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
一位營養(yǎng)學家曾對我說:“一個人每天攝入的食物,至少要超過18種?!蔽覈樍艘淮筇械溃骸鞍パ窖?,那么多!肚子里豈不是要開一個雜貨店?”營養(yǎng)學家說:“人的成長發(fā)育就像建造一座大廈,需要各種各樣的材料,比如磚瓦木料、油漆水泥、瓷磚鋼窗、浴缸水管……在一個人小的時候,營養(yǎng)越豐富越好,才能保證身體健康、骨骼強壯,長成優(yōu)良的體魄?!?/p>
他的話,我思索了很久,從人的生理,想到人的心理。如果說,一個孩子長身體時,食物越豐富越好,那么,在發(fā)展個人精神世界方面,也不應該偏食,需要從小培養(yǎng)起對世界廣泛的興趣。
小時候我天性好動,每天到處跑來跑去,眼睛看到一個目標,腳步就不由自主地奔過去。眼光可比雙腿跑得快多了,這樣,人的重心就向前傾斜,接下來的事件就很可悲了,全身凌空飛起,一個大馬趴,摔倒在地上。
我對于“欲速則不達”這句話的體會,簡直刻骨銘心。因為后面的事就不是到達目的地后如何滿足好奇心,而是膝蓋磕到地上,鮮血流淌,疼得直抽冷氣。但這種凄慘的遭遇,并沒有損耗掉我對未知事物的興趣,只是以后慢慢地不那么毛躁了,眼睛在盯著目標時,也要關心腳下的路上是否有石子。
我喜歡語文,也喜歡數(shù)學。我覺得這兩門功課都很重要,一種是說話的學問(我把寫文章也放在廣義的“說話”范圍里,它指的是用筆把你心里要說的話,告訴別人),一種是計算的能力。人活在世上,離不開與人交流和科學技術兩件大事,這就和語文、算術密切相關。要是你連自己的意見都表達不清,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誤會,一來耽誤時間,二來會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興趣和道理,像一對雙胞胎,有時候,我們是先有了興趣,才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比如瓦特發(fā)明蒸汽機;有的時候,恰恰相反,是我們明白了道理,才逐漸地培養(yǎng)起興趣。
我16歲的時候,被分配去當衛(wèi)生員。當時我傷心死了,覺得自己很倒霉,一天總是和膿血、病菌打交道不說,見到的人還沒有一個笑模樣,都是唉聲嘆氣、愁眉苦臉的病秧子。心想這樣干下去,用不了多久,自己肯定也得變成一副苦瓜臉。但是我在理智上知道這個工作還是很光榮的,一個人得了病,就是他一生中最需要人幫助的時候。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永遠健康呢?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能夠為人家做一點事情,就應該竭盡全力。
我強迫自己認真地學習醫(yī)學知識,熱情為病人服務,慢慢地就對醫(yī)學有了興趣。在從事醫(yī)學工作20年以后,因為寫作的需要,決定暫時不當醫(yī)生了。脫下穿了幾十年的白色工作服時,我的心里充滿了一種難舍難分的眷念,我這才意識到,對醫(yī)學的興趣與熱愛,已深深地融化在我的血液中。
人的興趣也應該像吃飯一樣,不挑食。世界是這樣絢麗多彩,像一臺大屏幕的彩色電視機。你要是把自己的興趣局限在很小的范圍,就像一臺小小的黑白電視機,限制了我們的視野。
【技巧解讀】
讀這篇文章,仿佛在聆聽一份平實而親切的心靈獨白。人需要咀嚼豐富的食物才能體魄康健、筋骨強壯,同樣,興趣也不應只囿于一處。無論何時何地,從路旁隨意堆放的木材到景區(qū)的瀑布,都可能讓我們產(chǎn)生一種靈感,那就好像一聲驚雷,有一種無拘無束的美妙感覺。有一種聲音在你的心中燃起,繼而成為長久的追尋目標。作者以時間為線索,一一列舉了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佐證觀點,再闡述自己對興趣理解的逐步加深,這樣寫就顯得條理非常清楚,作者的人生,便是被豐富的經(jīng)歷和興趣所滋養(yǎng)著的。食物滋養(yǎng)身體,而興趣滋養(yǎng)靈魂。我們熱愛生命,不只是熱愛自己的身體健康,也該熱愛這一生當中豐盛的、美好的人生體驗!
【文題延伸】____是一盞燈;用_____解讀生活;生命的滋養(yǎng)……