱可激發(fā)患者情感共鳴,獨唱則能強化患者的音樂體驗,均有助于鍛煉患者肺部。聽通常是最主要的形式,要求患者在聽時盡量放松,完全浸入到音樂里,邊聽邊想象音樂場景。聽音樂時,音量應合適,通常不到70分貝時,有最佳效果。運動是指跟隨樂曲邊聽邊跳,亦可邀他人共舞。
音樂療法每天2~3次,一次約20分鐘為佳,治療過程中應及時更換曲目,防止長時間聽一個單曲而生出厭煩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